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必修五必修五 第第 4 4 单元单元复习学案复习学案 【单元目标】【单元目标】 1、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整理作文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2、走近高考,模拟训练,探究非连续文本的解题方法。 【导入学习】【导入学习】考点链接考点链接 关涉此单元的要求是: 了解新闻、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 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 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 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
2、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 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从近去年的高考试题来看, 这类文章在山东和海南等新高考的省份山东和海南等新高考的省份多以非连续阅读的 形式出现,题多是客观题。多涉及自然环境、科技发展等领域。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一、一、词语及成语积累词语及成语积累 体系: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培植:栽种并细心管理(植物等) 。培养(人才) ;扶植(势力)使壮大。 苦口婆心:劝说不辞烦劳,用心,像老太太那样慈爱。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求劝告。 迄今:到现在。
3、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蹩脚:质量不好,本领不强。 微薄:微小单薄;数量少。 毗邻: (地方)毗连。 叫绝:称赞事物好到极点。 模棱两可: (态度、意见等)含糊,不明确。 臭名昭著:坏名声人人都知道。昭著:明白显著。 感恩戴德:感激别人的恩德(有时含有讽刺意味) 。戴:尊敬,推崇。 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 样子。 二、二、常识及素材常识及素材 (绝妙联想) (1)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往往 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 和谐与对称,关注弱势群体,社会共
4、同富裕;发展西部,平衡东西经济。 (2)拱似竹,经风雨拱弯以载梁架;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弯者未必非好汉,韩信、 勾践。现实意义:弯腰学鉴,是为了让国家自己直腰,但也不能一味弯腰逢迎。 (3)但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 屋顶:若把企业比建筑,则质量是基石,体制是立柱,信誉是屋顶;若把国家比 建筑,仁为基石,礼为立柱,诚信为屋顶,室无顶不能经风雨,企业无信誉不能图强,国 无信不能立足于世。 (4)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色彩,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 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 2 朱红:热烈的红色是青春的赞歌,生命的诗篇,大处落墨,大胆着色,民族特色,
5、 发扬光大。 (5)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 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 中国的建筑文化源远流长, 不要让那些灰白色的积木式房屋让华夏文明大地面 目全非,保护古建筑,保护民族文化,如梁思城保护北京古城墙。传统与现代,发扬传 统,促进现代。 (6)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 翻过高墙,绕过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团结就是力量,毅力战胜一切困难。 (7)白蚁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小室里有两三 只白蚁,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
6、随 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它们开始 把小粒叠放起来,霎时间竖起一根根柱子,造成一个个弯度对称的美丽拱券。一个个穹顶 小室组成的晶状建筑出现了。团结就是智慧,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群居性中最具社 会性的一部分一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 我们的联合智慧。可谈合作,中国人、国足,可联想日本松下与索普第谷、开普勒。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据统计显示,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速为 8.42%,而中国垃圾增速超 10%。中国城 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 70 亿吨。目前,全国已有
7、2/3 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 中,且有 1/4 城市已无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热议的话题。对 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 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其中, 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 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 烧垃圾来发电。 据统计, 目前日本、 丹麦、 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 70%80%。 不过
