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 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 9 月份调研卷 语 文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1-3 小题。 衙门是旧时代官府的俗称,由 “ 牙门 ” 转化而来。在古代,凶猛野兽的利牙为武力的象征,如果军事长官们的办事处摆有此物,那是引以为豪的事情,是荣誉的象征。后来军营门上常刻兽牙图案作为装饰,故也被称为 “ 牙门 ”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军政合一,军事长官便常在军营内处理民政事务。唐朝以后, “ 衙门 ” 一词广泛 流传开来。封演所撰的封氏闻见记中
2、记载 :“ 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而为 衙 也。 ” 北宋以后,多数人所知道的就只有 “ 衙门 ” 了。衙役,顾名思义就是 “ 衙门里的差役 ” ,又被老百姓尊称为 “ 公差 ” 。 衙役最早是衙门中帮工打杂的人。宋朝起,衙役成为衙门里一种专门的 “ 职务 ” 。衙役事务繁杂,要负责衙门的站堂、缉捕、拘提等工作。衙役一般分为内外两班,内班是在衙门内部服役,如门役之类。门役的主要职责是帮办衙门公务,他们是衙门长官的私人随从和奴仆,但又和一般奴仆有不同之处,他们并没有人身依附关系,可 以自由选择主子。外人同衙门长官接触时,必须经过他们,于是他们经常利用这一点作威作福
3、,赚取外快。外班分为壮班、皂班、快班。他们办事的地方被称作 “ 班房 ” ,直到现在,人们还把 “ 坐班房 ” 作为进监狱的代称。壮班是由衙门临时召集来的人组成的,主要负责打杂工,也在危急状况时看守城门。皂班的人是负责给县官老爷站班和做仪仗队的,在审案时兼做行刑手,帮同震慑犯人。快班的任务是侦察案件、缉捕盗贼、巡街守夜和催租赋税等。 唐宋以后,由于科举制度完善,从任用体制上来讲,官与吏的区别逐渐拉大。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走上仕途,官位可 以不断升迁 ;而吏基本上是终身不变的,为读书人所不屑。衙役的地位比吏员还要低,虽然吏员没有品级,但人家也属于官方人员,属于 “ 正式编 ” ,而衙役根本
4、就没有官方身份,他们仅仅是为衙门服役的,履行职役性质的义务。起初,衙役是由当地百姓按户口出人充当,后来由本地人自愿充当。清代的户籍制度规定,衙役分2 两种 :民壮、库丁等属于良民 ;皂、快、捕等属于贱民。在统治阶层眼中,衙役是政府的行政奴才,而奴才就是低等人 ;有的衙役甚至连科考结亲都会受到限制 子孙三代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也不允许当官。 衙役毕竟只是衙门中的跑腿人,对于衙门 长官来说,他们地位卑贱,对于他们横行霸道、勒索讹诈百姓的行为,衙门长官常睁一眼闭一眼,根本目的是使衙役能全心全意地为衙门做事。一旦衙役们办事不力危及到长官们自身的利益时,衙门长官也会给衙役最严苛的制裁。作为处理衙门事务的
5、 “ 公务人员 ” 和 “ 执法人员 ” ,衙役的待遇却极差。以清代为例,各种衙役在清朝可得到的年薪为白银三至十二两,平均下来,每天的薪水在两文左右,相当于自己的一顿饭钱。仅仅两文钱,并没有办法养活自己和家人。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讲道 :“ 天下吏人,素无常禄,唯以受贿为生。 ” 可见,衙役并不是靠薪水生活,而 是靠陋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 灰色收入 ” 。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 1.下列关于 “ 衙门 ” 与 “ 衙役 ”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 A. 衙门,由 “ 牙门 ” 转化而来。在古代,野兽的利牙象征着武力 ;放在军事长官的办事处,也象征着一种荣誉。 B
6、. 衙门,最早称为 “ 牙门 ” ,指军营门,因其上装饰有兽牙图案 ;唐朝以后, “ 衙门 ” 一词广泛流传开来。 C. 衙役,一般分为内外两班,内班在衙门内部服役 ;外班负责外部事务,他们办事的地方被称作 “ 班房 ” 。 D. 衙役,即 “ 衙门里的差役 ” ,是衙门中帮工打杂的人,负责 衙门的各种事务,宋朝起是衙门里一种专门的 “ 职务 ”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 ) A. 衙役起初是由当地百姓按户口出人充当,在清代分良民、贱民两种 ;衙役是政府的行政奴才,其子孙三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允许当官。 B. 唐宋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官与吏的区别
