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上学期高 三 语文 12 月月考试题 08 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中国古代的家学传承 王立群 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因为史官要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这些东西不靠学校讲的,靠父子相传。所以,二十四史的第一部 史记就是由父子两代人完成的,这就是家学的影响。二十四史的第二部是汉书,主要作者是班固,但是班固的父亲班彪首先写了几十篇,然后班固接着写,班固没有写完,坐牢死了,他的妹妹班昭接着写。所以,汉书实际上经过了班彪、班固、班昭之 手才最后完成。 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出现,这种例子太多了。“唐宋八大
2、家”里有父子三人的“三苏”,苏辙、苏轼、苏洵,诗书相传,一家三口都是大文豪;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曹操,还有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历史上号称“三曹”,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三曹”同时代的著名女作家蔡文姬,其父蔡邕,也是大学者大作家。 很多家族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而且有教育子女的格言,叫家训。所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到今天,颜氏家训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 中国古代家学、 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祖父和父亲是史官,儿孙就继续做史官;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祖父和父亲是中医,儿孙往往也继
3、承医学传统。 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民族,但是,唯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小农经济形成极其浓厚的家庭观念;第二,世代相传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我们的每一个家庭;第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读书的重视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所不及的。 中国古代的家学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钱学森在回 想他的童年的时候说过,他四岁开始,每天都要站在家长面前背书。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好得很,就是从小背出来的。古代孩子从小背什么书?论语、诗经、尚书、易经、左传、国语、周礼、礼记等。 第二种家学是请个老师上门来教自己的孩子。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杜老爷请
4、了一个私塾先生到家里来教他唯一的女儿杜丽娘。但这种家学往往是官宦人家、富商所用,他们有钱请得起老师。 当然,在中国古代,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是谁?皇帝。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比如刘邦,他流传到今天 的作品也只有大风歌和鸿鹄歌。但是当了皇帝以后,刘邦对儿子的教育就不一样了。刘邦就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先生,叫叔孙通,做太子太傅来教他的儿子。 魏晋南北朝以后,才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家族开始办学。刘禹锡写过两句很有名的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王导;谢,谢安。他们的家族是两个最有实力的北方大家族,东晋时期,这两大家族扶持了一代王朝。这些大家族重视家教,往往
5、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不仅收本姓人,外姓人也可以来上学,这些家学在中国古代非常兴盛。 (选自名人传记 2012 年 5 期) 1、下列对于家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中国古代的史官要靠父子相传才能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而这些是史官必须具有的知识,所以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 B.史记和汉书的编写,都是家学传统的具体体现,史记是司马迁父子两代人完成的,汉书是班固及其父亲、妹妹共同完成的。 - 2 - C.中国历史上的一家都是大文豪的比比皆是,如“三苏”“三曹”、王羲之父子、蔡邕父女等,说明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形成。 D.中国古代家业能
6、够代代相传,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家学的兴盛 ,如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 A.家训是教育子女的格言,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一直到今天,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的颜氏家训。 B.家庭观念、儒家思想、对读书的重视等原因,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在世界上独有的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 C.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中国古代的家学内容之一,像钱学森他们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很好,就是从小背出来的。 D.在中国古代,皇帝是最有钱请得起家教的人,所以我们往往看到 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
7、是他们的子孙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很多家族的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表现最明显的是家学的传统中父子,甚至是祖孙几代都会从事一种职业或研究。 B.中国古代的家学表现在官宦人家、富商等有钱人,他们或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或是请私塾先生到自己家里来教自己的孩子。 C.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比较重视家学、家风,这时出现了比较强的家族观念,也有很多家训流传后世。 D.魏晋南北朝之后,有实力的大家族都重视家教,往往一个 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使得家学更加兴盛。 二 、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汉乾佑举进士,为秘书郎。宰相冯道引之,与吕端同直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 宋初,加中书舍人。开宝三年,知贡举。五年,复知贡举。昉之知贡举也,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昉 坐 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五月,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时赵普为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 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 寻 出 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太宗即位,加昉户部侍郎,太平兴国中,改文明殿学士。时赵普、宋琪居相位久,求其能继之者,宿旧无逾于昉,遂命参知政事。十一月,普出镇,昉与琪俱拜平章事。未几,加监修
9、国史,复时政记先进御而后付有司,自昉议始也。 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 .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丈夫归朝者多从之 游 。雅厚张洎而薄张佖,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佖朔望必 诣 昉。或谓佖曰:“李公待君素不厚,何数诣之?”佖曰:“ 我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吾所以重之也。 ”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 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昉始信之。上由此益重昉。 昉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
10、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 至道二年,昉陪祀南郊,礼毕入贺,因拜舞仆地,台吏掖之以出,卧疾数日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李昉传,有删改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昉 坐 左迁太常少卿 坐:因为 - 3 - B.普 寻 出镇 寻:不久 C.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 游 游:交往 D.而佖朔望必 诣 昉 诣:拜访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昉 “ 和厚多恕 ” 的一组是 ( ) 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 雅厚张洎而薄张佖 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 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 有求
11、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 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昉本来是后汉朝官员,后来由于宰相冯道的推荐,得以和吕端一同在弘文馆当值,做一些修撰的工作。 B.李昉在主持贡生考试时,同乡武济川对答失常,李昉因此被贬官为太常少卿,后来又恢复到中书舍人一职。 C.李昉在担任中书时,对那些前来求官的人一律都严词拒绝,自己绝不会提拔任用官员,而是让皇上定夺。 D.李昉为官小心谨慎,不肯轻易说人坏话,也不愿自作主张,因而没有什么显赫的政绩,后因摔倒而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时赵普
12、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 译文: 我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吾所以重之也。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 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8.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5 分) 9.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 1)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2)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 。 ( 3)是故无
13、贵无贱,无长无少, , 。 乙 选考题 (25 分 ) 请考生 在 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只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 4 - 11.阅读 下面这篇 小说 ,完成 ( 1) ( 4) 题。 公主与美洲狮 美 欧?亨利 约瑟法?奥唐奈是草原上的“牛皇帝”奥唐奈仅存的女儿,也就是公主。她从母亲那儿秉承了热情的性格和亚热带风情的美 。她从奥唐奈“皇上”那儿获得了大量的魄力、常识和统治才能 C 约瑟法骑马疾驰的时候,能够瞄准一只拴在绳上的蕃茄铁皮罐,六枪之中可以打中五枪。她不用铅笔 ,光凭心算,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