8、,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 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 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受技术和工艺制约,发电时燃烧产生 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 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 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 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 人。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 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9、。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通行做法。我国垃圾 分类仍然困难很大。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与生活垃圾混倒,无必要的分类, 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一方面,民间自发拾荒大军,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 但大多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 污染。 (根据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改编) 3 材料二: 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 独有,传统社会也存在。“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 一致的含义和用法。但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论从量还是从质上看,与“传统垃 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
10、的矛头指向了工业文明。 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构成“传统 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于自然,也容易回 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 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 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 技广泛应用的结果。 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工业文明的 核心理念就是“赚钱”,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值为核心运行。一切经济链条,归根 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链条,资本运行
11、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 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 态垃圾等。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 以解决的。由于垃圾问题之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 近年来,垃圾问题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大,及时转向生 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文明形态。它 的建设需要的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 取滋养。 国际“零废弃联盟”在全球推广“零废弃”理念,促垃圾减少。如,洛杉矶克 莱蒙的生态屋,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
12、源;波士顿展出的洛克 菲勒 艾比马桶,完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 机肥,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 (根据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改编) 材料三: 垃圾资源化可行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垃圾 资源化”的理念。20 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产 品废弃物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照此运行,其结果必然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 机: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因此,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它,走上人类 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13、自 20 世纪八九 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以生态理念为基础,提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中的大 多数成分是可利用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 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 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 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 趋势。 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报道,德国一些企业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 产业有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 回报。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 (根据赵章元用循环
14、经济思维处理垃圾改编) 1根据相关内容,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其发展模式 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 4 B批判者认为工业文明把垃圾分为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垃圾问 题不可解决,注定工业文明不可持续。 C垃圾分类是焚烧的充分条件,分类后可起减少垃圾处理和污染排放量、改善 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D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把粪便和厨余垃圾分类并转化成有机肥, 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使用。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对“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 文内容的一项是(3 分)
15、A工业文明的科学和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垃圾物质。 B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应用越广泛,制造的垃圾就会越多。 C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建设它是对各种文明的回归。 D用循环经济思路指导垃圾利用问题,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3下列说法中,符合相关材料中的议论文文体特征的一项是(3 分) A“城市垃圾困境的破解之道”可以作为材料一的论点,它给人们敲响了治理 垃圾问题的警钟。 B材料二说传统垃圾大多是自身演化而生,易回自然,因此纯棉衣物是最合零 废弃理念的商品。 C材料三先作出“垃圾资源化可行毋庸置疑”的判断,然后用发达国家实践成 果作为论据证明。 D材料一先摆出现实数据引起读者兴趣,然后证明垃
