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96 ,大小:4.60MB ,
文档编号:942516      下载积分:7.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942516.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 隋唐宋元时期-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新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 隋唐宋元时期-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pptx

1、第 一 板 块 中 国 古 代 史 第3讲 隋唐宋元时期从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发展到多民族政权的并立和统一 历历 史史 2021 内 容 索 引 时空纵览阶段特征 必备知识精要排查 关键能力题点突破 情境体验思维升华 时空纵览时空纵览 阶段特征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隋唐宋元时期是指从 581年隋朝建立到1368 年元朝灭亡的时期,这一 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继 续发展和繁荣时期 隋唐 创立和完善三省六 部制和科举制,“安 史之乱”后出现藩 镇割据局面,唐后期 出现宦官专权和朋 党之争 宋元 宋朝二府三司制度,地方设路、 州、县三级,文官任知州,设通判、 转运使;元代中央中书省、宣政 院、

2、枢密院,地方行省制度、宣 慰司,土司制度 政 治 君主制发展,中枢权力机 构由三省制向一省制发 展;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唐、宋监察区转为行政 区;由国家统一到民族政 权并立,再到逐步走向统 一;科举制度创立并不断 完善,文官制度发展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大运河、曲辕犁、 筒车;均田制、租庸 调制和两税法;经济 重心逐渐南移;制瓷 业形成南青北白两 大制瓷系统;坊市分 离,柜坊和飞钱出现 稻麦轮作、高转筒 车;经济重心南移完 成;棉纺织业、黄道 婆;宋代五大名窑、 元代青花瓷;商业打 破市、坊限制,最早 纸币交子出现;汴梁、 元大都 经 济 宽松的经济政策:唐中期均田制崩 溃;宋代“不抑兼并”

3、,租佃制发达;经 济重心南移;紧张的政府财政:巨额 的军费开支;文官政府的形成;活跃 的商业经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 高;宋代“商业革命”;唐宋城市功能 转变;成长的市民阶层:市民阶层壮 大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三教合一”,儒学复 兴;出现雕版印刷 术;火药开始应用 于军事;李白、杜 甫和白居易的诗、 传奇出现;书法注 重规范法度,草书大 家张旭、怀素;敦 煌莫高窟的壁画 程朱理学,陆九渊创立心 学;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用于航海,火药广泛用于 军事;郭守敬授时历, 王祯农书;书院、宋 词、元散曲;宋话本;书法 四大家,两宋宫廷画,风俗 画清明上河图 思 想 文 化 三教合一的理学:宋代儒学

4、的哲学化和思辨化,程朱理 学地位确立;科技创新 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 和火药应用与外传;走向大 众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世 俗性增强 玄奘西游、鉴真东 渡,唐文化圈形成 “海上丝绸之路”发达,对 外贸易港口主要有广州、 泉州、明州 对外 关系 航海技术发达,对外贸易繁 荣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精要排查精要排查 阶段一 政治 隋唐时期(581907年) (1)中枢机构:形成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 审议和执行 (2)选官制度:隋炀帝时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继承并完善 (3)地方制度: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经济 (1)农业:江东地区出现了可以调节犁耕深浅的曲辕犁;创制

5、了灌溉工具 筒车 (2)手工业: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瓷器远达欧洲、非洲; 丝织业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3)商业:柜坊、飞钱相继问世;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此设有 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文化 (1)思想: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2)科技: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3)文学:诗歌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诗体完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 (4)书法:唐朝的张旭、怀素都是草书大家;唐朝楷书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的楷书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唐朝颜真卿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 (5)绘画:展子虔的游春图、

6、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等都是传世佳作 阶段二 政治 宋元时期(9601368年) (1)宋朝 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权收归中央。分割相权: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分别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继续完善科举制。王安石变法:在 社会矛盾激化、积贫积弱、统治危机的背景下,王安石采取了富国之法、强兵 之法、取士之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最终失败 (2)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 县;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经济 (1)农业:宋朝以后,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宋朝出

