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专练(五)文言文阅读专练(五)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 科。事亲以孝闻。四命为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 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 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迁殿 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蘖,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廪实。禄山既陷洛阳, 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
2、官蒋清,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 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 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 方朝廷草昧不暇给,而真卿绳治如平日。广平王总兵二十万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 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帝还奏,慰答曰:“朕子每出,谆 谆教戒,故不敢失。崇嗣老而蹇,卿姑容之。”百官肃然。 李希烈僭称帝,使问仪式,对曰:“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耳。”遣将 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希 烈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真卿再拜再拜,奴曰
3、:“宜赐卿死。”曰:“老臣无状,罪 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梁来。”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 年七十六。子预、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 (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 二十余万/ B.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 二十余万/ C.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 二十余万/ D.遂腰斩子光/密藏
4、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 二十余万/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察御史:古代官名,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隋文帝开皇 二年始设,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 B.出:指任命官职。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被任命为 河间王的相。除、拜、擢等也有任命官职之意。 C.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如:僭越、僭妄、僭伪(封 建王朝称割据对立的王朝)。 D.再拜:指拜了两次,是最高礼节。也就是先跪下,磕头三次,然后起身,整理着装,接着再 跪下
5、,磕头三次,起身。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才叫再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真卿办案细心,关心百姓。在担任河东交兵使期间,在五原冤案久而不决的情况下,他到 任后立马公正判决。被当地百姓称赞。 B.颜真卿胆大心细,高瞻远瞩。当他预料安禄山定会叛乱后,假托修补城墙疏通护城河之名, 一面挑选丁壮,增加人手,一面充实府库,准备物资。 C.颜真卿刚正守礼,敢于弹劾。广平王在宫门前不敢乘马,急步走出宫外设置的木栅樘桓后方 才骑上。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于广平王上马,颜真卿上奏弹劾他。 D.颜真卿忠贞不渝, 视死如归。 李希烈威逼他屈节, 颜真卿宁愿赴火自焚也不改其忠贞的志节
6、。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禄山逆状牙蘖,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 (2)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 5.颜真卿在安禄山发动叛乱之事件中有哪些值得肯定的行为?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 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 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高祖之初 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上降沛一日,高祖为沛公,赐婴爵七大夫,以为 太仆。 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
7、项籍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 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 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 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益食兹氏汉王立为帝。其秋,燕王臧荼反,婴以太仆从 击荼。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更食汝阴,剖符世世勿绝。以太仆从击代,至武泉、云中, 益食千户。因从击韩信军胡骑晋阳旁,大破之。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 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益食婴细 阳千户。复以太仆从击胡骑句注北,大破之。以太仆击胡骑平城
8、南,三陷陈,功为多,赐所 夺邑五百户。以太仆击陈豨、黥布军,陷陈却敌,益食千户,定食汝阴六千九百户。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 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 高后崩崩,代王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 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谥为文侯。 (节选自史记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益食兹氏/ B.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
9、祈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 益食兹氏/ C.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 益食兹氏/ D.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 益食兹氏/ 2.下列对文中加粗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御,官名。战国秦置,掌管车辆。 B.笞,笞刑始于战国时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以竹、木板责打犯人背部、臀部或腿部的 轻刑,针对轻微犯罪而设,或作为减刑后的刑罚。 C.崩,原本指山陵坍塌的意思。在古代指皇上、太上皇、太上皇帝、太皇太后、皇太后及正规 皇后的死。 D.谥,谥号,
10、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 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褒义性质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婴早年与刘邦私交甚厚,被刘邦误伤后,反而为他开脱最后导致自己被牵连受罚。 B.夏侯婴跟随高祖到晋阳附近,被韩王信的匈奴骑兵打得大败,一路被追击到平城。 C.被胡人围困于平城而脱身时,夏侯婴劝刘邦慢行,让弓箭手拉满弓,防止敌人有诈。 D.夏侯婴戎马倥偬,为刘氏政权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 (2)与大臣共立为孝文
11、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 5.孝惠帝及高后对夏侯婴表示格外尊敬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 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欲袭苏秦故事。曰:“臣, 东周之鄙人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 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子所 谓明王者何如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谒王之过。夫齐、赵者, 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
12、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 则计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 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夫骄君必好利,而亡国之臣必 贪于财。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齐可亡已。”燕王曰:“吾终 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 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 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
13、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 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 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 显诸侯。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 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B.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 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C.
