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素养提升测试卷2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学习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一定会有收获。复兴学校准备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一、积累运用(35分)(一)语境默写。(10分)1从古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苦乐悲欢。王维竹里馆中的“_,_”,让人感受到月照竹林时诗人内心的悠闲平静;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_,_”,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思乡真情;木兰诗中的“_,_”让人感受到木兰停机叹息的心事重重;逢入京使中的“_,_”,让人感受到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想让亲人牵挂的复杂情感;晚春中的“_,_”,借百花盛开,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二)名著阅读。(
2、6分)阅读下面的名著摘抄,完成读书任务卡。摘抄1:哭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摘抄2:笑直到这个时候,他才觉出来虎妞也有点好处,他居然向她笑了笑,一个天真的,发自内心的笑,依佛把以前的困苦全一笔勾销,而笑着换了个新的世界,像换一件衣服那么容易,痛快!摘抄3:不喜也不哭祥子的生活多半仗着这种残存的仪式与规矩。有结婚的,他替人家打着旗伞;有出殡的,他替人家举着花圈挽联;他不喜,也不哭,他只为那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2三个语段中有祥子的三处表情“哭”“笑”“不喜也不哭”,促使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3、)3请你根据文段简要写出这部小说的故事梗概。(重点介绍祥子的经历,其他人物可不涉及)(4分)(三)成语运用。(4分)每当国家有难、民族有需、同胞有困,总有人挺身而出,牺牲小我、_,总有人无私无畏,不计得失、伸出援手不管时空如何变换、世界怎样变迁,这种“向善”的血脉始终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身上,生生不息、_(源头远,水流长。也形容事物根源深地,历史悠久)。这种正能量事件的传播和扩散值得肯定,它犹如善意善行的“播种机”,让人产生共鸣与认同,也能反躬自省、_,引导越来越多的人将善行义举转化成日常行为习惯。当人人怀揣善意和勇敢、当大家一起守护这份信仰时,我们终将_(没有什么可害怕的。指什么都不怕)!4
4、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填出处的成语。(2分)_5处成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义无反顾见贤思齐B义无反顾力争上游C孤注一掷见贤思齐 D孤注一掷力争上游(四)对联文化。(3分)6下面是明朝戏剧家汤显祖拟写的一副对联,他认为天地间的万物都可以说是文章,每一篇文章的妙处都要自己去体会。想要将书读好,就要在安静的状态下思考,这样才能有所收获。请你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将相应的备选词语填入横线,完成对联。上联:天地间都是_,妙处还须_下联:身心外别无道理,_最好寻思备选词语:诗书文章自得选择宁静静中(五)语境运用。【语文史书瑰宝】7.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_;_
5、;_;_然而,张骞的拓路功绩,岳飞的满腔热血,辛弃疾的雄心壮志,文天祥的铁血丹心早已载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掩埋了丝绸路上的声声驼铃几百年的瑟瑟秋风,早已吹散了塞外沙场的连营吹角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湮没了零丁洋里的阵阵叹息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风波亭里的点点残血ABCD【语文传统文化】材料一:中学生传统文化认同调查表性别喜爱与支持民族文化产品喜爱外来文化产品表示无所谓男20%28%52%女22%34%44%材料二: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