7、现了利用水力的高转 筒车 (2)手工业:宋朝时,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织锦吸收了花鸟画的写实风格。元 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3)商业: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 子”。元朝时,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文化 (1)思想 程朱理学:以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为代表,主张“理”是万物本原,强调“存天理,灭 人欲”,要求“格物致知”。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心即理也”,求理方法是“发明本心” (2)科技: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宋朝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北宋时,指南针 应用于航海;元朝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3)文学

8、:宋代文学以词为代表;元代以散曲为代表;宋代出现话本 (4)书法:北宋苏轼、元朝赵孟 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 (5)绘画:北宋风俗画的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作 是王冕的墨梅图 (6)戏曲: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新教材 新视野】 1.隋朝的建设 隋朝的各项建设较多,规模宏大。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的仓库,既 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 积储丰富。隋炀帝兴建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开通的大运河,贯通 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 用。 2.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 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

9、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 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 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 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两税法 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它“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 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3.北宋崇文抑武的方针 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 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关键能力关键

10、能力 题点突破题点突破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连线高考连线高考 命题点一命题点一 隋唐宋元时期的制度设计隋唐宋元时期的制度设计 1.(2020山东卷,3)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 时 期 概 况 高祖、太宗时期 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 高宗、武后时期 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 玄宗时期 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 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中央官制的发展

11、。唐代沿用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 起草诏令。材料按时间顺序列出了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从“备君 主顾问”到“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反映了翰林学士 逐渐获得了对国家事务进行决策的权力,体现了朝廷内部决策权力进行了 再分配,故D项正确。翰林学士只是参与朝政决策,并非“控制”,故A项错误; 仅根据翰林学士地位的变化无法证明文官地位日益提高,故B项错误;翰林 学士参与决策,是三省六部制之外权力系统的构建,故C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2020全国卷,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 “材质最陋

12、”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 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的科举制。材料反映了宋太祖时期,对科举选拔的人 才重新命题测试,并且使殿试成为常制。通过改革,宋代科举完善了考试录 取程序,故C项正确;科举制下,选拔人才的标准是真才实学,材料并未涉及 对世家大族特权的打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进行殿试成为常制,而不是 确立省试考试的权威,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完善科举考试的程序,并未 涉及选拔人才标准的变化,故D项

13、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2019全国卷,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 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的募兵制。题干材料描述了宋代募兵制的状况,即士 兵待遇优厚、兵员数量多,这就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故A项正确;B项说法 不符合史实,排除;宋代军队中的精锐力量都直接控制在中央手中,这一措 施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军费是由政府支出,与社会上 贫富分化现象无直接关系,故

14、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4.(2018全国卷,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 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 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武则天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由材料可知,武则天增 加了行使宰相权力的官员的数量,这实际上降低了原来中书、门下二省的 职权,故A项错误;作

15、为最高统治者的武则天,她的主要目的是加强自身的统 治,并非为官员提供晋升的机会,故B项错误;武则天增加宰相数量的主要目 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题干只反映出宰相数量的变化,或者 说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并不能反映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的强化,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5.(2018全国卷,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 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16、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的藩镇割据。唐朝“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 局面,但从表格材料看,各地区的藩镇情况不尽相同,直接参与“安史之乱” 的河朔地区地方势力明显强大,但在藩镇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中央对中原、 边疆和东南地区的藩镇仍有较大控制力,对河朔藩镇形成制约,维护边疆安 全,使唐朝政权得以延续,故D项正确;在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下,材料中东 南型藩镇要上供赋税,保证了政府财政收

17、入,故A项错误;边疆型和东南型藩 镇的任务分别是守边疆、防盗贼,由此不能得出彼此攻伐不已的结论,故B 项错误;藩镇割据整体上威胁了中央的权威,故C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6.(2018全国卷,25)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曾祖、祖父或 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的选官制度。

