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科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1.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 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A. 白银大量外流B. 人民体质下降C. 政府吏治腐败D. 军队军纪涣散2. 观察1843 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通商口岸的开放B. 小农经济的破产C. 纺织工业的发展D. 协定关税的影响3. 1871 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A. 南京条约签订后B. 天津条约签订后C. 马关系约签订后D.
2、 丑条约签订后4.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 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这一主张()A. 废除了封建土地私行制B. 实现了农产品绝对平均分配C.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愿望D. 有利于调动农民斗争积极性5.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白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 尽用其人。”因此他创立了()第 6页/共 7页A. 安庆内军械所B. 轮船招商局C. 汉阳铁厂D. 江南制造总局6.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 变化,下列理解正
3、确的是()A.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 马关条约使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C.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 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7.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19 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该运动()A.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C. 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 传播西方思想文化,尝试制度变革8.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 20 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份“礼物”指的是()A. 南
4、京条约B. 瑷珲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9. 1911 年 10 月 15 日,法国某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 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山的“中国革命”是()A. 戊戌变法B. 辛亥革命C. 二次革命D. 护国运动10. 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 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A. 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 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C. 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D. 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1. 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
5、论道:“1911 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认为辛亥革命( )A. 已经取得成功B. 革命不够彻底C. 实现民族独立D. 革命组织涣散12.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 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A. 提出“扶清火洋”口号B. 提倡“实业救国”C. 主张“自强”与“求富”D. 提倡民主与科学13. 有学者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 20 世纪初仍极少使用,但该词在 1919 年
6、前后的新青年190 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反映了A. 民主共和观念流行B.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 官僚资本不断膨胀D. 社会主要矛盾改变14. 1924 年 5 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事业”是()A. 护法运动B. 新文化运动C. 五四运动D. 北伐战争15. 有人说:“这个伟大的事件,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是党领导的新型人民 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
7、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发生是由于()A. 中国开始陷入军阀割据局面B.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C. 国民党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D.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16.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 走相反道路。”这条“相反道路”的实践开始了()A. 南昌起义B. 红军长征C. 遵义会议D.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7. 在党的某次会议上,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证明了中国共产党 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该会议()A.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C. 使中国共产党从幼
8、年走向成熟D. 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奋斗方向18. 张学良(1901 年一 2001 年)曾回忆说:“我的事情是到 36 岁,以后就没有了从 21 岁到 36 岁, 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 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A. 标志着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C.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 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19. 读题表,指出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A. 国共合作B. 政权更迭C. 外来侵略D. 军阀割据20. 一位老兵回忆写道:“1940 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拨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
9、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该老兵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A.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个胜利B. 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破灭C. 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D. 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21. 历史学家张海鹏认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从全面意义上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 这场战争()A. 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B.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 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2. 2014 年 9 月 1 日,国家民政部公布了首批 300 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表为该名录分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认识是()A. 八路军在抗战中始终发挥主
10、导作用B. 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C. 中华民族在十四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23. 1945 年 9 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A. 西安B. 重庆C. 上海D. 北平24. “1947 年,这种改革和其他改革将解放军攻势所及的数百万农民吸引进了人民解放军的阵营,国民党后方的成千万的农民也纷纷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军和国民党政权。”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是()A.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B. 中国土地法
11、大纲的实施C. “平均地权”政策的提出D. “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25. 近代某企业家土张“愿成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于是他兴实业、办教育、 做公益,创办中国第一所民办师范学校和第一所公共博物馆。该企业家是()A. 张謇B. 荣氏见弟C. 卢作孚D. 侯德榜二、非选择题26.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唯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如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以弱敌强,逐渐仿行, 以贫交富,未有不终受其敝者。摘自李鸿章复丁稚黄官保材料二 他
12、认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应该率行“商办官助”的方针以发展民族近代工业。次年初,张之洞奏派(他)和在籍前国子监祭酒陆润庠、在籍前礼科给事中丁立瀛分别在通州、苏州、镇江, 设立商务局。丁立瀛在镇江无所作为,可是(他)与陆润庠却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这就是清未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 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 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摘编自赵博宇、孙瑛浅论近代中国道
