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的写作方法.doc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1059792 上传时间:2021-01-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曲的写作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元曲的写作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元曲的写作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元曲的写作方法篇一:元曲的组成 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 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 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 写各种角色的唱词、 道白、 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 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小令又 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 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叨叨令 、 刮

2、地风 、 喜春来 、 山坡羊 、 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 更接近民歌。 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 语言的通俗、 形式的活泼、 风格的清新、 描绘的生动、 手法的多变, 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元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元朝立国到灭南宋。 这一时期元曲刚从民间的通俗俚语进入诗坛, 有鲜明的通 俗化口语化的特点和犷放爽朗、质朴自然的情致。作者多为北方人,其中关汉卿、马致 远、王实甫、王小军、白朴等人的成就最高,比如关汉卿的杂剧写态摹世,曲尽其 妙,风格多变,小令活泼深切,晶莹婉丽,套数豪辣灏烂,痛快淋漓。马致远创作 题材宽广

3、,意境高远,形象鲜明,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被誉为元散曲中的第一大家“曲 状元”和“秋思之祖”。 中期:从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这一时期的元曲创作开始向文化人、 专业化全面过渡,散曲成为诗坛的主要体裁。重要作家有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 久等。 末期: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此时的散曲作家以弄曲为专业,他们讲究格律词藻, 艺术上刻意求工,崇尚婉约细腻、典雅秀丽,代表作家有张养浩、徐再思等。 总之,元曲作为“一代之文学”,题材丰富多样,创作视野阔大宽广,反映生活鲜明 生动, 人物形象丰满感人, 语言通俗易懂, 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宝贵遗产。 元曲四大家:一说法是关汉卿,马致远

4、,郑光祖,白朴。另一说法则是关汉卿,王实 甫,马致远,白朴。还有一说法比较不靠谱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郑光祖。相对 来讲,还是第一说法比较可信。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元曲的代表作:窦娥冤。 体制: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 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 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 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 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

5、重。元曲中的戏曲套 数和散曲套数,是由两支以同一宫调的不同曲牌相联而成。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 、 山坡羊 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 335 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 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 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 曲牌,但大多只有曲调而无曲词。 3、曲韵:元曲在押韵方面严守中原音韵十九部的要求而分平、上、去,用韵上 有以下特点:平仄通押,不避重韵,一韵到底,借韵、暗韵、赘韵、失韵。 4、平仄:曲在用字的平仄上比诗词更严,

6、而特别注重每首末句的平仄。 5、对仗:曲的对仗要求比较自由,可平仄相对,也可平声相对,即平声对平声,仄 声对仄声。曲的对仗形式有“两字对”、“首尾对”、“衬字对”等十三种,在语言的运用和 词序组合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有工对也有宽对,但宽对的现象更普遍;句中自为 对;错综成对或倒字为对,如“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以俗语入对。 6、 衬字: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 有衬字的是曲, 没有衬字的是词。 所谓“衬 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 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 【译文】 夕阳西下、百鸟入林,在外劳作的人也大多回家了。酒店里好像也显

7、得宁静闲适, 连酒幌子都不再飘荡。天黑了,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渔人散落的居所沿水分布, 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当一切都归于无声时,小桥流水旁卖鱼人也 溶于夜色之中,一切都浸入了止水般的恬静和宁谧。 作品鉴赏 据寄园寄所寄 、 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 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 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 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全曲仅用二十 七个字,便描摹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元代揭西斯写有远浦帆归诗:“

8、冥冥何处 来,小楼江上开。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该诗描绘的是一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 现闺怨的主题。 此曲的写作上有三大特色:一、作者擅长以极富特征的景物渲 染 气氛。夕阳、酒旗、欲归未归的航船、清流萦绕的茅舍、人群散去寂静无声的断桥, 犹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营造了一幅清疏而旷远的意境。二、作者还善于在“无字处”给 人以丰富而耐人寻味的想象。从天边静穆的夕阳,到眼前慵懒的酒旗,再到远处待归而 不急于靠岸的航船, 视点跳跃灵动, 每个“点”的背后都是有待读者通过想象还原的画面。 从全曲的两幅画面来看,前者写航船未归,后者写“卖鱼人散”,二者之间有靠岸、卸鱼、 卖鱼等多个环节,但作者同样把这些环

