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无侧隙齿轮传动机构 3.2 滑动螺旋传动 3.3 滚珠螺旋传动3.4 滑动摩擦导轨3.5 滚动摩擦导轨3.6 静压螺旋传动与静压导轨简介思考题 齿轮传动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的传动装置,它在伺服运动中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伺服电机与执行机构间的力矩匹配和速度匹配,还可以实现直线运动与旋转运动的转换。由于齿轮传动的瞬时传动比为常数,传动精确度高,可做到零侧隙无回差,强度大能承受重载,结构紧凑,摩擦力小和效率高,因此齿轮传动副已成为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中目前使用最多的传动机构。机电一体化产品往往要求传动机构具有自动变向功能,这就要求齿轮传动机构必须采取措施消除齿侧间隙,以保证机构的双向传动精度。下
2、面介绍几种消除齿轮间隙的方法。3.1 无侧隙齿轮传动机构无侧隙齿轮传动机构 3.1.1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机构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机构 1.偏心轴套调整法偏心轴套调整法 图3-1所示为最简单的偏心轴套式消隙结构。电动机2通过偏心轴套1装在壳体上。转动偏心轴套1可以调整两啮合齿轮的中心距,从而消除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及其造成的换向死区。这种方法结构简单,但侧隙调整后不能自动补偿。图3-1 偏心轴套式消隙结构2.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 两个啮合的直齿圆柱齿轮中的一个采用宽齿轮,另一个由两片可以相对转动的薄片齿轮组成。装配时使一片薄齿轮的齿左侧和另一片的齿右侧分别紧贴在宽齿轮齿槽的
3、左、右两侧,通过两薄片齿轮的错齿,消除齿侧间隙,反向时也不会出现死区。如图3-2所示,两薄片齿轮1、2上各装入有螺纹的凸耳3、4,螺钉5装在凸耳3上,螺母6、7可调节螺钉5的伸出长度。弹簧8一端勾在凸耳9上,另一端勾在螺钉5上。转动螺母7(螺母6用于锁紧)可改变弹簧8的张力大小,调节齿轮1、2的相对位置,达到错齿。这种错齿调整法的齿侧间隙可自动补偿,但结构复杂。图3-2 圆柱薄片齿轮错齿调整 3.1.2 斜齿轮传动机构斜齿轮传动机构1.垫片调整法垫片调整法 垫片调整法与错齿调整法基本相同,也采用两薄片齿轮与宽齿轮啮合,只是两薄片斜齿轮之间的错位由两者之间的轴向距离获得。图3-3中两薄片斜齿轮3
4、、4中间加一垫片2,使薄片斜齿轮3、4的螺旋线错位,齿侧面相应地与宽齿轮1的左、右侧面贴紧。垫片的厚度H与齿侧间隙的关系为H=cos (3-1)式中,为螺旋角。图 3-3 斜齿薄片齿轮垫片调整 2.轴向压簧调整法轴向压簧调整法轴向压簧调整法如图3-4所示。该方法是用弹簧3的轴向力来获得薄片斜齿轮1、2之间的错位,使其齿侧面分别紧贴宽齿轮7的齿槽的两侧面。薄片齿轮1、2用键4套在轴6上。弹簧3的轴向力用螺母5来调节,其大小必须恰当。该方法的特点是齿侧间隙可以自动补偿,但轴向尺寸较大,结构不紧凑。图3-4 斜齿薄片齿轮轴向压簧调整 1.轴向压簧调整法轴向压簧调整法如图3-5所示,在锥齿轮4的传动轴
5、7上装有压簧5,其轴向力大小由螺母6调节。锥齿轮4在压簧5的作用下可轴向移动,从而消除了其与啮合的锥齿轮1之间的齿侧间隙。图 3-5 锥齿轮轴向压簧调整 图3-6 锥齿轮周向弹簧调整 2.周向弹簧调整法周向弹簧调整法如图3-6所示,将与锥齿轮3啮合的齿轮作成大小两片(1、2),在大片锥齿轮1上制有三个周向圆弧槽8,小片锥齿轮2的端面制有三个可伸入槽8的凸爪7。弹簧5装在槽8中,一端顶在凸爪7上,另一端顶在镶在槽8中的镶块4上。止动螺钉6装配时用,安装完毕将其卸下,则大小片锥齿轮1、2在弹簧力作用下错齿,从而达到消除间隙的目的。3.1.4 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在机电一体化产品中对于大
6、行程传动机构往往采用齿轮齿条传动,因为其刚度、精度和工作性能不会因行程增大而明显降低,但它与其他齿轮传动一样也存在齿侧间隙,应采取消隙措施。当传动负载小时,可采用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使两片薄齿轮的齿侧分别紧贴齿条齿槽的两相应侧面,以消除齿侧间隙。当传动负载大时,可采用双齿轮调整法。如图3-7所示,小齿轮1、6分别与齿条7啮合,与小齿轮1、6同轴的大齿轮2、5分别与齿轮3啮合,通过预载装置4向齿轮3上预加负载,使大齿轮2、5同时向两个相反方向转动,从而带动小齿轮1、6转动,其齿便分别紧贴在齿条7上齿槽的左、右两侧,消除了齿侧间隙。图 3-7 双齿轮调整 螺旋传动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用的一种传动
