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 济 生 活 板块整合(一) 2021 历历 史史 专题贯通专题贯通 一、“家国同构”下的古代政治 1.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 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制度。王 位世袭制使最高政治权力由“禅让”变成“世袭”,它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秦朝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制度,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 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直至明初废除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皇权不断 强化,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3.中央集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 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形成
2、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为中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 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后世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 化教育传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4.选官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从世袭制、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日趋完善, 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都是围绕皇权 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的目的而变化的,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 二、“权力支配下”的农耕文明 1.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 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为
3、突出特 征。 2.古代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 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古代商业 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国内外贸易、城市 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 由严格到松散的过程。 4.古代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为主,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 终;在明清两朝又增加了海禁政策,甚至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两者均是 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
4、思想在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后,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 的独尊地位,经过历代儒学家们的改造,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思想。唐宋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化和思辨化 的理学阶段,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明清之际,一些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 判继承,使儒学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贡献显著。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队伍的壮大, 文学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 对应训练 1.(2020山东济宁二模)在春秋一书所记述的242年间,鲁国向周天子朝
5、聘了6次,向齐、晋等国朝聘了30次;滕、薛等国朝聘鲁国超过30次。相反, 周桓王在位23年间曾五聘于鲁。这些现象突出反映了( ) A.鲁国在封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B.周王室的影响力已不复存在 C.朝聘成为维护礼乐秩序的手段 D.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答案 D 解析 朝聘的本意是指西周时期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而题干 所述现象是指春秋时期诸侯之间通过相互来往来加强彼此的联系,这就使 得西周时期的朝聘含义有了更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据此可知,题干所述现 象反映了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故选D项;在春秋时期,鲁国的政治地 位并不重要,其之所以频繁朝聘其他诸侯国,是自身生存的需要,排除A项
6、; 题干中“鲁国向周天子朝聘了6次”,说明周天子的影响力并没有完全丧失, 排除B项;在春秋时期,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遭到了破坏,出现了“礼崩乐坏” 现象,排除C项。 2.(2020湖南模拟)据宋会要辑稿记载,每当农业生产结束后的秋冬季 节,江西赣州农民就结伴到其他地方从事贩牛、出售小土布或贩卖私盐等 商业活动,也有人到手工业部门从事手工劳动。农业的兼业现象( ) A.冲击了传统的经济结构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小农户在日常耕种之外,还会经营一些副业,以维持生计, 这有利于巩固小农经济,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故B项正确;
7、材料中的现象 不是经济结构变动,排除A项;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中的现象有利于农 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提高,排除D项。 3.(2020天津南开二模)中国古代儒家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 在现实社会中建功立业。他们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 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讬于空言”。这实际上反映了古代儒家学者 ( ) A.注重实际的实用理性 B.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 C.力倡纯学术理论研究 D.治学严谨,反对故步自封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中国古代儒家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 会中建功立业”,可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个人要积极入世,承担社
8、会责 任,故选A项;材料强调个人要关注国家盛衰,而不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 排除B项;儒学强调积极入世,并不是纯粹的学术理论研究,排除C项;材料强 调个人要关注社会现实,而不是治学方面的态度,排除D项。 中外关联中外关联 一、轴心时代的中西对比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是人类精神文明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当时中西方形成了两种风格 迥异的文化形态。 项目 中国(春秋战国) 西方(古希腊、罗马) 总体 特征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动 荡、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 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政治 宗法制及分封制逐渐瓦解,一
9、些诸侯国 为了富国强兵进行社会变革,中央集权 制度萌芽 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 政治的源头,古罗马形成了欧洲古代 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不仅稳定 了古罗马的社会秩序而且对近现代 西方的法律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项目 中国(春秋战国) 西方(古希腊、罗马) 经济 进入“铁器时代”,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 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开始占主导地位 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 达,奴隶制经济发展 思想 文化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科技、文学、艺术取 得了重要成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次文化高峰,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 基础 古希腊出现人文主义思 想,强调以人为本,是近代 欧洲启蒙思想的源头 二、丝
