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24)期末模拟测评卷B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a-40 C-12 O-1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化石燃料的使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资源枯竭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大力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B.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将来可作为清洁能源C.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D.使发动机内汽油充分燃烧可减少排放2.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C.碳与金属铜复合
2、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3.我们身居的物质世界是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这些变化通常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那么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物理变化有物质的三态变化,化学变化没有物质的三态变化B.物理变化没有物质的颜色变化,化学变化有物质的颜色变化C.物理变化没有物质的组成变化,化学变化有物质的组成变化D.物理变化不可能有发光、放热现象,化学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现象4.化学实验中有一种加热方式叫“热水浴”。针对这种加热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图所示的装置示意图中三脚架上应该垫上陶土网B.试管内试剂受热比较均匀(和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C
3、.这种加热方式的温度不超过100 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可以用此方式加热5.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 cm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胶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关于图1、图2中的实验有以下说法: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浓盐酸有挥发性,仅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也可达到实验目的;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若将其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以上说法中错误的是A.B.C.D.6.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既
4、可以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分解高锰酸钾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的共同点主要有( )A.采用二氧化锰均可改变其反应速率B.反应都不需要加热C.都利用含氧物质分解来达到目的D.两种方法所需仪器相同7.“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下图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镓属于金属元素,m=3B.镓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形成阳离子C.镓元素的位置应该在Z处D.镓的最外层电子数与Al相同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产生的氧气体积,装置气密性良好。图I中的锥形瓶内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燃烧匙内装有
5、二氧化锰,燃烧匙可以上下移动,干燥管内装有干燥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装置I分别与装置、V连接,均能达到实验目的B.实验中,只需将装有二氧化锰的燃烧匙上提,离开过氧化氢溶液的液面,反应即可停止C.若用装置收集氧气,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验满D.若用装置IV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测量结果无影响9.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毒大米”中含金属铬(Cr),铬原子序数为24,其相对原子质量为52,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4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
6、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10.下列实验或事实不能验证水的组成的是( )A.水通直流电,产物为氢气和氧气B.点燃纯净的氢气,产物只有水C.碳与水蒸气反应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D.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11.将0.72 g草酸亚铁()放在一个可称量的敞口容器中高温焙烧,500 600 时,容器中的固体质量保持0.4 g不变。所得物质的化学式为( )A.FeB.FeOC.D.12.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图中x、y分别表示乙和丙的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甲的质量分数是8%B.x的取值范围:C.时,生成
7、物只有一种D.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113.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化学观念角度对CO和CO2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CO和CO2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分类观:CO和CO2都属于氧化物C.变化观: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结构观:CO和CO2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化学性质相似14.下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说明CO具有还原性玻璃管中的现象是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反应前后玻璃管内的固体质量增加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甲中玻璃管内发生的反应为分解反应,乙中发生的反应为
8、化合反应A.B.C.D.全部正确15.某同学用下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_。(2)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的_在数值上相等。(3)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_个电子层,它属于_(填“金属”或“非金属
9、”)元素,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填字母)。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5)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成功人工合成了第118号元素,则此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_。(6)元素周期表中有很多规律,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规律(写出两条): ; 。1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1)实验1: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的现象是 。(2)实验2:按图所示,将铜片、小烧杯、足量白磷(铜
10、圈固定)放在玻璃水槽中,并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热水。按图所示,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和5%溶液。立即用大烧杯将小烧杯和白磷罩住。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小烧杯中有气体产生,大烧杯内液面_,白磷 。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1分)18.某同学收集了三瓶氧气,取一瓶氧气,倒立过来后再拿走玻璃片,并立刻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图1),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取另一瓶氧气,按图2的方式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也复燃了,且比图1中燃烧更旺,说明 ,所以盛氧气的集气瓶瓶口应向_(填“上”或“下”)放置。在用第三瓶氧气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11、,该同学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下部(没有接触细沙,图3),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该同学认为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种:A.铁丝表面有锈迹,影响了反应的进行;B.点燃火柴后立即将它伸入瓶内,火柴燃烧消耗了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C.火柴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将铁丝和火柴迅速伸至集气瓶下部,因热胀冷缩,瓶内氧气会膨胀逸出,使铁丝无法燃烧。实验:根据以上假设,他对实验应做的相应改进: ; ; 。经过改进后,实验成功了。在上述铁丝燃烧的实验中,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预先铺少量细沙或者装少量水? 。19.图1是改进的
12、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2是课本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通电一段时间后,图2中试管a、b内气体的名称:a_,b_,气体体积之比约为_,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测得了分别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阳、阴两极上生成的气体的实验数据如下所示:时间/min12345678910阴极生成的气体体积/mL6122029394955657585阳极生成的气体体积/mL24711162126313641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1 min6 min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1,其可能的原因是 。(2)用玻璃三通管将图1装置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点燃用该混合气吹出的肥皂泡时
13、的实验现象是 。(3)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4)图1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与图2装置相比,用图1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 。20.实验室可利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制备氧化铜,并进行炭粉还原氧化铜的实验。(1)制备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仪器):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空气;步骤二:关闭活塞,连上C和D,开始加热;步骤三:在加热过程中,记录B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在 min时停止加热。加热时间/minB中固体质量/g6.665.204.804.80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配平该化学方程式 ;C中试剂是_;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_,防止对产物检验造
14、成干扰;选择 min时停止加热的理由是 。(2)一定量炭粉还原(1)中制得的氧化铜并检验产物,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溶液变浑浊,E中的现象是 。反应完全后,若仅撤走酒精喷灯停止加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3) 分析:若(1)中省略步骤三,对(2)中反应产物判断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原因: _。四、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21.好奇的同学们为了探测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从家里收集了鸡蛋壳,清洗干燥后带到学校实验室。取11 g鸡蛋壳样品于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假设鸡蛋壳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全部逸出),共加入稀盐酸100 g,此时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为106.