16、圾焚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因素,但实施困难。 4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4 分) 5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述解决城市垃圾之困的主要办法。(6 分) 【解题技巧总结】【解题技巧总结】 1、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 2、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3、归纳整合。 4、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 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应用学习】【应用学习】 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书法,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一门极为
17、普 及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于是,关于书法的论著也日趋丰富。可以说。在中国 古代,有关各类艺术形式的论著中,书法论著是最为丰富的。在众多的论著中,有 关书法活动中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论述也多有出现,涉及的问题也颇多,诸如书 法创作的一般心态、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 5 书法、品德一与书法等方面,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 在古人看来,书法创作一般包括两种心态;一种是虚静态,另一种是炽情 态。虚静创作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东汉的蔡 邑在笔论中最早提出:“夫书,先默坐静思。”东晋的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 阵图)中也说:“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
18、神静思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唐 代的虞世南在笔髓论中也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 则契于妙。”明代的宋曹在书法约言中亦说:“志专神应、心平手随。”这种剔 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与刘蒜文心雕龙中的“虚静观”是一致的。与此相对, 炽情态是情燃如炽、激情奔放、欲罢不能、一吐为快的创作心态。韩愈在送高闲 上人序中写道:“昔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思慕、 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怀素在自序帖中也说;“粉 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叫绝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苏轼在送 参寥师中也说:“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骋。”这是一种酒神式的浪
19、漫主义的创作 心态。 古人论述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涉及三方面的内容。首先,古人认为,书 写内容对书写时的情绪状态有影响,所谓写“悲”则悲、写“忧”则忧。其次,古 人认为,不同情绪状态下,其书法风格亦有相应的变化。再次,古人认为,书法创 作可以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韩愈曾说“不平则鸣”,艺术就是一种“鸣” 的工具,书法亦不例外。正因为如此,现代心理学家和医生常常劝某些患者从事书 法活动,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古人认为,书法创作就是塑造形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 书法之“象”是取象异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均可作为书法之象的原 形,如山川河流、鸟兽虫鱼、花草树木、风雨
20、雷电等。古人认为,想象的作用,就 是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形象在大脑中所形成的表象材料进行转换、加工、改 造、重新组合,进而创造出书法之象。还需指出的是,古人将取象异类而形成的“象” 分为抽象之“象”和具象之“象”。抽象之象是追求神似,具象之象是追求形似。 前者如王羲之观鹅掌拨水而得笔法,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 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等等;后者如所谓点如怪石、龙爪、杏仁、梅核、蟹目、菱米 等,竖如悬针、垂露、曲尺、铁柱等。前者是创造想象的功能,后者是再造想象的 功能。 总而言之,在古代的书论家看来,书法活动是多种心理因素协同作用的过 程。无论是虚静态创作还是炽情态创作,都离不
21、开动机、想象情绪、灵感等因素的 重要作用。 材料二: 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从篆捅文字开始,没有一种字体可 以与书法截然分开。宋代木板书籍有手书者,仍不失书法的一些韵味。东汉熹平 石经是官方校正五经的刻石,注重文字的规范谨饰,从书法看,不失众多汉 隶之一,应当视为书法的一体,只是书味不浓。近代流行的印刷用宋体字,保持着 汉字各种基本笔法以及楷书结构,却不能认其为书法。至于篆、隶、行、草多种书 体,我们未尝不可以找出它们最原始的基因,“还原”为“字体”,但只能在理论 上加以承认,实践中不存在。因为任何书写(刻),凭借特定的工具全出以个人行为。 书写中的思想,都倾向于个人意识的一部
22、分,并且区别于自己而不会重复。有以仿 宋印刷体的笔法相对应于楷体书法,应是对楷书的误解。楷书不但与印刷体有别, 楷书的笔法,在每个书家那里也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教初学者写楷书,也不能以宋 体字为准。倘要求点画与宋体字相同,索性不叫书法了。 6 张守世书法回归“心画”本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书法,是中国一门普及度高的艺术形式:书法论著,在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 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中国古代艺术论著中最丰富的艺术论著。 B.对于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 与书法等书法心理方面的问题,占人都有独到之思想,书法创造与之息
