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的历史渊源及其内涵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春节的历史渊源及其内涵,欢迎大家阅读。 1.春节的历史渊源 篇一 春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古代,人们在新一年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以报祭天地众神和祖先的恩德,并祈求丰收。这些活动包括祭灶、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等,形式丰富多彩,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春节的名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如“正旦”、“元日”、“元辰”等,直到辛亥革命后,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新年,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2.春节的内涵 篇二 1、春节春节
2、,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槽、年福、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春节期间,祖国各地均会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在神舟大地,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礼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2、春节的起源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有4000
3、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春节源于腊祭、春节源于巫术仪式、春节源于鬼节等,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即公元前2000多年的某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3.民间传说的春节 篇三 关于春节在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口口相传的故事,其中流传最广泛的是: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们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鲜,而且出没的
4、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除夕夜视为关口来熬,称作“年关”。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栓牢,把宅院的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并用红色春联与爆竹来对付“年兽”。这一习俗流传数千年,演变为如今的春节,也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4.古代、近代、现代的春节 篇四 1、古代的“春节”古代过“年”不
5、是从除夕(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开始,而是在“腊祭”,即“腊八节”开始。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小年节(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一般到元宵节(正月十五上元节)结束,也有到燕九节(正月十九)结束的。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2、近代的春节1913年7月(民国二年),当时任北京(民国)政府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中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凯只批准
6、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因当时是“五族共和”,端午等汉族节日列为全国节日不妥),同意春节例行放假,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农历岁首就由以往的“元旦”改成了“春节”。后来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鉴于农历一月一日恰在干支历法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廿四个特定节令之一的“立春”节气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3、现在的春节现在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词语,古代是没有的,是民国政府创造的,春节这一词语才逐渐流传开来。民国时期,公历被引进后,农历只在做为农事安排中使用。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xx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
7、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 5.春节的风俗习惯 篇五 1、扫尘: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用具,拆洗被褥窗帘,扫擦房屋楼阁,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2、办年货:每个家庭过年前要购买大量的“年货”,有春联、窗花、福字、年画、新衣、爆竹、年夜饭以及过年期间的所有食品。办年货已成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前期准备活动。3、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华文化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宋代,盛行于明代,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