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总复习 语文(新高考) 第二编 古代诗文阅读 古诗文日习计划 (58篇省市适用) 劝学劝学 荀子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 n ) 绳,绳, (r 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 o)暴暴(p ),不复挺者,不复挺者,使之使之 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xn )乎己,则知乎己,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明而行无过矣。 日习计划第日习计划第1天天 劝学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
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跂(q)而望矣,不如登高而望矣,不如登高 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江河。君子生(x n )非异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 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得,圣心备焉。故不
3、积跬(ku)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骐骥(j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 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在劝学中,在劝学中,“_,_” 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劝
4、学中,“_,_”,两句,两句 通过通过“木木”与与“金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 变原来的状况。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 句子是:句子是:“_,_。”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故木受绳则直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中的劝学中的“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 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
5、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 理。理。 5劝学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劝学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_”,在后,在后 面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面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_。 6劝学中为了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进行说理的句子劝学中为了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进行说理的句子 是:是:“_,_。” 君子生非异也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善假于物也 学不可以已学不可以已 锲而不舍锲而不舍 驽马十驾驽马十驾
6、 功在不舍功在不舍 7劝学中劝导我们要从每一小步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日积劝学中劝导我们要从每一小步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日积 月累,才能取得成功的句子是:月累,才能取得成功的句子是:“_,_; _,_。” 故不积跬步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无以成江海 课文原句课文原句 正确写法正确写法 错误写法错误写法 错误原因错误原因 虽有槁暴虽有槁暴 暴暴 曝曝 通假混淆通假混淆 金就砺则利金就砺则利 砺砺 厉厉 同音致误同音致误 君子生非异也君子生非异也 生生 性性 通假混淆通假混淆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臾臾 叟叟 形近致误形近致误 吾尝跂而望矣吾尝
7、跂而望矣 跂跂 歧歧 形近致误形近致误 课文原句课文原句 正确写法正确写法 错误写法错误写法 错误原因错误原因 假舆马者假舆马者 舆舆 興興 形近致误形近致误 故不积跬步故不积跬步 跬跬 硅硅 形近致误形近致误 蟹六跪而二螯蟹六跪而二螯 螯螯 鳌鳌 形近致误形近致误 用心躁也用心躁也 躁躁 燥燥 形近致误形近致误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绝绝 非能水也,而非能水也,而绝绝 江河江河 群响毕群响毕绝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率妻子邑人来此绝绝 境境 以为妙以为妙绝绝 2假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假 于物也于物也 假假 作真时真亦假作真时真亦假 乃
8、悟前狼乃悟前狼假假 寐寐 动词,横渡动词,横渡 动词,终止,消失动词,终止,消失 形容词,隔绝的,隔断的形容词,隔绝的,隔断的 副词,到了极点副词,到了极点 介词,凭借介词,凭借 形容词,假的,不真实的形容词,假的,不真实的 动词,假装,装作动词,假装,装作 3疾疾 顺风而呼,声非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疾 也也 草枯鹰眼草枯鹰眼疾疾 君有君有疾疾 在腠理在腠理 4强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 赏赐百千赏赐百千强强 将军将军强强 留之留之 形容词,大,强形容词,大,强 形容词,敏锐形容词,敏锐 名词,病,疾病名词,病,疾病 qi ng,形容词,强壮,形容词,强壮 qi ng,
9、形容词,有余,形容词,有余 qing,副词,尽力,竭力,副词,尽力,竭力 5故故 故故 木受绳则直木受绳则直 温温故故 而知新而知新 既克,公问其既克,公问其故故 6焉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 少少焉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月出于东山之上 连词,所以连词,所以 形容词,旧的形容词,旧的 名词,原因名词,原因 兼词,于此兼词,于此 词尾语气助词词尾语气助词 7而而 则知明则知明而而 行无过矣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吾尝终日而而 思矣思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而 致千里致千里 积善成德,积善成德,而而 神明自得神明自得 连词,表递进连词,表递进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