10、绸之路下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1.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 西汉开通两 条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主要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西亚大秦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路线: 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 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唐朝丝绸之 路的拓展 (1)陆路方面:隋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东起长安, 经中亚,一条至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另两条至地中海进入 欧洲、或向西北进入欧洲 (2)海路方面:从广州出发,最远可以到达波斯湾。广州成为重 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宋元
11、海 上丝绸 之路的 繁盛 (1)概况: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 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 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2)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的原因: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 陆上丝绸之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陷;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 关,汉代以丝织品为主,两宋以陶瓷为主,陶瓷不易陆路运输;经济 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宋代航海业和造船 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动 明清丝 绸之路 的萎缩 郑和下西洋后,包括清朝前期(1840
12、年之前),政府的海洋政策走向 保守。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 萎缩。清朝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 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丝绸之路的基本作用 (1)商品交流之路: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丝绸、瓷器、铁器、金器、银器、镜子 和其他豪华制品。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石榴、葡萄酒等的传播 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 (2)文化交流之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古代技术如造纸术、印刷术开始在 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在西域使用,并逐 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 (3)宗教传播之路: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
13、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 传播到朝鲜、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明末清初之际,为传播天主教,大批传教士 来到中国。传教士作为西学东渐的桥梁,给中国带来了有关地理、火炮、水法、 钟表、机械、建筑、医药、绘画和音乐等方面的新知识。同时也担当起了中西 学交流的任务,他们是中国文化和思想西传最早的媒介。 三、东西方人文精神的比较 1.不同文化价值取向 (1)东方“天人合一”的价值追求 对天人关系的探讨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孔子的“获罪于天,无所 祷也”,体现了天是万物的主宰。孟子最早明确地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 人性与天的本质是一致的,那就是善。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更是表明天与人是息息相
14、通的。程朱理学进一步 发挥了“天人合一”的学说,将人性、儒家的伦理道德上升到宇宙的本原“理”的高 度,将三者统一起来。道家的“天人合一”主要指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 一”成为古代中国文人追求的重要价值取向。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不强调独 立意志和锐意进取,形成了一种注重群体意识、忽视个体意识的文化心理。在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更是侧重群体意识对个体意识的规范与压制,强调个性 服从并统一于共性。 (2)西方注重人对自然的征服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的价值和冒险精神,直接推动新航路的开辟。西方 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人的独立自主和进取精神,从而形成一种注 重个体意识的文化心理。 中国的传统
15、文化心理,不求冒尖,甘居中庸;而西方主张人的个性张扬,积 极进取,勇为人先。这种文化心理的不同也塑造了东西方不同的民族性格。 2.共通之处 (1)中国的人文精神和西方的人文精神都是在反对神学观念中奠定的,有着 共同的理论基础,都强调人的价值,都以人为本,都提倡“人”的觉醒和自我 主体意识的生成,主张人的个性解放,个人自由;塑造了自由与责任共同担 当的健全人格,个人在“绝对自由和绝对责任”中寻求着自由与责任的和谐。 (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多,在经济合作 加强的同时,文化也趋向多元融合。对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坚守,是我们应该 永恒坚持的理念。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只有坚持以
16、人为本,整个社会才能向 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也更能找到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现代社会需要 人文精神,未来世界仍然需要人文精神。 对应训练 1.(2020山东烟台检测)有学者指出:诸子形同水火,各执一端,以极端化方式, 最大限度地深化了一家之言,“深刻的片面”超越“平庸的全面”。各种片面 学说,总体上又形成了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在“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华文明 的基调。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 A.民间思想异常活跃 B.集权政治加强 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D.社会变革转型 答案 D 解析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百家争鸣反映了 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转型,故选D项;“民间思想异常活
17、跃”只是概括了材料, 不是本质反映,排除A项;思想的活跃反映的是权力的分散,排除B项;材料就 是在讲述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项仅概括了材料内容,没有反映其本质,故 排除。 2.下列是创作于7世纪的“武则天乘龙舟”与“唐高宗猎豹”的线描图,位于今 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大使厅北墙壁上。据此推知( ) A.古代中国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发展 B.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利于文化交流 C.艺术创作受宗教政治因素的影响 D.唐朝君主积极开拓海陆丝绸之路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两幅线描图出现于今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是中 亚内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故选B项;根据地理位置,可知乌兹别克斯坦与海 外贸易无关,排除A
18、项;两幅线描图均为君主的日常生活,与宗教无关,排除C 项;由材料仅可知当时中国与中亚国家有文化交流,无法得知唐朝君主对丝 绸之路的政策及态度,排除D项。 3.(2020山东聊城二模)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绝祀,无国无之,禄之 大者,不可谓不朽。”春秋时期出现的“三不朽”说( ) A.蕴含人文精神 B.折射出礼崩乐坏 C.反对世卿世禄 D.属于无神论学说 答案 A 解析 “三不朽”指立德、立功、立言,凝结着人生追求的恒久价值,蕴含人 文精神,故选A项;礼崩乐坏指维护周代宗法政治、社会秩序的礼乐制度即 国家政治和文化体制遭到极大的破坏,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强调“三 不朽”蕴含人文精神,看不出其反对世卿世禄,排除C项;无神论指一种否认、 否定、不相信神明存在的信念,排除D项。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