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衡阳市2024届高三1月统一考试试题语 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褒善贬恶既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命题,又是其核心宗旨。然而,自近代以来西方科学主义史学传入后,褒善贬恶因其浓重的道德评判意味而遭到人们的厌弃,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也不再受人关注。有鉴于此,揭示褒善贬恶被遮蔽的文化内涵,对于正确认识传统史学的价值,尤显重要。自孔子以后,褒善贬恶即成为传统史学之成法。荀悦认为史学的作用就是褒善贬恶,他撰
2、述汉纪就是要“惩恶而劝善”。褒善贬恶还是古人评论史书优劣的重要标准。晋书评陈寿三国志时说:“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特别提到“劝诫”“得失”“风化”。褒善贬恶在中国传统史学中有诸多呈现方式。其一,“春秋笔法”。“春秋笔法”被看作是褒善贬恶的重要书写方式,这种方法通过“属辞比事”,以一字寓褒贬的形式,表达史家对善恶的评论,如“平”“伐”“讨”为褒,“乱”“逆”“叛”“祸”为贬。其二,寓论断于叙事。如司马迁史记在叙述史事的过程中寓褒贬,或借史料之取舍传心中之隐曲,或托他人之口代自己立言,以达到褒善贬恶的目的。其三,设立传目。纪传体史书通过“类传”的方式,彰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善恶评判
3、。譬如良吏传忠臣传等,记载的都是值得褒扬的人物,体现的是“善”;而奸臣传叛臣传之类,记载的都是要贬斥的人物,代表的是“恶”。一褒一贬,史家态度尽显其中。其四,论赞、史评和史论。如左传的“君子曰”,史记的“太史公曰”,意在发表对史事的评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很大一部分要依靠道德维系,人的善恶会影响社会风气甚至政治秩序的好坏,史学褒善贬恶,“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价值取向是引领社会向善。但是,这样的作史准则遭到近代以来科学主义史学思潮的质疑,其价值和意义一直被遮蔽,没有得到理论上的澄清。其一,求真与求善的关系。以求真为首要目标的科学主义史学认为,传统史学褒善贬恶,必然掺杂个人好恶,为了某种目的而
4、篡改历史,影响历史的真实。其实,传统史学并不存在“求真”与“求善”的冲突。相反,二者是统一在一起的,古代史家经常将“直书其事”和“惩恶劝善”放在一起讨论。古代史家认为,史书要做到惩恶劝善,必须“直书其事”。换言之,“直书其事”的目的就是“惩恶劝善”,求真是前提、手段,求善是目的、归宿。至于史学上“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做法,也要看尊者、贤者、亲者是否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否则就不必为他们隐讳。因此,理解传统史学求善与求真之间的关系,必须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意蕴,否则就会陷入纯粹客观主义的泥淖中不能自拔。其二,道德的历史性和合理性问题。传统史学对历史进行褒善贬恶式的道德评判,其标准是
5、儒家伦理纲常。近代以来儒家伦理纲常被认为是“吃人”的道德。因此,传统史学的“道德垂训”就成了人们唾弃的对象。虽然善恶的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决定历史道德诉求标准普遍性的,一定是人之为人的基本人性。古代史家不会因功业之“成”而宽恕其中所体现的行为之恶,也不会因为功业之“败”而忽略其中所体现的行为之善。褒善贬恶的核心是完善人的品性,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而非为成功者唱赞歌,为失败者唱挽歌。它有着更长远的考量,那就是要实现完善的道德人,并把它当作人类历史的终极目标。善、恶与历史发展是古今中外史家关注的重要问题。西方史家特别关注“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康德、黑格尔等都从不同角度论证“恶”是历史
6、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客观分析了殖民者“卑鄙的利益”这种“恶”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中国古代史家从来不认为“恶”对历史有推动作用,他们认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是“善”。他们褒扬“善”,贬斥“恶”,目的就是希望人们发扬人性中的善,克服人性中的恶,促进人的道德升华,从而“树之风声”,引领人类社会向善。(摘编自王记录褒善贬恶与传统史学的向善追求)材料二:中国历史的代表性著作很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历史向善论与历史趋恶论的两极主张。历史向善论引导下的历史叙事,与历史趋恶论主导下的历史叙事,就为人们面对同一部历史时,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画面:在前者那里,历史总是光明的,前景总是美好的,恶是偶然