13、路选择的曲折性(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图变计”的措施,并分析其积极作用。(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走了一条怎样的救国道路?简述这条道路艰难曲折的原因。(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改良运动”和“暴力革命”的历史事件。分析“改良运动” 夭折的原因。27. 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迅速“转型”的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京大学的一般(班)教授们,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 ChineseRenaissance 这个名词, Renaissance 这个字的意
14、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摘编自胡适关于“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1958 年 5 月) 材料二 1918 年,正值马克思诞生 100 周年,北大红楼落成。不久,这里即成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方。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异于一盏明灯,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 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摘自新华网永恒的真理时代篇章(2018 年 5 月 5 日)材料三(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所指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再生”的含义。(2)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中国的历史意义。(3) 综合上述材料
15、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影响中国近代社会迅速“转型”的主要因素。28.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同时依社会各阶级的现状,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党更大更革命的党,即 能造成,也有使国民革命势力不统一不集中的结果,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摘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材料二 1927 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
16、鸡来!摘自蒋建友毛泽东传材料三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 368 天,有 15 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 235 天用于白天行军,有 18 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 44 天,平均走 182 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 37 公里;共翻越了 18 条山脉,其中 5 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 24 条河流,穿越了 11 个省;突破了 10 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 86 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 6500 人,平均每行进 1 公里,就有 3 至 4 名战士壮烈牺牲摘编自中央党史研究案文献材料四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常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征邻压境
17、,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教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 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摘自桂林日报(1936 年 12 月)(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促进“一个势力集中的党”的方式。(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武装暴动后“孵出小鸡”。(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长征精神的内涵。(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解决“陕变”的措施,并分析其对时局产生的影响。2020 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科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1.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
18、,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 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A. 白银大量外流B. 人民体质下降C. 政府吏治腐败D. 军队军纪涣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 庇贩卖之人。”反映了衙门中当官的很多都吸食鸦片,说明当时政府的吏治腐败。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题干不能体现,不合题意,故选择 C。2. 观察1843 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通商口岸的开放B. 小农经济的破产C. 纺织工业的发展D. 协定关税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42 年清
19、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关税, 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新税率被统一规定为 5.56,明显是协定关税的影响,故选 D;税率的变化和协定关税有关,而非和通商口岸的开放有关,排除 A;此时的中国小农经济尚未破产,纺织工业尚未出现,排除 BC。第 16页/共 16页3. 1871 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A. 南京条约签订后B. 天津条约签订后C. 马关系约签订后D. 丑条约签订后【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8 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
20、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选项 B 符合题意;南京条约与长江内容无关,A 排除;1895 年马关系约签订,C 排除;1901 年丑条约签订,D 排除。故选 B。4.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 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这一主张()A. 废除了封建土地私行制B. 实现了农产品绝对平均分配C. 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愿望D. 有利于调动农民斗争积极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可
21、见,反映的是绝对分配的土地制度,有利于调动农民斗争积极性,故 D 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私行制,故 A 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反映的是绝对分配的土地制度,但是没有实现,故 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5.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白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 尽用其人。”因此他创立了()A. 安庆内军械所B. 轮船招商局C. 汉阳铁厂D. 江南制造总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可知李鸿章是主
22、张学习西方先进 技术,制造武器装备,为此他创立了江南制造总局,故选 D;安庆内军械所是曾国藩组建的,排除 A;轮产招商局是民用工业,和“利器”无关,排除 B;汉阳铁厂是张之洞组建的民用企业,排除 C。6.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 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 马关条约使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C.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 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答案】D【解析】【详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
23、特权”,这说明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1895 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 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 项正确;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表述错误,甲午战争后,近代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排除 A 项;马关条约使列强开始获得“投资+特权”,排除 B 项;题干不能体现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 C 项。故选 D 项。7.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19 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该运动()A. 促
24、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C. 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D. 传播西方思想文化,尝试制度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以挽救民族危亡,D 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A 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B 不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8. 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 20 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
25、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这份“礼物”指的是()A. 南京条约B. 瑷珲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19001901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进入北京,1901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C 的签订时间不符合题文“20 世纪到来之际”时间范围,所以此题选 D。9. 1911 年 10 月 15 日,法国某报刊刊载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题目是中国的革命,崛起的国家, 其中图片有剃头店铺、起义者和武昌风光鸟瞰等。报道山的“中国革命”是()A. 戊戌变法B. 辛亥革命C.