7、形式。它利用螺杆与螺母的相对运动,将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其运动关系为 L=(3-2)式中:L螺杆(或螺母)的位移;Ph导程;螺杆和螺母间的相对转角。3.2 滑动螺旋传动滑动螺旋传动 2hP3.2.1 滑动螺旋传动的特点滑动螺旋传动的特点滑动螺旋传动具有传动比大、驱动负载能力强和自锁等特点。1.降速传动比大降速传动比大 螺杆(或螺母)转动一转,螺母(或螺杆)移动一个螺距(单头螺纹)。因为螺距一般很小,所以在转角很大的情况下,能获得很小的直线位移量,可以大大缩短机构的传动链,因而螺旋传动结构简单、紧凑,传动精度高,工作平稳。2.具有增力作用具有增力作用 只要给主动件(螺杆)一个较小的输入转矩,从
8、动件即能得到较大的轴向力输出,因此螺旋传动带负载能力较强。3.能自锁能自锁 当螺旋线升角小于摩擦角时,螺旋传动具有自锁作用。4.效率低、磨损快效率低、磨损快 由于螺旋工作面为滑动摩擦,致使其传动效率低(约3040),磨损快,因此不适于高速和大功率传动。3.2.2 滑动螺旋传动的形式及应用滑动螺旋传动的形式及应用滑动螺旋传动主要有以下两种基本形式。1.螺母固定,螺杆转动并移动螺母固定,螺杆转动并移动如图3-8(a)所示,这种传动型式的螺母本身就起着支承作用,从而简化了结构,消除了螺杆与轴承之间可能产生的轴向窜动,容易获得较高的传动精度。缺点是所占轴向尺寸较大(螺杆行程的两倍加上螺母高度),刚性较
9、差。因此该形式仅适用于行程短的情况。2.螺杆转动,螺母移动螺杆转动,螺母移动如图3-8(b)所示,这种传动形式的特点是结构紧凑(所占轴向尺寸取决于螺母高度及行程大小),刚度较大,因此适用于工作行程较长的情况。图3-8 滑动螺旋传动的基本型式 图3-9 差动螺旋传动原理除上述两种基本传动形式外,还有一种螺旋传动差动螺旋传动,其原理如图3-9所示。设螺杆3左、右两段螺纹的旋向相同,且导程分别为Ph1和Ph2。当螺杆转动角时,可动螺母2的移动距离为L=(Ph1-Ph2)(3-3)如果Ph1与Ph2相差很小,则 L很小。因此差动螺旋常用于各种微动装置中。2若螺杆3左、右两段螺纹的旋向相反,则当螺杆转动
10、角时,可动螺母2的移动距离为L=(Ph1+Ph2)(3-4)可见,此时差动螺旋变成快速移动螺旋,即螺母2相对螺母1快速趋近或离开。这种螺旋装置用于要求快速夹紧的夹具或锁紧装置中。23.2.3 螺旋副零件与滑板连接结构的确定螺旋副零件与滑板连接结构的确定螺旋副零件与滑板的连接结构对螺旋副的磨损有直接影响,设计时应注意。常见的连接结构有下列几种:1.刚性连接结构刚性连接结构 图3-10所示为刚性连接结构,这种连接结构的特点是牢固可靠。但当螺杆轴线与滑板运动方向不平行时,螺纹工作面的压力增大,磨损加剧,严重(、较大)时还会发生卡住现象。刚性连接结构多用于受力较大的螺旋传动中。图 3-10 刚性连接结
11、构2.弹性连接结构弹性连接结构 图3-11所示的装置中,螺旋传动采用了弹性连接结构。簧片7的一端在工作台(滑板)8上,另一端套在螺母的锥形销上。为了消除两者之间的间隙,簧片以一定的预紧力压向螺母(或用螺钉压紧)。当工作台运动方向与螺杆轴线偏斜角(图3-10(a)时,可以通过簧片变形进行调节。如果偏斜角(图3-10(b)时,螺母可绕轴线自由转动而不会引起过大的应力。弹性连接结构适用于受力较小的精密螺旋传动。图 3-11 测量显微镜纵向测微螺旋3.活动连接结构活动连接结构 图3-12所示为活动连接结构的原理图。恢复力F(一般为弹簧力)使连接部分保持经常接触。当滑板1的运动方向与螺杆2的轴线不平行时
12、,通过螺杆端部的球面与滑板在接触处自由滑动(图3-12(a),或中间杆3自由偏斜(图3-12(b),可以避免螺旋副中产生过大的应力。图3-12 活动连接结构3.2.4 影响螺旋传动精度的因素及提高传动精度影响螺旋传动精度的因素及提高传动精度的措施的措施螺旋传动精度是指螺杆与螺母间的实际相对运动保持理论值(公式(3-2)的准确程度。影响螺旋传动精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1.螺纹参数误差螺纹参数误差 螺纹的各项参数误差中,影响传动精度的主要是螺距误差、中径误差以及牙型半角误差。(1)螺距误差。螺距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差称为螺距误差。螺距误差分为单个螺距误差和螺距累积误差。单个螺距误差是指螺纹全长上的
