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9.45KB ,
文档编号:975737      下载积分: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97573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binbin)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诗词鉴赏12大题型.docx)为本站会员(binbin)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诗词鉴赏12大题型.docx

1、 中考语文诗词鉴赏中考语文诗词鉴赏 1212 大题型大题型 一、炼字品析一、炼字品析 题型阐释: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 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 某字用得妙, 妙在何处。 精题回放: 例 1. 湖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例 2.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陂(bi):水岸。漪:水波纹。腔:曲调。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闯关策略: 古人写诗, 为

2、了表达的需要, 往往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创造性搭配, 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凝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对字 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在诗句关键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 点睛,会令全句夭矫生姿,让人拍案叫绝。 炼字品析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 力。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第一步,理解所炼之字的字面意思,确定它的词性及意思。如例 1 的乱, 字面意思是 杂乱 纷乱 , 兼有动词、 形容词的词性; 例 2 的 衔 横 , 字面意思是用嘴含横着坐,词性是动词。 第二步,推想炼出妙字之前的平

3、字,可能是什么。如例 1,可能最初 是 花开红树数莺啼 , 例 2 可能是 山连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跨牛背 。 第三步,比较推敲、提炼后的妙字比推想出的平字在情、态、韵等 方面多了一些什么。因为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 文章,所以,我们思考时,也应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效果,从形容词的修 饰性、色彩感,从数量词的夸张效果,从虚词的表情达意功能等角度切入。 如例 1,如果用数,只说明春天红林深处黄莺不止一只。而用乱,则 既具动感,让人眼前仿佛有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又闻声 音,耳中仿佛听到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 (朱自清春中成 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

4、字与此处的乱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 2,前一个动词,用衔而不用连,不仅在形态上更贴切,而且运用 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后一个动词,用横而 不用跨,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 的调皮可爱。 提醒一点,炼字品析的析,不能架空分析,泛泛地说运用了什么修辞, 说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等空话;要结合语境,分析炼字使怎样的事、景、 人、物、情更形象、更含蓄、更有意蕴等。 例 1(答案):乱字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 鸟鸣声,还表现出了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例 2(答案):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活了山,写出了落日将

5、沉未 沉的情态。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表 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 二、内容理解二、内容理解 题型阐释:内容理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 时也要求考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含哪些含 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 精题回放: 例 1.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例 2. 饮 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

6、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 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闯关策略: 赏析古诗词,内容理解是前提,只有先弄懂诗词所写的基本内容,才能进而 想象其画面,体味其情感,感知其形象,领悟其主旨,才能进一步踏入审美 的妙境。理解,是赏析的前提和基础。 内容理解,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这是第一关。中考古诗词考查,虽然一般不 会像文言文那样直接考字词释义,但题目里其实暗含这样的要求。 譬如例 1,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考场上答题时,

7、可可 先推想词典里望的义项,先推想词典里望的义项,应该有四项:(1)向远处看,如眺望;(2) 心中所愿,如盼望、期望;(3)拜访,如看望、探望;(4)有名的,人所 敬仰的,如望族、声望。然后通读全诗,从整体上去理解。然后通读全诗,从整体上去理解。第一、二两联, 主要是写景,其实也就是写作者眼中所见,他望到了什么呢?他望到的是山 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第三、四两联,写作者内心的想法以及表现在行 动上的细节, 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出他心中的期盼: 期盼亲人团聚, 国家安定。 如此我们就知道了春望的望,既是写作者眼中所见,也是写作者心中所 愿,有望见和期望两层含义。 有时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远远不够,

8、 还得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 心路历程。有时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远远不够, 还得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 心路历程。 如例 2, 如果是世俗追逐富贵之人, 都喜欢热闹, 希望自己家门庭若市。 倘 无 车马喧,门庭冷落,难免孤独与寂寞。但陶渊明是一位隐士,他不愿与世 俗同流合污,一心归隐田园,就是为了实践自己淡泊宁静,心无尘杂的 人格理想。即使身居人境也能尘杂不染,是因为他能做到心远。 心远 就是思想上摒弃富贵荣华之念。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 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哪里还会因为无车马喧而孤独与寂寞呢? 初中阶段,是培养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一定不能好高骛 远,要脚踏实地,一