7、且总是可以化解的;在后者那里,历史总是黑暗的,前景总是灰暗的,恶不仅必然且总是主导历史的。同一部历史展现出的截然对立的画面,让人们不敢相信那是同一部历史。倘若向善与趋恶的两种历史叙事理念坚决拒斥向对方做让步性考量,那么其结果就是两种历史观引导下书写出来的历史相互瓦解,消解了历史书写的客观性与可信性。当钱穆强调中国历史乃是一部中国人团结奋斗的历史时,孙隆基则将这部历史作为民族“窝里斗”习性披露出来,结果,前者还未及树立起国人的历史自信心,就被后者的历史叙述颠覆;在两种相互消解的历史叙事中,人们究竟相信谁的历史陈述与基本评价,就变得难以决断,以至于失去对历史的礼敬态度。因此,不管向善论试图以历史叙
8、事达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还是趋恶论试图借助历史阴暗面的揭露而刺激国人努力纠错、全力向上的孤心苦诣,都会被人拒斥。融贯理念之所以必须引进到中国历史叙事之中,是因为这一理念指引的历史书写,有望避免中国历史叙事似乎不可化解的矛盾,从而保证在克制两种基本叙史方式缺失的基础上,达到赞美与批评相容的整体化中国历史叙事目标。(摘编自任剑涛向善论与中国历史叙事的融贯理念)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褒善贬恶是中国传统史学的核心宗旨,但伴随着西方科学主义史学传入,遭到人们的厌弃,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也不再受人关注。B. 陈寿的三国志具有“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的特点,体现
9、了中国传统史学“惩恶而劝善”的功能。C. 与科学主义史学不同,传统史学强调褒善贬恶,首重求善,次重求真,可以为了实现惩恶劝善的目的而忽视历史真实。D. 中国历史出现了历史向善论与历史趋恶论的两极主张,这给读者带来了困惑,所以必须引进融贯理念整体实现中国历史的叙事目标。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臣光曰:王者以仁义为丽,道德为威,未闻其以宫室填服天下也”,这是中国传统史学褒善贬恶的呈现方式之一。B. 史学上有“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做法,这与“直书其事”存在明显矛盾,影响了历史的真实性,是不足取的。C. 传统史学褒善贬恶以儒家伦理纲常为标准,虽然这一标准曾遭
10、到质疑,但通过褒善贬恶完善人的品性还是值得肯定的。D. 西方史家特别关注“恶”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中国古代史家对此从来不认可,他们认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是“善”,对“恶”要加以贬斥。3. 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春秋笔法”的一项是( )A. 史记陈涉世家写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B. 左传中写到,“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C. 孟子梁惠王下对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记载道:“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D.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七中,权遣使谓备曰:“(璋)不能自守,若使曹操得蜀,则荆州危矣。”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一段在
11、本文论述中的作用。5. 我们应当如何辩证看待历史趋恶论主张?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 C 2. B 3. D 4. 先指出传统史学褒善贬恶方法的现状,引发读者关注。然后提出“揭示褒善贬恶被遮蔽的文化内涵,对于正确认识传统史学的价值尤显重要”的观点,总领了后文的论述。 5. 历史趋恶论借助历史阴暗面的揭露而刺激人们努力纠错、全力向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历史趋恶论会消解历史书写的客观性与可信性,使人们失去对历史的礼敬态度。要树立融贯理念,克制历史趋恶论的叙史缺失。【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可以为了实现惩恶劝善的目的而忽视历史真实”说法错误,这仅是科学
