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2.B C 本题组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素材,考查环境问题的解决措 施;学生要具有较强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生活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 理蕴含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第 1 题,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 自动处理系统是以厨余垃圾为原料,通过分拣,厨余垃圾中的杂物被分离,有用 的部分被用来生产沼气和提取生物油脂,故 B 选项正确。第 2 题,因为该系统 是用来处理厨余垃圾的,所以图中的工艺流程大致是自下而上推进。再根据所 学知识推断,生产的沼气用于发电并产生废渣,故 A 项错误;提取出的生物油脂 用于生产
2、工业油脂并产生有机渣,故 B 项和 D 项错误;有机渣可以用于生产沼 气,生产沼气时也会产生废渣,故 C 项正确。 解题关键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 理”这一内容,厨余垃圾是原料,而“废料”“能源”“产品”是处理后产生 的东西。 方法技巧 该系统是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所以工艺流程应从“厨余垃圾” 开始,末端环节应为“废渣”“杂物”“沼气发电”“工业油脂”。解题时可 以运用排除法,把环节没有放对位置的选项排除掉,最后只有 C 项正确。 35.C A B 本题组通过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考查我国农业生 产的区域特点;题目中出现不同地区稻谷供需情况的对比,
3、考查了区域认知和 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通过对稻谷供需关系的分析,体现了地理学科关注生产 生活的特点。第 3 题,我国原来的稻谷余粮区主要在南方地区,排除 A 选项;由 图可知,长江中游区和淮河下游区的稻谷供需结余多为正值,而珠江下游区的 稻谷供需结余为负值,说明其不再是主要稻谷余粮区,故 C 选项正确。第 4 题, 黑龙江省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故 A 项正确;安徽省的人口较多,农业劳动力 较多,故 B 项错误;黑龙江省纬度较高,复种指数较低,且淡水资源没有明显优 势,故 C 项和 D 项错误。第 5 题,南方地区是我国传统的稻谷产区和消费区,由 图也可看出东南沿海多省份的稻谷供需结余为较大的
4、负值,因此水稻种植重心 北移,导致运输成本上升,故 B 项正确;水稻种植重心的移动与“出口数 量”“流通效率”“储存难度”没有直接的关系。 易错警示 解题时要注意“已不再”这一设问关键词,不能认为图中数值为负 的区域就是正确答案。 知识拓展 稻谷出口数量与我国水稻总产量有关;稻谷流通效率应该与交通运 输的发展有关;稻谷作为人们重要的主食,各地都已有完善的储存方法。 68.A D C 本题组通过西伯利亚气候的变化,考查全球变暖对自然环境的 影响;西伯利亚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蕴含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 学科素养。第 6 题,由“越年积雪面积减少”可知,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升高,故 A 项正确。
5、第 7 题,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变暖,冻土融化,使表层土壤液态水含量 增多,再加上冻土融化使地表产生融沉现象,因此形成大面积低洼的湿地。故 D 项正确。第 8 题,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变暖,使得土地蒸发量增大,再加上平地 上的地表水汇流到洼地里,使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而平地上的耕地 逐渐变干,从而转化为草地。故 C 项正确。 知识拓展 北极地区冻土融化过程:气候变暖使冻土层中大量冰融化成水后体 积变小,导致地表发生凹陷,被雨水和融水填充后成为水池、湖泊,之后湖水又 会加速岸边和湖底冻土层的融化。 方法技巧 由“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这一信息,可以推出该地的气 候条件适合草类的生长。当洼地
6、积水转化为湿地后,减少的耕地最可能转化为 草地。 911.D B D 本题组通过某公路穿越的自然景观,考查中国区域的自然地 理特征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题目中对公路沿线景观的考查,蕴含了区域认知 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第 9 题,由“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这一信息, 排除没有冰川山脉的吉林与内蒙古;由“公路南端海拔约 1 070 米”这一信息, 排除平均海拔 4 000 米的西藏,故 D 项正确。第 10 题,新疆山区 9 月底至次年 5 月底多降雪,而且该公路山区段海拔高,气温较低,路面积雪严重,必须封路 禁行,故 B 项正确;9 月底至次年 5 月底该地降水和冰雪融水较少,不易发生洪 水与
7、泥石流灾害;9 月底至次年 5 月底该地气温低,路面也不易发生冻融沉降。 第 11 题,新疆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较高。该公路南端海拔约 1 070 米,位于山前洪积平原上,因此公路北端海拔 750 米处也应位于山前平原 上,其自然带应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为灌丛荒漠带。故 D 项正确。 知识拓展 新疆天山山地气候明显分成冷、暖两季。冷季多晴朗天气,3 000 米以下的山地、盆地和谷地积雪深厚;暖季海拔 3 000 米以上多雨雪,3 000 米以下气候凉爽。 知识拓展 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的特点 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
8、自然带相一致。 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地所在纬度和海拔有关,通常纬度越 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同一山地,阳坡自然带分布高于阴坡;同一自然带,随纬度的增加,其分 布的海拔降低。 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36. 答案 (1)(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 间距离近)。 (2)鲁尔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经济发达,医学研究水平高; 曾经环境污染严重,健康问题多,对医疗保健需求高;老龄人口比重大,对医疗 保健需求大。 (3)有多所大学(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力量雄厚;有生物制药科学园,医药 研制水平高;位置