13、任意单个实际螺距对基本螺距的偏差的最大代数差,它与螺纹的长度无关。而螺距累积误差是指在规定的螺纹长度内,任意两同侧螺纹面间实际距离对公称尺寸的偏差的最大代数差,它与螺纹的长度有关。从式(3-2)可知,螺距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若把螺旋副展开进行分析,便可清楚地看出:螺杆的螺距误差无论是螺距累积误差,还是单个螺距误差都将直接影响传动精度。而螺母的螺距累积误差对传动精度没有影响,它的单个螺距误差也只有当螺杆也有单个螺距误差时才会引起传动误差。因此在精密螺旋传动中,对螺杆的精度要求比对螺母的精度要求高一些。(2)中径误差。螺杆和螺母在大径、小径和中径都会有制造误差。大径和小径处有较大间隙,
14、互不接触;中径是配合尺寸,为了使螺杆和螺母转动灵活和储存润滑油,配合处需要有一定的均匀间隙。因此,对螺杆全长上中径尺寸变动量的公差应予以控制。此外,对长径比(螺杆全长与螺纹公称直径之比)较大的螺杆,由于其细而长,刚性差,易弯曲,使螺母在螺杆上各段的配合产生偏心,这也会引起螺杆螺距误差,故应控制其中径跳动公差。(3)牙型半角误差。螺纹实际牙型半角与理论牙型半角之差称为牙型半角误差(如图3-13 所示)。当螺纹各牙之间的牙型角有差异(牙型半角误差各不相等)时,将会引起螺距变化,从而影响传动精度。但是,如果螺纹全长是一次装刀切削出来的,那么牙型半角误差在螺纹全长上变化不大,对传动精度影响很小。2.螺
15、杆轴向窜动误差螺杆轴向窜动误差 如图3-14所示,若螺杆轴肩的端面与轴承的止推面不垂直于螺杆轴线而有1和2的偏差,则当螺杆转动时,将引起螺杆的轴向窜动误差,并转化为螺母位移误差。螺杆的轴向窜动误差是周期性变化的,以螺杆转动一周为一个循环。最大的轴向窜动误差为 max=D tanmin (3-5)图3-13 牙型半角误差 图3-14 螺杆轴向窜动误差 3.偏斜误差偏斜误差 在螺旋传动机构中,如果螺杆的轴线方向与移动件的运动方向不平行而有一个偏斜角(见图3-15)时,就会发生偏斜误差。设螺杆的总移动量为L,移动件的实际移动量为x,则偏斜误差为L=L-x=L(1-cos)=2L sin2由于一般很小
16、,因此sin(/2)/2,则L=(3-6)由此可见,偏斜角对偏斜误差有很大的影响,对其值应该加以控制。222L图3-15 偏斜误差4.温度误差温度误差 当螺旋传动的工作温度与制造温度不同时,将使螺杆长度和螺距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传动误差,这种误差称为温度误差,其大小为 Lt=Lat (3-7)式中:L螺杆螺纹部分的长度;a螺杆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对于钢,一般取为11.610-6/。t工作温度与制造温度之差。上面分析了影响螺旋传动精度的各种误差,为了提高传动精度,应尽可能减小或消除这些误差。为此,可以通过提高螺旋副零件的制造精度来达到,但单纯提高制造精度会使成本提高。因此,对于传动精度要求较高的精密
17、螺旋传动,除了根据有关标准或具体情况规定合理的制造精度以外,可采取某些结构措施提高其传动精度。由于螺杆的螺距误差是造成螺旋传动误差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采用螺距误差校正装置是提高螺旋传动精度的有效措施之一。3.2.5 消除螺旋传动的空回的方法消除螺旋传动的空回的方法当螺旋机构中存在间隙,若螺杆的转动方向改变,螺母不能立即产生反向运动,只有螺杆转动某一角度后才能使螺母开始反向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空回。对于在正反向传动下工作的精密螺旋传动,空回将直接引起传动误差,必须设法予以消除。消除空回的方法就是在保证螺旋副相对运动要求的前提下消除螺杆与螺母之间的间隙。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消除空回的方法。1.利用单向作用
18、力利用单向作用力 在螺旋传动中,利用弹簧产生单向恢复力,使螺杆和螺母螺纹的工作表面保持单面接触,从而消除了另一侧间隙产生的空回。这种方法除可消除由螺旋副中间隙产生的空回,还可消除由轴承的轴向间隙和滑板连接处的间隙产生的空回。同时,这种结构在螺母上无需开槽或剖分(见图3-16),因此螺杆与螺母接触情况较好,有利于提高螺旋副的寿命。图 3-16 螺纹间隙径向调整结构 2.利用调整螺母利用调整螺母(1)径向调整法。利用不同的结构,使螺母产生径向收缩,以减小螺纹旋合处的间隙,从而减小空回。图3-16所示为径向调整法的典型示例。图3-16(a)采用开槽螺母结构,拧动螺钉可以调整螺纹间隙。图3-16(b)
