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刘勰 文心雕龙文心雕龙 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 意思是不用作战而使敌方屈服,这是兵意思是不用作战而使敌方屈服,这是兵 法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的口才、力量真法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的口才、力量真 的能抵得上百万之师吗?今天我们通过的能抵得上百万之师吗?今天我们通过 学习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来寻找这个问题来寻找这个问题 的答案。的答案。 烛烛 之之 武武 退退 秦秦 师师 左传左传 学习目标: 1、积累、积累文言知识文言知识 2、体会论辩艺术、体会论辩艺术 3、感受
2、人格魅力、感受人格魅力 烛之武为何人?烛之武为何人? 解题:烛之武退秦师 为何要退秦师?为何要退秦师? 退秦师结果如何?退秦师结果如何? 怎么退秦师?怎么退秦师? 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 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 简洁生动。简洁生动。 【你能说出来吗?你能说出来吗?】 作者作者 名称名称 地位地位 内容内容 特点特点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春秋三传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是我国第一
3、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史书。它它 记叙了东周前期记叙了东周前期240240多年各国的历史、经济、多年各国的历史、经济、 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既具有研究先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既具有研究先 秦历史的史料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秦历史的史料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是历代散文的典范。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按按年月日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 如如春秋春秋、左传左传、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等。等。 分不同的分不同的国家编写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的史书体裁。 如如国语国语、战国策战国策等。等。 以以人物传记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为中心的史书体裁。 如如史记史记、三国志三
4、国志等。等。 编年体编年体 国别体国别体 纪传体纪传体 中国古代史书体例中国古代史书体例 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如汉书 。 断代史断代史 且且贰贰于楚也于楚也 秦军秦军氾氾南南 夜夜缒缒而出而出 越国以越国以鄙鄙远远 共共其乏困其乏困 若不若不阙阙秦秦 秦伯秦伯说说 使使杞杞子、子、逢逢孙、杨孙孙、杨孙戍戍之之 基础知识知多少基础知识知多少 你能读准吗?你能读准吗? 你能解释吗?你能解释吗? 且且贰贰于楚也于楚也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用亡郑以陪邻 行李行李之往来之往来 又欲又欲肆肆其西其西封封 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之力不及此 吾吾其其还也还也 你能翻
5、译吗?你能翻译吗?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夫晋,何厌之有?夫晋,何厌之有?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与,;失其所与, 不知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以乱易整,不武。 你认为哪一句或哪几句最能打动秦伯?你认为哪一句或哪几句最能打动秦伯? 为什么?为什么? 要求:先读出句子,再具体分析。要求:先读出句子,再具体分析。 赏析论辩艺术赏析论辩艺术 亡郑亡郑 无利,有小害无利,有小害 对秦对秦 舍郑舍郑 无害,有小利无害,有小利 对秦对秦 亡郑亡郑 将有大害将有大害 对秦对秦 分 析 利 弊 , 层 层 深 入 分 析 利 弊 , 层 层 深 入 (
6、表面)(表面) (深入)(深入) 分析利弊,利用矛盾,转移矛盾。分析利弊,利用矛盾,转移矛盾。 春秋无义战春秋无义战! 利益至上。利益至上。 烛之武游说辞令赏析烛之武游说辞令赏析 点拨: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点拨: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 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 之薄也)。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 害)。害)。
7、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 也)。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总结 这段说辞,只有这段说辞,只有125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 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秦晋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秦晋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 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 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 住了
8、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 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 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 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 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这说明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写外交辞这说明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写外交辞 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令方面达到了
9、很高的水平。 尝试背诵尝试背诵 见秦伯,曰:见秦伯,曰:“秦晋围郑,秦晋围郑, 。 若亡郑若亡郑 ,敢以烦执事。,敢以烦执事。 ,君,君 知其难也,知其难也, ?邻之厚,?邻之厚, 。 若若 , ,共其乏困,君亦无,共其乏困,君亦无 所害。且所害。且 ,许君焦、瑕,许君焦、瑕, , 君之所知也。夫晋,君之所知也。夫晋, ?既?既 , 又又 ,若,若 , ? ,唯,唯 君图之。君图之。” 探讨思考 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 条理由退兵,你怎样看待晋文公的退兵理由条理由退兵,你怎样看待晋文公的退兵理由? 探究学习:其实,“不仁”是一个冠冕堂皇探究
10、学习:其实,“不仁”是一个冠冕堂皇 的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的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 兵攻郑。“不知”才是实质。“知”通兵攻郑。“不知”才是实质。“知”通 “智”,这个“智”,是理智,就是对现实“智”,这个“智”,是理智,就是对现实 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 “以乱易整,不武”,胜负之数,难以意料。“以乱易整,不武”,胜负之数,难以意料。 晋的退兵,说到底,也是一个“利”字起作晋的退兵,说到底,也是一个“利”字起作 用。用。 根据“夜缒而出”这一细节,发挥想象,将下面的句根据“夜缒而出”这一细节,发挥想象,将下面的
11、句 子补充完整。子补充完整。 在一个在一个_的晚上,的晚上, 有一位有一位_的老者的老者 被放到被放到_的城外,的城外, 走进了走进了_的秦营,的秦营, 这需要何等的这需要何等的_! 感受人格魅力感受人格魅力 在一个在一个 月黑风高月黑风高 的晚上,的晚上, 有一位有一位 年逾古稀年逾古稀 的老者,的老者, 被放到被放到 危机四伏危机四伏 的城外,的城外, 走进了走进了 剑拔弩张剑拔弩张 的秦营,的秦营, 这需要何等的这需要何等的 勇气勇气 ! 分角色朗读并思考:从文中哪分角色朗读并思考:从文中哪 些细节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烛些细节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烛 之武?之武? 要求:要求:1 1、小组
12、合作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2 2、分析人物分析人物 感受人格魅力感受人格魅力 以“我心中的烛之武”为题, 仿照例句,写一段文字。 烛之武 你是我心中的(义士), 因为(你虽半生未被重用,却 深明大义,以国家利益为先。) 烛之武 你是我心中的( ), 因为( )。 烛之武 你是我心中的( 智士 ) 因为( 你虽手无寸铁,却机智善辩,凭三 寸之舌智退虎狼之师 )。 烛之武 你是我心中的( 勇士 ), 因为( 你虽白发苍苍,却勇敢无畏,在国 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 )。 烛之武 你是我心中的(义士), 因为(你虽半生未被重用,却深明大义,以 国家利益为先。) 危难之时挺身行危难之时挺身行, 宝刀未老入敌营。宝刀未老入敌营。 但凭三寸不烂舌但凭三寸不烂舌, 智退秦师留美名。智退秦师留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