9、节交给读者通过想象去完成,他只给人一幅远离 喧闹和嘈杂的、清淡闲远的江村渔人晚归图景。三、作者在音韵方面也颇具匠心。在古 代诗词曲赋之中,音韵效果始终是作者表情达意、创设意境的手段之一。马致远也精通 于此道,比如他以声母为“X”的词语表达“轻柔”效应,在曲中,“夕阳”之“夕”,“酒旆闲” 之“闲”,“水香”之“香”,都用来表现或轻柔或闲远或柔美的情致。 潼关怀古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峰峦如聚:形容重岩叠嶂,群山密集,绵亘不断。?山河句:言潼关 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历代皆为军事要地。 张

10、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 1329 年),因关中旱灾, ,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途经 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 景象。 本层描写潼关壮景,生动形象。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 峦包围之中, 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 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 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 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 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 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

11、了诗人吊古 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 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 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西都: 指关中一带,周、秦、汉、北朝、隋、唐等朝均在这里建都。?踌躇:原指犹豫不决,徘 徊不前。这里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伤心句:言经过秦汉的故都,想起那你 方唱罢我登场的兴亡往事,引起无穷的伤感。?宫阙句:言在无数的战乱中,过去 的宫殿已经化为了一片焦土。宫,宫殿。阙,王宫

12、前的望楼。 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 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 “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作家身处潼关,西望旧朝 故都长安,西都”即长安,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 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 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 怎能不令诗人踌躇伤心呢, 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 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 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 寸瓦尺专皆

13、荡然无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第六、七句“伤心秦汉 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 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是何等令人“伤心”啊!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 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读者很容易想象。在这里概括了历代帝业 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这里作者面对繁华过后的废墟所发出的“伤心”实乃悲凉。为秦汉 旧朝统治者悲凉,恐怕“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三辅黄图:“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 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 骊山八百余里。”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

14、三月不灭”。见史记?项羽本 纪 。故曰:“阿房一炬”。) 这种局面是他们不曾想到的吧同时亦为百姓悲凉,秦汉的 一宫一阙都凝聚了天下无数百姓的血和汗,像秦汉王朝为彰显一个时代的辉煌, 集国之全力塑起阿房、未央之建筑,但它却随着秦汉王朝的灭亡而化为焦土。辉煌 过去,随即而来是朝代的变换.百姓在战争中苦不堪言 。此情此景,让作家沉重的说出 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千古流传的语句。 第三层(末四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 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 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

15、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 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 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 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元曲的写作方法篇二:诗歌创作方法 1、毛泽东评价:李贺的诗值得一读 2、李贺善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一种宏伟壮观深刻的景象 3、虽然李贺的诗具有想象丰富、构思精巧、比喻新颖的独特风格,但另一方面, 由于他的生活面狭窄,体验不深,有的诗句流于隐晦荒诞(意思不明显,不容易明白),不 易理解,有唯美主义倾向。 4、初唐:诗歌粉饰现实,点缀升平,内容贫乏,也无可取

16、;语言开始自然流畅,具有 生活气息的诗歌,因物感发,寄情于景,发自肺腑。 5、总的来看初唐的诗歌未能完全摆脱齐梁的形式主义的浮靡诗风,但是经过四杰 和陈子昂等人的努力,诗歌的题材扩大了,内容充实了,诗歌的形式也基本成熟了。 6、盛唐:田园山水诗:描写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静谧的心境。 7、盛唐:边塞诗,丰富的想象、磅礴的气势、精粹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边塞瑰丽 的风光和激烈的战斗画面。 8、中唐: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大量揭露当时各种弊 政和反映疾苦的现实主义诗篇。 9、中唐:韩愈,以散文入诗,主张别出心裁,其诗雄健、壮丽且散文化,喜欢用怪 字,造拗句,不少写的隐晦,呈现

17、出一种奇崛险怪的风格(和中国的山水画道理一样)。 10、中唐:孟郊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很注意遣词造句,刻意追求新奇险。夜学晓 未休,苦吟神鬼愁;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11、后有诗人更向怪癖诗风恶性发展,读来简直莫名奇妙,不知所云。(所以说做 诗句的人的思维应该要思维严谨和胸怀广博和细腻) 12、晚唐:社会的更加动荡,作品大多染上了凄凉感伤的色彩。 13、晚唐:杜牧,流露现实和理想的矛盾,某些诗句有忧国忧民的思想,风格俊爽别 致,辞藻清丽,意境新颖。 14、晚唐:李商隐,注重格律,讲究用典,爱情诗缠绵、典雅。 15、晚唐:令我诧异的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有两首菊花 ,其思想和艺术都 很