15、6 g。请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g。(2)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使发动机内汽油充分燃烧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减少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2.答案:D解析: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属于天文学研究的范畴。3.答案:C解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即物质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即物质的组成发生了改变。物理变化通常包括物质的三态变化、大小变化、形状变化等,在物理变化过程中有时也伴随有发光、放热和颜色的变化;化学变化又称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常常伴有发光、放热和颜色的变化,也常常
16、有气体或沉淀产生。所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物理变化没有改变物质的组成,化学变化一定改变物质的组成。4.答案:D解析: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垫上陶土网;水浴加热是对试管浸在水中的各部分均匀加热,酒精灯直接加热是对试管中下部的加热,故水浴加热可以使试管内试剂受热更均匀;通常情况下,水的沸点为100 ,所以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 ;高锰酸钾的分解温度高于100 ,故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应采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方式,不能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5.答案:C解析:图2与图1相比,具有密封性好、药品用量少等优点,正确;图1可通过观察到乙中无色酚酞变红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图2可通过观察到戊中
17、无色酚酞变红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正确;无色酚酞遇碱显红色,遇酸或中性溶液不变色,故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则将浓氨水换成浓盐酸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在图2的实验中,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不影响实验的对比效果,也可达到实验目的,正确;在任何温度下,分子都在运动,只是高温比低温时运动得更快,故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同样会变红,错误。6.答案:C7.答案:B8.答案:D解析:实验的目的是制取干燥的氧气并测定氧气的体积,需要通过碱石灰干燥后利用排出等体积水进行氧气体积的测定。将装置I与装置连接只能收集到湿润的氧气,且不能测定体积;与装置连接可以收集到干燥的氧气,但无法测定体积。
18、实验中,将装有二氧化锰的燃烧匙上提,离开过氧化氨溶液的液面,只是反应速率减慢而非停止。验满应该在集气瓶口进行,不能插入瓶内。由于进入的氧气和排出的水的体积相等,所以集气瓶上方原有的空气不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9.答案:C10.答案:D解析: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没有改变,因此不能用来验证水的组成。11.答案:C解析:0.72 g草酸亚铁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而反应后固体质量为0.4 g,不可能是铁单质,结合选项可知,应为铁的氧化物,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0.28 g:(0.4 g-0.28 g)=7:3,设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则56x:16y=7:3,解得x:
19、y=2:3,故所得物质的化学式为。12.答案:B解析: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保持不变,因此反应后甲的质量分数为;+30 g+40 g+30 g+25 g-10 g-15 g=100 g,x的取值范围:;y30时,甲、丁、丙都是反应物,y=30时,丙是催化剂或未参与反应,所以生成物只有一种;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0 g:10 g=2:1。13.答案:D解析:CO和均是由分子构成,CO分子和分子均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但其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14.答案:C解析:CO在加热的条件下能还原CuO,玻璃管中黑色固体会变红。玻璃管内的氧化铜被还原后失氧,固体质量减少。尾气点燃后,给玻璃管加热,
20、既有效地防止了CO污染大气,又充分利用了能源。玻璃管内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分解反应;乙中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15.答案:B解析:高锰酸钾加热会产生氧气,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据图可知,白磷是可燃物,水温为60 ,已经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但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但燃烧的条件并不是只需要氧气;白磷和红磷都在60 的热水中,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白磷能在空气中自燃,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防止其自燃。16.答案:(1)门捷列夫(
21、合理均可)(2)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或电子数)(3);3(或三);非金属;得到(4)A(5)118(6)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核电荷数依次递增;每一周期通常以金属元素开头,过渡到非金属元素,结尾部分是稀有气体元素(合理均可)17.答案:(1)中纸片燃烧;纸片不燃烧(2)下降;燃烧,产生白烟;与氧气接触解析:(1)实验1:中纸片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中加热时水蒸发吸收了热量,温度达不到纸片的着火点,不能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故现象是:中纸片燃烧,纸片不燃烧。(2)实验2:按图所示,将铜片、小烧杯、足量白磷(铜圈固定)放在玻璃水槽中,并在水槽中加入适量的热水。按图所示,向小烧杯
22、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和5%H202溶液。立即用大烧杯将小烧杯和白磷罩住。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大烧杯中氧气增多,气压增大,导致液面下降;当液面下降至露出白磷时,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18.答案:支持燃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上;用砂纸打磨掉铁丝表面的锈迹;待火柴燃烧殆尽时,立即将铁丝和火柴伸入瓶内;将铁丝和火柴迅速伸至集气瓶上部,并慢慢向下移;防止反应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部19.答案:(1)氢气;氧气;2:1;氢气与氧气的溶解度不同(或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通电气)(2)产生剧烈的爆鸣声(3)(4)仪器和装
23、置都用生活中废旧物品制成,体现了环保与节约资源的理念;两种气体的体积比观察不方便也不够准确解析:(2)由氢气和氧气形成的混合气体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常称作爆鸣气,点燃肥皂泡内的氢气、氧气混合气体,会产生剧烈尖锐的爆鸣声。20.答案:(1);无水硫酸铜;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证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2)黑色粉末变成红色F中的溶液倒吸入E中,造成试管炸裂(3)不能确定炭粉还原氧化铜的生成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因为可能有(1)中未分解的碱式碳酸铜在实验(2)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21.答案:(1)4.4(2)解:设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答: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90.9%。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1 g+100 g-106.6 g=4.4 g。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