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考点1 1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 深纪录。据此完成下题。 1.(2019海南单科,15,3分)该钻井深8 500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 ) A.侵入岩 B.喷出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答案答案 D 该钻井钻探目的是勘探油气资源,深达8 588米,说明油气储存在此深度内;油气等化石 燃料储存在沉积岩中,故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沉积岩。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 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
2、(2018海南单科,14,3分)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答案答案 D 图中显示X区和Y区岩层性质大致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差异,同时岩层中有断裂面且 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应为内力作用所致,图中岩层没有弯曲变形,因此不属于褶皱,故D正确。 3.(2018海南单科,15,3分)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答案答案 C 图中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大致相同,说明两区在地 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相似,因此X区和Y区
3、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厚度应基本一致,由图可知 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两区岩层厚度存在差 异,C正确。X区和Y区地表均为玄武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因此两区喷发物质、冷凝环境、地壳 运动应相似或相同。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4.(2018北京文综,4,4分)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作用。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物质来源于地幔中的 软流层,A项错误;读图可知,甲在丙之后
4、,断层在丙之前,故甲在断层之后,B项错误;乙在岩浆岩附近, 高温高压下易变质,C项正确;溶洞景观由流水溶蚀作用造成,D项错误。 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2016江苏单科,21,3分)关于图中、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双选) ( ) A.指化学沉积作用 B.指搬运作用 C.指成岩作用 D.指火山喷发作用 答案答案 AD 图中所示箭头均指向沉积岩,表示的是水圈、岩石圈中的各种沉积物经过物 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变为沉积岩的过程,故A项正确,B项错误。所示箭头由变质岩指向沉积 物,应是对岩石的风化侵蚀作用,故C项错误。表示岩浆中的物质进入大气圈,应指火山喷发作 用
5、,故D项正确。 (2019上海等级考,3,2分)学生在福建平潭的研学旅行中,观察到矗立在沙滩上的两块巨石,其矿物 晶体颗粒较粗、色泽较浅,其岩石可能是(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石灰岩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答案答案 A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冷却速度慢,矿物结晶相对充分,形成的晶体颗粒较粗大。其主要矿 物石英、长石以及白云母色泽都比较浅,故A正确;玄武岩是喷出岩,呈现黑色、多气孔的特点,则B 错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大理岩一般具有典型的粒状变晶结构,粒度一般为中、细粒,大理岩除纯 白色外,有的还具有各种美丽的颜色和花纹,则C错误;石灰岩是沉积岩,石灰岩结构较为复杂,有碎 屑结构
6、和晶粒结构两种,晶体颗粒较小,则D错误。 考点考点2 2 内力作用与地貌内力作用与地貌 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20课标,7,4分)中最先形成的是( ) A. B. C. D. 答案答案 D 按照沉积的规律,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形成的比晚; 处断层线通过 所在岩层,但没有通过所在岩层,故形成的时间早于晚于;为堆积于表层的喷出性岩 浆岩,其形成应晚于;故中形成最早的是。 2.(2020课标,8,4分)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7、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 答案答案 C 砂砾石层的下界相对平坦,说明该区域地壳运动稳定,但砂砾石层的下界面有明显岩层 缺失痕迹,可能是岩层遭受侵蚀。 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3.(2020天津,5,3分)导致上图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 ) A.垂直抬升 B.水平拉张 C.水平挤压 D.岩浆喷发 答案答案 A 该地岩层为沉积岩层,并非岩浆活动形成,排除D;岩层水平,说明并未经过内力的拉张和 挤压作用,排除B、C;该景观岩层应为成岩后受垂直抬升作用而出露地表,故选A。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8、4.(2020江苏单科,4,2分)图中断层( )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 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 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 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 答案答案 D 图示断层线为直线,说明断层形成后没有活动,故A错误;图中断层被花岗岩“阻断”,说 明先形成断层,后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故B错误;现代河谷并非位于断层构造之上,说明河谷下切 与断层无关,故C错误;侵蚀面之上没有断层,说明先形成断层再发生侵蚀,最后侵蚀面上形成新的 沉积岩层,故D正确。 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 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8课标,6,4分)贝加尔湖形