23、息相关。 C.在古人看来,虚静创作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 态,虚静态和书法创作中另外一种心态即炽情态是截然相反的。 D.由东汉蔡邑的笔论、东晋王羲之的题卫夫人、唐代虞世南的 笔髓论、明代宋曹的书法约言、刘腮的文心雕龙等例子可以知道到 他们对书法创造的心态都有共同的了解。 2.根 据 原 文 内 容 , 下 列 名 家 在 书 法 创 作 过 程 中 , 创 作 心 态 不 同 的 一 项 是 (3 分)( ) A.王羲之兰亭集序 B.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C.颜真卿祭侄文稿 D.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张旭观公孙大
24、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法,黄庭坚观樵夫荡桨而得笔势,足以说明 书法活动中想象的作用。 B.韩愈曾说“不平则鸣”,艺术就是一种“鸣”的工具,书法亦不例外。因此, 书法创作可以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 C.书法与印刷体在要求上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比如楷书的笔法就与仿宋字有区 别,仿宋字是不能称作书法的。 D.书法与字体的变化相互平行又交叉地发展,不同的字体体现了不同的书写者的 个人意识,也体现出书写者不同的思想与情感倾向。 4.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给书法创作下一个简要定义。(4 分) 5.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材料一: 徽
25、墨是“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徽州而得名。在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 文化资源双重滋养下,带着鲜明徽州印记的徽墨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墨的唯一代 表。1915 年,徽墨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近现代以来, 受到社会文化的变迁以及书写习惯的改变等影响,徽州墨业几经浮沉,但在一代代徽墨传 承者的努力下,千古墨脉从未断绝。 徽州地区的制墨史最早有文献记载: “南唐李廷珪,易水人,本姓美,父超,唐末渡 江至歉,以邑多松,留居造墨。后主赐姓李。人得其墨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胶败而墨调, 其坚如玉,其文如犀,写数十幅不费一二分。 ”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姓皇帝耽心翰墨,对 癸氏父子制
26、墨倍加称赏,后又招易水墨工张遇,张遇利用徽州的优质松烟、桐油烟制墨, 将徽州墨从单纯的松烟墨推向与油烟墨并举发展的时期,全国制墨中心至此南移至徽州。 穆晓天先生曾说: “制墨业的繁荣,可以说是南唐地区文化艺术繁荣的显著标志。 ” 随着李唐王朝渐行渐远,大宋王朝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逐渐活 跃,文学艺术活动日益繁荣,科举制度影响下的读书风气日盛,为徽墨提供了广阔市场, 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正如野获篇所描写: “今徽人家传户习” “新安人例工制墨” 。 歙(she)县志记载: “至宋时,徽州每年以龙凤墨千斤为贡。 ”可见大宋政权对徽墨有 着强劲的需求。 野获篇还写到: “宋徽宗以苏
27、合油波烟为墨,后金章宗购之,黄金一斤, 7 才得一两,可谓好事极矣。 ”宋徽宗爱好翰墨,又亲予研制,更促进墨业的大振。宋徽宗 宣和三年(1121)叙州改名徽州,从此徽墨驰名天下。 经过长期动荡、分裂后统一安定的明王朝经济文化空前发展,促进了墨业更大规模生 产并追求更高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徽州墨业呈现出一此不同的情形:一是在原料上, 从普遍使用“松烟”转而使用“桐油烟”和“漆烟”制墨,由于这两种原料既易得又价廉 物美,有利于徽墨扩大生产、提高质量;二是无论在五代还是两宋,徽墨都以进贡和满足 官府需要为主,但到了明代,虽然还有大量墨品进贡,但因社会需求量增大,徽墨生产渐 渐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
28、同时,由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徽墨在这一时期逐渐发展成集 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形式于一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清初政府重视经济的恢复发展,对 汉文化采取包容政策,促进了徽墨需求市场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清初几任帝王皆崇尚汉 学、才学俱佳,对书画不仅喜爱而且有着非常深厚的造诣,这样的社会导向,使徽墨业的 昌盛顺理成章。 (摘编自祖晓敏、周致元徽墨的历史沿革与特点) 材料二材料二: : 宋代罗愿在新安志中有“李超与其子廷珪,唐末自易水渡江至歙州,地多美松, 因而留居,遂以墨名家”的记载。李氏父子在易水制墨法的基础上,利用黄山、松萝山之 古松取烟,并改进配料、和胶、杵捣等技术,制造出前世无法企及的佳墨,史称
29、“李墨” 。 南唐后主李煜亦评价李墨和澄心堂纸、龙尾歙砚为“天下冠” ,并因此敕封李超为检校水 部员外郎。由于无度地使用和挥霍,及至北宋宣和年间“李墨”就极为罕见,故时有“黄 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李廷珪制“翰林风月”铭长方墨,墨呈长 方薄板形。一面泥金草书阴识“翰林风月”四字;另一面草书填朱三字,已模糊无法辨认。 墨色黝黑有漆光,质坚实如玉。边薄而锐利,中间略凸,墨面布满大小、高低不平的突起, 间有犀纹。从实物的现存状况来看,确如史料评价的具有“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宋代 李孝美墨谱)、 “其坚如玉,其纹如犀”和“历久弥新”的鲜明特点。这锭“李墨”历 经千年仍有如此优异的
30、表现,在于李氏父子制墨没有拘泥于早期造墨理论的束缚,开创性 地运用胶法、药法改善墨质。 墨记中记载了李廷珪首创分次和制的对胶之法。 墨经 则记述了李廷玮制墨善用重胶,并添加藤黄、犀角、真珠、巴豆等十二味中药,及少量的 生漆和熟漆和制, 使解胶和胶力持久两个矛盾的命题完美统一。 再通过数万次的均匀杵捣、 揉捏和压制,使胶和松烟颗粒 充分融合,从而做到了“墨寿 千年” 。 作为最有名的制墨家,李氏父子第一次将中国墨的品质发挥到了极致。关于李墨的精 良,历史上有一些相关的记载。五代宋初时期的文学家徐铉、徐楷兄弟,幼年时曾共用一 挺长不过尺、细裁如筋的李超墨,每日书写不下五千字,十年方才用完。还有宋大
31、中祥符 年间,一贵族误将李廷玮墨遗失于水中,数月后,又于同一地点遗落了金器,故派人捞取, 惊奇的是李廷玮墨也被完好无损地捞取出来,且光色不变、表里如新。1978 年, 文府墨 被发现时整体浸泡在水中,出土后历经数十年自然老化,其磨口依旧有莹莹胶光。可见, 在李氏父子的引领和推动下,宣歙之地的制墨水平得以整体进步。 墨经记载了著名制 墨家张遇曾妙得李氏制墨之法,并以此传家,其子张谷、孙张处厚皆以制墨名世。其后, 歙州又有耿仁、耿遂、耿文政、耿文寿、耿德、耿盛等,宣州则有盛匡道、盛通、盛真、 盛舟、盛信、盛浩等,都受到李氏制墨之法的影响。 (摘编自刘伟文、姚昱波唐宋时期的徽墨) 1. 下列对材料相