9、适中(,有利于医疗保健和医学研究、医药生产间的联系和相 互促进)。 (4)保健园靠近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可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位于 城市边缘,环境较优,安静。 解析 本题以鲁尔区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城市等级与工业区位的选择。 在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运用材料信息分析问题,以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 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题目按照“区域产业 产业中心园区选址”的空间变化,分析医疗保健相关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蕴含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鲁尔区产业发展的策略,体现了关注 社会、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的观念。 (1)从文字材料“该区有 500 多万人口,50 多座城市
10、”可知,鲁尔区城市 具有数量众多、单个城市人口规模较小的特征。由图中城市建成区的分布与 所占区域面积比例可知,鲁尔区城市建成区集中连片且面积广大,因此区域内 城市间距离近,城市密集分布。 (2)鲁尔区医疗保健业的发展,既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要求有关,又与当地对 该产业的市场需求关系密切。从材料可知,作为成功实现区域产业综合整治的 发达地区,经济发达、技术先进,有利于医疗保健产业的发展;早期传统产业造 成的环境污染,使健康问题成为区域关注的重点,加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使医疗保健业的市场需求巨大。 (3)分析图文材料可知,波鸿市“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 平”,因此该市医学科研技术先进;
11、波鸿市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和图 6 中的生物制药科学园,说明其医药研制水平高;图 5 中,波鸿市地处鲁尔区城市 建成区的中心部位,有利于发挥其在整个区域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产 业内部的联系与协调发展。 (4)城市内部保健园的选址应该符合技术发达和环境质量高的要求。从图 6 可知,保健园紧邻生物制药科学园和鲁尔大学,因此具有医学知识和技术保 障;选址位于波鸿市东南部边缘,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噪声微弱,环境优美。 方法技巧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的四项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综合思维、全面分析。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形成思维模 式。 自然区位因素土地、水源、原料、能源等; 经济区位因素资本、市
12、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等; 社会区位因素开发历史、工农业基础、国家政策等。 注意从有利区位因素和不利区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 (2)主导性原则:结合产业,寻求主体需求。从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出 发,理清各区位因素间的主次关系,找出决定性因素,如本题后三问虽然是从不 同空间角度考查,但由于医疗保健业属于技术导向型产业,因此其区位选择以 技术与知识为首要因素。 (3)因地制宜原则:把握区域联系的特殊性。以区域为背景对区位因素进 行描述与阐释,使区位分析与评价“区域化”,避免套用、空泛。 (4)因时制宜原则:把握区域联系的变化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某地区 位因素的变化。 37. 答案 (1)(地壳
13、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 岸直立。 (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 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 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 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解析 本题以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地区的某河河面宽度变化与河水深度变化 为背景,考查影响河道宽度及河水深度的原因,即河流地貌的成因;考查了地理 学科四大能力;凸显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体现了尊重自然规 律、科学探究观念。 (1)河道宽度主要受制于地形地质条件。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可以 结合材料从内陆高
14、山、河岸直立、岩性单一、河流下切等方面分析。 (2)46 月该断面河水深度增加。原因主要从河流水量增加、水位上升 及流速加快、向下侵蚀等方面考虑。注意分析时结合材料描述清楚因果关系。 (3)8 月份河床淤积、河底抬升主要从河水含沙量大及流速降低来分析。 失分警示 对第(1)题影响河面宽度的地形地质条件考虑不清,本题易失分;第 (2)(3)题都要求“分析”原因,需要结合材料说清因果关系,学生在表述时容 易按条目作答,导致失分。 42. 答案 旅游价值:(“大地艺术祭”以弃耕的农田、闲置的农舍和校舍以 及山地为舞台,)展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具有审美价值。充分反映当地传统文 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化价
15、值。 特点:艺术作品主题与“大地艺术祭”主题高度契合;艺术作品的制作结 构和材质牢固,不易被冬季大雪损坏。 解析 本题以越后妻有地区的旅游发展为背景,对旅游活动的旅游价值和旅 游资源的永续性进行考查,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梯田 作品的永久保留,体现了人地协调才能持续发展的人地协调观。旅游资源的旅 游价值主要有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研价值等。旅游资源得以永续保 存,则可能与旅游资源自身特性和外部环境有关。 43. 答案 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 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 解析 本题以农用大棚为切入点,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考 查农用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旨在警示人们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人 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必须协调发展。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 发展。材料表明农用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逐渐凸显,且带来严重后果, 并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原因做了一定提示。结合区域(我国北方)自然地理特 征和土壤盐渍化的成因不难得出答案。 知识拓展 土壤次生盐渍化是指农业活动中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使得地下水位 升高,伴随着水分蒸发,盐分逐渐积累于地表或作物根系层的现象。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