9、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答案答案 A 由图可知,湖面海拔低于1 000米,而湖底沉积物厚达8千米,说明湖盆远低于地面;再结合 “世界上最深”,以及图示湖泊东南有与湖泊走向一致的山地,能体现该地有东南上升、西北下降 的地质作用。故A正确。 6.(2018课标,7,4分)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答案答案 C 湖底沉积物厚达8千米,说明有大量沉积物进入,湖泊深度应变浅;但“监测表明湖水深 度还在加大”,说明湖盆还在下沉加深,故C正确、D错误。降
10、水量和入湖径流增加,会在一定程度 上升高湖泊水位,从而加深湖泊水深,但湖泊水位不会超过地面高度;在自然状态下,湖泊水应处于 “收支”的相对平衡之中,材料也不能体现区域降水与径流的增加,故A、B错误。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 7.(2016北京文综,4,4分)平顶海山(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答案答案 D 图示平顶海山在阶段,由岩浆喷发出露海平面而成,属于火山,由岩浆岩构成,故A、B 错误;由阶段、阶段可知,随着时间推移,山顶部不断变平缓,应该是受外力侵蚀等形成的;且随 着岩石圈移动而不断没入海平面以下;
11、故C错误、D正确。 审题方法审题方法 由图中“岩浆”得出平顶海山由火山喷发而成;由“”可知板块移动导致平顶海山 没入水下。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 答下面两题。 8.(2018江苏单科,5,2分)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 答案答案 A 由等高线可知,甲乙之间最高海拔为185米,甲、乙两地海拔均小于100米,则甲乙之间地 形为山地,据此可排除C、D两项。再由地层可知,甲到乙地层分别为CPC,而岩层由P到C,年代 越来越老,则甲乙之间地质构造为向斜;同时图示甲、乙两地地层为C;故甲乙之间地形地质剖面与 A图相符。
12、9.(2018江苏单科,6,2分)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 答案答案 A 沉积地层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一般是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丙处地表为D地 层,比其老的地层为志留系地层,故A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0.(2017江苏单科,5,2分)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答案答案 B 断层乙上方岩层形成的时间晚于断层,则乙早于甲。岩浆岩丙侵入断层乙所在岩层及 其上方岩层,说明岩浆岩丙形成晚于断层乙。甲岩层形成在丙
13、的侵蚀面之上,说明甲晚于丙。故B 正确。 11.(2017江苏单科,6,2分)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 A.1 B.2 C.3 D.4 答案答案 B 褶皱是岩层受挤压发生的弯曲变形。沉积岩岩层形成之初一般是水平的,若发生倾斜 则判断其可能受挤压形成褶皱。同一次褶皱形成过程中,同一区域岩层弯曲变形倾斜的角度保持 一致。若发生岩层倾角不一致的情况,则可能出现多次褶皱过程。所以,图中乙所在左下角岩层为 一次褶皱过程,甲所在右上角岩层为另一次褶皱过程。 12.(2020课标,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
14、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 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分)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 答案答案 (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 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 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 (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 (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
15、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 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 (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 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 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 解析解析 (1)从题干中可知需从“板块运动的角度”回答问题。结合图中经纬度及金沙江、雅砻江 等信息,可以确定该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消亡边界)附近,因此断裂发育可从该区 域处于板块交界入手,再结合受力状况进一步分析。 (2)题干设问明确了“河流多沿
16、断裂分布”,调动所学知识及生活常识可知,河流是在地势低洼的 谷地水流汇集而形成的,因此要从断裂区域为什么会形成谷地的角度分析。联系所学的地质构造 知识可知,岩层断裂处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容易形成河流。 (3)由材料“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结合图可知该区域 位于金沙江地区。调动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属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一方面由于谷地落差大, 流水侵蚀作用强,出露的岩层多,使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另一方面图中河流较多,河谷地带都可 能会有金矿出露,因此本区域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较大。 (4)首先明确题干要求“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设问