6、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材料三:典籍里的中国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文化类节目。节目将传统文化经典注入时代潮流,聚焦尚书论语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首期节目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伏生向晁错讲述自己和家人护书的故事: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禁止民间私藏经书,儒学博士伏生冒死将书(后称尚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藏匿于壁中。途中,他的儿子为护书死于兵劫,妻子为护书病故。他们为
7、何能有如此决绝的力量?因为典籍中的思想和智慧让每个个体充满力量。8阅读材料一,请根据图表写一条结论。(2分)9为什么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语文家国深情】10胸怀家国,做最美中国人。同学们分别查找了资料,并设计了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与。(4分)(1)请你围绕“传承传统文化,胸怀家国天下”主题,再设计两个活动。(2分)爱国诗歌朗诵会_(2)半个学期以来,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如邓稼先、花木兰、闻一多请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你在课文学习中对其经历的了解,分析他(她)身上体现的爱国情怀。(2分)二、阅读理解(40
8、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轮扁斫轮庄子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注释】轮扁:人名,制作车轮的人。斫(zhu):砍削。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9、1)徐则甘而不固_(2)有数存焉乎其间_(3)臣不能以喻臣之子_(4)古人之糟魄已夫_1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1)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2)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1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四处)(2分)斫 轮 徐 则 甘 而 不 固 疾 则 苦 而 不 入 不 徐 不 疾 得 之 于 手 而 应 于 心14教材选入卖油翁时删去了原文的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里说的“解牛斫轮”中的“斫轮”指的就是轮扁斫轮。你认为本文和卖油翁所说的道理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述理由。(2分)(二)古诗阅读。(4分)在北宋亡国前一年,宋徽宗、宋钦宗决定割地与金
10、人议和,力主抗战的欧阳珣被朝廷派去做使者,往深州与金人交割,本词写于当时。踏莎行宋欧阳珣雁字成行,角声悲送。无端又作长安梦。青衫小帽这回来,安仁两鬓秋霜重。孤馆灯残,小楼钟动。马蹄踏破前村冻。平生牵系为浮名,名垂万古知何用。【注释】长安:借指北宋汴京。安仁:晋代潘岳,字安仁,后人用“潘岳之鬓”代指中年鬓发斑白。15下面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上片前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大雁南飞,号角声似乎在给大雁送行的场景。B下片“孤馆灯残”的静态与“小楼钟动”的动态相互映衬,烘托出孤独萧索的氛围。C尾句是词人对人生的思考,表明心意:在国家存亡面前,往日追求的一切名利只是虚幻。D从描写角度
11、看,本词视听结合,动静相衬,写出了词人在深冬旅途中的所见所感。16你从这首词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2分)(三)现代文阅读一。(10分)父亲与山谢光明父亲78岁了,身体尚好,每天还去附近的山上走走。“你在家哪里都不要去,不生病,没有意外就是帮我挣钱。”我如此反复说他,他总是“嗯嗯”答应着,可一会儿就不见人了。父亲走得并不远。大多时候,他是去看看茶园里的茶叶有没有发芽,竹园里的笋子有没有出头,油茶树结果多不多,然后顺便捡一些干柴回来。“家里这么多干柴,液化气都是满的,不需要你捡。”我说。父亲自恃年轻时长期从事伐木等重体力劳动,练就一个好身体,不服老。村里有什么红白喜事,他总要去凑热闹,想帮忙
12、,人家看他年纪大,心意领了,帮忙则婉拒,请他去喝茶吃糕点。久而久之,他也觉得自讨没趣,便独自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望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和连绵不绝的层层青山。俗话说,靠山吃山。小时候的记忆里,每天一早,父亲就腰挂柴刀,手拿锯子或斧头上山去了。他总是穿一双草绿色的“解放鞋”,鞋子经常被露水打湿。肩膀上挎一个包袱,包袱里是中午的饭。傍晚,等父亲收工回来,是我最期待的事。他带着一身浓浓的汗味而归,从饭盒里取出我梦寐以求的美味:春天的覆盆子,夏天的杨梅,秋天有毛栗、猕猴桃,冬天有野生的香菇与木耳。看见树林里白鹇长长的羽毛、豪猪尖锐的倒刺,他也会捡来插在家里作装饰。在我眼里,山上是神秘的,一年四季景色不同
