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等第 一、同音字填空。 bo花( ) ( )裹侨( ) ti藓( )杠( )历( ) xi领( )铁( )锦( ) fng ( )狂 ( )叶 ( )火 二、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寒冷”的四字词语: 2.表示“兴奋”的四字词语: 三、选择题。 1.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苞蕾(bo)高梁(ling)绿蔓(mn) B.菜畦(q)铁轨(gu)柏油(bi) C.蒜苔(ti)焖饭(mn)嘟囔(nng) 2.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蜜蜂嗡嗡地不但唱歌而且跳舞。 B.因为这是
2、一个小站,所以出现了一股活泼的喷泉。 C.如果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3.依次填入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稻田里的小秧苗们跟抢营养的杂草们( )起。 (2)路边的杨树忽然沙啦啦地( )起来。 (3)静寂的草原变得( )起来。 A.热闹喧闹吵闹 B.喧闹吵闹热闹 C.吵闹喧闹热闹 4.一个同学要围绕“好学的爸爸”这个题目来介绍自己的父亲,可以选择的事例 是( ) A.爸爸打扫卫生,经常上夜校。 B.爸爸喜欢玩电脑,经常上夜校。 C.爸爸喜欢看书,也爱在网络上学习。 D.爸爸经常教我写作业,平时爱看书。 5.有关写作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3、.写文章首先要文从字顺,标点正确,至于“写文章必须先确立中心,好像树木 一样,它的根深,枝叶也就茂盛了” ,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 B.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可以使中心意 思表达得更充分。 C.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同一个角度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才能使中心意思 表达得更充分。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 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 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 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
4、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 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 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在片段中用“”画出来。 2.从画“”的句子可以看出。 你能照样子写一句吗?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一) 爱因斯坦与上海有特殊的情缘,他曾在 1922 年两次到访上海。前一次他刚踏 上码头就获悉自己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后一次他在福州路工部局礼堂演 讲“相对论” 。这两次抵沪,他都入住理查饭店,即今天外滩的浦江饭店。 为了纪念这份特殊情缘,让更多市民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2008 年 6 月,高达 2.8 米的爱因斯坦雕
5、像在上海城市雕塑中心揭幕。按原计划,这尊雕像 将安放在上海的某一个地方。当时有媒体称“爱因斯坦,这个全世界最聪明的头 脑 ,从此常住上海” 。谁也没有想到,6 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这尊雕像至今 仍存放在上海城市雕塑中心。此事引发了上海市民的热议。 1.2016 年 4 月,爱因斯坦雕像落户上海张江园区诺贝尔湖公园。如果让你来选择 爱因斯坦雕像安放地点,你会选择哪一处?请简述理由。 A.南京路步行街 C.东方绿舟智慧大道 B.外滩街心花园 D.陆家嘴金融区 选择: (填序号) 理由: 2.请你为爱因斯坦雕像拟一个恰当的名字: (二)榆树情(二)榆树情 儿时,我家在村中,与我就读的小学仅一墙之
6、隔。我家在东,学校靠西。 学校不大,至多有六七亩地。十余间的校舍环操场而建,一律青砖黛瓦。 校园里没有好看的花圃,只有两棵在北方农村随处可见的家常树。一棵长在与我 家相邻的院墙边,是棵碗口粗的枣树;另一棵立在校园的正中 ,是棵 的大榆树。学校上下课敲的钟,就挂在榆树下。 榆树很粗,我们试过,须有五六个小伙伴手拉手才能把它围起来。浓密的 树荫覆盖了学校的大半个操场。 隆起的树根, 犹如龙爪, 筋骨嶙峋,。 灰褐皲裂的树皮写满了岁月的沧桑。这棵树树龄几何,连祖父都不知道。祖父说, 这棵树在他小的时候好像就这么粗,这么大。 在燕子呢喃的初春,榆树开花了。翡翠般的花儿一簇簇,一串串,挂满了 树的枝枝丫