12、主义史学的主观认为,文中用“其实”表明并非如此,传统史学是将“求真”与“求善”统一在一起的,而且将“求真”看作是前提和手段。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不足取”说法错误,理解中国史学避讳的做法,必须拒绝纯粹的客观主义,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意蕴,理解其避讳原则,并非没有价值。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春秋笔法”被看作是褒善贬恶的重要书写方式,这种方法通过“属辞比事”,以一字寓褒贬的形式,表达史家对善恶的评论。A.以“伐”“诛”字来表达褒扬。B.“克”表明贬的态度。C.“诛”表示肯定和称赞,“未闻弑君”表示不承
13、认臣杀君。D.只是陈述事实,没有运用“春秋笔法”。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只有三句话:第一句是引出论题“褒善贬恶”,提出观点,指出“褒善贬恶”在史学上的地位;第二句,交代现状,“自近代以来遭到人们的厌弃”,引人思考,到底该怎么样评价和认识“褒善贬恶”;第三句,在前面的背景下“有鉴于此”,提出写作目的,揭示文章写作任务:“揭示文化内涵”“正确认识传统史学的价值”。【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按照题干要求,明确信息区间,对“历史趋恶论”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材料二。“历史趋恶论”的提出,目的是“试图借助历史阴暗面的揭露而刺激国人努
14、力纠错、全力向上的孤心苦诣”,可见其初衷是好的,因而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客观效果上看,“会被人拒斥”。原因是“消解了历史书写的客观性与可信性”,不能“树立起国人的历史自信心”,在颠覆历史向善论的历史叙述的同时,使“人们究竟相信谁的历史陈述与基本评价,就变得难以决断,以至于失去对历史的礼敬态度”。这是它的消极作用。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的办法在材料二的第三段,引入“融贯理念”,“避免中国历史叙事似乎不可化解的矛盾”,“克制两种基本叙史方式缺失”,最终“达到赞美与批评相容的整体化中国历史叙事目标”。作答时,整理要点,分条陈述即可。(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
15、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巷子何立伟我有时候还真有点怀念长沙的老巷子。我年少时的生活,可以说是一种巷子里的生活。我出生的地方便是一条曲里八拐的幽深小巷,叫甫觉里,在巨洲酒店,即老湖南旅社的后头。我家住的是巷子里头的一栋老公馆,从前的主人是国民党的一位军官,两层的红砖木楼房,楼上楼下皆有很大的堂屋,住了四户人家。我家在楼上,对面住的人家也有一个细伢崽,姓蒲,后来跟我同一个幼儿园,又同一个小学。我们的父母皆是市政府机关的干部,两家关系甚好,除开睡觉,门厅大开,任细伢崽们燕子样地穿进穿出,木板地跑得咚咚如鼓响。蒲同学的外公戴圆圆的老花镜,总是手捧一册要竖着看的老书,卷起来,坐在窗前的藤椅上,拿书的手臂伸
16、直,脑壳慢慢一俯一仰。巷子极安静,公馆亦极安静,老花镜片上闪动着仿佛是遥远岁月的静好时光。而楼下一户人家姓焦,在台阶下养了许多的花,晨昏皆要来浇水,我印象里是有美人蕉跟鸡冠花,红得热闹,亦红得寂寞。我在甫觉里生活了五六年,除了公馆里的邻居,我不认识巷子里的任何人,因为巷子里多的是围墙,少的是人家。到晚上,巷子里看不到人,一根斜斜的木电杆下,路灯光照不到的地方,黑得有些吓人。睡在床上,夜来听得有人从巷子里走过,若是雨天,木屐声一声一声递进窗来,让细伢崽觉得是听到了鬼声音。我念的是浏正街小学,也在一小巷的深处。我们放学回家,排了路队,从巷子里出来,长长的队伍会越走越短,因为同学一个一个皆消失在周围
17、的小巷子里了。学校的巷口,有个驼背老倌,摆着零食小摊,卖鬼枣子,卖糖罐子,卖紫苏梅子同姜,还卖洋菩萨跟玻璃弹子。课间休息,同学们冲出校门,跑到驼背老倌跟前,匆匆买了这样那样小吃,放进兜里,听到预备铃响,又不要命跑回教室去。气喘吁吁,又心里痒痒。到了期末,老师给许多同学的评语里总是有这么一句话:“就是喜欢上课吃零食。”那时候,我们做课外作业,皆要到学习小组长家里去。有个小组长姓李,住在离小学不远的一条巷子里,巷名很好听,叫作菜根香。有古人说的“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的意思。李同学的父亲是踩三轮车的,经常把三轮车停在老火车站前头候客,裤脚扎进一双几乎长及膝盖的布袜子里。他家里头的堂屋很大,光线很暗