18、从表中数据可看出两宋时期出身于 “无官职记录”(即平民)家庭的宰相数量所占比重最大,且从北宋到南宋人 数增加,这说明宋代科举制促使平民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趋势加速,故B项 正确。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出身于高、中级官员家庭的宰相数量在减少,这 说明世家大族的影响在减弱,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涉及宰相的权力,故C项 错误;题干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是宋代科举制发展的结果,反映了科举制度的 功能在增强,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深化认知深化认知 一、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 1.政治制度 (1)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封建官僚机构,其中三省制的特点如下

19、集体宰相制 唐朝实行宰相集中议事制度,集中在门下省开会,三省长官负责 全国政务的处理,这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决策与行政分离 在三省体制下,政事堂是最高的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 构,也就是说,决策与行政是分开的。这样既能互相制衡,也能分 工合作,从而推动机构运转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科举制 特点 标准的客观性 以学识和考试成绩作为标准选拔人才 方式的公平性 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 范围的广泛性 不论贫富贵贱,皆可参加 时间的延续性 从隋朝开始,到1905年正式废除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评价 是相对公正、公 平的人才选拔制 度 使平民阶层有机会进入统治

20、集团,增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扩 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有利于维护国家 的大一统局面 把选拔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中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 中央集权 促进了文化发展 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是唐诗 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以儒学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了儒家思想 和文化的传承;此外,还推动了官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推动世界文明进 步 唐朝选官的方法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这些国家政 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并改造成近现代 文官考试制度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影响了社会心理 科举考试的长期实行使中国古代社会普遍重视教 育,形成了“万般皆

21、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心理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明清以来,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在四书五经的范围 内,不允许随意发挥,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自 然科学的发展 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 发展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今影响深远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军事制度 (1)府兵制,即府兵平时耕种土地,农闲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其最大特点是“兵 农合一”。起源于西魏,完善于北周和隋,盛行于唐太宗之时,有利于巩固边 防和加强中央集权。 (2)募兵制,即征兵制,是国家以雇佣的形式招募士兵的一种军事制度。唐 玄宗时开始盛行,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 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命题点一

22、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二、唐宋时期的政治变革 1.贵族政治衰落,君主专制加强 等级 贵族政治时代 君主独裁时代 天子 贵族一员(君主与贵族的协议) 位于所有阶层之上 大臣 贵族(士族出身) 从事行政的官僚阶层(庶族出身) 民众 贵族全体的奴隶 贵族没落,民众地位上升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中枢权力体系:由三省制到一省制。三省制标志着宰相权力被三省分掌,秦汉 的独相制度被群相代替,形成三省的长官共议国政的新型治国方式。宋承唐制, 但门下省和尚书省虚设,中书省的职能限于政务,军权与财权被枢密院和三司分 割。元代中书省下设六部,掌握行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 3.文官制度

23、的完善(“士人政治”):中唐以后,士人广泛参与国家政治,武夫在政治 上的权重被削弱,宋太祖开始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形成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 主体的文官政府。隋唐统治者大多为门阀士族,宋代大多为士大夫,文人政治特 点明显。宋代文官制度的完善扭转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局面,促使宋代经济、 教育、文化出现繁盛。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4.社会阶层变革 时期 精英的身份属性 精英的社会成分 唐代 门阀(出身) 世家大族 北宋 学者官员(政事) 文官家族 南宋 文人(文化) 地方精英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演练素养演练 1.时空观念三省六部制下的职责分工 (2020海南普通高中高考调研

24、测试)下面为唐朝 三省的位置图(太极宫为皇宫),由图中信息可 推知,唐朝( ) A.尚书省在三省中权力最大 B.三省之间的横向联系较松散 C.三省体制能有效制约皇权 D.中书门下两省辅助皇帝决策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在皇宫的左右侧办公,目的是便 于皇帝宣召,辅助皇帝决策,故选D项;材料强调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议政职能, 没有反映出尚书省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能,没有 体现出三省之间的横向联系,排除B项;在皇权专制的社会,皇帝掌握决策权, 三省体制不能真正制约皇权,排除C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时空观念科