14、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 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D.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 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衡,合纵连横。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秦国让六国各自与之联合,从而各个击破, 称为“连横”。 B.鄙人,指鄙陋无知的人;也可作谦辞,对别人称自己,如文中的“鄙人不敏”。 C.质子,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多为出身卑贱的人。 D.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辖区内,掌握军政大权,但要听从王命。
15、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代承袭苏秦旧业,巧获燕王信任。苏代也学习纵横之术,希望自己能够成就像苏秦那样的 功业,最后通过为燕王献策,取得燕王信任。 B.苏代分析齐国形势,计赂齐王亲信。苏代认为齐国虽有清济、长城等,但是他们君臣都贪图 利益,若能不以派从子母弟做人质为耻,收买齐王亲信,就能灭掉齐国。 C.苏代暗助子之夺权,误导燕王视听。苏代与子之是姻亲关系,所以他力助子之夺取燕国的政 权,暗中说服燕王将王位让给子之,导致燕国混乱。 D.苏代回燕终败齐国,联各国再合纵。燕昭王召回苏代,苏代尽力策划攻打齐国,完成了燕国 的夙愿。苏代在燕昭王的支持下联络各国建立
16、合纵联盟,名声显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 (2)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 5.苏代在消除燕王的恐齐之心时,都列举了哪些理由?请简要说明。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县依沫水,乃职方氏所书“浸曰沂、沫”者,故迹漫 为污泽,括新其二坊,疏水为百渠九堰,以,节原委,得上田七千顷。 擢进士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删定三司三司条例。故事,三岁郊丘之制,有司按 籍而行,藏其副,吏沿以干利。括考礼沿革,为书曰南郊式。即诏令点检事务,执新式 从事,所省万计,神宗称善。 迁太子中允、
17、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 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募天下上太史占书,杂用士人,分方技科为 五,后皆施用。加加史馆检讨。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 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以休日开天天 章阁章阁召对,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 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 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 曰:“
18、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 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 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 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旧出处,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三十一沈括)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 权三司使 B.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