18、。砖墙上挂着一件棕编的簔衣,像只展翅的巨大老鹰的标本。做完了作业,我们就在菜根香玩躲摸子或者官兵捉强盗的把戏,一巷子皆是少年天真的锐叫。要回家了,我们排着队,拍着自己的大腿,仰起脑壳唱:“谢谢你的茶,谢谢你的烟,谢谢你的板凳坐半天;板凳一翘,打了我的腰,板凳一脱,打了我的脚,我问板凳要膏药”于是月亮就升起在巷子尽头一片黑瓦屋顶上了。我小学时搬了两次家,一次是市政府的机关宿舍,是在一个名叫郭家巷的巷子尽头,进去之后,如武陵捕鱼人进了桃花源,别有洞天,原来是个好大的院子。我有几位小学同学也是住在这个院子里,有个同学的妈妈喜欢拉二胡,他家住楼上,有个圆圆的小窗,他妈妈夏天里就坐在小窗前,拉洪湖水浪打
19、浪,拉良宵,仿佛拉出一巷子的蓝烟来。另一个同学家有个保姆,保姆的丈夫是沅江边上的农民,到了有黄鳝的时节,他就进城来,从篾篓子里捉出一条条黄鳝,在院子门外小巷尽头的一块大麻石旁来剖。他脑壳上扎蓝色家织布的盘头,满脸晒成古铜色,把食指同中指弯起来,夹住滑溜的黄鳝,朝麻石上一摔,黄鳝就晕了过去。然后他就拿刀来剖。我们总是围在旁边看,惊叹他的麻利同指力。因为我们试着去捉黄鳝,根本捉它不住。郭家巷里除了有我们这个院子,还有一个什么单位,总之,每天,巷子里头停放了七八辆单车,院子里的细伢崽有调皮的,就去下那些单车的铃铛。单车的主人办完事出来一看,铃铛没了,就破口大骂。那愤怒的声音在巷子里像蝙蝠一样飞来飞去
20、。另一次是搬到东庆街的一个名叫芋园里的小巷,也是一个小院子,院子外头有口老井,井壁上长满了虎耳草同满天星。伏天里,有老人就坐在井台边上歇凉,井口里冒出来一丝一丝的凉气,扇子一扇,拂到满身,通体爽快。细伢崽们夏夜里最喜欢把竹床架在巷子里,央求大人讲鬼故事,讲关公战长沙,讲秦琼卖马,讲唐僧到西天取经。仰起脑壳来时,真是天阶夜色凉如水,遥看牵牛织女星。小院子里有两个天井,长满了绿绿的青苔,人从上头过不得,一过会滑倒。院子里有个叫娟子的妹子,乒乓球打得特别好,我们没有哪个是她的对手。我们的乒乓球台就是一块门板,架在板凳上,没有球网,就跑到巷子里拾几块砖头来逢中拦着。我小时候喜欢吹竹笛,经常站在天井旁练
21、单吐双吐。天井上是四四方方的天空,有白云静静缝缝,仿佛是驻足来听我的笛声的。我年少时住过玩过的许多小巷,如今大多业已消失,如同曾经有过的岁月跟童谣。我经常怀想起那些小巷,那些小巷人家跟小巷生活。怀想起麻石的小路同井台,怀想起青苔浸染的墙根,夏天里横七竖八的竹床同星空下的故事。或许,这证明我已经上了年纪了。(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第一句说“怀念长沙的老巷子”,既点出了文章的写作重点,也表达了作者对老巷子的感情。B. 同学们去巷口买零食的描写,动作迅速,颇具儿童特点,是童年生活的插曲,很有画面感。C. 郭家巷的生活写农民杀黄鳝的场景充满着血腥,这和后
22、文写芋园里小巷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 芋园里的人们的生活与天井密不可分,天井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地方,那里给作者留下了美好的回忆。7.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句中“热闹”是指花朵色彩鲜艳,“寂寞”是指花朵没有更多的人欣赏。B. 句是说木屐声越来越快、越来越近,在黑暗的雨夜中孩子们的恐惧感也在一点点增强。C. 句化抽象为具体,把单车主人因铃铛被偷的愤怒刻画得淋漓尽致。D. 句既是全文内容的收束,也呼应了开头“我年少时的生活,可以说是一种巷子里的生活”。8. 文章叙事涉及方方面面,颇有“琐碎”之感,但抒情意味依然很浓。请简要分析。9. 文章标题“巷子”是如何
23、统摄全篇的?请结合文本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具体分析。【答案】6. C 7. B 8. 直接抒情。如文章(结尾部分)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对小巷生活的怀念之情。借景抒情。文章在叙事时多处加入景物描写进行点染,如“天井上是四四方方的天空,有白云静静缱绻,仿佛是驻足来听我的笛声的”,少年的笛声有白云作伴,充满浪漫情怀。通过景物烘托,更增加了抒情意味。 9. 文章主要叙述的是“我”与“巷子”有关的生活经历:“我”在“巷子”里出生,在“巷子”里读书,玩耍“巷子”成为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巷子”是全文的线索,从叙述童年时的生活到最后情感的抒发,“巷子”将全文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巷子”及“巷子里的生活