17、中心词是“地 质作用过程”,条件限定词是“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这种转变过程包括两方面的 差异,一方面是金矿石(较大)变为沙金(较小),另一方面是出露的金矿石的位置与沙金的位置差 异。由材料可知,沙金为河床沉积物中的金,因此在回答本题时,首先要回答比较大的金矿石经过 外力风化、侵蚀等作用,破碎后进入金沙江之中,然后经金沙江流水搬运和磨蚀作用,使矿石进一 步破碎,最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金沙江河谷中沉积而形成沙金。 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 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以
18、下为教师用书专用 1.(2019江苏单科,3,2分)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 ) A.沉积物变化 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 D.构造运动变化 答案答案 D 由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甲”是一水平岩层,则M表明该地先经历外力侵蚀呈一 个平面,后又有外力沉积作用,即地壳运动表现为垂直运动;而M下部的岩层N是弯曲的,可能是地 壳水平挤压作用形成的,则N反映了地壳以水平运动为主;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的不同,表现 为构造运动的变化差异,即D正确。由材料无法看出古气候、古环境,以及沉积物的变化, 故A、B、C错误。 2.(2019江苏单科,4,2分)该区域( ) A.甲抬升前持续接
19、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答案答案 C 图示M之上的甲岩层呈水平状分布于乙向斜构造之上,说明乙向斜构造形成后,地表经 历了外力侵蚀,从而使乙向斜上部呈水平状,然后接受外力沉积,形成了甲岩层,则A错误,C正确。 乙岩层位于甲岩层之下,则乙岩层形成时间早于甲岩层,故B错误。丙处为水平岩层,地表受外力侵 蚀形成沟谷,则D错误。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3.(2018天津文综,3,4分)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
20、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由地质剖面图可知,该地区有页岩、砂岩和石 灰岩分布,在页岩、砂岩分布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下切)作用,形成河谷地貌;而在 石灰岩分布地区,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溶蚀作用,即水的溶解和冲刷,形成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岩石种类不同,流水作用差异明显,D项正确;该地区小范围内年降水量差异 较小,A项错误;由图中岩层弯曲状态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向斜构造,甲、乙两处均位于向斜的侧翼 但地貌不同,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该区域植被状况,C项错误。 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相同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差异多与岩石种类
21、和岩性有关,如该题中石灰岩地区,流水作用 主要表现为溶蚀,而页岩和砂岩地区主要表现为侵蚀;不同岩性或土质在同等的外力作用下,侵蚀 强度差异明显,侵蚀地貌也呈现不同的形态。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 的古河床沉积物。 4.(2018天津文综,4,4分)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图示区域河流形成了两级阶地,阶地是地壳 运动和流水作用共同作用的产物,当地壳抬升时,河流下切作用明显,形成深切河谷;当地壳相对稳
22、 定时,流水下切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形成河流阶地。由此可知,该地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A 项正确;持续抬升不会形成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B项错误;地壳沉降,该地区河流下 切作用较弱,图中古河床较现代河谷的位置明显偏高,说明有明显的下切作用,C、D项错误。 读图,回答下题。 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 5.(2017天津文综,3,4分)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岩石类型及地质构造。读图可知,图示地貌景观的岩石呈层状分布,最可能是 沉积岩,且岩层发生倾斜,可判断
23、地质构造为褶皱。 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6.(2016上海单科,9,2分)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 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答案答案 A 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动剧烈,多火山、地震;大 西洋中脊的火山、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夏威夷火山成因特殊,它不位于板 块交界处。 7.(2016上海单科,10,2分)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24、 ) A.黑色玄武岩 B.灰色石灰岩 C.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 答案答案 A 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喷出岩;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 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形成的侵入岩。 8.2017北京文综,36(2),6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程。 答案答案 断层发育,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和人类活动都可以影响湖泊的形 成。图中巴拉顿湖北侧有一典型的断块山,据此推测该地区有断层发育,上升部分形成断块山,下 陷部分形成了巴拉顿湖。 审题方法审题方法 找到图例中的信息“断块山”是解题关键,该湖泊的