19、权三司使 C.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 权三司使 D.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 权三司使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时期,殿 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甲,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B.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唐、宋时 期,则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C.加,加官,宋朝常在兼职之外给予额外“加官”,以提升其待遇品级或作为
20、荣誉象征以示优 宠,与下文“权三司使”中的“权”意思相同。 D.天章阁,宋朝阁名,真宗时营建,以奉真宗御集御书。在天章阁接见大臣,向大臣问御边大 略、军政要事,成为对大臣们最高规格的待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括精通水利,为民造福。他在担任沭阳主簿期间,不仅疏浚了水流,而且得到上等田地七 千顷。 B.沈括精于改革,成效显著。他改革郊祭之制,节省了大量的费用;大力改革天文历法,一直 沿用至今。 C.沈括长于外交,有理有节。在处理边界问题上,他通过查阅档案,确认了边界,让辽国使者 感到理屈。 D.沈括学问广博,富有成就。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
21、等,他没有不通晓的,都 有著作论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对,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 (2)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 5.沈括在出使辽国时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请简要概括。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C; 2.B; 3.A; 4.(1)安禄山刚露出反叛的苗头,颜真卿预料(他)定会叛乱,假托 久遭阴雨,修补城墙疏通护城河。 (2)老臣失礼,罪应处死,但使者何时从长安来? 5.(1)(颜真卿)假托修补城墙疏通护城河之名挑选丁壮,充实府库。(2)(颜真卿)为稳定军心,假 意否认李憕等人头颅并腰
22、斩段子光。(3)颜真卿使十七郡主动归顺并被推举为主帅后,拥有军 队二十多万,成为了强大的反安禄山势力。 解析:1.本题断句疑难之处集中在两处:一是“异日”是过了几天。二是“为位”是设灵位。 据此,可判定 C 项断句正确。 2.“出”是相对于“入”来理解的,古代臣子离开朝廷到外地为官称“出”,反之为“入”。 3.A 项,张冠李戴,断此案是在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任上。 4.参考译文: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郡临沂县人。年少时学习勤奋,词采华美,尤其擅长书法。开元 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考中甲科。侍奉父母凭借孝顺闻名。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担任 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五原有桩冤案,很久不能决断
23、,颜真卿到任后,立即查明情况。 当时正值大旱,案件判决后就下雨了,当地人称这是“御史雨”。又担任河东朔方试覆屯交 兵使。有个叫郑延祚的人,母亲去世二十九年,仍停柩在寺庙院内,颜真卿奏本弹劾他,郑 氏兄弟三十年未被录用,全国轰动。(颜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调任侍御史、 武部员外郎。杨国忠恼火他不亲附自己,调(他)出京任平原郡太守。 安禄山刚露出反叛的苗头,颜真卿预料(他)定会叛乱,假托久遭阴雨,修补城墙疏通护城 河,挑选丁壮,充实府库。安禄山攻破洛阳后,杀了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 派段子光送三人的首级到河北示众。颜真卿担心动摇军心,欺骗各位将领说:“我一向认识 李憕等
24、人,这些首级全都不是(他们的)。”于是腰斩段子光,秘密藏起三人的首级。过了几天, 用稻草扎成躯体接到首级上,装殓并祭奠,设灵位哭祭了他们,十七郡同一天主动归顺,共 同推举颜真卿为主帅,有军队二十多万。 当时朝廷纷乱无暇他顾,而颜真卿约束管理一如往日。广平王统率二十万军队前去平定 长安,辞别那天,在宫门前不敢乘马,急步走出宫外设置的木栅樘桓后方才骑上。王府都虞 候管崇嗣先于广平王上马,颜真卿上奏弹劾他。皇帝(将他的)奏章还回,安慰并答复(他)说: “朕的儿子每次出行,(朕)都谆谆教诫,因此不敢有失。管崇嗣年老又跛足,你姑且宽容他。” 百官都十分恭敬。 李希烈僭越称皇帝,派人询问仪式,(颜真卿)回