25、举制与国家教育治理 (2020山东青岛二模)据统计,唐高祖时,宰相中有科举功名者占7%,唐太宗 时为23%,至高宗、武后时上升至35%,武周时则达到40%。这说明( ) A.庶族地主地位显著上升 B.科举制推动了文化发展 C.科举成为进身高官的重要途径 D.选官制度日益完善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逐渐增多,这说明科举成为 进身高官的重要途径,故选C项;材料并未体现庶族地主地位的变化和文化 发展的内容,排除A、B两项;材料仅涉及科举出身的宰相的比重变化,并未 体现选官制度的变化,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历史解释文官政治与皇权的制约 (2020山

26、西太原二模)宋史中有“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的 记载。当君主表现出揽权的趋向,也常常会引发群臣的抗议。由此可知,宋 代( ) A.决策机制发生异变 B.君民共治得以实现 C.文官政治逐渐形成 D.权力结构有所制衡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可知宋代相权对皇权 有所制约,权力结构有所制衡,故选D项;根据材料“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 未有不治”可知宋代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决策机制未发生异变,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并非“君民共治”,排除B项;文官 政治的形成是由于崇文抑武的政策的确立,与材料主旨

27、决策过程的完善无 关,排除C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连线高考连线高考 命题点二命题点二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2020山东卷,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 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 图( )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题干材料比较了王安石变法中“募饥民修水 利”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前者不仅解决灾民问

28、题,而且从 长远上有利于农业发展,解决灾民生计问题,故C项正确。“募饥民修水利” 只是改变了赈灾的方式,不一定能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故A项错误;灾区的 社会秩序稳定与否,取决于救灾力度的大小,与救灾方式无关,故B项错误; 材料所列的三种救灾方式都属于救灾措施,据此不能反映建立政府抗灾救 荒体系,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知识拓展 中国传统救灾思想的特点 (1)儒学是传统救灾思想的理论支柱和基本内核。 (2)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合一,追求人地和谐、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高 度和谐。 (3)注重在节俭、积储、赈济基础上的开发性救灾是传统救灾思想的重要 思路。 (4)救灾活动中的积极

29、投入是中国传统救灾思想论述的重要内容。 (5)日趋合理化的救灾管理思想在中国传统救灾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2020全国卷,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 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 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占城稻和小麦的推广,逐渐形成了 间作、轮作的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故A项正确

30、;曹魏时,经 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宋代区域经济 发展,地区之间差异性增强,故C项错误;粮食只是民众饮食结构的一个组成 部分,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2018全国卷,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 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 “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 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1、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民营手工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式有官营、民 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明代以前雇佣关系只可能出现于民营手工业中,故材 料中以雇工和新技术制作井盐的现象说明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 确;在中国古代社会体系中,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 的雇佣关系只出现于今四川井研县一带,无法判断其普及程度,故C项错误; 材料只涉及盐业生产环节,未涉及流通环节的专卖制度,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深化认知深化认知 一、隋唐经济制度的变革 1.土地制度的变化 隋朝和唐朝前期继续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保证了农民得到

32、土地,有利于 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但唐朝中期,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土地兼并 愈演愈烈,以国家掌握大量荒地为前提的均田制崩溃,地主庄园经济迅速发 展。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赋税制度的变化 在均田制基础上,隋唐政府也沿用了北魏的租调制,并在唐朝初期发展为租庸调 制(租即田租,调为户税,纳绢或布代役为庸),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 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随着 唐朝中期均田制的破坏,唐朝政府开始以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由征收谷物、布 匹等实物为主,改为征收金钱为主,并依据土地和资财划分户等,一年分两次征税。 这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

33、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 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三、宋代的“商业革命” 1.原因 (1)唐朝中晚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北方多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3)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推动南方经济较快发 展。 (4)宋代统治者执行了比较开明的经济政策。 (5)宋代科技、思想、文化高度繁荣,促进经济的发展。 (6)若干民族