7、逐渐拉大,官大多由读书人担任,既可升迁,又有品级 ;而吏基本上终身不变,且无品级。 C. 衙役事务繁杂,其中壮班主要负责打杂工,皂班主要负责给县官老爷站班和做仪仗队,快班负责侦察案件、缉捕盗贼、巡街守夜和催租赋税等。 D. 为了使衙役能够全心全意地为衙门做事,衙门长官对于衙役横行霸道、勒索讹诈百姓的行为,常常睁一眼闭一眼,而不会给予严苛的制裁。 3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 A. 从封演封氏闻见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 “ 衙门 ” 起初应为 “ 牙门 ” ,后经人们误传,且以讹传讹、习非成是, “ 牙门 ” 最后便成了 “ 衙门 ” 。 B. 衙役虽称
8、 “ 公差 ” ,却不属于官方人员,因此有的衙役虽为衙门长官的私人随从与奴仆,却与衙门长官并无人身依附关系,衙役可自由选择主子。 C. 衙役仅是为衙门服役,履行职役性质的 义务,因此其待遇极差,如清朝衙役可得到的年薪为白银三至十二两,他们主要是靠 “ 灰色收入 ” 维持生计。 D. 虽然衙役只是衙门中的跑腿人,但又是处理衙门事务的 “ 公务人员 ” 和 “ 执法人员 ” ,他们常会利用手中权力在百姓面前横行霸道、勒索讹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4-6 小题。 贴 窗 花 田 夫 石头叔、石头婶的一双儿女都大学毕业在外成了家,老两口种着
9、不是很多的田,也没怎么指望田里的那点收成。他们傍山的房子是新盖的,窗很大,前面有小河、树林,环境极好,鸟可多呢。 石头 叔爱养猫,那是一只硕大的带着黑点的黄狸子。那猫贼精,也勤奋,自打有了它,山鼠、蛇啥的甭想进院。猫肚子整天都鼓鼓的,基本用不着石头叔填食。石头叔经常向邻里炫耀,咱的黄狸子,比城里的猫呀狗的好养多了,也不用人疼,自力更生啊。有了它,家里不用怕闹耗子。但你可不要以为这样猫心就满足了,你看它,趴窗下墙根那儿,圆溜溜的眼睛总往高处撒目:它馋那树上的鸟啊。石头婶是个闲不住的人,整天地擦呀抹呀,尤其是那两面窗子三天两头就擦抹一遍。石头叔说,你老实待会不行吗,你说你蹬那窗台看摔着!石头婶说,
10、你少管我,还是伺候你那小祖宗去吧 。 这天早上,石头叔、石头婶正在堂屋里吃饭,听见窗玻璃砰的一声响,他们丢下筷子就往屋外跑;当他们跑到屋门口时,正好看见黄狸子叼着鸟跑。那是一只黄莺,好像还没断气。二人好一通吓唬吆喝,猫还是叼着鸟跑了。二人叹息,鸟咋这么没眼色。他们又骂黄狸子,真不是个东西,那鸟说不定还能苏醒过来呢。石头婶埋怨石头叔,都怨你的猫。石头叔急了,都是你整天擦呀擦呀,擦得鸟都认不出是玻璃了。两人闹了个半红脸。过后他们又很后悔,这咋说的,鸟又不是自家养的,着急犯不上呀,林子里鸟多得是。 石头叔继续养黄狸子,石头婶继续擦玻璃。接下来就又 出现了鸟撞窗的事情。这一次撞4 的是一只公山鸡,很小
11、,是个愣头青;那冠子真红,羽毛真漂亮,尾巴像彩旗。这次是人瞅着它撞到窗上来的,像射来的一支箭;如果再用点力,窗玻璃肯定就被撞破了。它顺着玻璃滑下,黄狸子正等着它呢。两口子咋跺脚咋吆喝都晚了,黄狸子一口就死死咬住了山鸡的脖子。老两口再也沉不住气了,免不了又一顿嘴架。但嘴架过后就又后悔:咱咋像城里人似的,不疼人专门疼猫呀狗呀鸟呀啥的,你看这通子虚惊!石头叔说,我的猫是好猫,要怪就怪那鸟倒霉。石头婶说,我总不能怕鸟来不擦玻璃吧。 可是这天夜里,老两口却同时梦见了那血 乎淋拉的山鸡 ? 这一天石头叔起来后像有多大事似的:我得出趟门。石头婶说,咋突然就有事了?石头叔摆摆手,你烦不烦,我说有事就有事,问那
12、么多干吗呀?石头婶知道老头没正经事,果然见老头只是买了一对窗花回来。老头说,你天天把窗子擦得那么干净,我不给你配点彩儿,还真的很对不住你。老婆眼睛笑眯眯地说,你还干了一件好事。其实老婆恍惚间猜到了老头的真正用意。为了证实她的猜想,老婆开始留意着老头。 果然,石头叔把窗花贴上后,就那么躲躲藏藏地瞅着,不是留意窗花是留意窗子,看鸟是不是还来撞窗子。鸟你这回应该知道了,这不是空的是 玻璃。你看有东西在玻璃上贴着呢。哪晓得石头叔的这个办法并不奏效,这不,第二天一早,窗台下又有一摊子血迹,黄狸子在院角享用它的免费早餐。又有鸟撞了窗子。石头叔垂头丧气站在窗台下,唉声叹气,但又不敢对老婆子明说。其实石头婶早
13、看出了门道:老头子你傻呀,你买的那窗花像鸟窝,鸟是来找窝了。石头婶有了主意。这一天石头婶说,我也出趟门,就也买了一对窗花回来,就贴在窗子上,和石头叔的那一对士兵似的在那站着。不过石头婶买的这对窗花是一对翅膀扇起来的老鹰!石头婶想,鹰是林中王,凶得很,看哪个鸟还敢来。 可石头婶也想错了,第二天 ,鸟又撞窗了! 就在这一天,迎着刚上窗的阳光,石头叔突然对老婆说,你说我这眼睛,这几天老流泪。怕见光。石头婶说,那你就离阳光远点呗。石头叔说,我想拉上窗帘。石头婶说,拉上窗帘屋子就黑了。石头叔说,黑就黑呗。 拉上窗帘的窗子鸟再没来撞。后来索性鸟巢也没了。黄狸子也不在窗下蹲着了。石头婶懒得再擦玻璃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2016 年 11 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 A. 小说开头描写老夫妻的居住的地方有 “ 小河、树林,环境极好 ” ,隐含 着作者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 5 B. 小说开头描述老夫妻的生活环境,突出鸟多,窗大,为下文写鸟撞窗户的细节埋下伏笔。 C. 小说的前五段虽没写到贴窗花,但并没有偏离题意,因为前五段为 “ 贴窗花 ” 的出现提供了有效铺垫,体现了小说层层蓄势的风格,增加了小说的悬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