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钦州市崇左市钦州市崇左市 2021 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历史部分 24.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 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 ) A.官僚制度已经形成 B.分封制度促进政权建设 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礼乐制度影响社会生活 25.据记载:“隋代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干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译经八 十二部。”这一局面( ) A.表明隋代专制统治削弱 B.有利于传统文化多元化 C.导致儒学占据统治地位 D.促使中华文化广泛外传
2、26.元世祖时期、政府将北方一些农户为生产互助而自发组成的“锄社”加以推广,并规定:凡民 户五十家为一社.社长由“高年晓农事者”担任;一边立本牌,上书某社某人,“社长以时点视劝 诫”;社中疾病凶丧之家、 由众人合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 则“两社助之”。 这说明“锄 社”( ) A.管理职能多样化 B.是游牧经济的真实体现 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D.是全国性耕作互助组织 27.康熙帝曾发布“容教令”,认为西洋传教士“仰蒜圣化”劳绩甚多”“无违法之事”,其传教活动 “不必禁止”。康熙晚年要求传教士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习俗,否则不得传教。材料 说明( ) A.西方文化已被完仝接受
3、B.康熙帝思想保守落后 C.政治利益决定文化政策 D.康熙帝实行文化专制 28.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认识到,“洋面水战,系英夷长技”必须“另制坚厚战船,以资制胜”。主 张建立“船炮水军”,“以为海疆久远之谋”。这反映了( ) A.海防和塞防之争已有定论 B.统治者放弃了天朝上国思想. C.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萌芽 D.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29.下面是民国初年一学者笔下描述的“中国”与“西方”的一些特征的对比。这些对比 A.真实再现了中西方社会状况 B.引起工人运动高涨 C,直接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爆发 D.具有绝对化的倾向 30.据统计,1927 年 11 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
4、”一词, 如;“暴动割据”“农民割 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制据地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A.反思城市中心道路 B.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C.固守原有革命道路 D,主张工人和农民结盟 31.1950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 的权利;1953 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6 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这些措施都( ) A.推动生产资料所有制变化 B,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C.践行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32.十二铜表法规定,“如果一个人欺诈他人财物,则需付双倍赔款”。这说明罗马法( ) A.维护公平正义 B,
5、保护社会契约 C.注重诚信理念 D.主张抑强扶弱 33.15 世纪中期,德国人古滕贝格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 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 1500 年德国约有 60 多个城市 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 ) A.欧洲深受中国科技影响 B.科学与技术实现紧密结合 C.政治运动推动经济发展 D.社会需求助力科技活跃 34. 1871 年德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63.9%。1910 年德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 40%,城镇 人口占 60%。导致德国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阶级矛盾尖锐 B.工业革命推动德国农村
6、改革 C.德国工业发展迟缓 D.市场统一推动德国城镇化 35.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这或许可以被原谅。 但是,并不是所有消费社会 的产品都具有复杂的技术。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 生产不出一条象样的牛仔裤。这表明:( ) A.西方阵营的封锁导致苏联技术落后 B.美苏冷战扩展到经济领域 C.苏联经济体制制约了经济均衡发展 D.苏联经济改革未取得成效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据统计,20世纪 30年代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 的各种实验区有 1000 多处。这些团体和机构,性质不一,情况复杂
7、,然而随着工作的进展, 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问题的关注由点到面,基本上都包含政治改革、文化教育、科技改良和 推广、卫生保健、组织合作社、移风易俗、自卫保安等内容,最终成效不大。 摘编自彭大鹏(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简要回顾 材料二 1933 年 5 月 12 日在农业调整法通过时,农业部长华莱士表示,美国“自由的 个人主义时代”已经结束,“唯一可以达成长期生产控制的方法,乃是农民们自己组织起来,联 合起来进行努力。 ”他还动用政府力量,引导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者之间签订“市场协议, 使他们在最低限度价格、供求总量等方面达成协议。后来,在他的活动下又争取通过了土 壤保持与作物调配法
8、农业信货法材料未涉及政权建设的信息,故 B 排除;材料无法体 现宗法制遭到破坏,故 C 排除。) 25. B(材料表明,佛教在隋代得到扶持,出现繁荣和发展局面,佛教的传播、佛经的译介, 使传统文化得以丰富,这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多元化,故答案为 B 项。材料不能说明隋代专制统 治削弱,排除 A 项;儒学自汉朝就确立为正统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排除 C 项;材料无法体现中 华文化广泛外传的信息,排除 D 项。) 26. A(由材料“自发组成的” “凡民户五十家为- -社” “社中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力相助; 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则两社助之”可知,锄社是北方农民自发的耕作互助组织,具有生产 和生活的
9、管理职能,故选 A 项。锄社是农民自发的耕作互助组织,是农耕经济的表现,排除 B 项;锄社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北方地区而非全国,排除D项。 ) . 27. C(从康熙发布“容教令”的原因是认为西洋传教士“仰慕圣化” ,以及要求传教士尊重中 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等习俗来看,康熙对于宗教政策的标准是宗教传播不得有害统治,即反 映了政治利益决定文化政策,故答案为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康熙允许进行有条件的宗教传播, 不是阻碍西学东渐,排除 B、D 项;A 项材料无法体现。) 28. C(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进步人士,认识到西方船坚炮利,开始向西方学 习,主张发
