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教案 1、观潮 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能力目标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观察事物 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知识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横卧、水天相接、横贯、浩浩 荡荡、犹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 规律。 四、教学用具 1钱塘江大潮的软件
2、片。2对比重点句的幻灯片。3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 五、教学方法:变序式。 六、课时安排: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言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壮丽、奇特 涌潮,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 潮: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亭、屹、罩、昂、盼、崩、镇、若、逐、颤、余、 吼、恢、涨”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多音字“颤”在本课读(ch4n),避免读成(zh4n),“镇、罩、 若、逐、颤、涨”为
3、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字形难点:“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 “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理解词义。 天下奇观:奇观、奇异、少见而又壮观景象。本课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 少见的壮观的景象。 横卧:横躺着。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 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广阔。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 强烈地震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
4、张的意味。 顿时:立刻。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像开了锅一样。 若隐若现:若,好像,仿佛。隐:藏起来,看不见。现,表露在外面,使人 可以看见。本课指几座小山在云雾中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清。 余波:本课指潮头过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卷滚过来。形容声势大,来势 猛。 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大,叫声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层次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 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
5、下奇观”。 第二段(第 2 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 3、4 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 5 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1 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25 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分三层:第一层(2 自然段)写潮来之前。 第二层(3、4 自然段)写潮来之时。 第三层(5 自然段)写潮过之后。 (四)布置作业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后面第 1、2 两个问题。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言 今天上观潮的第二节课,在上节课我们分了段,列举了提纲,哪位同学 能上黑板前来板
6、书? (二)讲读课文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课文。 2教师讲解: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所以吸引了许多人来 这里观潮,这个“观”是什么意思?(看)看什么?(潮来时的景象) (三)讲课课文第二段 1观潮这部分分几层?每层都写了什么? 2讲读第一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江面上是什么样的?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画 出来) (2)学生议答。(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 蒙蒙的薄雾。)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静的感觉) 作者写“江面越往东越宽”是什么意思?(这涉及到“潮汐”的形成问题, 可作如下点拨:潮从哪个方向来?从书中找出句子来说明。(从“大家昂首 东望”“东边水
7、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从东边来。)潮从东边来,江面越往 东越宽,那越往西呢?(越往西越窄)潮水越往西,就会产生什么现象?(潮 水越往西越急)。 出示钱塘江口地形图,补充钱塘江大潮形成的有关知识:钱塘江口是喇叭 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水底还有一道人们看不见的“沙坎”,迫使潮水 上升,因此潮波传来,受到很大的约束,这是地理因素。另外是引力的因素, 八月十八,太阳、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对涨潮影响最大。再有是八月中旬 这段时间海面上常常刮东南风,所以潮波来势特别猛烈。 人们的心情怎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说明非常着急心情十分迫 切。)急到什么程度?(昂首东望,学生可做一做动作。) 3讲读第二层
8、(1)谈话:要是你在人群中,你急不急?想不想看这天下奇观?好,老师就 领你们去看看。 (2)放潮来时的录像片。思考:潮来时,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声 音大,浪大) (3)默读第二层,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语。 (4)学生自由发言。(找出三处描写声音的句子,让学生上黑板板书,找出 四处描写样子的句子后,也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 板书:闷雷一条白线 越来越大横贯江面 白色城墙 山崩地裂千万匹白色战马 (5)提问:大潮是从哪个方向来的?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具体写潮水到来时的 样子和声音的?(由远至近)你能把潮来时声形有条理地说一说吗?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写远处的声
9、音。“江面还是 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是此时此刻的景象。 过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大”,“冻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这是描写稍近时潮水的声 音和样子。“移动”、“拉长”、“变粗”便很快出现了横贯江面的情况。 一瞬间,“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是再近前时潮声的 样子。 大海来到近前时,那样子“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 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动起来”潮水越来越 近,潮水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潮势越来越猛。) (6)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 作者用一条线、白色的城墙、白色
10、战马来比喻由远到近的浪潮的不同样子, 说明潮大、雄伟。水来时是直立而行的,像白色城墙,气势雄伟,声势浩大。 板书:浪罕见,声巨大。 (7)谈话:如果你就在这观潮的人群中,当你听到像闷雷的隆隆响声,看到 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时,你 的心情怎样?会说什么?会怎样做?(再放潮来时的录像片。) (8)学生议答。(人声鼎沸,都在喊:“潮来了,潮来了!”都踮起脚往东 望去, 人群又沸腾起来。 当人们看到眼前的一切, 真是又高兴, 又惊叹不已。 )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层。 4讲读课文第三层。 (1)自由读课文。思考:潮来之时,声势浩大,潮过之后呢? (2)学生
11、谈自己的想法。(一眨眼的功夫,潮头就向西奔去。可是余波还在 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平静。) (3)这里的“静”和第一段的“静”一样吗? (4)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说明什么?(潮水大。) 5练习读第二段。 第三课时 (一)导言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怎样观察表达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 2提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样表达的? (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观看“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的经过。课文采用 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先总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按“潮来之 前”、