10、饰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因果连词,表因果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假舟楫者,非能假舟楫者,非能水水 也也(_) 2上上 食埃土,食埃土,下下 饮黄泉饮黄泉(_) 3君子博学而君子博学而日日 参省乎己参省乎己(_) 4假舆马者,非假舆马者,非利利 足也足也(_) 5故木受绳则故木受绳则直直 (_) 6不如登不如登高高 之博见也之博见也(_) 7积积善善 成德,而神明自得成德,而神明自得(_) 8不积小不积小流流 ,无以成江海,无以成江海(_) 9用心用心一一 也也(_) 名词作动词,游泳名词作动词,游泳 名词作状语
11、,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上,向上;下,向下 名词作状语,每天名词作状语,每天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走得快走得快 形容词作动词,变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形容词作名词,高处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形容词作名词,善行形容词作名词,善行 动词作名词,水流动词作名词,水流 数词作形容词,专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君子君子博学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古义:_。 今义:知识、学识渊博。今义:知识、学识渊博。 2蚓无蚓无爪牙爪牙 之利之利 古义:古义:_。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3下饮下
12、饮黄泉黄泉 古义:古义:_。 今义:迷信说法中的地府。今义:迷信说法中的地府。 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爪子和牙齿爪子和牙齿 地下的泉水地下的泉水 4金金 就砺则利就砺则利 古义:古义:_。 今义:黄金。今义:黄金。 5非蛇鳝之穴无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寄托 者者 古义:古义:_。 今义:今义:托付;托付;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些人或事物上。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些人或事物上。 金属制的刀斧等金属制的刀斧等 安身安身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以为轮,其曲中规以为轮,其曲中规(_)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虽有槁暴,不复
13、挺者(_) 3君子生非异也君子生非异也(_)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 有通又,又一次有通又,又一次 通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通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生通性,天性生通性,天性 知通智,见识知通智,见识 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_) 译文:译文:_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使之然也。 (_) 译文:译文:_ _ 定语后臵句,应为定语后臵句,应为“利爪牙利爪牙”“”“强筋骨强筋骨”。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14、,强健的筋骨。 判断句,判断句,者,者,也表判断。也表判断。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用火烤使它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用火烤使它 弯曲成这样的。弯曲成这样的。 3. 以为轮。以为轮。(省略句,应为 省略句,应为“以以(之之)为轮为轮”。) 译文:译文:_ 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_) 译文:译文:_ 六、古代文化常识积累六、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跬”,跨出两脚为,跨出两脚为“步步”。 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
15、轮 状语后臵句,应为状语后臵句,应为“而于水寒而于水寒”。 状语后臵句,应为而于水寒。状语后臵句,应为而于水寒。 屈原列传屈原列传 司马迁司马迁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 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 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 惨怛惨怛(d ),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未尝不呼父母也
16、。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 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日习计划第日习计划第2天天 屈原列传屈原列传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xi n)。其文约,其辞微,其。其文约,其辞微,其 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 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zhu n o)污泥之中,蝉蜕于浊污泥之中,蝉蜕于浊 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秽,以浮游尘
17、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皭(ji o)然泥而不滓然泥而不滓(z)者也。推此者也。推此 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 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k ),下道齐桓,中述,下道齐桓,中述 汤、武,以刺世事。汤、武,以刺世事。 1屈原列传中对屈原列传中对“离骚离骚”含义进行解释的句子是:含义进行解释的句子是: “_,_。” 2屈原列传中写离骚透彻阐述了理论内容的句子是:屈原列传中写离骚透彻阐述了理论内容的句子是: “_,_,_。”
18、 3屈原列传中阐述屈原屈原列传中阐述屈原“怨怨”的原由的句子是:的原由的句子是: “_,_,_?” 4屈原列传中阐述离骚的文风特点的句子是:屈原列传中阐述离骚的文风特点的句子是: “_,_。” 离骚者离骚者 犹离忧也犹离忧也 明道德之广崇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治乱之条贯 靡不毕见靡不毕见 信而见疑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忠而被谤 能无怨乎能无怨乎 其文约其文约 其辞微其辞微 5屈原列传中作者高度评价屈原光辉人格的句子是:屈原列传中作者高度评价屈原光辉人格的句子是: “_,_。” 6屈原列传中屈原列传中“_, _”认为离骚的内容虽然是寻常文字但含意却认为离骚的内容虽然是寻常文字但含意却 极为宏大,所