32、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徽墨中的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充分证明徽墨在墨林中是 中国墨的唯一代表。 B.从宋至清,经济与文化艺术的发展,促进了制墨业的发展,制墨业的繁荣与经济文化 艺术的繁荣息息相关。 C.明代微墨生产不再以进贡和满足官府需要为主,转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产量扩大但 8 品质并没有提升。 D.新安志对李氏父子制墨“遂以墨名家”的记载,很好地印证了后人“黄金易得, 李墨难求”的赞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近现代以来, 徽州墨业几经浮沉, 但墨脉从未断绝, 这有赖于一代代徽墨传承者的努力。 B. 我
33、们可以通过查阅歙县志 墨记 墨经 墨谱等古代典籍了解徽墨的相关历史。 C. 李氏父子所制墨能做到 “墨寿千年” , 可以说是古人的匠气精神与古代文化风采的作用。 D. 徽墨能在墨林中独树一帜,李氏父子对宣歙之地制墨水平进步的引领推动作用功不可 没。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徽墨制作技艺研究的一项是 (3 分) A.原材料使用情况 B.配料添加情况 C.制作流程与方法 D.历史保存与现状 4.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徽墨自五代至明清的历史沿革。(6 分) 5.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李墨”的特点。(4 分) 参考答案: 【合作学习】 1C A 项,“其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错误,发展模式
34、应 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B 项,“工业文明把垃圾分为固态垃圾、 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错误,原文内容为:“资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 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 垃圾、气态垃圾等”。D 项,“把粪便和厨余垃圾分类并转化成有机肥”错误,原文 为“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 2C C 项,“对各种文明的回归”无中生有,原文为“它的建设需要的前提: 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3B A 项,“城市之道”不是论点,而是引起论点的话题。C 项,概括不 全面,缺少了“生态理念”这一重要“道理论证”因素
35、。D 项,“然后证明垃圾焚烧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错误,原文写的是“给垃圾分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4首段先举出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批判工业文明,接着列出学者的错误观点进 行驳论。“但是”一转,做出“因此”的结论,开启下文。 全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全文。首段,先提出垃 圾问题根源在于工业文明;然后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展开议论。最后提出解 决垃圾问题的办法以“生态文明”代替“工业文明”。思维缜密,逻辑严谨,不回 避问题,论证有力。 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例如,用传统垃圾与现代垃圾 的形成与消解不同作对比,批判学者论断的荒谬;末段列举洛杉矶克莱蒙的生
36、态屋 和波士顿展出的洛克菲勒艾比马桶的例子,说明“零废弃”理念与创新。 5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焚烧发电,变废为宝;建立生态文明,倡导“零 废弃”理念,减少垃圾产生;用循环经济模式处理垃圾问题,使垃圾资源化。 【应用学习】 9 一、1.D 曲解文意。第二段“这种剔除杂念、超越俗事的思想与刘勰文心 雕龙中的“虚静观”是一致的。”可以得知,刘勰的文心雕龙的“虚静观” 不是关于书法创作的。实际上,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 2.B B 项属于虚静态,其余三项属于炽情态。王羲之酒酣之时写下兰亭集 序,感情和书法都酣畅淋漓;其余两项由题目皆可看出情感之一吐为快。 3.D 材料二“书写中的思想,都倾向于个
37、人意识的一部分,区别于他人”, 并没有谈到情感倾向。 4.书法创作就是以篆、隶、楷、行、草某种字体为载体(1 分,以虚静态或者 炽情态(1 分),塑造形象,从而表现书法家的个性,抒发其感情的创作过程(2 分)。 (如果答到多种心理因素协同作用或离不开动机、想象情绪、灵感等因素,可 酌情给 1 分。) 5.(1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最”、“多有”、“都有”、“常常”等;(2) 论证思路上,论证分析逻辑严密,有条理。全文采用总分总思路;段落用“首先”、 “其次”等脉络词语:(3)论证方法上,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道理论证、引证法、 举例论证法等等。 (从论证语言、思路、方法三方面回答, 点 2 分
38、,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 情给分;如果将文章思路概括出来,可以酌情给 1 分。) 二、 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属于信息对比题。A 项“徽墨 中的珍品地球墨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不能证明“徽墨在墨林中 是中国墨的唯一代表”。C 项新安志中对李氏父子制墨“遂以墨名家”的记载, 与后人“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赞誉无直接关联。D 项原文为穆晓天先生曾说: “制墨业的繁荣, 可以说是南唐地区文化艺术繁荣的显著标志。 ” D 项题干于文无据。 2.C【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属于文段内部 推断题。C 项,李氏父子制出的墨能做到“墨寿千年”
39、的原因,原文表述为“在于 李氏父子制墨没有拘泥于早期造墨理论的束缚, 开创性地运用胶法、 药法改善墨质。 ” 3.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属于文段外部推断题。D 项, “徽商从事徽墨经营的研究”不属于徽墨作为文化资源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原因分析 的内容。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参考答案: 兴起于五代:五代时期,南唐的李姓皇帝耽心翰墨,全国制墨中心南移至徽州。 发展于两宋:大宋王朝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逐渐活跃,文学艺术活动日益繁荣, 科举制度影响下的读书风气日盛,徽墨业得以蓬勃发展。兴盛于明清:明代,社 会需求量增大,徽墨生产为满足市场需求而增大;清初政府重视经济的恢复发展, 对汉文化采取包容政策,促进了徽墨需求市场的恢复和发展。(每点 2 分,总结 1 分,分析 1 分;答全三点 6 分。意思对即可。) 5.【解析】本题考查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归纳能力。参考答案:硬度:质坚 如玉色泽:光泽如漆纹理:饱满细腻、其纹如犀(答出一点 1 分)保存性: 历久弥新。(每点 1 分,答满四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