25、形成必然与断层有密切关系。 考点考点3 3 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 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20山东,1,3分)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 ) A.由北向南 B.由西向东 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北向西南 答案答案 C 根据图中古堰塞湖位置与形态可知,该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因此图中区域地势应为东 西两侧较高,中间低。再根据河道西侧的冲沟走向基本与滑坡体一致可知,滑坡体来自西侧,滑坡 体的滑动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滑坡体跨越河道后在其东侧堆积,并掩埋了原有的河流阶地,因此C 项正确。 2.(2020山东,2,3分)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
26、顺序是 ( ) A. B. C. D. 答案答案 D 结合上题可知,未发生滑坡前,河道位于;发生滑坡时,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滑动,在其 前缘掩埋了东侧的河流阶地;由于河道被阻塞,滑坡体北侧河段水位不断上升,形成堰塞湖;堰 塞湖水位超过滑坡体高度,河水外泄,冲刷滑坡体形成新河道。故图中地理事象形成的顺序为古 河道发生滑坡掩埋阶地形成堰塞湖泄流形成新的河道,正确的顺序是,D项正 确。 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3.(2020天津,4,3分)形成上图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 B.沉
27、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 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 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 答案答案 D 由景观图可以看出该地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广东省降水丰富,外力作用 以流水作用为主;山体陡峻,存在垂直裂隙,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这一特殊地貌。该处地貌为典 型的丹霞地貌,多“顶平、身陡、麓缓”的红层砂岩山体。 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 5003 600米。图为 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为图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完成下题。 图 图 4.(2020浙江7月选考,18,2分)图谷地的成因是( ) A.构造断裂下陷 B.流水侵蚀作用 C.岩层挤压弯曲
28、 D.冰川侵蚀作用 答案答案 D 由题干中“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 5003 600米”,可推知该山脉在寒冷 的第四纪冰期海拔足够高,应有大量冰川分布,在冰川侵蚀作用下形成谷地,故D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2020江苏单科,3,2分)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 A. B. C. D. 答案答案 A 溶洞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图中处为石灰岩,且为较低 的谷地,流水作用也较显著,故A项正确。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 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
29、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 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 完成下面三题。 6.(2017课标,9,4分)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外力形成的地貌及区域环境特征。由图可知,贺兰山东部洪积扇集中连片,同 时,每个洪积扇都因山区河流而形成,众多河流沟谷形成连片的洪积扇,C项正确;图中河流大多发 源于中高山,说明其坡度大,A项错误;岩石裸露、降水集中是洪积扇形成的物质和动力来源,是洪 积扇形成的原因,但不是其集中连片分
30、布的原因,B、D项错误。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集中连片分布”不是问某一个洪积扇的成因,而是问空间分布特征的成因。 7.(2017课标,10,4分)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 A. B. C. D.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地理问题分析能力。由图可知,形成甲地洪积扇的河流源于低山,且河流流程 较长,流域坡度较小,河流流速较慢,搬运能力较弱,故出山口处洪积扇颗粒较小,B项正确;贺兰山区 整体属小区域,降水差异小,该地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化作用强烈,风化物粒径往往较大,且整个 山区差异较小,故A、C、D项错误。
31、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水流速度会影响其侵蚀、搬运和堆积能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流速越快,侵蚀 作用越强,且下蚀作用强,侧蚀作用较弱;搬运作用越强,堆积作用越弱。 8.(2017课标,11,4分)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环境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材料中说明贺兰山南部洪积扇堆积物以砾 石为主,不易形成土层,故土层浅薄,B项正确;该地洪积扇均位于山地的东南一侧的山麓,海拔较低, 且阳光充足,A、C项错误;该地虽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洪积扇地区因有河流经过,其扇缘地带是 水分最充足的地区,