19、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极为宏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 推此志也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课文原句课文原句 正确写法正确写法 错误写法错误写法 错误原因错误原因 谗谄之蔽明也谗谄之蔽明也 谄谄 馅馅 形近致误形近致误 人穷则反本人穷则反本 反反 返返 同音致误同音致误 疾痛惨怛疾痛惨怛 怛怛 恒恒 形近致误形近致误 下道齐桓下道齐桓 桓桓 垣垣 形近致误形近致误 明道德之广崇明道德之广崇 崇崇 祟祟 形近致误形近致误 靡不毕见靡不毕见 见见 现现 通假混淆通假混淆 课文原句课文原
20、句 正确写法正确写法 错误写法错误写法 错误原因错误原因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濯 擢擢 形近致误形近致误 蝉蜕于浊秽蝉蜕于浊秽 蜕蜕 褪褪 同音致误同音致误 不获世之滋垢不获世之滋垢 垢垢 诟诟 形近致误形近致误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皭皭 嚼嚼 形近致误形近致误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志志 推此推此志志 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其其志志 洁,其行廉洁,其行廉 一篇之中三致一篇之中三致志志 焉焉 便扶向路,处处便扶向路,处处志志 之之 2直直 屈平正道屈平正道直直 行行 直直 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栏横
21、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直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直 名词,品行名词,品行 名词,品行名词,品行 名词,意愿名词,意愿 动词,做标志动词,做标志 名词,正直名词,正直 形容词,纵向的形容词,纵向的 名词,通值,价值名词,通值,价值 形容词,对的形容词,对的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屈平疾王屈平疾王听听 之不聪也之不聪也(_) 2方正方正 之不容也之不容也(_) 3蝉蜕蝉蜕 于浊秽于浊秽(_) 4明明 道德之广崇道德之广崇(_) 动词作名词,听力动词作名词,听力 形容词作名词
22、,端方正直的人形容词作名词,端方正直的人 名词作状语,像蝉蜕壳那样名词作状语,像蝉蜕壳那样 形容词作动词,阐明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3疾疾 屈平屈平疾疾 王听之不聪也王听之不聪也 君有君有疾疾 在肌肤在肌肤 顺风而呼,声非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疾 也也 动词,恨,痛心动词,恨,痛心 名词,病名词,病 形容词,大形容词,大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 2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自疏濯淖污泥之中(_) 四、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四、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_) 指通旨,旨趣指通旨,
23、旨趣 濯通浊,污浊濯通浊,污浊 被动句被动句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臣闻求木之长(zhn )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 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 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 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 不处其
24、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日习计划第日习计划第3天天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 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 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 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
25、而不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 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 朽索,其可忽乎!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 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 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
26、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 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 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 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 亏无为之大道哉!亏无为之大道哉! 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首先举出谏太宗
27、十思疏中作者首先举出“_, _;_,_”两组比喻,从两组比喻,从 而引出了而引出了“_,_”的主旨。的主旨。 2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君主必须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君主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居安思危,戒奢以 俭俭”,否则,那将是,否则,那将是“_,_”, 危及治国之本,动摇王朝的根基,葬送李唐的天下。危及治国之本,动摇王朝的根基,葬送李唐的天下。 求木之长者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必积其德义 伐根以求木茂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唐太宗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唐太宗
28、“_,_”, 这样就会达到天下这样就会达到天下“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4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的句子是:的句子是:“_,_。” 5谏太宗十思疏中表明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的句子谏太宗十思疏中表明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的句子 是:是:“_,_。” 6谏太宗十思疏中谏太宗十思疏中“_”,是,是 说戒奢侈之风,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说戒奢侈之风,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 总此十思总此十思 弘兹九德弘兹九德 有善始者实繁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能克终者盖寡 鸣