10、展海防。但是并没有付诸实践。故选 C 项。) 29. D(材料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化倾向,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文化,故 D 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偏激的一面,因此选项 A 项排除;B 项材料没有体现;选项 C“直接” 表述错误,排除。) 30. A(“割据”一词不断出现,说明中共开始反思原有革命道路一-城市中心道路,对于革命道 路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故 A 正确,B、C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工农联盟的信息,D 错误。) 31. B(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促进了农村生产力 的发展,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1950- 1952 年的土地改革
11、只是变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 民土地私有制,并没有改变土地私有制;C 选项错误,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于 1953 年,这些措施 并非都是对该路线的贯彻;D 选项明显错误。) 32. C(依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反对商业贸易中的欺诈行为,重视诚信经营,因此 C 选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法对诚信观念的重视,与公平正义和社会契约无关,故 A.B 项错误;D 选项 明显错误。) 33. D(根据材料“到 1500 年德国约有 60 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说明 当时社会需求推动了印刷术的普及,故 D 正确。材料反映手工浇铸机的发明和影响,A 材料信 息无法体现,排除;手工浇铸机不属于科学,
12、排除 B;材料与政治运动无关,排除 C。) 34. D(根据题意内容可知,从 1871 年到 1910 年德国的城镇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结合所学内 容可知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是 1871 德意志完成统一以后,统一.的市场推动了德国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故选D项。 A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德国农村改革,故排除B项;C 项明显错误。) 35. C(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忽视消费品生产, “冷战”期间, 即使进行改革,也未能改变,故选 C 项;苏联技术落后错误的,美苏冷战不是造成造成这种现象 的主要原因,所以 A.B 项错误;赫鲁晓夫等的经济改革虽然失败,但也取得
13、一.定成效,所以 D 错 误。) 41. (1)背景:日本逐步扩大侵略;农村经济长期凋敝;政府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识之士的 提倡。(6 分,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即可) 意义:为抗战提供 - - 定经济保障;有利于当时社会稳定;有利于当时农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当 时社会习俗的改革。(6 分,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即可) (2)原因:罗斯福新政推动;政府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意识的增强;国家利用法律和行政 手段干预经济。(10 分,每点 3 分,任答 3 点即可得满分) (3)认识:乡村振兴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以振兴乡村;逐 步推进乡村建设;以法律手
14、段为乡村建设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措施以振兴乡村。 (3 分,每点 1 分, 任答 3 点即可) 42.本题以历史著作提供材料,提取结论并分析论证;本题考查阅读提取信息能力和史论结合 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中的观点。总体观点:我们评价历史得失,不能从现有的社会 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即“时代意见”,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即“历 史意见”,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 示例:评价历史,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2 分) 任何历史事件发生,都有其特定的原因、过程、结果等因素,历史事件的评价做到客观公正, 实事求是,符合历史本来面目,必须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15、史唯物主义原理,把握分析 历史事件的各种方法,具体历史事件具体分析。 例如: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放在 当时历史大动荡、大变革、大转型的背景下去认识其建立的历史必然性。既要看到其建立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以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要看到 封建专制给当时人们带去的压迫,以及对封建社会晚期给中国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8 分) 所以,评价历史,我们应该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 做到客观公正, 实事求是,符合历史本来面目。(2 分) (说明:“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若考生回答其它角度,言之有理,亦可酌 情得分。) 4
16、5. (1)背景: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边防出现危机;州、县官员存在违法乱纪行为, 地方吏治混乱。(6 分,每点 3 分) (2)形成新的边防体制;完善了监察体制;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9 分,每点 3 分) 46. (1)背景:日本的北进计划: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不断扩张;伪满洲国建立;日俄矛盾由 来已久。(9 分,每点 3 分,任答 3 点即可) (2)意义: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使日本被迫将北上侵略苏联改为实施“南下” 战略,进攻东南亚,为苏联集中兵力战胜德国法西斯创造了条件;客观上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 争,有利于扭转欧洲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形势。(6 分,每点 3 分) 47. (1)帮助朝廷平定三藩之乱,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秉公办事,加强对当地社会治理;注重促 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政策;倡导节俭,改变社会风气。(6 分,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即可) (2)尽职尽则,服从职守;勇于担当,解决民生疾苦;甘于清贫,成为官吏楷模;以身作则,改变社会 风气。(9 分,每点 3 分,任答 3 点即可)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