18、有特色:1、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2、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6、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从自然景观到人生的思考到目前境遇的表达的顺序。从 典故开始到现在情况的描写到作者的期许。事件开始到自然景观的描写到作者的期许。 事件的开始到典故的引用到作者的期许和现实的批判。 自然景观(点明 原由、感情的状态或者单纯的自然景观,一个字“引”)-宇宙的思考 -目前境遇的表达(托古讽今,借古颂今,人生的咏叹)-自然景观(用情境加深渲染 效果) 自然景观(点明 原由、感情的状态或者单纯的自然景观,一个字“引”)-目前境遇 的

19、表达(托古讽今,借古颂今,人生的咏叹)-宇宙的思考-自然景观(用情境加深渲染 效果)-(自然景观有可能写在最后但是内涵必定是人生的咏叹或者目前境遇的表达或 者现实的批判-) 典故-目前境遇的表达-宇宙的思考-1 人生的咏叹和思索 2 期许 3 现实的批 判-用情境加深渲染效果 典故-目前境遇的表达-宇宙的思考-1 人生的咏叹和思索 2 期许 3 现实的批 判-用情境加深渲染效果 事件-自然景观-宇宙的思考-1 人生的咏叹和思索 2 期许 3 现实的批判 -用情境加深渲染效果 事件-典故的引用-宇宙的思考-1 人生的咏叹和思索 2 期许 3 现实的批判 -用情境加深渲染效果 17、那些江河千百年

20、来一直奔腾不息,不知疲倦,是天地宇宙的无穷和永恒,也是 无情的象征, 不知送走了多少离人, 千百年来从未因为离人而改变东逝水的节奏;那些白 云一片又一片的飘过,悠悠然千百年来也从未改变,丝毫不顾忌游子内心的孤苦的思乡 情结,离人内心的思人的情结;月亮千百年来一直照耀着,月色如霜似雾又像花,陪伴着 思妇、征人、游子、离人一起徘徊,渗进思妇、征人、游子、离人的心头,愁无法排遣, 征人、游子、离人虔诚地向天祈祷这上古便存在的月亮能传递他们的思念;年年的落花、 日日的落月好像是从远古传来的咒语刺激着人、游子、离人的情结; 18、月色带着离愁,渗进思妇的心头,无法排遣; 19、月亮的写法有形状的变化:月

21、如钩;颜色:如霜似雾又像花;运动:月徘徊、带月归; 20、春天太短要惜春,梦里是现实的写照,梦回三国,梦里寻他,梦里落花;夜,是 来孤独的,寒冷的,昨夜西风凋碧树; 21、诗人就是感情太丰富,而且在感情太深的时候出现了幻觉或者情感实在难以排 遣将感情寄托在所看到的景色或者提升的想象的事务上(年年白骨埋荒芜),时间可以变 得很长或者 极快 22、寓情于景,就是通过比较:大于、小于、等于、加法、减法的手法来描写的,只 不过是用一些隐藏的方式来表达,比如说 这些字:“共”“不及”“犹+动词”就是等于、小于或者减法、加法的表达,比较好懂。也 有些写的非常含蓄,比如“奉帚平明金殿开”,这里有三个东西:扫

22、帚、天亮了、金殿。两 个动词,捧着扫帚,金殿门打开。就是等于的手法,含蓄的表达一种空虚悲凉的感觉。 这里面三个物件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对比,最终写出这样的感觉,很好地引出了这首诗的 主题。 23、什么情况下,会徘徊, 24、什么情况下,会暂且,临时改变计划,当前发生的事情只能忍受其发生下去,是 一 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或者当前发生的事情很难得,为什么不珍惜当前的事情,暂时 调整计划呢, 25、寒雨,寒这个字是雨这个字本身的属性,但是也等于凄寒孤寂的心情。 26、 1、现如今的诗词的题材从哪里去寻找, 古代的时候的大自然的奇特和丰富已经不能随处可寻找, 古诗词该如何去研究和继 承, ?写景抒情诗,歌咏

23、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 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 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 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 变化的感慨。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 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从

24、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 “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 风、新乐府。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 字以上)、中调(59,90 字)、小令(58 字以内)。词有单 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 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

25、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 片。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 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 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 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 唱。 2、自己的生活面狭窄,体验不深,如何克服, 3、对于诗歌的创作,我目前的理解是:提高鉴赏的能力,发现美和传递美。 4、古代的用“忽”、“等”“”“”“”“”“”“”“”“”“”“” “” 5、 古时地名非常具有诗意,如: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

