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湖北省十堰市 2018 届高三语文元月调研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寓哲于画,自古而然。高士明在山水的危机 -文中将山水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应引起艺术界的思考。宗炳 “ 澄怀观道 ”“ 含道映物 ” ,董其昌 “ 以禅喻画 ” ,都在试图以山水画这一艺术载体表达一己之情感,社会之文明,自然之运化。 “ 道 ” 就是自然界的总规律,山水画触及这里,自然就离不开哲学了。山水画要适应时代发展并与古人拉开距离,这就是一个突破口。 艺术与哲学的巧妙结合,可使山 水画折射出崇高精神之奥义,最大限度地包含反映人类智
2、慧所能认知的深刻哲理,使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审美范畴获得拓展,比一般的惯常思维的山水图式具有更深、更高的文化意义。当然这不是轻而易举的,结合得不好,会使绘画流于对哲学意念的简单的标签式诠释,从而伤害到绘画本体的审美价值。要通过视觉形象来联系哲学思维,传导一定的精神特质,不是强加给观众一堆不知所云的干巴巴的哲学概念。艺术性与精神性的关系,必然是最大限度地相反相成,二者互相矛盾又互相包容,这是达成视觉与精神圆融关系的关键。 相反相成的概念,是指事物双方 是可以互化互生的,在矛盾双方运动到极端状态,互相互生的关系才会发生,艺术上的大美才会出现。比如著名画家黄宾虹画山水画 “ 干裂秋风、润含春雨 ”
3、 就是典型例子。古人说 “ 执其两端而用中 ” ,矛盾的一方不是尽想着消灭对方。为什么讲和谐社会?要让对方存在,要化相反之力为促进之力。艺术的相反之力,是促进艺术之力,艺术的高层次和谐是靠相反的两极 艺术和精神,在激烈的矛盾运动中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 艺术与哲学合观的艺术实践从 “ 问天、问史、问我 ” 入手。问天,问天地造化,问宇宙玄机,探究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了解山川、宇 宙的发展状态和变化规律。问史,问古问今,问人文世事,更迭变迁、继承发展。问我,即清浊排污,澄怀静虑,以利明志。这种内省的自我观照是为了把握一己之个性,明了自己的性格、精神、情绪等艺术特质,从而在艺术实践中顺应之、强化
4、之、发扬之。问,是思考的过程,学习前人要问,但问不仅于此,还可以是疑问、质问,乃至否定。所以,学问 反问 疑问,是进行形而上思维的一般过程,从恭问老师前人是怎么做的,到以自己的眼光反问为什么这么做,到对一切事物的疑- 2 - 问,有肯定,有否定,哲学思维的形成和个人独立思考的价值就体现其中。 将 艺术思想落实到艺术实践中,这个过程非常苦。我常说自己 “ 又笨又慢 ”“ 蜗行有痕 ”“ 十年一剑 ” ,就是强调再高明的理念都得靠艰苦的实践去落实。 (摘编自贾又福艺术与哲学合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高士明在山水的危机一文里提出了值得艺术界思考的观点,他首次指出
5、,山水不是单纯的山水,山水中蕴含着哲理。 B. 今天我们画家画的山水画如果不突破哲学,是难以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的,也 难以超越古人山水画的艺术水平。 C. 将艺术和哲学结合的山水画,折射出崇高的精神意义,比一般的惯常思维的山水图式具有更深、更高的文化意义。 D. 艺术与哲学的结合,不是把一些不知在说什么的抽象的哲学概念强加给观众,而是通过视觉形象来传导一定的精神特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宗炳 “ 澄怀观道 ”“ 含道映物 ” 、董其吕 “ 以禅喻画 ” 的绘画特点,是为了论证古人用山水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个观点。 B. 文本引用句子 “ 执其两端而用
6、中 ” ,是为了说明不要因艺术性而否定精神性,也不要因精神 性而不讲艺术性,而要把握好两者的分寸。 C. 本文开头阐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接着从艺术与哲学的结合、相反相成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然后阐述艺术与哲学结合的艺术实践问题。 D. 本文最后用自己在艺术实践中 “ 十年一剑 ” 等例子作为论据,论证将艺术思想落实到艺术实践中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宾虹的具有 “ 干裂秋风、润含春雨 ” 风格的山水画,表现出艺术上的大美,体现了艺术性与精神性相反相成、可以互化互生的辩证关系。 B. 如果山水画的艺术性与精神性达到了高层次的和谐 ,那么此时