24、”寄寓着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难忘的回忆。【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充满着血腥,这和后文写芋园里小巷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分析错误,杀鱼的农民令“我”惊叹和羡慕,郭家巷的生活是“雅俗共赏”的,和后文芋园里小巷的生活一样,都让“我”怀念不已。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含义及作用的能力。B.“木屐声越来越快、越来越近”错,由原文“木屐声一声一声递进窗来”可知,“递进”是说木屐在雨夜中发出的声音传进窗子,没有越来越快、越来越近的含义。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写作手法的能力。一方面,文章结尾部分是在叙事基础上的直接抒情,原文“我经常怀想起那
25、些小巷,那些小巷人家跟小巷生活。怀想起麻石的小路同井台,怀想起青苔浸染的墙根,夏天里横七竖八的竹床同星空下的故事”,直接抒发对巷子里生活的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文章在叙事时加入景物描写进行点染,增加了抒情意味,如“于是月亮就升起在巷子尽头一片黑瓦屋顶上了”,孩子们在月夜中歌唱让人感觉无比美好;“仰起脑壳来时,真是天阶夜色凉如水,遥看牵牛织女星”,平常的生活,在夜色星空的烘托之下,充满了诗意;“天井上是四四方方的天空,有白云静静缱绻,仿佛是驻足来听我的笛声的”,少年的笛声有白云作伴,充满浪漫的情怀。【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作用和谋篇布局的能力。分析题干可知,题目要求是从“谋篇布局”的角
26、度,应从散文叙事对象、文章结构、主旨(情感)表达三个方面分析其作用。从叙事对象看,文章主要是写“我”与“巷子”有关的童年生活,“我”在“巷子”里出生,在“巷子”里读书,玩耍,甫觉里公馆中读书的老人、热闹又寂寞的花、小学到巷口买零食的经历、郭家巷杀鱼的农民等,都成为“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从文章结构看,“巷子”是全文的线索,从“我出生的地方便是一条曲里八拐的幽深小巷”“我念的是浏正街小学,也在一小巷的深处”“我小学时搬了两次家是在一个名叫郭家巷的巷子尽头”“另一次是搬到东庆街的一个名叫芋园里的小巷”到“我经常怀想起那些小巷”,从叙述童年时的生活到最后情感的抒发,“巷子”将全文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7、。从主旨(情感)表达看,“巷子”及巷子里的人、事、物,给“我”启迪,让“我”怀念,令“我”回忆,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与敌战,三军必要得其地利,则可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所谓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利,胜之半也。晋安帝讨南燕,慕容超召群臣议拒晋师。公孙五楼曰:“晋师劲果所利在速战初锋勇锐不可击也。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可徐拣精兵二千骑,循海而南,绝其粮道;别遣段晖率诸州之军,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固,较其资储之外,余悉焚荡,芟除粟苗,使
28、敌来无所资,坚壁清野,以待其衅,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迎战,下策也。”超曰:“京都富盛,户口众多,非可以一时入守。青苗布野,非可以猝芟。设使芟苗守城,以全性命,朕所不能。据五州之强,带山河之固,战车万乘,铁马万群,纵令过岘,至于平地,徐以精骑蹂之,必成擒也。”慕容镇曰:“若如圣旨,必须平原十里而军,军垒成,用马为便,宜出岘逆战,而不胜,犹可退守。不宜纵敌入岘,自贻窘迫。昔成安君不守井陉之险,终屈于韩信;诸葛瞻不守马阁之险,卒擒于邓艾。臣以天时不如地利也,阻守大岘,策之上也。”超又不从,而摄莒、梁父二戍,修城隍,拣士马,蓄锐以待之。其夏,晋师已次东莞,超遣其左军段晖等步骑五万,进据临朐。俄而,晋
29、师渡岘,慕容超惧,率兵四万就段晖等于临朐,战败,超奔广固,数日而拔,燕地悉平。(选自百战奇略,有删改)材料二:且夫地利亦何常之有哉?函关、剑阁,天下之险也。秦人用函关,却六国而有余,迨其末也,拒群盗而不足。诸葛武侯出剑阁,震秦、陇,规三辅;刘禅有剑阁,而成都不能保也。故金城汤池,不得其人以守之,曾不及培楼之丘、泛滥之水;得其人,即枯木朽株,皆可以为敌难。知求地利于崇山深谷、名城大都,而不知地利即在指掌之际,乌足与言地利哉?(选自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序,有删改)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晋师劲A果B所C利在速D战E初锋F勇锐G不可H击也1
