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认识水认识水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能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能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3、 能积极参与有关水的认识的讨论, 发表自己的见解; 能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 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学习重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水的特点。 学习学习难点:难点: 让学生能用语言、 文字、 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 培养他们的观察、 比较、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学习学习准备:准备: 1、分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 、吸管、透明杯。 1
2、 号杯:牛奶 号杯:白醋 号杯:糖水 号杯:清水 水管、不同形状的小杯子、气球、水盆 8 个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一、猜谜语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请看:一物不稀奇,人 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谜底是(水) 2.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 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 “认识水”(板书课题) 二、认识水:二、认识水: 讨论观察方法与顺序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太马虎,我把清水,牛奶,白醋和糖水混放在一起分不清了,我 知道你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能帮忙找一找哪一杯是清水吗?(学生
3、猜测,并说出自己 的理由) 1学生讨论观察方法 师:大家对 1 号杯意见比较统一(看颜色) ,对 2 号,3 号,4 号这三杯为什么不能确定, 可以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分辨?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观察方法:看、闻、尝、 (摸) 。 (板书) 提示: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对于不认识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去闻,更不能 2 随便去尝,知道为什么吗?(以免引起中毒) 3.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 (确定 2 号杯为白醋)师演示“闻”的方法:用鼻 子闻的时候,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过气味来闻。 4.我们已经知道糖水和清水没有毒,可以尝(确定 3 号杯为糖水) 。师演示 “尝”的方 法:品尝
4、时用舌头尝的时候,要用筷子或别的物体蘸取少量的物品进行品尝。 5.小结:经过了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把水找出来了,同时也把水的特点找出来 了,水有什么特点呢?: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观察 是最好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但是观察的方法有很多,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观察的顺序】 三、探究水的另外两个特点三、探究水的另外两个特点 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用看、闻、尝、摸的方法很快的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老 师心里很佩服。 水除了这四个特点之外, 还有其他的特点吗? (生猜测: 有形状、 会流动。 ) 师:水到底有没有形状,会不会流动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5、呢?小组讨论实验 方案。 2.生交流验证的方法。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看看是否能验证水的这两个特 点。小组长领取材料。 3、生汇报探究结果。 4、小结:通过验证,我们发现水是没有固定形状,水会流动。 (板书) 。 5、讲解: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并且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像橡皮、木块这样不 会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 。 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强调常温、常压是 条件,因为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变成冰,也可以变成水蒸气) 5知识扩展 提问: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液体吗? 学生交流。 四、体会水资源匮乏对我们的影响,培养学生
6、节约用水的意识四、体会水资源匮乏对我们的影响,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师:水不但美丽,而且是生命之源,它孕育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但是可供人们利用的 水资源是有限的。大家请看: (出示地球上水的分布图)地球上 97%的水是海水和咸水湖中的 水,只有 3%是淡水,而淡水中还有许多不能被开采的深层地下水。水蒸气等还有地球南北两 极冰山占了 76%。 (从形态来看,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之分) 。地球上的水虽然比较多,但 3 是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水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 0.37%左右。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 21 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我国的水资源就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水污染,淡 水缺乏
7、? 生: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小结:同学们有环保意识,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但是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就让我们用 实际行动去节约用水, “别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 (大家请欣赏几幅与节 水有关的图片) 。 五、五、 板书设计: 认识水 观察方法:看 闻 尝 摸 无颜色 无气味 无味道 会流动 无固定形状 4 比较水的多少比较水的多少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科学探究: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进一步学会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 与否。学会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2、科学知识:知道比较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比较简单的,认识毫升。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及乐于