19、采用卡簧式螺母结构,在主螺母1上铣出纵向槽,拧紧副螺母2时,靠主、副螺母的圆锥面,可迫使主螺母径向收缩,以消除螺旋副的间隙。图3-16(c)采用对开螺母结构。为了便于调整,螺钉和螺母之间装有螺旋弹簧,这样可使压紧力均匀稳定。为了避免螺母直接压紧在螺杆上而增加摩擦力矩,加速螺纹磨损,可在此结构中装入紧定螺钉以调整其螺纹间隙,如图3-16(d)所示。(2)轴向调整法。图3-17为轴向调整法的典型结构示例。图3-17(a)为开槽螺母结构,拧紧螺钉强迫螺母变形,使其左、右两半部的螺纹分别压紧在螺杆螺纹相反的侧面上,从而消除了螺杆相对螺母轴向窜动的间隙。图3-17(b)为刚性双螺母结构,主螺母1和副螺母
20、2之间用螺纹连接。连接螺纹的螺距P不等于螺杆螺纹的螺距P,因此当主、副螺母相对转动时,即可消除螺杆相对螺母轴向窜动的间隙。调整后再用紧定螺钉将其固定。图3-17(c)为弹性双螺母结构,它利用弹簧的弹力来达到调整的目的。螺钉3的作用是防止主螺母1和副螺母2的相对转动。图 3-17 螺纹间隙轴向调整结构 3.利用塑料螺母利用塑料螺母图3-18所示是用聚乙烯或聚酰胺(尼龙)制作的螺母结构,用金属压圈压紧,利用塑料的弹性可很好地消除螺旋副的间隙。图3-18 塑料螺母结构滚珠螺旋传动是在螺杆和螺母间放入适量的滚珠,使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的螺旋传动。滚珠螺旋传动由螺杆、螺母、滚珠和滚珠循环返回装置四部分组
21、成。如图3-19所示,当螺杆转动时,滚珠沿螺纹滚道滚动。为了防止滚珠沿滚道面掉出来,螺母上设有滚珠循环返回装置,构成了一个滚珠循环通道,滚珠从滚道的一端滚出后,沿着循环通道返回另一端,重新进入滚道,从而构成一个闭合回路。3.3 滚珠螺旋传动滚珠螺旋传动 图3-19 滚珠螺旋传动的工作原理图 3.3.1 滚珠螺旋传动的特点滚珠螺旋传动的特点 滚珠螺旋传动除具有螺旋传动的一般特点(降速传动比大及牵引力大)外,与滑动螺旋传动相比较,它具有下列特点:(1)运动效率高,一般可达90%以上,约为滑动螺旋传动效率的三倍。在伺服控制系统中采用滚动螺旋传动,不仅可以提高传动效率,而且可以减小启动力矩、颤动及滞后
22、时间。(2)运动精度高。由于其摩擦力小,工作时螺杆的热变形小,螺杆尺寸稳定,并且经调整预紧后,可得到无间隙传动,因而具有较高的传动精度、定位精度和轴向刚度。(3)具有传动的可逆性,但不能自锁。用于垂直升降传动时,需附加制动装置。(4)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但使用寿命长,维护简单。3.3.2 滚珠螺旋传动的结构形式与类型滚珠螺旋传动的结构形式与类型 按用途和制造工艺的不同,滚珠螺旋传动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螺纹滚道法向截形、滚珠循环方式、消除轴向间隙的调整预紧方法等三方面。1.螺纹滚道法向截形螺纹滚道法向截形 螺纹滚道法向截形是指通过滚珠中心且垂直于滚道螺旋面的平面和滚道表面交线
23、的形状。常用的截形有两种:单圆弧形(见图3-20(a)和双圆弧形(见图3-20(b)。滚珠与滚道表面在接触点处的公法线与过滚珠中心的螺杆直径线间的夹角叫接触角。理想接触角为45。图3-20 滚道法向截形示意图 滚道半径rs(或rn)与滚珠直径D的比值称为适应度frs=rs/D(或frn=rn/D)。适应度对承载能力的影响较大,一般取frs(或frn)=0.250.55。单圆弧形的特点是砂轮成型比较简单,易于得到较高的精度,但其接触角随着初始间隙和轴向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其效率、承载能力和轴向刚度均不够稳定。而双圆弧形的接触角在工作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效率、承载能力和轴向刚度稳定,并且滚道底部
24、不与滚珠接触,可储存一定的润滑油和脏物,使磨损减小。但对双圆弧形砂轮的修整、加工和检验都比较困难。2.滚珠循环方式滚珠循环方式按滚珠在整个循环过程中与螺杆表面的接触情况,可将滚珠的循环方式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类。(1)内循环。滚珠在循环过程中始终与螺杆保持接触的循环叫内循环(见图3-21)。在螺母1的侧孔内,装有接通相邻滚道的反向器。借助于反向器上的回珠槽,迫使滚珠2沿滚道滚动一圈后越过螺杆螺纹滚道顶部,重新返回到起始的螺纹滚道,构成单圈内循环回路。在同一个螺母上,具有的循环回路的数目称为列数。内循环的列数通常有24列(即一个螺母上装有24个反向器)。为了使结构紧凑,这些反向器是沿螺母周围均匀
25、分布的,即对应2列、3列、4列的滚珠螺旋的反向器分别沿螺母圆周方向互错180、120、90。反向器的轴向间隔视反向器的形式不同,分别为3Ph/2、4Ph/3、5Ph/4或5Ph/2、7Ph/3、9Ph/4,其中Ph为导程。图3-21 内循环 滚珠在每一循环中绕经螺纹滚道的圈数称为工作圈数。内循环的工作圈数是一列只有一圈,因而回路短,滚珠少,滚珠的流畅性好,效率高。此外,它的径向尺寸小,零件少,装配简单。内循环的缺点是反向器的回珠槽具有空间曲面,加工较复杂。(2)外循环。滚珠在返回时与螺杆脱离接触的循环称为外循环。按结构的不同,外循环可分为螺旋槽式、插管式和端盖式三种。螺旋槽式(见图3-22)是
