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 课 鱼 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 知道鱼的共同特征:体表有鳞,用鲤呼吸、用鳍辅助游泳,终生生活在水中。 并能用此共同特征对更多动物是否属于鱼类做出正确判断。 2. 科学探究 进一步发展归纳概括推理能力, 通过亲身经历逐步熟练运用找共同特征的科学方 法。 继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3. 科学态度 、 STSE 了解并欣赏美丽的金鱼;对鱼类共同特征的探究表现出兴趣;细致观察、如实记 录和描述。 在归纳演绎活动中,逐步形成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 观察、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 重要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
2、材料:装水水槽、放大镜、毛巾、镊子、小金鱼;草鱼、鲫鱼图片。 与流线型外形作对比实验的演示材料。 教师准备材料:实物投影;PPT1 学生课前画的金鱼图片;PPT2 观察金鱼要求提 示;PPT3 金鱼身体结构图;PPT4 归纳概括鱼类共同特征的思维提示;PPT5 鳄 鱼、孔雀鱼、墨鱼、章鱼、蝌蚪、小丑鱼图片,用于判断活动。鱼在水中游的视 频素材。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浩瀚自然水域中,生活着众多的动物,鱼类是其中一个大家族。各种鱼的大 小、形态、生活方式不尽相同,可为什么人们把它们都叫鱼呢?关于鱼你还知道 一些什么? 2.启发学生思考: “要想研究鱼类的共同特征,我
3、们可以怎样来研究?想想我们 是怎样找到昆虫的共同特征的?” 二、活动 1 1 观察鱼的身体结构 1.观察金鱼的外形特征, 提出问题:“金鱼身体分为几大部分?各部分长有什么? 它适应在水中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2.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下金鱼的外形特征。 3.出示草鱼和鲫鱼图片,观察其外形特征,并和金鱼放在一起, 思考三者有什么 相同之处。 4.通过比较、归纳得到鱼类的共同特征,建构鱼类的概念:身体表面有鳞,头部 有腮,靠鳍协调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三、活动 2 判断它们是不是鱼 1.出示鳄鱼、孔雀鱼、墨鱼、章鱼、蝌蚪、小丑鱼等图片,判断这些水中的动物 是否属于鱼类, 2.分组自行观察、讨论,组内先说出判断结果,再说清楚判断理由。之后进行面 向全班的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 1、鱼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播放视频)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