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复习方法历史复习方法 和答题技巧指导和答题技巧指导 一、复习方法 理清脉络理清脉络 历史学科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清晰的时间脉络,要想学好历史. 首先要理清这个时间脉络。中图版如今教材也是按时间顺序的,我们每单元的 目录都有一个时间轴,我们每课也可以先画一个时间轴,将重要的时间标上, 然后将各课所讲的内容标注在相应的时间下面。 理清了脉络,我们就可以把每课的具体内容一点一点地在下面添加补充。穿插、 点缀在年代轴的上下,尽可能发挥思维导图的最大优势为夯实基础、理清脉络、 把握结构服务。 梳结构网梳结构网 历史教材的脉络清晰了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理清各历史事件之间、各知识 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便于我们认识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加深对历 史事件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真正结成了历史的网。通过认真思考,你会发现很多历史事件 之间或明施雨露、或暗送秋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认识这些联系,进而能更加认识到历 史的真相和本质。 总结规律总结规律 规律是事物间的本质联系,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中规律性的 东西很多,如果把握了这些规律和特点,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易混淆历史概念和阶段特征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 2、封建帝制或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区别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 4、中国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化的标志和内涵 5、
3、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6、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 7、红军、八路军、解放军 背景背景、原因、条件区别与联系、原因、条件区别与联系 背景:背景: 一般是指事态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背景虽包括原因,但原因的得出还需要 进一步提炼概括。背景可分为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也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思 想文化、直接原因(导火线)等。 如鸦片战争的背景:? 原因:原因: 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他事情发生的条件,是根据大背景分析得出的 结论。侧重于为什么?按照原因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分为偶然(
4、直接)原因和根本 原因; 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是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键和决定作用的最重 要原因,其影响全局并处于支配地位,具有本源性和不可替代性,它预示着历史事物的必然产生和发展方 向。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 、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C、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D、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的诱导性因素。其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 只能起到加速或延 缓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如事件发生的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 因(偶然原因)。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
5、原因是 ( ) A、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迅速壮大 B、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C、列强加紧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 D、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代表的要求 背景、原因、条件区别与联系 条件:条件:也叫“前提”。指制约、影响事物发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诸因素。 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 中国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严格说来背景所包含的内容比原因和条件更宽,范围更广,背景 范围最宽,原因次之,条件再次。 原因和条件只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同 原因、背景
6、意思差不多,但一般指侧重积极方面的原因。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的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 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 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 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如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影响、意义、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影响、意义、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影响影响:指以间接或无形的方式来作用或改变人或事物的思想、行为、性质。所指的范围包括正面和 反面两方面的, 意义和作用多只指正面的影响。如鸦片战争的影响。 意义意义: 侧重于潜在的、抽象的、长远的、影响面重大的潜在的、抽象的、长远的、影响面重大的,达到效
7、果后产生的影响,意义有时还包括 性质,如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意义等 。 作用作用: 较侧重于直观的、短期内的影响效果,目的达成后的效果。 作用同影响意思基本相近,不 过 多指积极影响。如西安事变的作用。 经验一般指正面的成功的方面;教训一般指反面的失败的方面;启示则二者兼而有之。 经验、教训、启示 期末考试指导 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 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 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
8、必然的逻辑联系。 审题和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审题和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题干所给的时间或空间而匆忙答题;2.历史事件因果关系、逻辑思维混乱; 3.历史基本史实、概念掌握不牢固,理解不透彻;4.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5. 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6.缺乏历史与地理相结合 的空间感 7.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 力欠缺 选择题类型 肯定式选择题(判断式、比较选择):肯定式选择题(判断式、比较选择):其题干中常用“是”、“表现在”、“反映出”、 “标志是”、“开始于”、“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主要考查
9、的是历史 基础知识的识记及再认、再现能力,这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1、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北伐战争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重庆谈判 2、八年级的小明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经过讨论,他们得出了戊戌变法、辛 亥 革命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A.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C.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排列或组合选择题(时、空顺序):首位结合法、排列或组合选择题(时、空顺序):首位结合法、 排除法排除法 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渡江战役 辽沈战役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
10、山 平津战役 A B C D 材料选择题(表格式、文字式、插图式、地图式):材料选择题(表格式、文字式、插图式、地图式):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 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 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 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逆向选择题: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 定
11、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错误”、“不正确”、“没有”、“不是”、“不包括”、 “ 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直选法、排除法、肯定和否定结合法) 下列有关辛亥革命伟大历史意义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度 C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 因果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试题 中常出现的标志性 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 原因”“直接原因” 等;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
12、判的主要意图是( ) A. 设鸿门宴,借机诱捕 B. 顺从民意,争取和 C. 争取时间,部署内战 D. 屈从国际压力,停止内战 最佳选择题:最佳选择题: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建立,局内开设了一个翻译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翻 译了 98部中西洋著作。这些著作中最容易涉及的是( ) A. 宗教 B. 科技 C. 历史 D. 哲学 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是( ) A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使人们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统治 材料题技巧材料题技巧 -结合期末测试卷分结合期末测试卷分 析析 一、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一、材
13、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带着问题读材料 重视材料出处 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善于提取有效信息 规范做答 分析材料 二、解答材料题,三步入手:二、解答材料题,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一读:解题的基础 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 就是阅读的顺序。 先说一下阅读的内容: 材料题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在阅读材料的时 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 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 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
14、读。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 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 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 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二想:解题的关键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和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 “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书
15、外,答案在书内”。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 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 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 么”,不要脱离材料, 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 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 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3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