7、丫。散学后,早已的我们常常像猴子一样蹿到树上, 悠闲地坐在树权间,美美地捋上一把榆树花,塞进嘴里。女孩子则在树下,咂巴 着嘴,眼巴巴地望着我们。只有等我们吃饱了,玩足了,才从树上折几枝扔下来 让她们品尝。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季节里,也时常能见到一些婶子、大娘,拿着铁 丝制成的钩子到学校里来采摘榆花。伴随玉屑似的榆花飘落,笑声也在树叶间回 荡。 母亲很会做榆花饭,她把榆花用面拌拌,放进锅里蒸熟,然后放点油、盐、 葱、姜,香喷喷的榆花饭就做成了。我敢说,它比现在的任何美味佳肴都妤吃。 我们北方人把榆树花叫“榆钱” 。 “榆钱”又与“余钱”谐音,可见榆树在 我们那儿是一种吉祥的树、幸福的树。过了一段时间
8、,榆树花由绿变黄,由黄变 白。风一吹,哗哗作响,从树上摇落,散落到地上,如一枚枚锃亮的银圆。每当 这时,我们这些孩子就在树下边捡边喊: “拾钱喽!拾钱喽! ” 盛夏,榆树更加繁茂,榆树下也更加热闹。黄昏,吃饭的时候,叔叔、大 爷们就从各自的家里端着碗齐聚到榆树下,坐在隆起的树根上,边吃边聊。大到 天南海北,小到村中琐事,娓娓道来,笑声不断。过了一会儿,爷爷、奶奶们也 从家里摇着蒲扇走来了。不长时间,姑娘、小媳妇们也手拿纳鞋的针线,边说笑 边打闹着走来了。最可爱的还是我们这些孩子,扛着凉席,哪儿热闹,就在哪儿 躺下, “天空作被,大地为床,树根当枕” 。夜半时分,凉风习习,繁星点点,和 着榆树上
9、的蝉鸣,听着大人们的奇闻逸事,不知不觉竟在榆树下睡着了。 秋天,榆叶变黄,枣儿泛红,校园里热闹不减。等稻子收割完毕,村里的 文艺宣传队就在榆树下锣鼓喧天地开始演出了。再加上村与村之间你来我往,节 目也变得更加丰富精彩。我最喜欢看小品八个老汉 。演员们头扎白毛巾,手拿 旱烟袋,撇着八字胡,说什么,唱什么,我全不记得了,只对他们摇头晃脑的样 子印象很深。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视,也不常放电影。这些活动,就是村民的精 神大餐。榆树下,常常荡漾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榆树下,成了人们最期待的场所。 后来,我远离了家乡,离开了那棵大榆树。听说,当初我就读的小学早已 撤并,榆树也不知什么时候被砍去了。然而,那棵遮天
10、蔽日的大榆树却时常出现 在我异乡的梦境中。翠玉般的花开得还是那么灿烂,那么耀眼。 多想再吃一把故乡的榆树花。 1.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使句子表达通顺。(填序号) A.枝繁叶茂 B.饥肠辘辘 C.坚实有力 2.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按照季节顺序,作者回忆了儿时家乡的大榆树的故事。 ( ) (2) “多想再吃一把故乡的榆树花” , 只是表达了作者对榆树花味道的赞美。 ( ) (3) “榆树情” 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更是游子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 ) 3.用“”在第自然段中画出作者直抒“榆树情”的句子,并联系前文思 考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抒
11、情的,用小标题概括。 (1)树杈间吃 (2)听 (3) 六、习作。 同学们,在你的身边一定有“书迷” “棋迷” “歌迷” “球迷” “乐高迷” 他们对喜好的事情或事物情有独钟。请你选择一个同学,选取他的几个事例,将 他的痴迷劲儿介绍清楚。不少于 400 字。(请另附纸) 答案:答案: 一、同音字填空。 苞包胞 苔抬台 袖锈绣 疯枫烽 二、按要求写词语。 1.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冰天雪地、寒风刺骨 2.兴高采烈眉飞色舞满面春风手舞足蹈 三、选择题。 1.B 2.C 3.C 4.C 5.B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 生的看得见的长。 2.生物在夏天飞快地长,这种长是看得见的长 黄瓜几天前还只有一指长,今天都可以摘下来吃了。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一) 1.B 或 C 理由: 选择 B 是因为爱因斯坦曾在理查饭店即今天外滩的浦江饭店住过; 选择 C 是因为曾有媒体称爱因斯坦是 “全世界最聪明的 “头脑” , 它是智慧的象征。 2.例:最聪明的“头脑” (二)榆树情(二)榆树情 1.A C B 2.(1) (2) (3) 3.然而,那棵遮天蔽日的大榆树却时常出现在我异乡的梦境中。 (1)榆树花 (2)榆树下奇闻逸事 (3)榆树下看文艺表演 六、习作。 (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