13、,还拥有数不清的“宝藏”。父亲一辈子几乎没离开过山,没见过大海和平原。他见过最平坦的地是自家一亩三分的水田,那块田比村小学的操场还大。“咱家有两头牛。”春暖花开的时候,父亲赶着水牛犁田,母亲站在田埂上,搂着我调侃父亲。母亲说,这块大田,父亲一天就能把秧苗莳好,秋天里,同样一天就能把稻谷割好,村里人都佩服他,想请他帮忙做事。父亲从不让母亲下田上山。我读初一那年,父亲把水牛卖了,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卖了,还说要把这块大田也卖了,为的是给母亲看病。母亲的病看不好了。整整一年,父亲都没干活,第二年才慢慢恢复过来,他向亲戚借钱,又买了一头小牛。生活还得继续。母亲去世后,父亲一改常态,只要我放假,就把我带到
14、山上去劳动,告诉我自家的山场四至,还教我认识各种各样的树和草,辨别各种各样的野果。运气好的时候,能遇见一些野兽:虚张声势的麂子,悄无声息的林鹰,鲁莽的野猪和慌张的野兔。秋天,他带我上山捡苦槠籽和橡树籽,哪座山,哪棵树,他如数家珍。无论多高多粗的树他都能爬上去,他站在树冠上用力摇树枝,苦槠籽雨点般哗哗落下来,在寂静的森林里,像一首简单欢快的歌。长大后,我在市区找了一份工作,租了一间房子,便连骗带哄,把他接到城里来。第一件事,我想让他像个城里人,首先将他的穿戴改变一下。可是西装夹克,他怎么穿怎么别扭。“你这是山里脚。”鞋店导购员拿着一双皮鞋,无可奈何地看着父亲的脚。39码的脚,41码的鞋子穿不进去
15、。父亲的脚背高高隆起,像两座山。鱼儿离不开河,父亲离不开山,待不了几天,他魂不守舍,抱怨睡不着觉,嫌街上太吵,像个孩子似的,催我带他回家。他是高山上的古树,生命早已融入山中,拒绝任何的生活移植。父亲去了哪儿?他肯定在村庄附近的山里。“喏,那不是你爸吗?”三婶用手指朝着东边一指,指向山上的石板路。果然,石板路上,父亲的身影在移动。山坡上,是我母亲的墓地,坟头一棵茶花树,已经有三十年了。(选自安徽日报,2024 年3月15日,有删改)17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开头写年老的父亲每天去山上走走,可见大山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B文章用质朴的语言讲述父亲
16、与山的若干琐事,其中也隐含了父亲对“我”的感情。C第段写父亲因城里生活的种种不适应而对“我”心生不满,父子间产生了隔阂。D尾段写父亲的身影在山间石板路上移动、母亲坟头的茶花树等场景,言有尽而意无穷。18从修辞的角度给下面句子作批注。(2分)他是高山上的古树,生命早已融入山中,拒绝任何的生活移植。19有同学认为第段可以删去,对此你有不同意见,请阐述你的理由。(3分)20报社编辑认为本文适合发布在“人间百味”栏目。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编辑这样安排的原因。(3分)(四)现代文阅读二。(14分)怀彭荆风先生衷龙达第一次读到彭荆风先生的文章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雪天,在我们县城的一个小书店。银发如雪的店主
17、人见我在书柜前翻阅良久,便凑过来,笑眯眯地递给我一本彭荆风先生的驿路梨花。我接过书,被文中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心想,彭荆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定然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才能写出如此感人的文字。2009年11月的一个下午,县文联主席打电话告诉我,彭荆风先生来铅山了,现在在文广局三楼为大家上文学课。我立即小跑着来到文广局,会场里坐满了人,讲课已在进行中。才落座,一位笑容温暖、卷发披肩的中年女士(后来方知是彭荆风的女儿彭鸽子)为我端来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彭荆风先生侃侃而谈。他一头银发,面如暖日,目光如炬,声音洪亮,完全看不出已年届八旬。时值寒冬,窗外几株悬铃木的叶子在霏霏冷雨中打着寒战,然而三楼的课
18、堂沉浸在温暖而热烈的氛围里。课后,彭荆风先生把我们召集到一起,说:“没想到铅山有这么多喜欢文学的年轻人。我看可以开一个班,就叫鹅湖文学习作班。我和女儿每年抽出一些时间来上课。”于是,我有幸成为班里的一员。此后三年的夏秋时节,老师都不远万里,从昆明来到铅山,义务给鹅湖文学习作班的学员上十天的课。他给我们讲小说与散文的区别,讲小说的结构、取材、情节、色彩、意境、悬念,讲文学与社会的关系,等等。记得第二年,他给学员们看稿之后高兴地说,这批年轻作家不少已达市一级甚至是省一级作家的写作水平,“鹅湖文学习作班”该改名为“鹅湖文学写作班”了。2011年夏,彭荆风先生来到铅山,那日得知我们刚刚听了县委书记的报