26、指直接在螺母1外圆柱面上铣出螺旋线形的凹槽作为滚珠循环通道,凹槽的两端钻出两个通孔分别与螺纹滚道相切,同时用两个挡珠器4引导滚珠3通过这两通孔,用套筒2或螺母座内表面盖住凹槽,从而构成滚珠循环通道。螺旋槽式结构工艺简单,易于制造,螺母径向尺寸小。缺点是挡珠器刚度较差,容易磨损。图 3-22 螺旋槽式外循环 插管式(见图3-23)是指用管2代替螺旋槽式中的凹槽,把弯管的两端插入螺母3上与螺纹滚道相切的两个通孔内,外加压板1用螺钉固定,用弯管的端部或其他形式的挡珠器引导滚珠4进出弯管,以构成循环通道。插管式结构简单,工艺性好,适于批量生产。缺点是弯管突出在螺母的外部,径向尺寸较大,若用弯管端部作挡
27、珠器,则耐磨性较差。端盖式(见图3-24)是指在螺母1上钻有一个纵向通孔作为滚珠返回通道,螺母两端装有铣出短槽的端盖2,短槽端部与螺纹滚道相切,并引导滚珠返回通道,构成滚珠循环回路。端盖式的优点是结构紧凑,工艺性好。缺点是滚珠通过短槽时容易卡住。图 3-23 插管式外循环 图 3-24 端盖式外循环 3.消除轴向间隙的调整预紧方法消除轴向间隙的调整预紧方法如果滚珠螺旋副中有轴向间隙或在载荷作用下滚珠与滚道接触处有弹性变形,则当螺杆反向转动时,将产生空回误差。为了消除空回误差,在螺杆上可装配两个螺母1和2,调整两个螺母的轴向位置,使两个螺母中的滚珠在承受载荷之前就以一定的压力分别压向与螺杆螺纹滚
28、道相反的侧面,使其产生一定的变形(见图3-25)。图 3-25 双螺母预紧 这样既可消除轴向间隙,也可提高轴向刚度。常用的调整预紧方法有下列三种:(1)垫片调隙式。如图3-26所示,调整垫片2的厚度,可使螺母1产生轴向移动,以达到消除轴向间隙和预紧的目的。这种方法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刚性好。为了避免调整时拆卸螺母,垫片可制成剖分式。其缺点是精确调整比较困难,并且当滚道磨损时不能随意调整,除非更换垫圈。因此,该方法适用于一般精度的传动机构。图 3-26 垫片调隙式 图 3-27 螺纹调隙式(2)螺纹调隙式。如图3-27所示,螺母1的外端有凸缘,螺母3加工有螺纹的外端伸出螺母座外,以两个圆螺母2锁
29、紧。旋转圆螺母即可调整轴向间隙和预紧。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结构紧凑,工作可靠,调整方便。缺点是不很精确。键4的作用是防止两个螺母相对转动。(3)齿差调隙式。如图3-28所示,在螺母1和2的凸缘上切出齿数相差一个齿的外齿轮(z2z1+1),把其装入螺母座中分别与具有相应齿数(z1和z2)的内齿轮3和4啮合。调整时,先取下内齿轮,将两个螺母相对螺母座同方向转动一定的齿数,然后把内齿轮复位固定。此时,两个螺母之间产生相应的轴向位移,从而达到调整的目的。当两个螺母按同方向转过一个齿时,其相对轴向位移为L=Ph=Ph=(3-8)式中,Ph为导程。如果z1=99,z2=100,Ph=8 mm,则L=0.8 m
30、。可见,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调整精度很高,工作可靠,但结构复杂,加工工艺和装配性能较差。2111zz2112)(zzzz 21hzzP图3-28 齿差调隙式 3.3.3 滚珠螺旋副的精度滚珠螺旋副的精度滚珠螺旋副的精度包括螺母的行程误差和空回误差。影响螺旋副精度的因素同滑动螺旋副一样,主要是螺旋副的参数误差、机构误差以及因受轴向力后滚珠与螺纹滚道面的接触变形和螺杆刚度不足引起的螺纹变形等所产生的动态变形误差。在JB/T3162.219标准中,根据滚珠螺旋副的使用范围和要求将其分为两个类型:P类定位滚珠螺旋副和T类传动滚珠螺旋副,并分成7个精度等级,即1、2、3、4、5、7和10级。其中,1级精度最
31、高,其余的依次递减。标准中规定了滚珠螺旋副螺距公差和公称直径变动量的公差,还规定了各精度等级的滚珠螺旋副行程偏差和行程变动量。滚珠螺旋副由专业厂家生产,具有标准系列。使用时可根据滚珠螺旋副的负载、速度、行程、精度和寿命等条件进行选型。直线运动导轨的作用是用来支承和引导运动部件按给定的方向作往复直线运动。导轨可以是一个专门的零件,也可以是一个零件上起导向作用的部分。滑动摩擦导轨的运动件与承导件直接接触,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接触刚度大;缺点是摩擦阻力大,磨损快,低速运动时易产生爬行现象。由机械运动学原理可知,一个刚体在空间有6个自由度,即沿x、y、z轴移动和绕它们转动(见图3-29(a)。对于直线运
