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常见不等式的解法常见不等式的解法 2.4 含参不等式含参不等式的解法的解法 本节属于选讲内容 本节内容视学生情况, 可以完全不讲, 也可只讲 1-2 个简单的例题, 重在让学生感受和巩固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课堂例题课堂例题 例例 1 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2 30xaxa? ?,其中a为参数 解解:这是一个二次不等式,对应二次函数 2 3yxaxa? ?(开口向上) ,不等式的解 集取决于图象与 x 轴的位置关系,这可由判别式? 2 4 326aaaa?的正负 来表征,故讨论其正负即可 (1)当0? ?即62a? ?时,x 可以是任意实数; (2)当0? ?即6a ? ?或2时,原不等
2、式即 2 0 2 a x ? ? ? ? ,所以 2 a x ? ?; ( 3 ) 当0? ?即6a ? ?或2a ?时 , 解 方 程 2 30xaxa? ?得 2 412 2 aaa x ? ? ?,所以 2 412 2 aaa x ? ? ?或 2 412 2 aaa x ? ? ? 注:分类讨论的原因是有不确定的因素,找到不确定的因素,对症下药(讨论)即可 例例 2 已知关于 x 的不等式 2 320axx?的解集为1xxb?或 (1)求 a,b 的值; (2)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2 0axac b x bc?,c为参数 解解: (1)由题设知方程 2 320axx?的两根为 1
3、和 b,将1x ?代入方程得 a1,则 原方程为 2 320xx?,解得1x ?或2,所以 b2 (2) 原不等式即? 2 220xcxc?20xx c?, 这里不确定的因素是c 与 2 的大小关系,自然分三类讨论如下 当2c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是2cx?; 当2c ?时,原不等式即? 2 20x?,无解; 当2c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是2xc? 例例 3 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1 0a xax a ? ? ? ? ,其中a为参数 解解:首先0a ?,该不等式对应二次函数? 1 ya xax a ? ? ? ? ,系数a的正负不确定, 这决定了开口朝向;两根a与 1 a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4、这也影响解集的形式 . 本例的两点不确定因素已找齐备, 前者要讨论a与 0 的大小关系, 后者要讨论a与1?的 大小关系,0 与1?将实数(集)分为六个部分,依次讨论即可 (1)当1a ? ?时, 1 a a ?,原不等式即? 1 0xax a ? ? ? ? ,所以xa?或 1 x a ?; (2)当1a ? ?时,原不等式即? 2 10x?,所以1x ? ?; (3)当10a? ?时, 1 a a ?,原不等式即? 1 0xax a ? ? ? ? ,所以 1 x a ?或xa?; (4)当01a?时, 1 a a ?,原不等式即? 1 0xax a ? ? ? ? ,所以 1 ax a
5、?; (5)当1a ?时,原不等式即? 2 10x?,无解; (6)当1a ?时, 1 a a ?,原不等式即? 1 0xax a ? ? ? ? ,所以 1 xa a ? 例例 4 解关于x的不等式? 2 2120axax? ?,其中a为参数 解解:首先注意到,原不等式可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为?210xax?接下来我 们寻找不确定的因素: 二次项系数为a,得讨论它与 0 的大小关系; 在0a ?的前提下, 两根2与 1 a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等价于讨论a与 1 2 的大小关系综合以上因素,讨论如下 (1)若0a ?,则原不等式即20x? ?,2x ?; (2)若0a ?,则原不等式即? 1
6、20xx a ? ? ? ? ,所以 1 x a ?或2x ?; (3)若0a ?,则原不等式即? 1 20xx a ? ? ? ? 当 1 0 2 a?时,得 1 2x a ?; 当 1 2 a ?时,原不等式即? 2 20x?,无解; 当 1 2 a ?时,得 1 2x a ? 结语结语 本节所举之例皆为含参的二次(型)不等式,这里不确定的因素往往有: (1)二次项系 数与 0 的大小关系, 这决定了不等式的类型及对应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2) 判别式的正负, 这决定了对应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个数,影响解集形式; (3)根的大小关系,影响解集形 式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正是我们需要分类讨论的点,
7、是解题的核心 . 课课后作业后作业 1.解关于x的不等式: (1) 22 210xxa? ?; (2) 22 3210xxa? ? 分类讨论是数学 (也是生活中) 非常重要的思想, 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一种方法, 很考验思维的条理性与严谨性 本节课只是让学生初步感受, 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还会多次 遇到,还要反复练习 对高一新生来说, “分类讨论”的习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笔者提出以下问题供读者 思考: 1讨论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的不确定导致了分类?这是根基,是出发点; 2以什么为标准进行分类?分为几类? 3按照分类讨论的格式执行解题过程,最后综述,解题到此结束! 4解后反思(不一定必要) :解题过程是否充分结合了已知条件?是否存在改进的“蛛 丝马迹”?能不能找到更优的标准以简化讨论?甚至避免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