30、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朕,文中是南燕皇帝慕容超的自称,古代皇帝的自称有“寡人”“孤”等。B. 拔,指被攻破,与“函谷举”(阿房宫赋中的“举”字都是表被动。C. “迨其末也”与“迨诸父异爨”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迨”字意义不同。D. 三辅,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用来指其所辖地区。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安帝进攻南燕时,公孙五楼向慕容超提出了上、中、下三策,慕容超对公孙五楼的建议并不认可。B. 慕容超认为自己占据着有利的地形,有强大的军队,纵使晋军过了岘山,也可以击败晋军。C. 慕容镇以成安君不守
31、井陉之险、诸葛瞻不守马阁之险的事例劝说慕容超利用岘山阻守晋军。D. 材料二中,通过列举秦人有函关、刘禅有剑阁的例子,论述了地理的优势对保护国家的巨大作用。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可徐拣精兵二千骑,循海而南,绝其粮道。(2)得其人,即枯木朽株,皆可以为敌难。14. 两则材料为什么会对“地利”产生如此不同的看法?请概括说明。【答案】10. BEG 11. C 12. D 13. (1)然后从容挑选精锐的两千骑兵,沿着海边南下,切断晋军的粮道。(2)有了适当的人,纵使是枯木朽株,都可以用来给敌人造成困难。 14. 材料一立足于具体的战争,强调“地利”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材料二
32、立足于国家治理,阐述的是“地利”不如“人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晋军强劲果断,利于速战速决,他们初来锋锐气盛,不可以立即迎击它。“晋师劲果”是主谓句,“所利在速战”和“初锋勇锐”也都是主谓句,主语分别“晋师”“所利”和“初锋”,主语前BE处断开;“不可击也”的主语“我们”省略,与上句主语不同,分属两个句子,句前G处断开。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拔,指被攻破;举,指被攻下。句意:数日后,广固也被攻克。/函谷关被攻下。C.错误。两句中的“迨”字意义相同,都是“等到”的意思。句
33、意:可到后来,等到秦朝快要灭亡时。/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D.正确。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论述了地理的优势对保护国家的巨大作用”理解错误,由原文“且夫地利亦何常之有哉”“而不知地利即在指掌之际,乌足与言地利哉”可知,应是论述地理的优势不是经久不变的道理。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拣”,挑选;“循”,沿着;“绝”,切断。(2)“其人”,指适当的人;“即”,纵使,即使;“难”,造成困难。【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凡与敌战,三军必要得其地利,则可以寡敌众,以弱胜强。所谓知敌之
34、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利,胜之半也”可知,材料一立足于具体的战争,强调“地利”在军事上的重要性;由原文“秦人用函关,迨其末也”“诸葛武侯出剑阁,刘禅有剑阁”“知求地利于崇山深谷、名城大都,而不知地利即在指掌之际,乌足与言地利哉”可知,材料二立足于国家治理,阐述是“地利”不如“人和”。参考译文:材料一:大凡对敌作战,全军必须占据有利地形条件,这样就可以用较少的兵力抗击兵力众多的敌人,用力量弱小的部队战胜力量强大的敌人。人们通常所说的,知道了敌人可以打,也知道了自己部队能够打,但不知道利用有利地形条件,胜利的可能性只有一半。东晋安帝进讨南燕,南燕皇帝慕容超召集群臣研究抵抗晋军之策。征虏将军
35、公孙五楼献计说:“晋军强劲果断,利于速战速决,他们初来锋锐气盛,不可以立即迎击它。应当据守大岘山险,阻截晋军使其不得深入我境,以旷日持久的战法,来消磨晋军的锐气。然后从容挑选精锐的两千骑兵,沿着海边南下,切断晋军的运粮道路;再派左将军段晖率领大军,顺大岘山东进。从而对晋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这是上策。命令各地将吏凭险固守,计点军资仓储而留足所需物资之外,其余的一律焚毁,铲除田间禾苗,使敌人来了得不到可以利用的东西,以坚壁清野的办法,来等待敌人可能出现的破绽,这是中策。放纵敌人越过大岘山,我们再出城迎战,这是下策。”慕容超听后说:“我们京都地区繁荣昌盛,人口众多,不可能一下子都把他们迁入城内固守。
36、青苗已布满田野,也不可能全都铲除,假如说采用此种铲苗守城的办法,可以保全性命的话,我也不能同意这样干。我们现在是据有五州地盘的强国,山河环绕而地形险固,战车万辆,战马万群,即便让敌人越过大岘山而进到平原地区,再从容不迫地用精锐部队袭击它,敌人则必为我们所擒获。”尚书令慕容镇则建议说:“倘若依照陛下的旨意去做,也必须是在平原地区每十里处驻扎一支部队,构筑好工事,以便利于使用骑兵,因此,我们应当越出大岘山去迎战敌人,而一旦迎战不胜,还可以退守大岘山。不应当放纵敌人进入大岘山以里,而给自己造成被动挨打的困难局面。从前成安君陈馀不坚守井陉之险关,终于被韩信所打败;诸葛瞻放弃马阁山险不守,最后为邓艾所擒