29、琴垂拱鸣琴垂拱 不言而化不言而化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7谏太宗十思疏中谏太宗十思疏中“_”,是,是 劝皇劝皇帝不要放任自己的欲望,要持之有度。帝不要放任自己的欲望,要持之有度。 8谏太宗十思疏中谏太宗十思疏中“_”,是,是 说说“偏听则暗偏听则暗”,自己要端正身姿,罢黜奸恶的人。,自己要端正身姿,罢黜奸恶的人。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课文原句课文原句 正确写法正确写法 错误写法错误写法 错误原因错误原因 必浚其泉源必浚其泉源 浚浚 俊俊 形近致误形近致误 夫在殷忧夫在殷忧 殷殷 阴阴 同音致误同音致误 虽董之以
30、严刑虽董之以严刑 董董 堇堇 形近致误形近致误 振之以威怒振之以威怒 振振 震震 通假混淆通假混淆 可畏惟人可畏惟人 惟惟 唯唯 形近致误形近致误 忧懈怠忧懈怠 怠怠 殆殆 同音致误同音致误 课文原句课文原句 正确写法正确写法 错误写法错误写法 错误原因错误原因 虑壅蔽虑壅蔽 壅壅 雍雍 形近致误形近致误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谬谬 缪缪 同音、形近致误同音、形近致误 弘兹九德弘兹九德 弘弘 宏宏 同音致误同音致误 文武争驰文武争驰 驰驰 弛弛 同音、形近致误同音、形近致误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固固 必必固固 其根本其根本 根不根不固
31、固 而求木之长而求木之长 视五人之死,轻重视五人之死,轻重固固 何如哉何如哉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固 先乎吾先乎吾 动词,使动词,使稳固稳固 形容词,牢固,稳固形容词,牢固,稳固 副词,究竟,到底副词,究竟,到底 副词,本来副词,本来 2安安 思国之思国之安安 者,必积其德义者,必积其德义 安安 能屈豪杰之流能屈豪杰之流 生于忧患而死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安 乐也乐也 衣食所衣食所安安 ,弗敢专也,弗敢专也 安安 步当车步当车 3理理 德不厚而思国之德不厚而思国之理理 当户当户理理 红妆红妆 君有疾在腠君有疾在腠理理 ,不治将恐深,不治将恐深 形容词,安定形容词,安定 疑问代词,
32、怎么疑问代词,怎么 名词,安逸,安乐名词,安逸,安乐 动词,奉养,养动词,奉养,养 形容词,缓慢的形容词,缓慢的 形容词,治理得好形容词,治理得好 动词,整理动词,整理 名词,纹理,纹路名词,纹理,纹路 4简简 简简 能而任之能而任之 衣冠衣冠简简 朴古风存朴古风存 若止印二三本,未为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简 易易 5信信 信信 者效其忠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愿陛下亲之信信 之之 小小信信 未孚,神弗福也未孚,神弗福也 动词,挑选,选拔动词,挑选,选拔 形容词,简单形容词,简单 形容词,简便,容易形容词,简便,容易 形容词,诚实形容词,诚实 动词,信任动词,信任 名词,信用名词,信用 6诚诚 诚诚
33、 能见可欲能见可欲 必竭必竭诚诚 以待下以待下 此此诚诚 危急存亡之秋也危急存亡之秋也 连词,如果连词,如果 名词,诚心名词,诚心 副词,确实副词,确实 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必必固固 其根本其根本(_) 2欲流之欲流之远远 者者(_) 3人君当神器之人君当神器之重重 ,居域中之,居域中之大大 (_) 4居居安安 思思危危 (_) 5塞源而欲流塞源而欲流长长 者也者也(_) 6则思江海则思江海下下 百川百川(_)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稳固 形容词作动词,流得远形容词作动词,流得远 形容词作名词,重,重
34、任,重权;大,重大的地位形容词作名词,重,重任,重权;大,重大的地位 形容词作名词,安,安逸的环境;危,危难的情况形容词作名词,安,安逸的环境;危,危难的情况 形容词作动词,流得长远形容词作动词,流得长远 名词作动词,居于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之下 7君君 人者人者(_) 8貌貌 恭而不恭而不心心 服服 (_) 9则思则思正正 身以黜身以黜恶恶 (_) 10简能而任之,择简能而任之,择善善 而从之而从之(_) 11则思知止以则思知止以安安 人人(_) 12弘弘 兹九德兹九德(_) 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恶: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端正;恶: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 名
35、词作动词,统治名词作动词,统治 名词作状语,貌,在表面上;心,从内心里名词作状语,貌,在表面上;心,从内心里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安定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弘扬弘扬 13何必何必劳劳 神神苦苦 思思 (_) 14乐乐 盘游盘游忧忧 懈怠懈怠 (_)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劳,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劳,使疲劳;苦,使疲劳;苦,使辛苦辛苦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乐,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乐,以为乐;忧,以为乐;忧,以为忧为忧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求木之长者,必
36、固其根本根本 古义:古义:_。 今义: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今义:指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既得志,则既得志,则纵情纵情 以傲物以傲物 古义:古义:_。 今义:尽情。今义:尽情。 树木的根树木的根 放纵情感,即骄傲放纵情感,即骄傲 3虑壅蔽,则思虑壅蔽,则思虚心虚心 以纳下以纳下 古义:古义:_。 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4傲物则骨肉为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 古义:古义:_。 今义:走路。今义:走路。 使心谦虚使心谦虚 路人路人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振之以威怒振之以威怒(_) 2则思无因怒而滥刑则思无因怒而滥刑(_) 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_) 2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_ 3虽董之以严刑,振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