26、不胜愁。 这里的“青枫浦” 可以很好的融入诗歌的语境,但是现在的地名都是:北京路、安徽路、奉贤区、普陀区、 南桥镇、张翁庙路。Wait.,好像这里也还行呀 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 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 305 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 诗经的主 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诗 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风 包括 15 部分, 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 称作“十五国风”共 1

27、60 篇。雅 分为小雅(74 篇)和大雅(31 篇),是宫廷乐歌,共 105 篇。 颂包括周颂(31 篇), 鲁颂(4 篇),和商颂(5 篇),是宗庙用于祭祀的 乐歌和舞歌,共 40 篇。 赋是直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 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 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 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

28、经 中用“比”的佳例。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 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 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 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 ,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

29、的基础上创制的诗 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 离骚 ,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 字。“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 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离骚是其代表作。 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 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 天问 、 九章(九为实指)等。 3.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 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

30、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 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 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 。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它与 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 新咏 , 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 4.魏晋时期,文人五言诗开始兴盛。其代表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陶 渊明。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 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 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

31、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 的影响。 5.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 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 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如“三吏”(石壕吏 、 新安吏 、 潼 关吏)、“三别”(新婚别 、 无家别 、 垂老别)。 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 派。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 孟(浩然)。边塞诗派其作

32、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 中的复杂矛盾情感。诗风奔放昂扬。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6.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 苏(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7.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 体式与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散曲有小令和 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用一曲,套数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套数也叫套曲, 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二十曲,没有定数限制。每一套数 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 元曲的

33、写作方法篇三:元曲五首高二语文教案 元曲五首教案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 1 2 了解元散曲的相关知识。 了解五首元散曲的主旨及艺术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 2 初步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从作品中提炼写作方法, 训练学生以读促写的能 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2 让学生通过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来了解这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 培养 学生富有个性的审美感,发现自己独得的秘密。 ,教学法构想, 一、教法 1 2 3 设计表格让学生通过查找了解有关元散曲的知识和相关的作家作品。 通过诵读指 导,体会语言,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 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方法指导,读写结合。 二、

34、学法 1 2 借助网络等媒体查找资料相互交流,学习对知识进行系统总结。 反复诵读,抓住 形象,体会情思。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了解作品的主旨及艺术手法。 二、难点:体味作品语言,学习各种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了解散曲的发展 让学生通过自己课前的预习,汇报总结。 王国维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为什么元代散曲会兴盛起来呢, 散曲最初主要是在市民中间流传,它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文学样式。散曲是元代的新 体诗。散曲能继承五代、两宋的词运,在元代韵文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是有其原因的: (1)词的衰颓文体本身的发展。(这一条是重点) 自中唐以后,长短句歌词在文人手中逐渐成为“别是一家”的诗体,

35、两宋时得到很高的 发展,但到了南宋后期,由于词家远离现实生活,片面追求文词的工丽和音律的妍美,便日 趋衰落。而民间长短句歌词,经过长期酝酿,到了宋、金对立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 的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这就是当时流传在 北方的散曲。 (2)外乐番曲的传入。(以下各条学生说到多少均可) 金、元时期,战乱频仍,由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粗犷豪放的游牧民族歌曲和新乐器也 随之传入。由于旧词不能合奏新曲,再以乐器不同,音调节拍各异,旧调又不能合演,于 是乃有制作新声新词的必要。散曲的产生,正是迎合民间歌咏的需要,才应运而生。如元 人 周德清中原音韵所记“者剌古”“

36、唐古歹”正是北方少数民族乐曲。 (3)元代商业繁荣,城市兴起,文娱需求增加。 元代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散曲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 各种伎艺演出的勾栏瓦肆,娱乐场所日益兴旺,使唱曲演戏的歌伎、艺人,得以赖表演技艺 为生,于是散曲得以大盛。 (4)蒙古贵族喜声色文娱统治阶级的提倡。 元人南下以后,对“四书五经”不重视,对文人不重视,而那些优伶歌伎,歌舞戏曲,是为 他们所欢迎的,并且加以提倡和鼓励,作为王侯贵族的御用品了。这些地方,也给予散曲发 展以一定的影响。 (5)外族统治,汉人受尽压迫,或借散曲以抒郁愤。 宋代先遭辽、金异族侵凌,后则南宋亡于蒙古,文人百姓忽然要接受异族之统治,加以 民不聊生,社会秩序异常紊乱,面对这么痛苦、不公的时代,文人自然要借某种文学形式来 宣泄怨悱无奈。元曲便是当时最适宜的文学形式。 教师提示:要抓住文学发展的内因,即词的衰颓文体本身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元曲的写作方法.doc)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