7、其艺术性和精神性是处在激烈矛盾运动中达成的一种平衡状态。 C. -个艺术家从 “ 问天、问史、问我 ” 人手,进行自我内省,把握自己的个性,明确白己的艺术特质,可以在艺术实践中顺应、强化、发扬这种艺术特质。 - 3 - D. -个人的哲学思维是在 “ 学问 反问 疑问 ” 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个人独立思考的价值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质疑、否定而体现出来的。 【答案】 1. D 2. A 3. D 【解析】 .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 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8、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A 项,应是为了论证古人用山水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社会文明和自然运化的观点。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和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 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D 项, “ 而个人独立思考的价值是在这个过程巾进行质疑、否定而体现出来的 ” 这一说法不当,这个过程中有肯定也有否定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9、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蓝袍先生 陈忠实 我依稀记得,爷爷死后,父亲脱下了蓝色长袍,换上了一件藏青色布袍,一来表示给爷爷的亡灵守志守节,二来标志着他已过而立之年,该脱下青年时期的蓝色长袍了。爷爷死后,- 4 - 父亲似乎一下子变成了另一个人, 那眉骨愈加隆起,像横亘在眼睛上方的一道高崖 ,眼神也散净了灵光宝 气,纯粹变成了一副冷峻威严的神色,在学堂里,他不苟言笑,在那张四方抽屉桌前,正襟危坐,腰部挺直从早到晚,也不见疲倦,咳嗽一声,足以使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吓一大跳,来去学堂的路上,走过半截村巷,抬头挺胸,目不斜视,从不主动与任何人打招呼。别人和他搭话问候时,他只点一
10、下头,脚不停步,就走过去了。 在我 18 岁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了那座黑皮太师椅上。 过罢正月十五,私塾又开学了。我穿上蓝布长袍,第一次去坐馆,心里怎么也稳实不下来。父亲一般先读书,后晌才写字,我也应该这样做。我在父亲用过的石砚台上滴上 水,三只指头捏着墨锭,缓缓地研磨。 我刚写下两字,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 蓝袍先生 ” 我的脑子里轰然一声爆响,耳朵里传来学堂里恣意放肆的哄笑的声浪。我转过头,看见一张傻乎乎愣笑着的脸,这是村子里一个半傻的大孩子。这个傻瓜蛋儿,打破他的脑袋,也不会给我起下这样一个雅号的,我立即追问: “ 谁叫你这么称呼我? ” 教室里的笑声戛然而止,静默中潜伏着许多期待。
11、 “ 他 ? 他不叫我说他的名字。 ” 傻子说。 “ 你说 他是谁? ” 我冷眼追问。 “ 我不敢说 他打我! ” 傻瓜怕了。 “ 我先打你,看你说不说! ” 我说。 我从桌上摸过板子,那块被父亲的手攥得把柄溜光的柳木板子,攥到我的手里了,心里微微忐忑了一下,我就毫不退让地说: “ 伸出手来! ” 我从他的背后拉过他的左手,抽了一板子,傻子当下就弯下腰去,用右手护住左手嚎啕起来: “ 马娃子,你教我把人家叫 蓝袍先生 ,让我挨打 ? 呜呜呜呜呜 ?” 我立即站起来,一下子瞅住杨马娃,命令: “ 杨马娃,到前头来! ” 杨马娃虎不失威,晃一下脑袋,走到前头来了。 “ 是你教唆他的吗? ” 我斥问
12、。 “ 不是。 ” 他平静地回答,早有准备。 “ 就是你! ” 傻子瞪着眼, “ 你说 ?” “ 谁能作证呢? ” 杨马娃不慌不急。 “?” 傻子急迫地瞪着眼。 - 5 - “ 不要作证的人! ” 我早已不能忍耐这种恶作剧还在继续往下演, “ 伸出手 ” 杨马娃伸出手来。 他的眼里滑过一缕无可奈何的神色,漫不经心地瞅着对面的墙壁。 我抽一下板子,那只手往下闪了一下,又自动闪上来,没有躲避,也听不到挨打者的呻唤。我又抽下一板子,那只手依然照直伸着 ? 教室里很静,听不到一丝声响。我记得父亲打板子的时候就是这样 ,从来不看被打者的脸,更不听他们的呻吟和求饶,只是打够要打的数字。我抽下五板子了 ?
13、傻子突然跪倒在地,抱住我的板子,哭喊说: “ 先 ? 先先先生!马娃叫我叫你 蓝袍先生 ,我说你要打手的,他说不会,你和俺俩都是在一块念书的,不会打手的。他就叫我跟你耍玩,叫 蓝袍先生 ? 我往后再不 ?” 我似乎觉得胳膊有点沉,抬不起来了,再一想,如果马娃一直不开口,我能一直打下去吗?倒是借傻瓜求情的机会,正好下台,不失威风也不失体面。傻瓜先爬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跑下去了,杨马娃则不慌不忙,文质彬彬地鞠了躬, 慢慢走回到座位上去了。 杨马娃退学了。对杨马娃的退学,我也不觉得遗憾。杨马娃早该退学去做庄稼或当相公去了,只是生得矮小,父母疼其体力不支,就叫他在学堂多混几年 ? 迟早是要走的。 两月过去了,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秩序正常。我从村中走过去时,可以踏出缓急有致的脚步了,再不紧张了。我在教桌前端直坐一晌,看书或授课,不再觉得腰酸腿困了。人说,我活脱就是二十年前我爸的原样儿!连脾气也跟我爸一模一样了。 (选自 蓝袍先生,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描写 “ 我 ” 用板子抽打杨马娃时,运用了环境描写等描写手法, “ 教室里很静,听不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