32、D项错误。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 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2018课标,6,4分)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图中河流岸边四个平坦面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说明其 是因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材料显示现阶段河流洪水期仅能淹没T0,说明只有T0这一平坦面仍有河 流堆积作用,其面积仍在扩大,故选择A项。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从材料中提取“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
33、砾石”“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这两 个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0.(2018课标,7,4分)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流水作用及其表现。河流搬运和堆积作用与流速相关;流速越大,河流的搬运 作用越强,堆积物的颗粒越大;四个平坦面堆积的砾石砾径最大的是T3,说明该河流流速最大的时 期是T3形成时期,故选择A项。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与流速的关联性 流速由快到慢,流水侵蚀作用减弱,堆积作用增强;在流水侵蚀作用中,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 强。 11.(2018课标,8,4分)推测该河
34、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由图可知,平坦面形成于基岩上,即河流阶地 的形成是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的结果;当地壳抬升时,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加快,下蚀作用明显;当地 壳平稳时河流下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从而形成阶地;图中河流形成四个不连续的平坦面,说 明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出现了间歇性抬升,故D项正确。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 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下 面三题。
35、 12.(2019课标,9,4分)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答案答案 B 霍林河为山前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说明山前平原受到河流的影响,流水堆积作用形 成了山前冲积扇平原,故修建水库前山前平原的主要营造力量是流水作用,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说 明该地区的地质状况,A项错误;该地区没有冰川作用,C项错误;风力作用对该平原的影响主要是侵 蚀,而不是堆积,D项错误。 13.(2019课标,10,4分)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答案答案 C 依据材料可知
36、,河流为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则平原上多河流堆积物,地表物质疏 松;上游修建水库使山前平原流水作用减弱,但因该地主要位于东北半干旱区,风力侵蚀作用明显, 从而形成较多的风蚀洼地,故B项错误、C项正确;地面沉降多是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而该地区人 口相对较少,且靠近河流,地下水开采量较少,A项错误;冻融作用是该区域的长期现象,不是断流期 间形成洼地的主因,则D项错误。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洼地形成的主要条件是地表物质疏 松(物质基础)、强风(动力)。 14.(2019课标,11,4分)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37、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答案答案 C 由上题分析可知,洼地的形成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洼地增多增大,说明该地区风力作用较 强,吹起的沙土多,受风力侵蚀和堆积的影响,附近地区地表植被易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沙化明显, C项正确;水土流失的重要条件是流水作用,洼地形成于河流断流期间,流水作用弱,A项错误;该地 为半干旱、半湿润区,上游修建水库与灌溉,会使该地地表水更少、地下水位更低,而不易出现沼 泽化、盐碱化现象,故B、D项错误。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 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
38、河小北干流 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5.(2019课标,9,4分)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答案答案 D 黄河小北干流位于黄河中游,以雨水补给为主,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导致河 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大;河道所经地区地势 相对平坦,易形成堆积性游荡河道,故选择D项。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堆积性游荡河道主要成因及危害:两岸土质疏松,易于冲刷展宽;水流含沙量大,河床堆 积抬高;洪水暴涨暴落
39、;流量变幅大。此外,在山区河流出山口处,河面突然变宽,流速急剧减小,泥 沙大量淤积,也会形成游荡性河道。游荡性河道常处于淤积堆高状态,洪水上涨时,常使大堤溃决, 易泛滥成灾,洪水降落时,顶冲大堤,也会形成险情;对航运、取水等也不利,需进行整治。 16.(2019课标,10,4分)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河水流量 支流汇入 沿岸地貌 两岸岩性 A. B. C. D. 答案答案 C 河道属水系特征要素,其摆动范围主要受制于地形地质条件。图中小北干流左岸北部 有汾河注入,南部有涑水河注入,中部则无河流注入,说明其中段两岸可能地势较高,岩性坚硬,影响 支流汇入,同时也影