12、“潮来之时”、“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 大潮。运用恰当的比喻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雄伟气 势。) 3思考:全文贯穿着一个什么字来写的?(奇)奇在什么地方?(钱塘江大 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来时声巨大,浪罕见,水 位高。)什么是“天下奇观”?(天下少有的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4小结: 从课文有条理地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大潮的发展变化的顺序, 有次序、有重点观察的。我们要认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 发展变化顺序确定观察次序,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顺序有重点地叙述, 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13、(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读同学看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录像片,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理解课文。 (四)读写练习 练习用课后第 3 题中带点词语造句。 2、走月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散文。写了“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 散步,展现了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现了“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读着这 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的画卷中。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接触抒情散文的机会很少,课前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作者和散文的 有关知识,再力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设情境,促进 感悟。这样学生不仅能感悟到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美,而且还体会可以 到月
14、色下的意境美。 教学建议: 学习本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读的欲望, 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哪儿美,怎么美”。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品味语言, 体会月色下的静谧、祥和、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4 自然段。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写的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 的亲情。 【过程与方法】 1指导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 2阅读和想象、品味语言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
15、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难点 体会文中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月亮船的歌曲。 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或一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诵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 2古人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
16、,也让我们产 生了无限的遐想。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 心来,认真地听,细细地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 的心田。(播放月亮船) 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 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去散步, 一起走月亮吧! 3板书课题:走月亮。 4齐读课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 1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文字障碍。 2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3点名分段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三、集体交流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
17、海、白族,出示有关云南风景的图片,使学生对美 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1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3读完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 走月亮 走月亮:月下散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 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 3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我”获得的无限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走月亮”中“走”的含义,感受情美、景美。 难点 理解并初步运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自读了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来仔细品味, 感
18、受月光下的美。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并思考: “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用“”标记出来。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句子,用“”标记下来。 2引导学生汇报: 教师相机板书:“我”和阿妈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 “我和阿妈走月亮”在课文反复出现,共出现了 4 次,把“我”和阿妈到 过的地方巧妙地串联起来,使文章自然的分成了四个部分。 三、细读品味,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 1引导理解“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重点体 会“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意境。 要想走月亮,得先让月亮升起来,文中哪儿写月亮升起来了?谁来读读。 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为什么偏偏还
19、要加上“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呢?为 什么不说“从花园那边升起来了”? 引导体会美景:天上一轮月亮,水中一轮月亮,天上的月亮静静的,水中 的月亮随波荡漾。 齐读这几句话。 2指名读第 2 自然段。重点体会:“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 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下面,我需要教室特别的安静。注意听!听我读这四个“照亮了”,你能 听出什么味道?是从远处照到近处了,还是从近处照到远处了? 生回答。 师引导:远处的景物在朦胧的月光下能看得清吗?所以看起来模模糊糊, 照到村头的大青树就看得清楚了,看得最真切的是脚下的路。 再次指名读。 3 在这样的情境下, “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
20、小路上散步, 心情是怎样的?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学生配乐朗读。总结:多么温馨的月光小夜曲呀!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 35 自然段)。 1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体会。(引:听!溪水在唱歌,老师仿佛看见一 位阿妈牵着孩子的手,来到了小溪边。同学们轻闭你的双眼,放飞你的想象, 赶快到小溪边去看一看,闻一闻,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重点引导: 你闻到了什么?画出描写小溪流香的句子。 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体会“抱”的温暖) 此时此刻,文中的“我”想到了什么? 假如是你是文中的孩子,此刻和妈妈在一起,你会做些什么?(结合生活经 验感悟) 3小结:是呀!其实,只要我们和阿妈在一起,
21、不管做什么游戏,都会感到 快乐!都会感到幸福! 4把这种快乐和幸福传递给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三)自学第三、四部分(第 69 自然段)。 老师领大家学习了第一、二部分,接下来请同学们独立阅读和分析,根据自 己的喜好选择你喜欢一个部分自学。 1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求: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是一个 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小结:是呀,“我”和阿妈走在这样柔和的月光下,伴着虫鸣、鸟飞以及 果园那边飘来的甜香,边走边聊,多么甜美,多么幸福呀!即使什么也不说, 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走,温情也始终互相感染着,多美的意境呀! 5课文为什么反
22、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 明确:课文反复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在月 光下散步时的幸福和喜悦之情。 (四)整体回顾。 走月亮这篇文章用优美的文字,领我们走过了小路、溪边、田埂、果园、 稻田,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欣赏了一幅幅诗情画意般的美景,同时让我 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温馨、快乐、甜美、幸福。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 受,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 四、播放歌曲母亲,升华情感 看到文中的孩子和阿妈在一起度过的幸福时光,不禁也让我们想起了和妈妈 在一起的幸福时刻。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 会,就会发现,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被浓浓的亲情包围
