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50 页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 二、中国近代史 三、中国现代史 四、世界古代史 五、世界近代史 六、世界现代史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言前言 第 2 页 共 50 页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 深刻的变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
2、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 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 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 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 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 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
3、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 79 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 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 思想性思想性 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该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基础性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 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 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第 3 页 共 50 页 人文性人文性 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
4、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 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 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要。 综合性综合性 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 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 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二、课程基本理念 1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 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2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 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
5、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使学生通过历 史学习,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4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 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从培 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 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 第 4 页 共 50 页 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 识现实的
6、能力,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1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历史 课程的育人功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 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 2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 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 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 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点” 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 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3在学习内容的的编制上,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精选最基本 的史实,展现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和
7、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 使学习内容更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 动的学习。此外,在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注意 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 4本标准对每个学习板块规定了课程内容,并提出了教学活动建 议。课程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及必须经历的历史思维 训练过程;教学活动建议旨在倡导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积极、 更主动地对历史进行感知、理解和探究,教师可在具体实施中酌情处 理,因材施教。 5本标准设计的课程内容留有余地,以增强历史课程的开放性和 第 5 页 共 50 页 弹性,一方面为教材编写留下一定的空间,另一
8、方面也为各地区进行 乡土历史的教学提供便利,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 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 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 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 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 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
9、展的基本线索。 2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 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 遗址、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 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 4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 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 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5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第 6 页 共 50 页 (二)过程与方法
10、(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 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 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 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 和判断。 3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 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 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 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4 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
11、一些基本方法, 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 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 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 的方法等。 5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 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 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 心得和经验。 (三)情感(三)情感态度态度价值观价值观 1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 第 7 页 共 50 页 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
12、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 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 感。 2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而 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 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 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 史责任感。 3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 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 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
13、野 和意识。 4认识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历史 上的革命和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认识从专制到民主、 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 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5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 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历 史的演变中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坏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 第 8 页 共 50 页 献,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 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
14、的识别判断能力,逐步确立积极 进 取 的 人 生 态 度 , 形 成 健 全 的 人 格 和 健 康 的 个 性 品 质。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史 在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发现的旧石 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 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大约在公元前 21 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迄 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 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