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古诗文默写,第一部分 基础,目录,contents,考纲解读,诗词曲训练 古文分篇训练 难写易错字默写,知识储备,真题探究,中考古诗名句分类素材 解题策略,中考强化训练,考纲解读,目录,contents,返回,知识储备,目录,contents,解题策略,中考古诗名句分类素材,返回,思念情怀,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篇名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篇名春望 作者:杜甫)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篇名天净沙秋思 作者:马致远),中考古诗名句分类素材,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篇名黄鹤楼 作者:崔颢)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篇名次北固
2、山下 作者:王湾),高风亮节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篇名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篇名出师表 作者:诸葛亮)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篇名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生活情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篇名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篇名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奉献精神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篇名无题 作者:李商隐)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篇名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舍生取义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篇名鱼我所欲也 选自:孟子)
3、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篇名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有关战争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篇名春望 作者:杜甫)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篇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篇名木兰诗 选自:乐府诗集)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篇名雁门太守行 作者:李贺),雄心壮志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篇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杜甫)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篇名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篇名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苏轼) 4.长风破浪会
4、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篇名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爱国思想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篇名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篇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辛弃疾),有关黄河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篇名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篇名山坡羊潼关怀古 作者:张养浩)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篇名行路难(其一) 作者:李白),月影含情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篇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篇名观沧海 作者:曹操
5、),花也有语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篇名春望 作者:杜甫)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篇名桃花源记 作者:陶渊明)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篇名无题 作者:李商隐),山的呼唤 1.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篇名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篇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篇名观沧海 作者:曹操)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篇名望岳 作者:杜甫),山的呼唤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篇名三峡 作者:郦道元),水韵迷人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篇名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篇名三峡 作者:郦道元)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篇名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鸟也通灵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篇名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篇名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篇名望岳 作者:杜甫) 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篇名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春之生机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篇名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篇名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夏之滋荣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篇名醉翁亭记 作者:欧阳修),秋之萧瑟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7、篇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杜甫)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篇名观沧海 作者:曹操)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篇名渔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冬之冰寒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篇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 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篇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岑参),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篇名游山西村 作者:陆游)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篇名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石)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篇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返回,解题策略,针对名篇名句的积累与运
8、用的题型特点,结合中考的发展变化的趋势,我们认为在复习这一考点时,同学们在平时要坚持“读读、背背、写写、默默”,注意做好纠错,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一、补写型默写解题策略: 1.强化过关,减少失误 古诗词的默写要做到“首首过关,句句过关,字字过关”。高度重视写景、抒情和蕴涵哲理的经典名句。其中律诗要注意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区分和默写;词的默写要分清上片、下片。,2.要注意生僻字、难写字的书写。 文质兼美的名句名篇,很多学生都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不能得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名篇名句中生僻字、难写字的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所以,备考时同学们一定要勤于动笔,要将生僻字、难
9、写字用红笔圈出来,重点掌握,逐个过关。,3.要注意易错字、同音异义词。 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所以复习时应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知其音,明其意。,4.要留心语句顺序。 有不少同学默写名句时,会把上下句、前后句顺序写颠倒,白白丢分。所以,考试时,要注意诗句的顺序,按要求准确默写。,二、理解型默写解题策略: 1.分析引导语 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的诗句是“ , ”。(2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此类理解型默写,方法在于要分析好引导语,再回归原诗中找出内容相照应
10、的句子。从“羁旅他乡思归不得”可分析出其与“君问归期未有期”相照应,而“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异乡秋夜冷雨的景象把“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正与“仕途失意”“抑郁愁苦”相照应。综上分析,即可判定为正确句。,2.抓住关键词 例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 (2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此类理解型默写,方法在于要抓住引导语中的关键字词,如“明月”一词,正对应“我寄愁心与明月”,而“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则将“明月”人格化了,明月成为了诗人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11、符合了关键词语,再验证一下其中的思想感情,其中诗句中的“愁心”一词,正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综上分析,即可判定为正确句。,3.分析对应句 例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 “ , ”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此类理解型默写,方法在于要分析对应句,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即是登上高峰,视野开阔,有豪迈之感;分析好了对应句,再在要求默写的诗歌里找出相应的句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呼之欲出,前一句言视野开阔,后一句言身处最高,即可判定为正确句。,返回,真题探究,目录,contents,闲敲棋子落
12、灯花,猿则百叫无绝,有约不来过夜半,雪上空留马行处,山气日夕佳,山回路转不见君,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云横秦岭家何在,开轩面场圃,不义而富且贵,把酒话桑麻,草色入帘青,何日遣冯唐,苔痕上阶绿,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黑云压城城欲摧,切问而近思,万里赴戎机,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探究分析: 从近几年广东省课改区中考的考题来看,古诗文默写题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考查范围均为考试大纲规定的篇目,题型为直接默写型与理解运用型相结合。其中直接默写题有
13、4小题,只有1小题是理解运用型默写,最后一题为整篇或补充完成的默写考查,考查的句子多为名句并体现出对难字的考查。,题量为5个小题,共10分。评分要求为每小题错、漏、多1字均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需要注意的是现在改卷均为电脑阅卷,要将试卷进行扫描,同学们在答题时一定要注意不要乱涂乱改,书写一定要清晰、规范,避免因扫描进电脑时字迹不清楚而造成的失分。 绝句、律诗和词是考查重点,一般所占分值为58分;整首或补充完整的默写主要考查绝句、律诗或词。,古体诗和乐府民歌是默写的难点,考查难度比较大。 “古诗文默写”中考生答题常出现的失误有:写错别字(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繁难字)、书写笔画不清、答非所问(理解型默写)等,对此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返回,中考强化训练,目录,contents,4,诗词曲训练,古文分篇训练,难写易错字默写,说明:下面进行分类练习,将中考考纲规定古代诗词按文体分为绝句(6首)、律诗(12首)、词(9首)、曲(2首)、古体诗(9首)、乐府诗集(2首),并按考查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