34、政权并立,整个中国的不统一给各国贸易创造了空间。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特点 纸币出现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城市兴盛 与唐代相比,打破了地域限制、市坊不分;不受时间限制;官府对商业 活动也不再严格监控,这使得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商品经 济繁荣 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 高,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政策变化 中唐以来,传统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也有所松动 榷场贸 易发达 榷场是宋代官办的边界贸易场所,以通辽、夏、金的互市贸易。榷场 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 还有控制边界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边绥远的作用

35、。所以榷场的 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无常 海外贸 易发达 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即是对外贸易税收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演练素养演练 1.时空观念唐代土地制度的变迁 (2020贵州“空中黔课”阶段检测)唐初,“均给天下民田”达到了“力业相称,细 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地之盈”;唐中叶以后,“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人从 私契”成了土地转移、让渡的基本方式与基本原则。这一转变( ) A.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 B.稳固了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 C.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D.是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表现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唐初在均田制之下,“细

36、民获资生之利,豪右靡余 地之盈”,说明该制度对稳定小农经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到唐朝中叶以 后,出现了“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即出现了土地兼并的现象,这种变化表明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由“力业相称”到土地兼并的现象,故选C项;土 地兼并会增强地方豪强的势力,而不是打击其势力,排除A项;土地兼并会削 弱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而不是稳固其基础,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时期,而不是在唐朝后期,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史料实证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2020山东潍坊期末)中唐以后,“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其河 东魏博、镇冀、范阳淄青十五道,凡七十一州

37、,不申户口”。迫使 政府“以江、淮为国命”“每岁赋入倚办,止于湖南等八道”。这表明 ( ) A.北方长期战乱不断 B.北民南迁进程加快 C.南方经济地位提高 D.赋税制度发生变化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河东魏博、镇冀、范阳淄青十五道,凡七十一州,不 申户口”,可知北方藩镇势力强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由“每岁赋入倚办, 止于湖南等八道”可知政府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南方,从而说明南方经 济地位提高,故选C项;据材料“河东魏博、镇冀、范阳淄青十五 道,凡七十一州,不申户口”,可知北方藩镇地方割据势力强大,未涉及北方战 乱,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财政收入依靠南方,并未

38、涉及北方人口南迁, 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北方藩镇不向政府纳税,政府财政主要依靠南方,并 未涉及中唐赋税制度的变化,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历史解释宋代的造船业与海外贸易 (2020山东济南二模)在北宋初期,造船场多在江西、湖南等地,所造船只多 为“纲船”(漕运船)、座船(官员乘坐船)、战船、马船;北宋后期,造船场多 分布在闽、浙等地,大多生产抗风浪能力较强、吃水较深的尖底船。这一 变化反映了当时( ) A.南北经贸发展 B.海外贸易兴盛 C.经济重心南移 D.海防建设加强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根据“造船场多在江西、湖南等地,所造船只多为纲船(漕

39、运船)、 座船(官员乘坐船)、战船、马船”“造船场多分布在闽、浙等地,大多生产 抗风浪能力较强、吃水较深的尖底船”可知,从北宋初期到北宋后期,宋代 造船场从南方内陆转向东南沿海,造船的主要目的变为适应海上航行,这一 变化反映了当时海外贸易兴盛,故选B项;北宋时期南北经贸主要是在陆上 开展的,不能充分反映题干中的这一变化,排除A项;北宋的造船场多在南方, 不能反映当时经济重心南移,排除C项;北宋的外部威胁主要来自陆上的辽、 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加强海防建设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命题点三命题点三 隋唐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隋唐宋元时期的思想文化 连线高考连线高考 1.(

40、2020全国卷,25)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 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步辇图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绘画和史学研究方法。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面,体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该绘画 作品反映了唐朝民族关系的史实,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故C项正确。狭义 的西域是指今天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区,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 广大地区,但不包括西藏,故A项错误;步辇图是典型的文