23、着,让我们 怀着甜蜜、幸福、感恩一起来欣赏一段歌曲母亲,一起回忆妈妈带给我 们的温馨、快乐、幸福、无畏 板书设计: 走月亮 2、走月亮 月儿明亮 月光柔和 走过:溪岸 桥 果园 (“我”和阿妈) 看到: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听到:秋虫唱 鸟拍翅膀 想到:洗衣裳 做小船 看水塘 教学反思: 走月亮是一篇如诗、如梦、如画的优美散文,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 温馨、幸福、快乐的脉脉亲情溢于字里行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 生抓重点句子去体会,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我先把文中优美 的句子一一找出,并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在范读中深受感染, 使他们的语感得到
24、培养。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 验,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妈妈的爱,对妈妈表达出自己发自内心的感谢与感恩。 这样情感不知不觉的渗透到作品中,这时的读就是用心读书,用情读书。 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 1923 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 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 描绘出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花牛歌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 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 巧妙生
25、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学情分析: 对学生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 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时老师要 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建议: 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 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
26、然风 景的喜爱。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 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首诗的内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用一幅画
27、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 学生思索。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 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 驮着 斜阳 头白 芦苇 妆成 一瞬 红颜 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
28、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 1 节。 2教师示范,配图配乐朗诵。 3思考问题: (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 (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4配图配乐齐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 2 小节。 2学生说说这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 3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画有关的景物,组内交流后汇报。 4思考问题: (1)“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
29、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2)“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6指名诵读、赛读。 四、整体感受诗歌内涵 1从诗中描绘的景色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无比欣悦) 2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呢?(观察,感受,描绘,想象) 3过渡: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心,一起感受秋天吧。闭上眼 睛,想象秋天,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呢?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五、激情朗诵,升华情感 全班展示朗读、赛读。师生共同评价,评出“全班最佳朗读奖”。 六、自悟自得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学习感
30、悟。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 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 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
31、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 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 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 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
32、: 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 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 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一致) 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 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 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 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
33、染,多读才能更好 地领悟诗歌。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 进而感悟理解诗歌。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 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 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繁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繁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巴金先生在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的地方 所看到的繁星,表达了作者观看星天时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因此,可以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清新明快、 形象生动的特点。尤其
34、是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读者仿佛 进入一个梦幻境界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分析揣摩中对海上夜的宁静和柔美 产生鲜明深刻的感受。 教学建议: 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美丽的星空和作者巴金及作品等来填补学生的 知识空白。利用表格理清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 理清本文的行文思路, 知道文章是按时间和地点的顺序描写了三次星空。 3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大
35、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巴金的资料。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你爱看 天上的繁星吗?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空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 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爷爷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2(多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代表 作有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 流三部曲(家春秋),他的文字带有强
36、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 重大的社会影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多媒体出示) 2查字典理解词语。(多媒体出示词语)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又多又密(多指小的东西)。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表格。(多媒体出示)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出示) (1)在_(时间),_(地点),我看着_,感 觉到_。 (2)在_(地点),_(地点),我看着_,感觉 到_。 (3)在_(时间),_(地点),我看着_,感 觉到_。 3为什么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会不同?