19、告会,他很急迫地问起了关于小河沿治理的事。小河沿是县城河口这座千年古镇的心和肝,是古镇人的精神家园。我很感动,彭老久居云南昆明,仍心系家乡的发展。两个月后,我去云南出差,途经昆明,心想怎么能错过拜访老师的机会!在电话里得知我要来,彭荆风先生很高兴,说我来昆明一趟不容易,不妨先到大观楼、滇池几个地方看看,再来接我。我按老师的建议一路漫游。昆明是一座色彩丰富的城市,印象最深的是花,红的紫的黄的白的,千娇百媚,馨香拂面,美得叫人心醉,许多花我都是头一次看见。老师的作品为什么那么鲜活,富有色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那天下午,彭荆风先生在他的书房接待了我。老师向我了解了鹅湖文学写作班学员的学习与创作情况,
20、得知不少学员在省级甚至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了文学作品,他的脸上露出了温暖的笑意。他从书柜里找出一叠文学杂志送给我,叮嘱我要坚持读书:“一天读一个短篇,一年就是365篇。”晚上,我们在一处环境清幽的饭店共进晚餐,老师特意为我点了几道云南的特色菜。吃饭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额颊上不住地冒着虚汗,这才从他的女儿彭鸽子那里知晓那日他身体抱恙。尽管如此,他还是热情地接待我这个晚辈,这让我愧疚不安。时间是一个小偷,再美好的人,再美好的事,都会被它一一盗走。2018年7月24日,我在手机里得知彭荆风先生仙逝的消息。未能前往昆明与敬爱的老师见最后一面,成了我心底抹不去的遗憾。然而彭荆风先生并未走远。晨起,面对朝晖,
21、我会想到太阳升起。夜晚,遥望明月,我会默念起今夜月色好。入夜有梦,我与恩师重逢,相聚于驿路梨花下。(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03月01日,有删改)21请你阅读全文,感受文中丰富的情感变化,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2分)事件_听彭先生上文学课问小河沿治理的事彭先生抱恙接待我未见彭先生最后一面情感/感受被打动温暖幸福感动愧疚不安_22.第段在文章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2分)23下面的句子中,写窗外的寒冷有什么作用?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2分)时值寒冬,窗外几株悬铃木的叶子在霏霏冷雨中打着寒战,然而三楼的课堂沉浸在温暖而热烈的氛围里。24作者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仔细比较下面的初稿
22、与定稿,谈谈这些修改好在哪里。(3分)初稿定稿吃饭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额颊上冒着虚汗,这才知晓那日他身体抱恙。吃饭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额颊上不住地冒着虚汗,这才从他的女儿彭鸽子那里知晓那日他身体抱恙。25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开头的“然而彭荆风先生并未走远”?(2分)26彭荆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3分)三、写作(45分)2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抗美援朝中保家卫国的“最可爱的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事业奉献一生的邓稼先,宁愿倒下去也不愿屈服的闻一多,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同样,拥军爱军的妞儿用自己的方式帮助战士,辛
23、劳一生只为建造高台阶的父亲也是了不起的“小人物”。根据以上内容,请讲一讲自己成功的故事,或表达对成功的理解,也可以抒发成功时的感受,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不能透露与本人有关的信息)答案一、1.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2. 当时整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穷苦劳动人民遭受各种剥削压迫,祥子最终变得麻木冷漠、自暴自弃。3. 这部作品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韧,最大的梦想不过
24、是买一辆车,但是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变成了麻木、穷困、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人。4. 源远流长无所畏惧5. A6. 文章自得静中7. A8. 示例: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情况令人担忧,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迫在眉睫。(2分)9. 示例: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当前,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国由一个文化资源大国转变成一个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如此方能具
