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高考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 【第一部分 环境类题型】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 考查自然环境描写。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环境描写手法和作 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 作用。 一、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环境本身:突出季节特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反映、暗示社会环境;营造氛围,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人物方面:烘托心情;映衬人物形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 心理、性格等;暗示人物心理转变;象征、暗示人物命运;
2、揭示人物 命运的必然性;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 3、情节方面:换转或展开情节;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后 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设置、制造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 前后多次描写,成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丰富、深 化主旨。 温馨提示:联系段落位置 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 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 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 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 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二、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 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 1
3、、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 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 托、烘托;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选取某某具有代表 性的事物描写等等。 2、从写景角度看,有: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触觉等(形、声、色角度);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 俯视、平视;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 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等等)。 三、环境描写赏析题 技巧(手法) + 特点(二或四字形容词) + 表达效果 + 作用 【第二部分 情节类题型】 一、情
4、节梳理题 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一般以两种方式出现: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表述, 按照主谓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 面面俱到。 2、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不同于“概括小说的情节”,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正确 指出小说的线索;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分条分点概 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 需要,如果题干中是“概括回答”,则不需要)。 二、情节作用题 答题思路: 1、环境角度: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 型性等; 2、情节本
5、身:为后文埋下某个情节埋下伏笔或作铺垫;推动情节发 展;使情节更为曲折生动,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照应前文某个情节;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线索,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 3、人物角度: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 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发展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 满充实等; 4、主题角度: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 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5、读者角度: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温馨提示: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 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 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
6、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 析。 三、情节安排(艺术)题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艺术技巧和特色的辨析鉴赏能力, 对于这类题型的回答,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线索的安排 1、结构全文的线索:人物、事物、事件、情感、时间、空间。 2、分析线索的特点:单线结构、双线结构。 A、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双线必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B、寻找途径:抓小说标题、抓小说中的中心词。 (二)情节安排的技巧 1、就全文看:一波三折。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 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看:首尾呼应。作用: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看: A、倒叙式。作用:制造
7、悬念,引人入胜; B、设疑式。作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 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C、写景式。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 托人物心情; 4、就结尾看: A、出人意料式结局(突转式结局/欧亨利式结尾)。作用:使平 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 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 B、令人伤感的悲剧式结局。作用: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 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C、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结局。作用: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耐人寻味;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
8、一体,给人 以欣慰、愉悦之感;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 的愿望; D、留白式结局。作用: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 间,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5、其他技巧特点,如误会、巧合、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 衬托、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 (三)情节结构安排(情节运行方式) 情节运行方式: (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设置悬念 (3) 埋下伏笔 (4)铺 垫照应 (5)摇摆:一波三折。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 (6)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出乎意料”说明情节发生突转, “情 理之中”说明前文有伏笔、铺垫、照应。 (四)提问形式主要有: 1、小说关于
9、某某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2、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 3、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 点。 4、请简要赏析某某情节。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艺术点+体现点。所谓“艺术点” 是指艺术技巧或艺术特色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 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四、情节探究题 探究角度主要有情节安排的合理与否、情节安排的作用、情节安排 的艺术等,重点探究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问题。常见的提问形式有: 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 你的看法和理由。 2、
10、有人认为小说的情节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 理由。 3、小说结尾(或其它部分)写了,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解答这类题型时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技巧、读者感受、 时代背景等方面来切入,寻找突破点。答题时要力求做到观点鲜明,要 点齐全,分条分点,条理清晰,步骤完整。 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 表明观点, 如, “我认为” 或“我赞同”;阐述理由,如“理由:A、;B、;C、”; 总结句,如“所以(或因此)”。当然,如果题目有字数限制或 其他要求限制,第三步总结句可以省略。 【第三部分 人物类题型】 一、人物形象概括题 (一)概括、分析人物特征 1、提问方式:文中某某是一个怎
11、样(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 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题格式一般为: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特点)+分述性格特点 型 2、提问方式:某某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什么样的)特点或品质(精 神、思想等)?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 答题格式有两种:特征 ABC,然后再逐一分析 ABC。 特征 A+分析;特征 B+分析;特征 C+分析 温馨提示:要注意这个“特点(特征)”可能涵盖的内容,如肖像特 征、性格特征、气质特征、品质特征、精神特征、思想特征等。要注意 审题,看题干要求的指向性是什么,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二)概括、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 刻画人物心理的主要方法: A、心理概述,就是作者对人物的内
12、心活动直接叙述; B、内心独白,就是人物自己站出来把内心活动和盘托出; C、梦境和幻觉,通过人物的梦境和幻觉来展示心理; D、借助环境衬托心理,既有乐景乐情、哀景哀情的正衬,也有乐 景哀情、哀景乐情的反衬; E、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 物心理。 二、人物形象作用题 这类题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 1、人物方面: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征、身份;对比、衬托、烘托其他 人物,突出其他人物形象特点;使其他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情节方面: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造成情节的陡转; 3、主题方面:揭示、突出、深化主题。 三、人物形象技巧题 (一)刻画技巧 1、肖像描写、神态描
13、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对话、独白)、动 作描写。 2、细节描写,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 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是刻画、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 发展,营造氛围,渲染时代气氛,深化主题; 7、其他术语:工笔、白描、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 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工笔)、侧面描写(环 境描写、对比、衬托、烘托)、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手法等。 温馨提示:答题格式一般为:手法 + 体现点 + 作用、效果 四、人物形象探究题 主要围绕人物本身评价(性格成因、命运成因、行动成因或内涵、 现实意义与启示)、人物形象作用(对环境、对人物、对情节