25、答说:“我已经老了,曾掌管国家礼仪, 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罢了!”(李希烈)派将领辛景臻、安华来到他的住处,在院中堆积 柴草说:“再不屈服,就烧死你。”颜真卿起身直入火中,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李希 烈派阉奴等人谋害颜真卿,说:“有诏书。”颜真卿拜了两拜。阉奴说:“应赐你死。”(颜 真卿)说:“老臣失礼,罪应处死,但使者何时从长安来?”阉奴说:“从大梁来。”(颜真卿) 骂道:“只是反贼罢了,为何称诏书!”(阉奴)于是勒死了他,(颜真卿)享年七十六岁。儿子颜 预、颜硕护送灵柩回朝,皇帝(为他)停止上朝五天,追赠司徒,谥号为文忠。 2.答案:1.B; 2.D; 3.B; 4.(1)汉王追击逃
26、跑的骑兵到了平城,被胡人包围,被困了七天。 (2)夏侯婴与大臣共立代王为孝文皇帝,他仍担任太仆,八年后去世,谥号为文侯。 5.夏侯婴以太仆身份侍奉孝惠帝,孝惠帝和高后感激他在下邑路上解救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赐食祁阳”食邑与地名不能断开,排除 A、C,“项籍” 为“从击”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 D。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D 项人有善、恶之分,统治者也有贤主、 暴君之别,所以谥号也分为美谥、平谥、恶谥三类。故选 D。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原文“因从击韩信军胡骑晋阳旁,大破 之。”夏侯婴跟随高祖到晋阳附近,把
27、隶属于韩王信的匈奴骑兵打得大败。“追北至平城” 一路追击败军到了平城。B 项理解失误,故选 B。 4.参考译文: 汝阴侯夏侯婴是沛县人。开始在沛县县府的马房里掌管养马驾车。每当他驾车送完使者 或客人返回的时候,经过沛县泗上亭,都要找高祖去聊天,而且一聊就是大半天。后来,夏 侯婴担任了试用的县吏,与高祖更加亲密无间。有一次,高祖因为开玩笑而误伤了夏侯婴, 被别人告发到官府。当时高祖身为亭长,伤了人要从严惩罚,因此高祖申诉本来没有伤害夏 侯婴,夏侯婴也证明自己没有被伤害。后来这个案子又翻了过来,夏侯婴因受高祖的牵连被 关押了一年多,挨了几百板子,但终归因此使高祖免于刑罚。当初高祖带领他的徒众准备攻
28、 打沛县的时候,夏侯婴以县令属官的身份做高祖的使者。就在高祖降服沛县的那天,高祖立 为沛公,赐给夏侯婴七大夫的爵位,并任命他为太仆。 后来汉王回军平定了三秦,夏侯婴随从汉王攻击项羽的军队。进军彭城,汉军被项羽打 得大败。汉王因兵败不利,乘车马急速逃去。在半路上夏侯婴遇到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 把他们收上车来。马已跑得十分疲乏,敌人又紧追在后,汉王特别着急,有好几次用脚把两 个孩子踢下车去,想扔掉他们了事,但每次都是夏侯婴下车把他们收上来,一直把他们载在 车上。夏侯婴赶着车子,先是慢慢行走,等到两个吓坏了的孩子抱紧了自己的脖子之后,才 驾车奔驰。汉王为此非常生气,有十多次想要杀死夏侯婴,但最终还
29、是逃出了险境,把孝惠 帝、鲁元公主安然无恙地送到了丰邑。汉王到了荥阳之后,收集被击溃的军队,军威又振作 起来,汉王把祈阳赐给夏侯婴作为食邑。在此之后,夏侯婴又指挥兵车跟从汉王攻打项羽, 一直追击到陈县,最后终于平定了楚地。行至鲁地,汉王又给他增加了兹氏一县作为食邑。 汉王立为皇帝的这一年秋天,燕王臧荼起兵造反,夏侯婴以太仆之职跟从高帝攻打臧荼。第 二年,又跟从高帝到陈县,逮捕了楚王韩信。高帝把夏侯婴的食邑改封在汝阴,剖符为信, 使爵位世世代代传下去。又以太仆之职跟从高帝攻打代地,一直打到武泉、云中,高帝给他 增加食邑一千户。接着又跟随汉王到晋阳附近,把隶属于韩信的匈奴骑兵打得大败。当追击 败军
30、到平城时,被匈奴骑兵团团围住,困了整整七天不能解脱。后来高帝派人送给匈奴王的 王后阏氏好多礼物,匈奴王冒顿这才把包围圈打开一角。高帝脱围刚出平城就想驱车快跑, 夏侯婴坚决止住车马慢慢行走,命令弓箭手都拉满弓向外,最后终于脱离险境。以此功,高 帝把细阳一千户作为食邑加封给夏侯婴。又以太仆之职跟随高帝在勾注山以北地区攻打匈奴 骑兵,获得大胜。以太仆之职在平城南边攻击匈奴骑兵,多次攻破敌阵,功劳最多,高帝就 把夺来的城邑中的五百户赐给他作为食邑。又以太仆之职攻打陈豨、黥布的反叛军队,冲锋 陷阵,击退敌军,又加封食邑一千户。最后,皇帝把夏侯婴的食邑定在汝阴,共六千九百户。 夏侯婴自从跟随高帝在沛县起兵