32、动导轨,必须限制运动件的5个自由度,仅保留沿一个方向移动的自由度。3.4 滑动摩擦导轨滑动摩擦导轨 图3-29 导轨的导向原理 导轨的导向面有棱柱面和圆柱面两种基本形式。以棱柱面相接触的零件只有沿一个方向移动的自由度,如图3-29(b)、(c)、(d)所示的棱柱面导轨,运动件只能沿x方向移动。棱柱面由几个平面组成,但从便于制造、装配和检验出发,平面的数目应尽量少,图中的棱柱面导轨由两个窄长导向平面组成。限制运动件自由度的面,可以集中在一根导轨上,但为提高导轨的承载能力和抵抗倾复力矩的能力,绝大多数情况是采用两根导轨。以圆柱面相配合的两个零件,有绕圆柱面轴线转动及沿此轴线移动的两个自由度,在限制
33、转动这一自由度后,则只有沿其轴线方向移动的自由度(如图3-29(e)所示)。3.4.1 导轨的基本要求导轨的基本要求(1)导向精度高。导向精度是指运动件按给定方向作直线运动的准确程度,它主要取决于导轨本身的几何精度及导轨配合间隙。导轨的几何精度可用线值或角值表示。导轨在垂直平面和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如图3-30(a)、(b)所示,理想的导轨面与垂直平面A-A或水平面B-B的交线均应为一条理想直线,但由于存在制造误差,致使交线的实际轮廓偏离理想直线,其最大偏差量即为导轨全长在垂直平面(图3-30(a)和水平面(图3-30(b)内的直线度误差。图3-30 导轨的几何角度 导轨面间的平行度。图3-30
34、(c)所示为导轨面间的平行度误差。设V形导轨没有误差,平面导轨纵向有倾斜,由此产生的误差即为导轨间的平行度误差。导轨间的平行度误差一般以角度值表示,这项误差会使运动件运动时发生“扭曲”。(2)运动轻便、平稳,低速时无爬行现象。导轨运动的不平稳性主要表现在低速运动时导轨速度的不均匀,这使运动件出现时快时慢、时动时停的爬行现象。爬行现象主要取决于导轨副中摩擦力的大小及其稳定性。为此,设计时应合理选择导轨的类型、材料、配合间隙、配合表面的几何形状精度及润滑方式。(3)耐磨性好。导轨的初始精度由制造保证,而导轨在使用过程中的精度保持性则与导轨面的耐磨性密切相关。导轨的耐磨性主要取决于导轨的类型、材料、
35、导轨表面的粗糙度及硬度、润滑状况和导轨表面压强的大小。(4)对温度变化的不敏感性。即导轨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导轨对温度变化的不敏感性主要取决于导轨类型、材料及导轨配合间隙等。(5)足够的刚度。在载荷的作用下,导轨的变形不应超过允许值。刚度不足不仅会降低导向精度,还会加快导轨面的磨损。刚度主要与导轨的类型、尺寸以及导轨材料等有关。(6)结构工艺性好。导轨的结构应力求简单,便于制造、检验和调整,从而降低成本。3.4.2 滑动摩擦导轨的类型及结构特点滑动摩擦导轨的类型及结构特点按导轨承导面的截面形状,可将滑动导轨分为圆柱面导轨和棱柱面导轨(见图3-31)。其中凸形导轨不易积存切屑、脏物,
36、但也不易保存润滑油,故宜作低速导轨,例如车床的床身导轨。凹形导轨则相反,可作高速导轨,如磨床的床身导轨,但需有良好的保护装置,以防切屑、脏物掉入。图3-31 滑动摩擦导轨截面形状 1.圆柱面导轨圆柱面导轨圆柱面导轨的优点是导轨面的加工和检验比较简单,易于达到较高的精度;缺点是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间隙不能调整。在图3-32所示的结构中,支臂3和立柱5构成圆柱面导轨。立柱5的圆柱面上加工有螺纹槽,转动螺母1即可带动支臂3上下移动。螺钉2用于锁紧,垫块4用于防止螺钉2压伤圆柱表面。图3-32 圆柱面导轨 在多数情况下,圆柱面导轨的运动件不允许转动,为此,可采用各种防转结构。最简单的防转结构是在运动件
37、和承导件的接触表面上作出平面、凸起或凹槽。图3-33(a)、(b)、(c)是这种防转结构的几个例子。利用辅助导向面可以更好地限制运动件的转动(见图3-33(d),适当增大辅助导向面与基本导向面之间的距离,可减小由导轨间的间隙所引起的转角误差。当辅助导向面也为圆柱面时,即构成双圆柱面导轨(见图3-33(e),它既能保证较高的导向精度,又能保证较大的承载能力。图3-33 有防转结构的圆柱面导轨为了提高圆柱面导轨的精度,必须正确选择圆柱面导轨的配合。当导向精度要求较高时,常选用H7f7或H7s6配合。当导向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选用H8f7或H8s7配合。若仪器在温度变化不大的环境下工作,可按H7h6或
38、H7/s6配合加工,然后再进行研磨,直到能够平滑移动时为止。导轨的表面粗糙度可根据相应的精度等级决定。通常,被包容零件外表面的粗糙度小于包容件的内表面的粗糙度。2.棱柱面导轨棱柱面导轨 常用的棱柱面导轨有三角形导轨、矩形导轨、燕尾形导轨以及它们的组合式导轨。(1)双三角形导轨。如图3-34(a)所示,两条导轨同时起着支承和导向作用,故导轨的导向精度高,承载能力大,两条导轨磨损均匀,磨损后能自动补偿间隙,精度保持性好。但这种导轨的制造、检验和维修都比较困难,因为它要求四个导轨面都均匀接触,刮研劳动量较大。此外,这种导轨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2)三角形平面导轨。如图3-34(b)所示,这种导轨保持