9、步一步来。学习古诗词,同学们不妨用点文言文学习的 笨方法,从题目到正文,先一句句把意思弄清楚,再进一步深层理解。 例 1(答案):(1)满头白发,愁苦不堪。(2 分,每点 1 分。)(2)诗 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粹,春天的凄凉景象。(2 分)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 团聚,国家安定。(2 分。意思对即可,只抄写诗句不得分。) 例 2(答案):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 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三、描绘画面三、描绘画面 题型阐释: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 展现的画面。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

10、绘某一句(联) 所展现的画面。 精题回放: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 面。 闯关方略: 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 之美令人心醉。读古诗,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 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描绘画面,对考生的想象能力、 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 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譬如上面这句齐鲁青未了, 先要理解齐鲁青未了各是什么意思。齐鲁是齐国和鲁国, 春

11、秋战国时两诸侯国名, 泰山以南是鲁, 以北是齐, 这里指齐鲁大地; 青 , 是指山色青翠;未了,是无穷无尽的意思。 这句话合起来意思就是:齐鲁大地那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 但这样回答,不是描绘,而是解释。描绘,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结 合上一句岱宗夫如何(泰山怎么样啊),我们应意识到这一句其实是写 作者远望泰山,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巍峨、辽阔,它拔地而起,参天耸立。 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 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 形象、生动;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

12、充出来。 当然, 在平时的古诗词学习中, 更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看、 听、 触、嗅每一首诗歌。如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 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 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你眼前的线条、色彩、动静是不是那么鲜明呢? 四、情感体味四、情感体味 题型阐释:情感体味,即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以 及作者的情绪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 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等。 精题回放: 例 1.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

13、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 2.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 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闯关方略: 古诗词以含蓄为贵, 诗人直抒胸臆、 情感外露的并不多见, 往往融情于叙述、 描写、议论之中。 情感体味题,考查的是考生披文入情的能力,即顺着文辞的通道进入并 解析作者情感世界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是明确诗歌的题材一是明确诗歌的题材。古诗从题材看,可分为田园诗、边塞 诗、送别诗、思乡诗、咏物诗、咏史诗、怀旧诗等很多类,各类诗歌感情的 抒发也有规律可循。如例一村晚是一首田园诗,田园诗

14、往往抒发喜爱山 川美景之情, 表达远离污浊官场的洁身自好情怀。 照着这个思路理解 村晚 , 大抵不差。例二除夜作是一首思乡诗,思乡诗一般表达游子的思乡怀人 之情,按照这个常识理解除夜作,应该八九不离十。 二是分析诗歌的意象二是分析诗歌的意象。几千年古诗写作传统的沿承,使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 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 鹃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例一村晚里出现了青草、池塘、远山、落日、 牧童、短笛等意象,尤其牧童是横坐牛背,短笛是无腔信口吹, 这些都描绘出乡村生活的悠然宁静,作者如此描绘乡村晚景,他的喜爱、欣 赏之情自然是蕴藏其中的。答案: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

15、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是把握表露情感的词语三是把握表露情感的词语。古诗词的标题、正文部分有时会有一些直接表露 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如书愤中的愤,春夜喜雨中的喜, 示儿中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等等。例二除夜作中,也 出现了很明确的表露心绪的词语凄然,另外寒思霜鬓等词 也含蓄地透露了作者的情感。本题要求分析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 些。通读全诗,一是旅馆寒灯独不眠,一是故乡今夜思千里,一是 霜鬓明朝又一年;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 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解答古诗词情感体味题,为了表达精确,还要储备一

16、些专业性词语,如离 愁别绪、恬淡闲适、清高孤傲、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 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国忧民、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物是人 非等,在分析古诗词情感时经常用到,不可不知。 五、主旨领悟五、主旨领悟 题型阐释:主旨领悟,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理解作品蕴涵的 哲理。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句蕴涵了怎样的道理作者的写作 意图是什么等。 精题回放: 例 1.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例 2.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

17、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 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闯关方略: 初中阶段,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初中阶段,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 理趣诗中,一般都有脍炙人口的哲理句,有时人们正是因为这些哲理句而记 住了整首诗,某种意义上,这些诗能流传至今,是沾了哲理句的光。理趣诗理趣诗 中的哲理,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如果是那样,有理而无趣,跟和尚写的阐中的哲理,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如果是那样,有理而无趣,跟和尚写的阐 发佛理的偈言有什么差别?理趣诗妙在无意说理而理随境生