41、人画和宫廷画, 并不涉及市井风情,故B项错误;步辇图倾向于写实,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核心价值 本题以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来创设情境,引导我们感受中国传统 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引导我们感悟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的魅力所在,贯彻以美育人理念,鼓励我们提高审美意识,形成健康的审美 旨趣。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2.(2020全国卷,26)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 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 ) 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 命题点一

42、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唐朝的张旭是草书大家。“公主与 担夫争路”比喻草书行笔中的穿插避让之理,“公孙氏舞剑器”比喻草书行笔 蕴含低昂回翔之状的神韵,这些均呈现出张旭草书书写气象的灵动性,故B 项正确;书写结构的严整性强调书法的规范和法度,这是楷书的特点,故A项 错误;草书讲究简化、随意而为,不追求繁杂,故C项错误;书写技法的内敛 性强调含蓄深沉、不外露,但草书强调狂放不羁,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2020全国卷,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 “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

43、发现了其实 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图1 敦煌壁画中的 “大佛光之寺” 图2 五台山佛光寺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的印证。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梁思成和林徽因根据敦 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按图索骥发现了五台山的佛光寺,说明此类 壁画可以与文化遗存相互印证,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的壁画应源于现实中 的实物,而不是凭空的艺术想象,故A项错误;壁画是经过加工的艺术,不能 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故B项错误;壁画的价值在于开拓历史研究的思路和 领域,其价值不是来自学

44、者的发掘,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4.(2019全国卷,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 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 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 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的社会生活。题干材料中的“恒贾勇”“英雄志”等信息 反映出唐代广为流传的“拔河”运动体现了当时人们对阳刚与力量的推崇, 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中并未就江南文

45、化与其他地区的文化进行比较,因 此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并未涉及 农耕与战争的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的“拔河”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 体育运动,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素养感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5.(2019全国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 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 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答案 B 解

46、析 本题考查宋代理学。题干以程颢的诗为材料,其中“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反映了理学“格物致 知”的思想,即对万事万物进行观察思考从而获得“理”,故B项正确;材料强 调的是从自然界获得理的过程,即认识论,而不是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目的 论,故A项错误;材料“富贵不淫贫贱乐”体现的是理学的自我约束思想,故C 项错误;程朱理学是积极入世的思想,故D项错误。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深化认知深化认知 一、盛唐气象下的文化特征 艳丽明快 的色彩 既体现在唐三彩、铜镜、丝绸织物、金银器、敦煌壁画等物质性文 化上,也体现在盛唐诗歌中 生动自然 的情调 唐人自信

47、,思想解放,一些供养人壁画中,世俗人物高大不凡,大有压倒 诸天菩萨的不凡气概;同时唐人率性,较少做作 博大恢宏 的气势 如唐长安是明代西安城的六倍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雍容华贵 的风度 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大卢舍那佛是盛唐文化典雅秀美、雍容华贵的 集中体现;观赏牡丹成为当时最时髦的娱乐活动,也是唐人风度的一 个象征 昂扬坚定 与开放进 取的精 神风貌 唐朝的时代精神,可以用开放、进取、尚武、多元等词语进行概括, 这是一种新民族新文化的优势所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多元化的 选择和较大的个人空间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二、唐宋时期的思想文化变革 1.质疑汉学,重建儒学信仰体系。批判

48、汉代儒学谶纬,回归先秦儒学,重建孔 孟之道。 2.理学的哲学化与世俗化。理学受到了佛、道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以儒家 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 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思辨形态,同时其又是有着极为现实的纲 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3.市井文化的兴起。文化重心下移,由贵族文化向庶民文化(市民阶层)转 变;文学上从雅到俗;书法上从碑书为主到帖书为主;绘画上从宗教政治题 材到风俗画兴盛。 4.科技发展的高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应用及火药配方的改 进和完善,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5.教育普及。科举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 书院盛行;教育普及,推动科教事业的发展。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点三 三、宋代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及与先秦儒学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