39、了双三角形导轨导向精度高、承载能力大的优点,避免了由于热变形所引起的配合状况的变化,且工艺性较双三角形导轨大为改善,因而应用很广。缺点是两条导轨磨损不均匀,磨损后不能自动调整间隙。图 3-34 三角形导轨(3)矩形导轨。矩形导轨可以做得较宽,因而承载能力和刚度较大。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检验、修理较容易。缺点是磨损后不能自动补偿间隙,导向精度不如三角形导轨。图3-35所示结构是将矩形导轨的导向面A与承载面B、C分开,从而减小导向面的磨损,有利于保持导向精度。图3-35(a)中的导向面A是同一导轨的内外侧,两者之间的距离较小,热膨胀变形较小,可使导轨的间隙相应减小,导向精度较高。但此时两导轨面的
40、摩擦力将不相同,因此应合理布置驱动元件的位置,以避免工作台倾斜或被卡住。图3-35(b)所示结构以两导轨面的外侧作为导向面,克服了上述缺点,但因导轨面间距离较大,容易受热膨胀的影响,要求间隙不宜过小,从而影响导向精度。图 3-35 矩形导轨(4)燕尾导轨。燕尾导轨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紧凑,调整间隙方便。缺点是几何形状比较复杂,难于达到很高的配合精度,并且导轨中的摩擦力较大,运动灵活性较差。因此,它通常用在结构尺寸较小及导向精度与运动灵便性要求不高的场合。图3-36为燕尾导轨的应用举例,其中图3-36(c)所示结构的特点是把燕尾槽分成几块,便于制造、装配和调整。图 3-36 燕尾导轨的应用举例3.4
41、.3 导轨间隙的调整导轨间隙的调整 为保证导轨正常工作,导轨滑动表面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间隙。间隙过小会增大摩擦力,间隙过大又会降低导向精度。为此常采用以下办法,以获得必要的间隙:(1)采用磨、刮相应的结合面或加垫片的方法,以获得合适的间隙。如图3-36(a)所示燕尾导轨,为了获得合适的间隙,可在零件1与2之间加上垫片3或采取直接铲刮承导件与运动件的结合面A的办法达到。(2)采用平镶条调整间隙。平镶条为一平行六面体,其截面形状为矩形(见图3-37(a)或平行四边形(见图3-37(b)。调整时,只要拧动沿镶条全长均布的几个螺钉,便能调整导轨的侧向间隙,调整后再用螺母锁紧。平镶条制造容易,但在全长上只
42、有几个点受力,容易变形,故常用于受力较小的导轨。缩短螺钉间的距离并加大镶条厚度(h),有利于镶条压力的均匀分布,当Lh=34时,镶条压力基本上均布(见图3-37(c)。图3-37 平镶条调整导轨间隙(3)采用斜镶条调整间隙。斜镶条的侧面磨成斜度很小的斜面,导轨间隙是用镶条的纵向移动来调整的,为了缩短镶条长度,一般将其放在运动件上。图3-38(a)的结构简单,但螺钉凸肩与斜镶条的缺口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间隙,可能使镶条产生窜动。图3-38(b)所示的结构较为完善,但轴向尺寸较长,调整也较麻烦。图3-38(c)是由斜镶条两端的螺钉进行调整的,镶条的形状简单,便于制造。图3-38(d)是用斜镶条调整燕尾
43、导轨间隙的实例。图 3-38 斜镶条调整导轨间隙3.4.4 驱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对导轨工作的影响驱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对导轨工作的影响 设计导轨时,必须合理确定驱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使导轨的倾覆力矩尽可能小。否则,将使导轨中的摩擦力增大,磨损加剧,从而降低导轨运动灵便性和导向精度,严重时甚至使导轨卡住而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需要研究运动件不被卡住的条件。设驱动力作用在通过导轨轴线的平面内,驱动力F的方向与导轨运动方向的夹角为,作用点离导轨轴线的距离为h。导轨受力情况如图3-39所示,由于驱动力F将使运动件倾转,因此可认为运动件与承导件的两端点压紧,正压力分别为N1、N2,相应的摩擦力为N1fv和N