14、、对主题)、 人物形象地位(是否主要人物/主人公)、人物塑造意图等角度展开。解 答这类题型时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来切入,寻找突破 点。 答题格式同“情节探究题”。 温馨提示:探究小说的主要人物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判断是否是主要人物(主人公):(1)是 否运用大量的笔墨进行描写和刻画?写别人是不是为了衬托他?(2)人 物形象是否鲜明突出?(3)是否是线索,所有情节都是围绕他展开的? (4)是否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5)主题是不是通过他来展现的? 【第四部分 标题类题型】 一、明确小说标题的考点 对小说标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如下两个方面: (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1、表
15、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或反讽),双层含义。 (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 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转折,寄托作者情感, 揭示、突出、暗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双关的作用。 3、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4、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 5、标题如果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还要指出其表达效果。 二、小说标题探究题 (一)明确命题形式 1、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XX”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2、小说题为“XX”,但写别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 由。 (二)答
16、题思路 能否体现主题(体现主题的哪几方面) 能否表达情感;(隐含哪几种情感) 是不是线索; 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是不是富有情趣或悬念,引人入胜。 是不是意蕴丰富,富有双关义等。 是不是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 XX 形象。 【第五部分 技巧类题型】 艺术技巧的内容广泛,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 安排、语言技巧等。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 (一)记叙(叙述)方式 1、顺叙:按时间、空间或内在逻辑顺序来写。作用是使记叙有头有 尾,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 行提出,然后再按
17、顺叙叙述下去。作用是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 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 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二)记叙(叙述)人称(视角) 1、第一人称:(1)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 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2)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 乐,亲切自然。第一人称属于有限视角,受时空的限制性很强。 2、第二人称:(1)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 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2)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3)有呼告效
18、果, 可加强感染力;(4)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3、第三人称:(1)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 灵活自由;(2)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 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3)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 客观性。第三人称属于全能视角,不受时空的限制。 (三)描写手法 1、正面描写:动静描写,虚实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细描(工笔), 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 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渲染、烘托。 3、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4、场面描写: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
19、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温馨提示:场面描写的几种作用: (1)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2)渲染气氛,烘托事物。有的场面描写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 恬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 (3)明示或者暗点主题。有的场面描写着意突出主题,或明示,或 暗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作者的倾向在具体的 场面描 写中自然流露出来。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 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 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 的描写。) 5、细节描写:有环境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神态 细节、外貌细节等。基本作用:绘制场景、勾勒环境、营造
20、意境、渲染 氛围、烘托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对比衬 托、推动情节、刻画人物、深化主题。 二、表现手法 1、象征: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达与之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情 感或社会意义。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1)两者的表现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 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2)两者介 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 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 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3)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 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中的一大段话, 因此在范围
21、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 限于一两个句子中。 2、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 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 体,或渲染主体,使主体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分为两类:正衬和 反衬。 3、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 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作用:突出对比物的鲜明 特征,增强文章感染力,彰显主题。 对比与衬托的区分:(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 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 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2、。(2)衬托描写的是两 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 衬托的表达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比的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 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 4、悬念: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注意。作用:激发阅读兴 趣,引发下文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5、照应: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 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6、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 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 转变来加强戏剧
23、性的一种技法。 7、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 以求前后呼应。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使情节发展 合理,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注意:有伏必 有应。 8、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 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使文 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 胜;突出主题。 9、抑扬:对写作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 所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作用:两相对照, 形成反差,突出中心;出乎读者意料,引人入胜。 10、
24、铺垫:也称铺叙衬垫,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 的人物和事物以作衬垫。作用:蓄积气势,突出人物或事物,突出文章 主旨。 11、渲染: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息,深 化主题。常用方法:(1)反复,指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 以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2)烘托,指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 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3)环境描写。(4) 景物描写:渲染气 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 12、烘托:指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作用: 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烘托与衬托的区别: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这与衬托不 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1
25、3、其他手法:巧合、联想、想像、动静结合(包括以动衬静和以 静衬动)、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 描、工笔、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三、修辞手法 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 设问、反问、对偶、借代、夸张、排比、反复、对比。 四、结构安排 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起承转合,曲折有致。首句点题、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 景结情、总分得当、详略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 笔、铺垫、总领(统摄)全文、领起下文(引出下文)、总结上文、承 上启下、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等。 五、语言技巧 1、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传神等。 2、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幽默、典雅、辛辣、自 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口语化等)。 3、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借代、排比、 夸张、设问、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一般针对欣赏具体语句的技巧。 4、 句式选用: 长句、 短句; 整句、 散句; 排比句、 设问句、 反问句。 温馨提示: 答题模式 技巧 + 体现点 + 表达效果 + 情感主旨作用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