18、, 妙在寓论于景、发佛理的偈言有什么差别?理趣诗妙在无意说理而理随境生, 妙在寓论于景、 寄理于物。在理趣诗中,理语通常与情语、景语融为一体,景语、情语就是寄理于物。在理趣诗中,理语通常与情语、景语融为一体,景语、情语就是 理语。理语。 如例一,问渠这两句表面是写景,是说方塘之水问那方塘的水 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从而成了活水。 但结合题目 观 书(书法)有感,我们知道这其实是作者阐发对书法艺术的感悟:这作品 为什么如此清新隽永呢?原来是由于书写者内心有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注入 啊!书法艺术如此,万事万物也是同样道理。回答题目的设问,我们还应该 结合自身学习知识,或者接受新事

19、物的经历、体会来谈。示例:要使自己的 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 (或:要保持心灵境界的澄明, 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洗礼。) 怀古诗,是指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诗作。怀古诗,是指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诗作。古人常说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又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他们写怀古诗的目的他们写怀古诗的目的 多是怀古伤今,或借古讽今。历史故事、古人事迹,只是他们感慨的触发点。多是怀古伤今,或借古讽今。历史故事、古人事迹,只是他们感慨的触发点。 如例二,如果将其单纯看作一首写景的诗歌,你可能觉得后两句写出了深邃 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

20、图画 更加丰富多彩。 但如果你深入一层意识到作者的眼光穿越历史的 烟雨 , 想到几百年以前的南朝统治者推崇佛教,大兴佛寺,劳民伤财,但佛寺并不 能挽救病入膏肓的南朝政权,而现在晚唐的统治者正重蹈前人的覆辙那 它就不是一首简单的写景诗,而是怀古诗。作者是在借古讽今:后两句写出 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 教的现实的不满。 原题答案:赞同前者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 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赞同后者赞同后者:后两句 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 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21、。 咏物诗,即描摹物象的诗歌。咏物诗,即描摹物象的诗歌。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 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咏物诗往往不是单纯地描摹事物,咏物是为了咏物是为了 抒情、言志。如虞世南的蝉,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抒情、言志。如虞世南的蝉,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 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可谓物我互释。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可谓物我互释。这就告诉我们,咏物 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六、形象感知六、形象感知 题型阐释:形象感知,主要是指对诗歌中人的感知,包括诗人自我形象 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整首诗(或某一句)勾 勒(

22、或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精题回放 例 1.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 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例 2.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闯关方略: 诗歌里的形象,主要有两类:一是自然形象,如山川草木、花鸟虫鱼;二是 人物形象,包括作者自我形象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中考考查的一般是

23、人物形象,例一、例二里考查的都是作者自我形象。 解答形象感知题,应先建模,在头脑里储存一些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 如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登高),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 象 (陶渊明 归园田居 ) ,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形象 (辛弃疾 破阵子 ) 然后,结合诗词内容,结合作者生平,结合其创作诗歌的背景与心境,进行 具体分析。 如例一,从整首词对太守狂态的描写,尤其是从下阕引用冯唐的典故和 画线句的描写中, 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位英雄形象, 他英武豪迈、 气概非凡, 内心则壮怀激烈,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北宋仁宗、神宗时 期,国力不振,国势衰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

24、多有为之士义 愤难平,苏轼即是如此。他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以 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像冯唐一样的使臣,重新信任、重用自己。 答案: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再如例二,尾联是一个细节描写,写诗人为国事、家事而愁,头发因为频繁 的抓挠而越来越少, 以至于簪子都插不上去了。 这里描写的是诗人忧愁焦虑、 憔悴不堪的形象。答案:满头白发,愁苦不堪。 形象感知题,解答的关键,有时不在诗内,而在诗外。我们要对历史有一些 基本的了解,譬如知道晚唐诗歌多为表达悯农情怀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而 南宋诗歌多为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同时,对一些 重点诗人的生平、心迹也要有个大致的把握,如杜甫诗中多是忧国忧民的形 象,李煜后期词中多是愁苦、悲哀的形象。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