25、有坚守的定力、奋发的勇气、创新的活力。(4分,言之有理即可)10. (1)示例:“爱我中华”手抄报比赛(1分)“祖国在我心中”专题讲座(1分)(2)示例:邓稼先,为了中国核武器事业鞠躬尽瘁,至死不懈,体现出一位科技工作者对祖国的深情。(2分)二、11. (1)缓(2)技术,窍门(3)使明白(4)同“粕”12. (1)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2)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呢!13. 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14. 轮扁斫轮一文中,轮扁向桓公讲述自己斫轮的亲身体会,告诉我们: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真知;古人的经验和技术只能
26、意会不可言传;要懂得变通。卖油翁一文中,卖油翁以自己酌油的精湛技艺,告诉我们:熟能生巧;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参考译文】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桓公说:“请问,您所读的书,是什么人的言论?”桓公说:“是圣人的言论。”轮扁说:“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道:“那么您所读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呢!说出个道理也就罢了,说不出道理来就得去死!”轮扁说:“我是用我从事的工作来观察的。砍造车轮,做工太慢太细了就会因为松滑而不牢固,做工太快太粗了就会因为苦涩而(榫头)难入。只有做工不缓不急
27、,得心应手,才能恰到好处。口里不能言说,有技术和窍门存在其中。(这心术,)我无法让我的儿子明白,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获得传授,因此我都七十岁了还在制造车轮。古时的人和他不可言传的东西都已经消亡了,那么您所读到的,就是古人的糟粕罢了!”15. D点拨:根据“雁字成行”可知创作此词时是秋季,D项“深冬”理解有误。16. 关心国家前途命运,不能实现志向抱负、立功报国而悲愤抑郁的词人形象。17. C18.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比作高山上的古树,(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与山的紧密联系和不可分离的状态。(1分)19. 不能删去。第段写了父亲为给母亲治病做出的牺牲和努力,突出了父亲对家庭的深情和
28、责任,(1分)使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也为后文父亲对山的依恋提供了情感基础。(2分)20. 本文通过讲述父亲与山的故事,展现了父亲对山的深厚情感和依赖,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主题,符合“人间百味”栏目的主题内容和定位。(3分,言之成理即可)21. 读驿路梨花遗憾(每处1分)22. 总领全文,点明文章主旨:对彭荆风先生的怀念;引出下文对“我”与彭荆风先生的交往事迹的具体叙述。(每点1分)23. 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1分)通过对窗外寒冷景象的描写反衬课堂的温暖,烘托了听课者幸福的感受。(1分)24. 加上“不住地”,更加突出了彭荆风先生身体抱恙,但为了接待“我”,强忍着身体不适
29、陪“我”吃饭,体现了彭先生待人接物的厚道、善良。(1分)加上“从他的女儿彭鸽子那里”更表明彭先生不想让“我”担心而隐瞒病情,突出了彭先生为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更表达了“我”对先生的愧疚和敬仰之情。(2分)25. 彭荆风先生虽然已经仙逝,但给予“我”的影响依然很深刻。(1分)“我”能时刻回想起彭荆风先生的作品,以及与彭先生相处的点滴。这句话更加表达了“我”对彭荆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1分)26. 关心家乡、热爱家乡:询问小河沿治理情况,关心家乡发展;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不远万里给习作班成员上课,抱恙接待“我”,送“我”杂志,给予“我”温暖和扶持;感受美好、传达美好:感受昆明的色彩美,在作品中表现出生活的丰富多彩。(每点1分)三、27. 略。第 15 页 共 15 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