37、(明确: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景和感受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 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细微了。) 第一次:“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表 达了思念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表达了对生活 充满光明、希望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 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空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多媒体出示)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 5文章之所以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 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
38、第 3 自然段,再读第 3 自然段,回味、感悟、交流) 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 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6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照样子写句子。(多媒体出示)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 声说话。 四、小结课文,复习词语 1请写出几个描写星空的词语。 例:星群密布 ( ) ( ) ( ) 2复习词语。 纳凉 星群密布 静寂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梦幻 五、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仿写。 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本
39、文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 意境,是因为本文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 法就叫作虚实结合。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多媒体出示句式) 我望着_,我仿佛看见_,我仿佛听见 _,我觉得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2拓展。 (1)将自己看繁星的经历写成一段话。 (2)画一幅星空图,并写上几句话。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巴金描写三次看星星的经历,作者着重地描写了第三次 在海上看星星的过程,文章语言非常的优美。多角度的写景,在这一部分上, 我觉得我处
40、理的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这样的一种美景,我认为只有把气 氛用自己的语言渲染的到位,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 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散文语言的美,才能达到这节课的最终目标与良好效果。 口语交际一:我们与环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认识到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 提高,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却遭到了极大的人为破坏,我们人类面临着极大 的生存危机,从而弄明白什么是环境保护,为什么要进行环境保护,以及该 如何进行环境保护。 学情分析: 经过这一单元四篇关于大自然的文章的学习,学生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的增 强,这对进行以环保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打下了一定的
41、基础。但由于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有限,让他们通过观察说出垃圾的来源应该说问题不大,但要让 他们说清楚如何处理垃圾却并不容易,因此结合学生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 能力较强的特点,要引导他们图文结合,使学生在形象的生活环境中认识周 围事物,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情境中实现说与听的共同发展。 教学建议: 四年级学生在谈自己的想法时,由于收集的资料不多,可能会对自己的生存 环境受威胁这方面感受不够深刻。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前 准备大量的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另外,在课外调查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 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途径,处理信息的方法,帮他们扩大调查内容的范围, 加深保护环境的意识。 老师
42、可以从学生喜欢看电视, 玩电脑游戏入手, 利 用现代设备教育引导学生看科教片,教学生上网收集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资 料,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眼界,逐步喜欢阅读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激发他们关注周围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它正在遭到各种污染,环境污染已威胁到人类的 生存。 2讨论怎样保护环境。 3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过程与方法】 参与活动,讨论、发表对环境问题及保护环境的见解;耐心听别人的发言, 简明扼要地说,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指导学生在情境
43、中讨论交流时的条理性、应对性和合作性。 2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难点 1尊重、理解对方,学会倾听。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能 力。 2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 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美丽的环境录像和被破坏的环境视频。 学生:调查家乡的环境现状,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各组把要展示的标语版、手抄报、建议书等张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2同学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大家都了解到了什么 呢?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看到我们生活的环境,你们有什么感想呢?让 我们首先
44、进行一次展示会,把所有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二、小组交流 1小组成员就同一主题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小组成员整理本组成员收集的材料。 3推举代表,小组成员就本组的调查主题准备进行全班交流。 三、全班展示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以“我们与环境”为主题,结合本组的展示台内容先进行充分讲解。 (2)把事情的过程说清楚,把了解到的情况说具体。 (3)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本组对环境保护的看法讲出来,使听的人了解情况 并受到感染。 (4)其他同学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听众,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别 人的发言。 (5)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在同学发言完毕后做补充。 (6
45、)各组代表发言后,其他小组可提问。 2教师引导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 重复说) (1)小组轮流展示。(鼓励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的展示,如采用文字、图 片、实物或表演等形式) (2)小组之间互相观摩,“代言人”要向其他小组做集中介绍。 (3)每位同学都要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展示,感受、了解我们身边的环 境,并准备对每个小组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或提出问题。 3多方评价,深化主题。 通过各组同学评议:本次交流展示活动中哪个小组表现比较出色?(学生充分 发表自己的意见) (1)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2)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
46、,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四、总结、引导讨论 1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状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2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交际范例 用一诺: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这样做,用水后及时关紧水龙头;植树造 林,禁止乱砍滥伐;尽量多走楼梯,少乘电梯,健康又环保;垃圾分类回收。 六、延伸拓展 希望同学们真正行动起来,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 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板书设计: 我们与环境 环境的重要性 参与环保活动 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反思: 如果整堂课只是在说,那么它的效果也就随下课铃声一起结束了;如果过分 重视知识的传授,那就违背了口语交际活动实践性的特点
47、。因此在教学本课 内容时,我尝试将知识的传授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重在启发学生在互 动中学习与反思,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经验,摸索接受一 定的方法技巧。本堂课上,我不仅营造了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感兴趣、 又能让学生大胆把自己收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大家的语言环境,而且让学生在 轻松的交流氛围中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培养了良好的听说能力和语言表 达习惯。 习作一: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这次习作的要求是推荐一个好地方。要达到使别人读了文章也对这个地方感 兴趣,关键是要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这次习作贴近学生的实际, 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48、。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初步接触了写景的习作训练,写作水平已有一定的基础。但 有一部分学生还没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再加上对习作的畏惧心理导致他们 在习作时经常错字连篇,语句不通,标点符号乱打,内容空洞,不能按照一 定的顺序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清楚。因此,写好写景作文的难度还较大。 教学建议: 推荐一个好地方,重点就是介绍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听了也对这 个地方感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 2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与他人交换修改。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法、示范法、谈话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写喜欢的地方,激发学
49、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抓住事物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有重点地把景物写具体。 难点 启发学生介绍更多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并写出这个地方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喜欢的地方的图片或游玩的照片,以及描写景色的好词、好句、 古诗词。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景色怎么样? 2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畅谈那些好地方。(板书习作主题) 3老师也是个喜欢旅游的人,还喜欢在旅游的时候拍一些美美的照片,我们 一起来欣赏一下!去这些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旁边总会有一位导游,给我 们做详细的景点介绍。他们侃侃而谈,游客朋友们都要围着听他们的讲解, 你们羡慕吗? 4我刚从大队辅导员那里得到一个好消息,因红领巾广播站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