8、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4、 教学重点、 难点、 关键: 利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 使用量筒, 比较出水多了多少。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1、 引入探究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瓶水。 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你知 道吗?并简单说说理由。 自评:这种猜测实际上就是科学思维的培养,猜测的正确与否,需 要用科学实验来证实。以此来引出这节课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创设各种探究情景,引导学生 产生问题而形成具体的探究任务来进行科学形象思维的训练。 2、进行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1)讨论比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问:
9、要比较这 两个瓶子中哪个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观察行不行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小组 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不要只局限于一种方法。并进行学生讨论交流。再汇报:你们决定用什 么方法来比较?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 方法:倒入同样的杯子、瓶子比高低;倒入小杯比杯数;用秤比重量?) 自评:在科学思 维的培养中,讨论是一种很直接、很有效的启迪方式。 (2)学生比较水的多少。 刚才我们 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都可以来比较水的多少,下面就请大家自主选择 一种办法来比较两个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时,老师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过程中不要将水倒出 来,保证比较
10、的准确度,把你们的比较结果记录下来。 自评: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中,记 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很多灵感或习惯都是在点滴的记录中逐步培养的。 3、引导学生使用量筒比较水的多少。 (1)引出量筒。 我们已经比较出来两个瓶子里 水的多少了,那么其中一个瓶子里的水比另一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可以怎样来描述呢? 学生汇报。为了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需要借助专用测量水的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 的仪器之一。 (2)认识和使用量筒。 现在我们来观察量筒,比一比谁的发现多?注意量筒 是玻璃做的,我们在观察使用时要注意什么?(轻拿轻放) 小结:量筒壁上有刻度,这刻的 单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来表示液体的单位
11、。在我们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 5 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测量多少毫升的水? 提问: 你们认为在读数据时, 视线应怎样?出示: (读数示意图)视线应与量筒上的刻度与液面相平。 讲述:很多同学一定想马上使用量筒来 测量水的多少了,现在就请各小组用量筒分别测出三个瓶子里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把 测量的结果写在探究记录纸上。 各组汇报测量结果。 自评: 科学思维的培养离不开科学仪器, 仪器的介入增加了验证的准确性,正确使用仪器有利于思维空间的拓展。 4、练习测量 50 毫升的水。 5、小结延伸。 今天我们就怎样比较水的多少进行了研究,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 新的问题吗?在生活中,大多数液体
12、的包装材料上都标有具体多少毫升的数据,请大家注意 观察。 6 小水轮小水轮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学习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简单工具组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小水轮。 2.能有意识地通过公平对比,发现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 3.通过看图片和相关视频,了解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水有力量,并尝试通过实验发现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小水轮转动 的快慢。 难点:在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活动中,能有意识地进行公平对比 学习准备学习准备: : 1.教师材料:人类对水力资源利用的相关图片、视频 2.学生分组材料:厚约 2 厘米的胡萝卜 1 段、
13、铝片 4 片、 长铅丝 1 根,水槽架子、 漏斗 2 粗 细不同的橡皮管各 2 根、水杯、水。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课件出示: 1、组装小水轮。 材料:厚约 2 厘米的胡萝卜 1 段、铝片 4 片、长铅丝 1 根。 老师示范,学生观看。 组装好后,学生动手操作 老师巡视。 2、让小水轮转起来 (1)你有办法让小水轮转起来吗? 办法一:用嘴吹;办法二:用手拔 (2)讨论:怎样让水轮转得更灵活 动手试一试。 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起来 材料:水槽架子、漏斗 2 个、粗细不同的橡皮管各 2 根、水杯、水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7 老师示范。 (3)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生 1:我把漏斗拿高一点。 生 2:水加多一点;生 3:水加快点。 。 (4)你还有其他办法吗? (5)讨论:能不能用纸杯代替漏斗做这个实验? 为什么水塔总是造的高高的? 二、动动脑筋 你知道吗? 人们可以借助水的力量做哪些事情? 课件出示:引水灌溉农田、水力发电。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哪里有空气哪里有空气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通过捉空气活动,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 通过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 发展求异思维。 通过交流, 能认同他人合理的观点, 体验分享的快乐。 3、通过实验,知道一些物体中也有空气,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