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17 页 专题阅读素材先秦诸子第专题阅读素材先秦诸子第 2 2 期期 【阅读目标】 1. 细读诸子解读,了解其生平,理解其思想,圈点、摘抄、整合写作素材; 2. 精读整合示例,深入理解,强化记忆名言警句、人物事例; 3. 大声朗读应用示范,学习“示范片段”对素材的巧妙运用和深入分析。 【诸子解读】(留白处,需补充相关名句、典故、写作角度或阅读灵感)(留白处,需补充相关名句、典故、写作角度或阅读灵感) 第 2 页 共 17 页 第 3 页 共 17 页 第 4 页 共 17 页 第 5 页 共 17 页 第 6 页 共 17 页 第 7 页 共 17 页 第 8 页 共 17
2、页 第 9 页 共 17 页 第 10 页 共 17 页 第 11 页 共 17 页 第 12 页 共 17 页 第 13 页 共 17 页 第 14 页 共 17 页 第 15 页 共 17 页 【整合示例】 庄子:一生贫寒交迫,淡泊洒脱,逍遥无所凭 庄子,姓庄,名周。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创 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子一生贫寒,淡泊潇洒,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 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 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想请他做相国。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两位大 夫
3、前往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楚王)希望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 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 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高堂之上。这只神龟, (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 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庄子说:“你们回去吧! 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原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 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 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
4、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 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第 16 页 共 17 页 简析: 庄子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 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庄子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所以在形体上,他也 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逍遥自在的境界。庄子提倡人的精神要顺从自然 的法则,要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 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他拒绝到楚国做高官,宁可像一只乌龟拖着尾巴在泥浆中活着,也不愿让高官 厚禄束缚自己,让凡俗政务使自己身心疲惫;表现了他鄙弃富贵权势,坚持不受束 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
5、品质,以及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追求。 孟子尽心上有一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从儒家积极用 世的思想来说,生逢乱世,正是贤士们一展才华“兼善天下”之时,庄子本有这样 的机会却惟愿“独善其身”,其思想未免太消极了。 角度: 淡泊超脱,活出逍遥境界; 以淡泊之心,行济世之举; “达则兼善天下”,何必“独善其身”。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阐释: 大意: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任何一项事业都要靠实践去完成。成功的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如果不能脚踏实 地去走,永远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那只会一事无成。 角度: 脚踏实地,不耽于空想; 远大目
6、标,需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 17 页 共 17 页 【应用示范】 示范片段 观点:以淡泊之心,行济世之举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诚哉,斯言! 庄子一生贫寒交迫,淡泊洒脱难道他没有兼善天下的机会吗?不,他有。 楚威王曾重金请他担任国相,但他甘守穷庐,断然拒绝。我想庄子的拒绝,可能更 多是出于对那个“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的时代的不满和失望吧。然而,这样 一个社会,不是更需要一些像庄子一样的贤士仁人出道辅国吗?显然,庄子没有, 他拒绝的理由是:宁为庙堂之外的凡龟,“生而曳尾于涂中”。 我们并不指斥庄子那份看透世态、顺从自然、逍遥洒脱的淡泊心态。但是,我 想:如果以这份自然与超脱之心,选择兼善天下之举,又有何不可?既然能兼济天 下,又何必独善其身?所以,我们要理性看待淡泊淡泊并不意味着离群索居、 远离世俗;以淡泊之心,行济世之举才应是我辈求索的至高境界。 简评: 文段引用孟子的名言,肯定“济世”之举;接着使用设问句,分析庄子本有“兼 善天下”的机会,却坚守“独善其身”;然后进一步分析,使用反问句分析材料, 进扣观点“以淡泊之心,行济世之举才应是我辈求索的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