37、杀。我认为天时不如地利,扼守大岘山(以阻截敌人),是诸种对策中最好的对策。”慕容超听后还是不予采纳,只是命令驻莒、梁父二地的部队,整修护城墙,选练兵马,养精蓄锐以等待晋军的到来。这年夏天,晋军已进至东莞,慕容超派遣左将军段晖等率领步骑兵五万人,进据临朐。不久,晋军顺利越过大岘山。慕容超这时才害怕起来,于是急忙率兵四万奔赴临朐与段晖等合兵一处。(晋军来攻),燕军一战大败,慕客超逃回京都广固。数日后,广固也被攻克,南燕土地全部沦陷。材料二:况且地理的优势又有什么经久不变的呢?函谷关、剑阁,是天下的险要之地。(战国时)秦依据函谷关击败六国而绰绰有余,可到后来,等到秦朝快要灭亡时,抵御四方群盗还嫌它不
38、够险要。诸葛武侯出兵剑阁,威震秦、陇,规划谋取三辅之地;而刘禅虽然据有剑阁之险却连成都也保不住。所以再坚固险要的城池,要是没有适当的人来把守它,竟连低矮的小山、地面的浅水都比不上;有了适当的人,纵使是枯木朽株,都可以用来给敌人造成困难。只知道到崇山深谷、名城大都去寻求地利,而不知道地利就在指掌之间,哪里值得与(这样的人)谈论什么地利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送杨山人归嵩山 李白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
39、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15. 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虽然都以“归嵩山”为题材,但无论是在情感表达上,还是在创作风格上,都有明显的差异。B. 王诗“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两句,赋予“流水”“暮禽”以人的情态,使景物更加多情动人。C. 李诗“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两句描写月亮挂在溪边松树之上,显现出嵩山秀丽的迷人景色。D. 李诗实写嵩山玉女峰散布着开满紫花的菖蒲,杨山人采摘菖蒲赠送给诗人,表现出二人深厚的友谊。16. 与李诗不同,王诗随着沿途不同景色的移换,暗含着诗人情感细微的变化,请结合王诗简要分析。【答案】15. D 16. 首先描写清
40、水环绕草木,马儿徐徐前行,流水温婉有情,鸟儿结伴而行,反映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然后诗人看到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诗人的心情变得凄清。最后两句对山势做了描写,诗人不再过问社会人事,安心地过自己宁静淡泊的隐居生活,诗人的心境重又回归于淡泊闲适。(意思答对即可)【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能力。D.“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是诗人送别朋友时想象的景象,是虚写,不是实写。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分析出诗歌中情感的变化层次。结合首联和颔联所写景来看,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清
41、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闲闲”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颈联“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随着景物的荒芜、冷清,诗人情感也凄凉起来。尾联“迢递嵩高下,
42、归来且闭关”点明隐居主题,“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安心地过自己宁静淡泊的隐居生活,诗人的心境重又回归于淡泊闲适。(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洵六国论中,作者认为,六国若想对抗强秦,必须用“_,_”的方法来对待有智谋的大臣和有才能的人。(2)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这一典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很普遍,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两句。(3)小华想从荀子劝学中选取两句挂在书房,提醒自己
