1、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 2课 塑人像基本问题:如何用雕塑手法表现人物的面部特点教学策略:本节课将围绕本单元大观念:艺术能让人们认识自我、表达自我,构建与周围的联系,旨在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并对自我产生深刻的自我认知和思考,从而完善自我。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观察比较法以及实践操作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在实践中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教材分析:1.结合课标对美术综合探索课程的相关要求,从核心素养培养角度来看,本单元及本节课重点培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素养,力求对学生的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产生积极影响。2.本单元教材选自第三单元
2、第2课塑人像,本课是第2课,旨在通过第一节自画像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雕塑的方式表达人物表情和内心世界。教材中提供了我国各朝代经典的雕塑和现代雕塑作为参考。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体现古代艺术家对人体结构的理解以及对人物表情的捕捉。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从中学习雕塑技法,展现自我。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他们对于直观的艺术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在技术掌握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及表现手法;学会观察并描绘人物
3、面部特征;掌握基础的雕塑技法。2.通过观察与探究,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鼓励他们通过艺术来表达自我。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观察和表现人物面部特征的方法;理解雕塑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难点:如何准确地塑造出人物的表情;如何在雕塑中传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入1.赏析惊艳世界的“中国白”德化瓷雕塑,并请学生来说说为什么它“惊艳世界”,美在哪里?2.了解什么是雕塑?3.提出问题:如何用雕塑手法表现人物的面部特点小结: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如外貌、表情乃至性格等都有差异。 雕塑可以表现人物样貌、表情、性格等,我们尝试用雕塑表现自己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塑造一个与众不
4、同的塑像吧!二、讲授新课(一)雕塑人物表情的塑造面部丰富的表情可以传递情感,是我们与他人交流的桥梁,也是我们内心世界的镜子。雕塑人物,需要对人物的特定情感和气质有一定的认识,才能表现出生动有趣的形象。1.赏析少女像(雕塑木雕)1962 刘焕章,问题;第一眼见到这个雕像,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能感觉到作者在表达什么情感吗?(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从这件作品感受到,少女像自带一种特有的自然纯真之美,刻画的人物慈眉善目,仿佛从敦煌、麦积山走来,其秀骨,其温润,似有一股超尘之仙风,雅韵倾人。少女头微低,眼睛下视,神情含而不露。2.赏析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雕塑,请学生观察雕塑的面部表
5、情,分析它们气质特点。3.赏析中国“汉代第一俑”击鼓说唱俑视频,感受中国古代雕塑的魅力(二) 塑造鲜明的自己自塑像是发现、反思和表达自我的方式之 一,塑造自塑像需要认识立体的自我形象,既要从外部审视自身不同角度的 外形特征,更要从内部深入地理解自我。1.引导学生赏析张充仁自塑像张充仁是中国现代雕塑家、画家,被誉为“中国现代雕塑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自塑像是一件非常有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张充仁的自塑像不仅展示了他作为艺术家的精湛技艺,也反映了他对自我形象和艺术追求的深刻理解。自塑像中的张充仁表情平静而深邃,仿佛在沉思或凝视远方。这种表情传递了一种内省和思考的氛围,使观者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内心的宁
6、静和坚定。2.赏析潘玉良自塑像和自画像,了解潘玉良的生平故事,作为中国早期的女性艺术家,潘玉良的自塑像不仅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她作为女性艺术家的勇气和独立精神。从自画像到自塑像,艺术家从多个角度越来越深入地认识自身,对外形的艺术表现愈发概括、凝练,展现了纯粹的精神气质。(三)塑造人物头像的步骤与方法我们可以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表情并直接进行塑造;也可以先画一张或多张自画像, 根据画出的特征来进行塑造。(请学生拿出上节课的自画像)1.了解塑像方法:泥片成型法泥片成型是我国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秦代这种工艺成熟起来,还出现了印坯模具,兵马俑是泥片+印坯成型的
7、代表作。时至今日,泥片成型仍是重要的手工陶瓷制作技法。2.了解雕塑工具和塑形手法(贴、搓、揉、拼、捏、挖)3.讲解制作步骤自:擀泥片塑大形塑五官、刻 画细调整形体关系拍打加固泥片完成泥稿。三实践活动尝试以“自我”为主题,做一件泥塑人物头像,并通过表情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重点提醒学生注意:眼、耳、口、鼻等在不同表情下的变化,表情可以适当夸张。四、总结与拓展1.赏析中国雕塑之美:中国古代雕塑在漫长的几千年间,以画、刻高度结合的中国式造型方法为基点,不求形似,形成了高度的意象性特点。无论是千古绝唱的秦兵马俑,还是鬼斧神工的三大石窟造像;无论是因势象形的霍去病墓前神兽、极富夸张情趣的汉说唱俑,
8、还是载歌载舞的汉唐女俑,都是以生动的造型、丰富的表情,加之装饰化、图案化的表现手法,达到其象征性和寓意性。所以雕塑是三维空间造型的艺术,比之绘画更富立体感、真实感,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有人把它喻为“立体的诗,动态的书,有形的音乐”。1. 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掌握了塑造人像的基本技法,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人像之美以及它所蕴含的生命力。我们学习了如何捕捉面部特征微妙变化。塑人像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儿,它更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每个人物肖像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未来无论是继续深入研究人像雕塑,还是探索其他艺术领域,都请保持这份好奇心和创造力。 艺术源于生活,又反过来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创造更多美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