31、,长期担任太仆一职,一直到高帝去世。之后又作为太 仆侍奉孝惠帝。孝惠帝和吕后非常感激夏侯婴在下邑的路上救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紧 靠在皇宫北面的一等宅第赐给他,名为“近我”,意思是说“这样可以离我最近”,以此表 示对夏侯婴的格外尊宠。孝惠帝去世之后,他又以太仆身份侍奉高后。等到高后去世,代王 来到京城的时候,夏侯婴又以太仆的身份和东牟侯刘兴居一起入皇宫清理宫室,废去了少帝, 用天子的法驾到代王府第里去迎接代王,和大臣们一起立代王为孝文皇帝,夏侯婴仍然担任 太仆。八年之后去世,谥号为文侯。 3.答案:1.A;2.C;3.C 4.(1)(我)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我不聪敏,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
32、(2)百姓疲劳困乏,虽然有长城,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 5.齐国不占天时;齐国百姓疲劳困乏;齐国君骄臣贪。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先人尝有德苏氏”中,“有德”的对象是“苏氏”, 不能在“苏氏”前断开,据此排除 C、D 两项;“乃召苏代”,“苏代”是“召”的宾语,二 者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 B 项。故选 A。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 项,“多为出身卑贱的人”错误。“质 子”指人质,古时派往别国(或别处)作抵押的人,多为王子或世子。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项,无中生有。原文中说的是“燕相子之 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
33、子于齐”,当时苏代并不在燕国,没有暗助子之夺权、 误导燕王视听,也没有暗中说服燕王将王位让给子之。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窃:私下。义:道义,德行。干:求,这里 指求见。(2)罢敝:疲劳困乏。恶:怎么。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这句话强调 齐国不占天时。“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这句话强调齐国百姓疲劳困乏。“夫 骄君必好利,而亡国之臣必贪于财。”这句话指出齐国君臣的特点。 【参考译文】 苏秦的弟弟叫苏代,苏代的弟弟叫苏厉,(他们)看到哥哥在七国间运用手段使其联合 或分化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苏秦已经
34、因反间计而死,他帮助燕国图谋齐国 的很多事都泄露了。齐国听到这些,就怨恨燕国,燕国很害怕。苏代就去求见燕王,想要承 袭苏秦的旧业。(他对燕王)说:“我是东周学识浅陋的人。(我)私下听说大王德行很高, 我不聪敏,放下农具来求见大王。到了邯郸,看到的情况和我在东周听到的不同,我暗暗地 认为有负于我的一片期望。等到了贵国朝廷,看到大王的群臣、下属官吏,(知道)大王是 天下贤明的国君。”燕王说:“您说的贤明的国君是怎样的呢?”(苏代)回答说:“我听 说贤明的国君一定愿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而不希望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请允许我指 出您的过失。齐国和赵国,是燕国的仇敌;楚国和魏国,是给予燕国援助的国家。
35、如今大王 帮着仇敌去攻打能援助自己的国家,这是不利于燕国的行动。大王自己想一想,(会发现) 这是策略上的失误,不让您听到这种失误的人,就不是忠臣。” 燕王说:“我听说齐国有清济可以用来固守,长城足以作为要塞,果真是这样吗?”(苏 代)回答说:“天时不给它有利的机会,虽然有清济,怎么能够固守呢?百姓疲劳困乏,虽 然有长城,怎么能够成为要塞呢?骄横的国君一定贪图利益,亡国的臣子必定贪财。大王如 果能够不以用侄子、胞弟做人质感到羞耻,用宝珠玉帛去贿赂齐王的亲信,那么齐国就可以 灭掉了。”燕王说:“我终于可以靠您受天之命了。”燕国就派了一位公子到齐国充当人质。 燕国的相国子之与苏代结为姻亲,子之想夺取