43、学习、做事贵在坚持,你可以向他推荐“_,_”两句。【答案】 .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鸿雁长飞光不度 . 鱼龙潜跃水成文 . 锲而不舍 . 金石可镂(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赂、鸿、度、锲、镂、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献血会降低血脂、导致贫血以及身体虚弱吗?献血会降低血脂、导致贫血以及身体虚弱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老百姓往往把血脂和血液的黏稠度同日而语,其实两者不是一回事。血脂主要是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
44、脂蛋白。血液黏稠度是指血液的黏滞性增高。献血可以降低血液的黏滞度,但是 ,我们还要通过服用一些降低血脂的药物来进行降脂。适度献血不会导致贫血,因为适度的献血可以刺激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机体红细胞或者血小板这些有形成分的自我更新。 ,这个也是基本上不存在的。如果献血适度的话,血容量一般到两天就恢复了,基本上不会导致身体虚弱。相反献血对我们身体可能还有一些比较好的作用。我们正常的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血小板的平均寿命是两周,正常情况下血液就存在着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当我们适度献血之后,会刺激这个新陈代谢的过程,有助于细胞的自我更新。18.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
45、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表述烦琐、表述不当,请删除冗余词语,修改表述不当之处,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文段写在答题卡上,不超过45个字。【答案】18. 并不能降低血脂 献血会导致机体虚弱 都是有一定的寿命的 19. 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老百姓往往把血脂和血液的黏稠度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不是一回事。【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边连词“但是”可知,此句是对上边内容“献血降低血液黏滞度”的一个转折;再依据后文“用一些降低血脂的药物来进行降脂”可知,此空的关键词是“降低血脂”,强调的是
46、“献血达不到的目的”。故可填入“并不能降低血脂”。第二空,从后文“这个也是基本上不存在的”和“基本上不会导致身体虚弱”可知,此空是对献血“导致身体虚弱”提出的置疑。故可填入“献血会导致机体虚弱”。第三空,根据后文“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血小板的平均寿命是两周”可知,此空是对这两句话的一个概括,关键词是它们的“寿命”。 故可填入填入“都是有一定的寿命的”。【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的语病有:(1)表述烦琐。因为前边已经有了“献血会降低血脂、导致贫血以及身体虚弱吗”这个内容,所以后边就可以只用代词“这”;(2)表述不当。成语“同日而语”意思是:放在同一时间谈论
47、,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而这句话是肯定句,所以可改成“混为一谈”。混为一谈:把不同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所以可改为: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老百姓往往把血脂和血液的黏稠度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不是一回事。(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进县立高等小学堂院第二年春天开学的时候,我的那位寡母,辛辛苦苦,调集了几块大洋的学费书籍费缴进学堂去后,我向她又提出了一个无理的要求,硬要她去为我买一双皮鞋来穿。在当时的我的无邪的眼里,觉得在制服下穿上一双皮鞋,挺胸伸脚,得得得得地在石板路上走去,就是世界上最光荣的事情;跳过了一班,升进了一级的我,非要如此打扮,才能够压服许多比我大一半年龄的同学的心。为凑集学费之类,已经罗掘得精光的我那位母亲,自然是再也没有两块大洋的余钱替我去买皮鞋了,不得已就只好老了面皮,带着了我,上大街上的洋广货店里去赊去;当时的皮鞋,是由上海运来,在洋广货店里寄售的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