44、2fv,载荷为Fa,忽略运动件与承导件间的配合间隙和运动件重力的影响,且当d/L很小时,保证运动件不被卡住的条件是tan (3-10)当=0时,2fv1 为了保证运动灵活,建议设计时取2fvb,因此,驱动元件的位置应该设在O点,从而消除运动件移动时转动的趋势,使运动件移动平稳而灵活。图3-40 三角形平面导轨3.4.5 温度变化对导轨间隙的影晌温度变化对导轨间隙的影晌滑动摩擦导轨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由于温度的变化,可能使自封式导轨卡住或造成不能允许的过大间隙。为减小温度变化对导轨的影响,承导件和运动件最好用膨胀系数相同或相近的材料。如果导轨在温度变化大的条件下工作(如大地测量仪器或军用仪器等)
45、,在选定精度等级和配合以后,应对温度变化的影响进行验算。为了保证导轨在工作时不致卡住,导轨中的最小间隙值min应大于或等于零。导轨的最小间隙可用下式计算:min=D2min(1+a2(t-t0)-D1max(1+a1(t-t0)(3-12)式中:D2min包容件在制造温度时的最小直径或最小直线尺寸;D1max被包容件在制造温度时的最大直径或最大直线尺寸;a1、a2被包容件与包容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t0导轨制造时的温度;t导轨工作时的最高或最低温度。为保证导轨的工作精度,导轨副中的最大间隙max应小于或等于允许间隙,导轨中的最大间隙可用下式计算:max=D2max1+a2(t-t0)-D1min
46、1+a1(t-t0)(3-13)式中:D2max包容件在制造温度时的最大直径或最大直线尺寸;D1min被包容件在制造温度时的最小直径或最小直线尺寸。3.4.6 导轨的刚度计算导轨的刚度计算 为了保证机构的工作精度,设计时应保证导轨的最大弹性变形量不超过允许值。必要时应进行导轨的刚度计算或验算。由于导轨主要受静载荷作用,故导轨的刚度主要是指静刚度。如果忽略机座变形对导轨刚度的影响(假设机座为绝对刚体),则导轨的刚度主要取决于在载荷作用下,导轨运动件和承导件的弯曲变形和它们工作面间接触变形的大小。在计算导轨的弯曲变形时,可将与导轨运动件连成一体的工作台简化成梁,按工程力学中梁的变形公式进行简化计算
47、。为了提高导轨的刚度,除必要时增大导轨尺寸外,常采用合理布置加强筋的办法,以达到既保证刚度又减轻重量的目的。导轨的接触变形可按经验公式估算,对于接触面积不超过100150 cm2的钢和铸铁的接触,其接触变形(单位为m)为 =c (3-14)式中:p接触面间的平均压力(Ncm2);c系数,对于精刮导轨面(每25 mm25 mm在16点以上)和磨削导轨面(粗糙度Ra为0.160.32 m)为1.471.94,研磨表面(粗糙度Ra为0.010.02 m)为0.69。p3.4.7 提高导轨耐磨性的措施提高导轨耐磨性的措施 为使导轨在较长的使用期间内保持一定的导向精度,必须提高导轨的耐磨性。由于磨损速度
48、与材料性质、加工质量、表面压强、润滑及使用维护等因素直接有关,因此要想提高导轨的耐磨性,需从这些方面采取措施。1.合理选择导轨的材料及热处理合理选择导轨的材料及热处理 用于导轨的材料,应具有耐磨性好,摩擦系数小,并具有良好的加工和热处理性质。常用的材料有:(1)铸铁。如HT200、HT300等,均有较好的耐磨性。采用高磷铸铁(含磷量质量分数高于0.3)、磷铜钛铸铁和钒钛铸铁作导轨,耐磨性比普通铸铁分别提高14倍。铸铁导轨的硬度一般为180200 HBS。为提高其表面硬度,采用表面淬火工艺,使其表面硬度可达55 HRC,导轨的耐磨性可提高13倍。(2)钢。常用的有碳素钢(40、50、T8A、T1
49、0A)和合金钢(20Cr、40Cr)。淬硬后钢导轨的耐磨性比一般铸铁导轨高510倍。要求高的可用20Cr制成,渗碳后淬硬至5662 HRC;要求低的用40Cr制成,高频淬火硬度至5258 HRC。钢制导轨一般做成条状,用螺钉及销钉固定在铸铁机座上,螺钉的尺寸和数量必须保证良好的接触刚度,以免引起变形。(3)有色金属。常用的有黄铜、锡青铜、超硬铝(LC4)、铸铝(ZL6)等。(4)塑料。聚四氟乙烯具有优良的减摩、耐磨和抗振性能,工作温度适应范围广(-200+280),静、动摩擦系数都很小,是一种良好的减摩材料。以聚四氟乙烯为基体的塑料导轨性能良好,它是一种在钢板上烧结球状青铜颗粒并浸渍聚四氟乙烯
50、塑料的板材,如图341所示。导轨板的厚度为1.53 mm,在多孔青铜颗粒上面的聚四氟乙烯表层厚为0.025 mm。这种塑料导轨板既有聚四氟乙烯的摩擦特性,又具有青铜和钢铁的刚性与导热性,装配时可用环氧树脂粘接在动导轨上。这种导轨用在数控机床、集成电路制板设备上,可保证较高的重复定位精度,并满足微量进给时无爬行的要求。图3-41 塑料导轨板截面示意图2.减小导轨面压强减小导轨面压强导轨面的平均压强越小,分布越均匀,则磨损越均匀,磨损量越小。导轨面的压强取决于导轨的支承面积和负载,设计时应保证导轨工作面的最大压强不超过允许值。为此,许多精密导轨常采用卸载导轨,即在导轨载荷的相反方向给运动件施加一个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