36、燕国的政权,就派苏代到齐国去侍奉那位 做人质的公子。齐王派遣苏代回复燕国,燕王哙间道:“齐王大概要称霸了吧?”(苏代) 说:“不可能。”(燕王)说:“为什么呢?”(苏代)说:“齐王不信任他的臣子。”于 是燕王专一重用子之,不久把王位让给子之,燕国大乱。齐国攻打燕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 燕国拥立昭王,而苏代就再不敢进入燕国,最后归附了齐国,齐王友好地对待他。 苏代经过魏国,魏国替燕国拘捕了苏代。后来魏国释放了苏代。苏代到了宋国,宋王友 好地对待他。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危急,苏代就写了一封信给燕昭王。燕昭王认为他写的这 封信很好,说:“先王曾对苏氏有恩,因为子之的祸乱,苏氏离开了燕国。燕国想要向齐国
37、 报仇,非得苏氏不可。”于是就召回苏代,又很好地对待他,和他商议攻打齐国的事情。终 于打败了齐国,齐湣王出逃。 燕王派(苏代)联络各国合纵相亲,就如同苏秦在世时一样,有的国家加入了联盟,有 的国家没加入,但各国从此都推崇苏氏兄弟所倡导的合纵联盟。苏代、苏厉都得终天年,他 们的名声在各诸侯国显扬。 4.答案:1.D; 2.C; 3.B; 4.(1)皇帝在休假日打开天章阁召见沈括答对,高兴地说:“大臣 们根本不去探究事情的原委,几乎误了国家大事。” (2)现在你们北朝抛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约,用暴力役使自己的百姓,不是对我们宋朝不 利。 5.预先找出相关书信档案数十件,让幕僚和吏员背熟。契丹每有
38、问题提出,沈括就让手下吏 员列举档案条文作答。不惧威胁,以国之道义、民之根本为理由,申明寸土不让。 在沈 括一行力争下,辽国最终有所退让,紧张的宋辽关系得以暂时缓解。 解析:1.正确标点为: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 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2.“权”是临时代理的意思,和“加”意思不同。 3.“一直沿用至今”不当。原文只是说“后皆施用”,不代表有沿用至今的意思。 4.【参考译文】 沈括,字存中,因为父荫得官为沭阳主簿。沭阳县靠着沐水,是职方氏所写的“浸曰沂、 沭”的地方。早先的河道漫衍为停滞不流的沼泽,沈括重新修筑两条堤防,疏浚水流为一百 条水渠九
39、个水坝,用来分导和节制沫水的主流和支流,得到上等好田地七千顷。 考中进士后,沈括被派去编集校对昭文馆的书籍,担任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按照 旧制,每三年一次郊丘祭祀天地的制度,有关部门按照典籍记载进行,收藏起典籍的副本, 官吏们因袭来谋取私利。沈括考订南郊大礼的礼制沿革,写成一部书叫南郊式。皇帝就 下诏叫他掌管郊祀的事务,按照新的仪式举行祭礼,所节省的费用数以万计,神宗十分满意。 升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市井间庸俗商贩,对 于天文现象、天体图象和天文仪器,大多浑然不懂。沈括开始设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 招来卫朴修造新历法,向全国各地募集上献太史占书,参杂使
40、用士人,分方技科为五部分, 这些办法后来都被采用施行。加官为史馆检讨。 辽国的萧禧来处理河东黄鬼一带地界划分问题,留在馆舍不肯辞去,说:“一定要请求 得到后才回去。皇帝派沈括前往问候致意。沈括到枢密院查阅以前的档案,得到当年商定疆 界的文书,文件指定以古代的长城作为边界,现在所争的地方与长城相距三十里远,上表论 述了这事。皇帝在休假日打开天章阁召见沈括答对,高兴地说:“大臣们根本不去探究事情 的原委,几乎误了国家大事。”命令沈括把地图拿给萧禧看,萧禧这才感到理屈。皇帝赏赐 给沈括白银一千两,让他出使。到了契丹宫廷,契丹宰相杨益戒来和他商谈,沈括找到争论 地界的各种文书档案几十件,预先叫吏员们记
41、熟,杨益戎有问题提出,就回头叫吏员列举所 得档案回答。另一天再问,也是这样。杨益戒无法对答,傲慢地说:“几里土地都不忍心, 难道忍心轻率地断绝友好关系吗?”沈括回答说:“军队以正义为强大,以理屈为衰弱。现在 你们北朝抛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约,用暴力役使人民,不是对我们宋朝不利。”总共会 谈了六次,契丹知道无法改变沈括的主张,就放弃黄鬼而请求天池。沈括就回朝,在路上画 了契丹的山川险要平坦的地形及道路坦直曲折的状况,记下风俗的纯朴和庞杂的情形,以及 各地人心的向背,作使契丹图抄上。被授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沈括学问广博,善于写文章,对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没有不通晓 的,而且都有论述和蓍作。他又把平时和宾客谈论的事记录下来,写成笔谈一书,记载 了许多朝廷中的典故事实,有声望的老臣的情况,流传于世上。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