26、 二次革命D. 护国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1912 年,民国政府成立后,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其他的社会习俗也逐渐得到了改变。故 B 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未涉及社会习俗的改变,故 A 不符合题意;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1913 年 3 月 20 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
27、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 月,袁世凯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 力主武装讨袁。不涉及改革社会习俗,故 C 不符合题意;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不涉及改革社会习俗,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0. 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A. 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 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C. 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D. 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
28、料中的歌词“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 照”概括可知,这是中华民国国歌,颂扬了向西方学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追求各民族一律平等, 追求世界和平,“旧邦改造”是指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并制定 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 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是终结了 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A 排除;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 排除;戊戌变法中规定创办新学堂、废除八股取士,C 排除。故选 D。11. 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 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
29、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认为辛亥革命( )A. 已经取得成功B. 革命不够彻底C. 实现民族独立D. 革命组织涣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材 料中“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说明林语堂肯定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不过粉碎了一个皇权,而留下了 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则说明林语堂认为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 B 符合题意;从整个材料来看,林语堂表示了对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革命任务,实现民族独立的一种惋惜,故 AC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革命组织的状况,故 D 不符合题意;
30、故选 B。12.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 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A. 提出“扶清火洋”口号B. 提倡“实业救国”C. 主张“自强”与“求富”D. 提倡民主与科学【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这三次突破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突破了中国封建思想的束缚,实现了从固守传统到学习西方文化的转变。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提倡民
31、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开启了民主科学时代。故 D 符合题意;义和团提出“扶清火洋”口号,与材料无关,故 A 不符合题意;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想出现,与题干无关, 故 B 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主张“自强”与“求富”突破了传统的“华夷之辨”,实现了从“鄙夷”到“师 夷”的转变;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13. 有学者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 20 世纪初仍极少使用,
32、但该词在 1919 年前后的新青年190 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反映了A. 民主共和观念流行B.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 官僚资本不断膨胀D. 社会主要矛盾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据“有学者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 20 世纪初仍极少使用,但该词在 1919 年前 后的新青年190 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及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
33、班, 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B 符合题意;ACD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 B。14. 1924 年 5 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事业”是()A. 护法运动B. 新文化运动C. 五四运动D. 北伐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 1924 年,两年后即 1926 年,结合课本所学,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34、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后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 年 5 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作为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1926 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对象主要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军阀,D 项符合题意;护法运动是指 1917 年 7 月到 1918 年 5 月,A 不符合题意;1915 年陈独秀、李大钊等领导了新文化运动,B 项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 年 5 月 4 日,C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D。15. 有人说:“这个伟大的事件,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
35、壮举,是党领导的新型人民 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发生是由于()A. 中国开始陷入军阀割据局面B.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C. 国民党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D.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7 年八一南昌起义的原因是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共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共产党的目的是联合愿意革命的国民党左派,挥师南下,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二次北伐。中共前委于八月一日在南昌举行起义。故 B 符合题意;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与题干无关,故 A
36、不符合题意; 国民党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引发了长征,而非南昌起义,故 C 不符合题意;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引发了解放战争,而非南昌起义,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6.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模式中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 走相反道路。”这条“相反道路”的实践开始了()A. 南昌起义B. 红军长征C. 遵义会议D.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而中国“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故 D 符合题意;南昌
37、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故 A 不符合题意;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故 B 不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 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大加快了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17. 在党的某次会议上,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证明了中国共产党 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该会议()A.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C. 使中国
38、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D. 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奋斗方向【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 年 1 月,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选项 C 符合题意;五四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排除;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B 排除;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奋斗方向,D 排除。故选 C。18. 张学良(1901 年一 2001 年)曾回忆说:“我的事情是到 36 岁,以后就
39、没有了从 21 岁到 36 岁, 这就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 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A. 标志着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C.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 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学良生于 1901 年,他 36 岁时是 1901+36-1=1936 年,这一年发生了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进行“兵谏”,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对峙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 符合题意;1937 年的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揭开了世界
40、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AB 不符合题意;1937 年 9 月, 国民党通过了中共提交的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19. 读题表,指出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A. 国共合作B. 政权更迭C. 外来侵略D. 军阀割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结合的学习能力。根据题表中的关键信息:1912 年,1937 年,1938 年北大由北平迁到长沙,昆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侵略中国,1937 年北平沦陷,北大被迫南迁。根据题干要求,选项中 C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C。20. 一位老兵回忆写道:“1940 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
41、太铁路附近,到底拨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该老兵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A.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个胜利B. 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破灭C. 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D. 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40 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拨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 1940 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的百团大战,以迫坏交通铁路线为主,是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故 C 符合题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个胜 利是平型关大捷,故 A 不符合题意;
42、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破灭是淞沪会战,故 B 不符合题意;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台儿庄战役,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21. 历史学家张海鹏认为,这场战争的胜利,从全面意义上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 这场战争()A. 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B.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 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这场战争的胜利,从全面意义.上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可知,这是对 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表述。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它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
43、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是中国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故 D 符合题意;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与材料无关,故 A 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故 B 不符合题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与题干无关,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22. 2014 年 9 月 1 日,国家民政部公布了首批 300 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表为该名录分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认识是()A. 八路军在抗战中始终发挥主导作用B.
44、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C. 中华民族在十四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表格内容可知,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其他成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全民族抗战是胜利的根本保证,B 符合题意;A 项说法错误,排除;CD 小题干表格不能体现,排除;故选 B。23. 1945 年 9 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A. 西安B. 重庆C. 上海D. 北平第 25页/
45、共 16页【答案】B【解析】【详解】由“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 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可知是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 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 年 8 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 40 多天的艰苦谈判,10 月 10 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所以 B 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 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B。24. “1947 年,这种改革和其他改革将解放军攻势所及的数百万农民吸引进了人民解放军的阵
46、营,国民党后方的成千万的农民也纷纷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军和国民党政权。”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是()A.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B.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实施C. “平均地权”政策的提出D. “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 年,中共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参战,促进了解放战争的胜利,B 符合题意;ACD 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 B。25. 近代某企业家土张“愿成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于是他兴实业、办教育、 做公益,创办中国第一所民办师范学校和第一所公共博物馆。该企业家是()A. 张謇B. 荣氏见弟C. 卢作孚D. 侯德榜【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是清末状元,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 办厂,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张謇认识到想要挽救民族危亡,就要发展实业,他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