40、响河道展宽,故选C。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受图中汾河和涑水河汇入处河道摆动范围较宽的影响,本题易错选支流汇入。主要 原因是没弄清影响河道摆动范围的因素是地形地质条件。如河流在山区流动时,受制于两侧山地 其摆动范围较小,甚至形成峡谷,当流动到平原时由于地形平坦往往河道展宽,支流对其并无太大 影响。 17.(2019课标,11,4分)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 黄河小北干流(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答案答案 C 由图可知,渭河入黄河口位于黄河小北干流的下游位置,渭河在主汛期时,流量
41、和含沙量 均大,使入黄河口处的河床抬升、水位抬高,导致其上游的小北干流水位抬高,流速变慢,泥沙淤积 增强,C项正确;小北干流位于渭河入黄河口的上游,其水量和泥沙量均主要来自上游地区,渭河的 水量和泥沙量对其影响小,A、B项错误;水位抬高,流速变慢,泥沙堆积作用明显,河床抬高,D项错 误。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 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8.(2016课标,7,4分)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答案答案 C
42、 由材料可知贝壳堤是死亡的贝类生物堆积形成的,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必须是海岸线 稳定,死亡贝类生物持续堆积才能形成;另外,图示三条贝壳堤形状都较平直,说明形成过程中海岸 线位置较稳定。故C项正确。 审题技巧审题技巧 本题的题眼是“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即某一条贝壳堤形成时间段内;另 外材料中“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的含义,可理解为贝壳 堤基本反映了海岸线的位置。 19.(2016课标,8,4分)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答案答
43、案 B 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会使河流入海口不断向海洋深入,而搬运的 泥沙沿海岸线堆积,则堆积形成的海岸线因入海口向海洋不断深入,而不断远离贝壳堤,故B正确。 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不利于死亡贝类的持续堆积,而形成新的贝壳堤,故A错误;河口泥沙被搬运走, 利于河流水下泄,而不利于河流改道和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则C、D错误。 20.(2016课标,9,4分)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 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答案 D 由图中不同年代贝壳堤
44、的位置可知,海岸线随年代的变化,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说明其 位置发生了多次变动,变动的原因是河流带来了大量泥沙,且泥沙不断沉积导致海岸线向前推进, 故A、B、C项均错误,D项正确。 规律总结规律总结 在沿海地区,尤其是河口处,当泥沙沉积的速度大于海水侵蚀强度时,海岸线会向海洋 方向推进,反之向陆地方向推进。由此可反推,根据海岸线的变动情况,判断某一河口处泥沙沉积 和海水侵蚀的强弱关系。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21.(2016江苏单科,20,3分)图中位于河流两岸,冲刷作用强烈的是(双选)( ) A. B. C. D. 答案答案 BD 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位于
45、河流左岸的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 冲刷作用强烈,其中所处河岸不但是河流的左岸还是凹岸,冲刷作用最为强烈,故B、D项正确。 22.(2020课标,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 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 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6分)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 2分)
46、(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6分) 答案答案 (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 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 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 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解析解
47、析 第(1)题,考查外力(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注重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这一关 键能力;回答问题时,注意“动态性词语”的规范使用,渗透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据图文信息可 知,台地形成之初是平坦的地形单元;流水侵蚀作用会使平坦的台地变得高低不平,起伏加大,面积 缩小。 第(2)题,判断岩石(玄武岩,喷出型岩浆岩)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判断理由,注重考查探讨和论证 地理问题这一关键能力,强调结论(先后顺序)与理由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即基于地理事实(尖顶 山、平顶山、台地的地貌特征)逆向推理,判断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渗透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台 地是岩浆喷出冷凝后形成的平坦、完整的地形单元,而且是多次喷发而成(构成台地、平顶山和 尖顶山的岩石形成于不同时期);后由于外力侵蚀作用、风化等作用,“破坏”平坦、完整的地形 单元。根据外力作用对平坦地形单元的破坏程度,判断其形成时间的早晚,侵蚀程度最强,说明其 受侵蚀的时间最长,形成的时间最早。 第(3)题,考查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由材料可知,构成台地、平顶山和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于不 同的喷发时期,说明该地区火山活动频繁;由台地、平顶山和尖顶山的地貌形态可判断,早期的玄 武岩台地在外力长时间的侵蚀作用下,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成为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