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单元第十三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演变及新中国科技、文艺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演变及新中国科技、文艺 第第3333讲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一、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代表 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编撰出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核心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作用: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知 识 梳 理 易
2、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3)主张: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4)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5)评价: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但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近代的思想解放。 理解 “中体西用”的含义及实质 提示:含义:“中体西用”即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即 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的具体措施举办
3、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 下的清王朝。实质: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 到清王朝统治巩固的目的。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3.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 (1)早期维新思想 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代表:王韬、郑观应等。 主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文化上,兴 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局限: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2)康
4、梁维新思想 代表: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 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 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实践:创办学堂、著书立说、创办报刊、发动“戊戌变法”运动。 历史作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分析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提示: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由理论到 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实践。救亡图存:体现 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
5、烈愿望, 但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三民主义 (1)背景 社会背景: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 阶级状况: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组织基础: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不久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 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6、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3)内容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 治。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主张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所涨地价归国 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理解 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提示: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 产阶级的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平均地权的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 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7、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4)评价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 民主权利的愿望。 成为辛亥革命重要的理论指导。 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5)实践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的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旗帜,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 动”,但均告失败。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8、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理解 三民主义的内在联系 提示:民族主义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民权主义的 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政 治革命的根本。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三民主义最具思想特色的部 分,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2.新三民主义 (1)背景 孙中山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 十月革命后,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 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 (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
9、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 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 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4)评价: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这成为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5)实践:以新三民主义为基础,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一次合
10、作,开展了国民大革命,基本上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辨析 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提示: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目标上基本相同,即反对帝国主 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中国共产党除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外,还有最高纲领, 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内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三、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思想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经济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
11、发展。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力 图“根本之救亡”。 直接原因: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2)概况 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主要阵地:新青年。 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 展。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3)内容 提倡民主与
12、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 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有人提出“打 倒孔家店”的口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揭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 (4)影响 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 放。 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 利条件。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局限性。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13、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知 识 梳 理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的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2)概况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其中我的马克思主义 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等, 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14、知 识 梳 理 (3)影响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思考 十月革命后,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什么热衷于传播马克思主义? 提示: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威力,给正在苦苦寻找救国之道的中国 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科学性,它在指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显示出 强大生命力。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易 错 辨 析 1.抵抗派和洋务派向西方学习
15、目的相同 【辨析】抵抗派和洋务派同属于地主阶级的政治派别,但两者向西方学习目的的侧重 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为了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主张“师夷 长技以自强”,主要是为了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2.早期维新派是反对“中体西用”的 【辨析】早期维新派是从洋务派中分化而来的,虽然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但未付 之行动,仍坚持“中体西用”,如代表人物冯桂芬曾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 国富强之术”,也就是只学技术不学制度。 3.康有为尊孔,陈独秀“打倒孔家店”本质不同 【辨析】康有为借用孔子权威来宣传变法维新,陈独秀通过否定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 化来宣传“民主与科学”,
16、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易 错 辨 析 4.“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是倾向社会主义 【辨析】“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方针,并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节制资本”的目的是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二者的出发点都是要解决资本 主义带来的一系列民生问题。 5.新三民主义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辨析】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国民平等权利、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和平均地权,与中国共 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三大政策是指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政策。新三民
17、主义是革命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 指导思想、方法、途径和具体方针。新三民主义中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政策 是新三民主义的精髓。 6.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政治立场根本对立 【辨析】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派别。 二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典例1 (2018 全国卷)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 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
18、功,美 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 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解析】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A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 级革命派的代表,目的就是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B项错误;由材料“1923年底”的时间信 息可知,孙中山意在吸取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并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重新解读三民主义,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加强了革命的领导核心,C项
19、正确;孙中山终生致 力于反封建革命斗争,且材料只是提及要借鉴俄国革命经验,并没有改变反封建的斗争 目标,D项错误。 【答案】C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变式1 (2014 海南卷)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 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C 【解析】材料显示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私 人资本”的信
20、息,B项错误;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 张有选择地学习苏俄,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信息,D项错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变式2 (2019 福建南平一模)1923年1月,孙中山在上海与苏联特使越飞会晤,双方商 讨了国民党改组、革命军建立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等问题,并联名发表了孙 越宣言。这一宣言( ) A.成为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 C.是孙中山对中国革命走向的全新判断 D.是苏联实行民族扩张主义的具体表现 C 【解析】“商
21、讨了国民党改组、革命军建立以及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等问题,并联 名发表了孙越宣言”这些内容是过去无法做到的,说明其思想已经开始转变,故选C 项;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开始广泛传播”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已经开始,排除B项;“共产国际援助中国革命” 不属于民族扩张,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典例2 (2018 全国卷)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 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 表
22、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解析】材料批评社会改良活动,并不主张用民主与科学观念改良中国,A项错误;材 料主张依靠工人群众,“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与实业救国运动无关,B项错误;马克思 主义主张依靠工人阶级改造社会,因此材料主张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C项 正确;材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教无关,D项错误。 【答案】C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变式3 (2018 全国卷)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
23、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 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 “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C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共在十年对峙中探索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 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这场争论围绕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 国情展开,欧美社
24、会制度不是讨论的中心问题,并不一定使思想界认清欧美社会制度,故 B项错误;这场争论有利于人们认清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 传播,进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通过这场争 论知识分子达成了共识,而且材料中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至少存在社会主义和 资本主义两种方式,故D项错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典 例 变 式 变式4 (2018 江苏卷)1920年5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 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 步觉悟是要求
25、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此时马克思 主义( )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A 【解析】陈独秀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 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与 材料中“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的演讲”“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相 符,所以A正确。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基 础 训 练 1.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
26、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 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兵之术” 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 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 路德。”对康有为“创立新孔教”的正确理解是( ) A.推翻封建儒学,建立资产阶级新儒学 B.模仿马丁 路德进行中国式宗教改革 C.创立“新孔教”以彻底改造旧社会 D.改造儒家思想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服务 C D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27、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基 础 训 练 3.“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 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段话表 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4.孙中山早期的革命同志冯自由写道:“民报出世以前,世间尚无民生主义之 一名辞。孙总理与同志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时,仍称社会主义,但曰吾所主张救济社会经 济之宗旨及方法,实较目前欧美人所言之社会主义为广大云”孙中山实现“社会主 义”的途径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C D 知
28、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基 础 训 练 5.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制使之具有新意义”, 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之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 ) A.魏源、洪仁玕 B.洪仁玕、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 6.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 落相继出现的,然而在这起伏的过程中始终流淌着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一“主题”是 ( ) A.实业救国 B.崇尚科学 C.政治共和 D.民族独立 D D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29、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2017 内蒙古包头一模)晚清梁廷相在夷氛闻记中对林则徐的抗英活动称赞有加, 但在书的结尾却说,“天朝全盛之日,即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孰甚”“反 求胜夷之道于夷也,古今无是理也”。这反映出( ) A.传统夷夏观念是近代化的障碍 B.“师夷长技”不能顺应时代潮流 C.华夷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D.学习夷狄“长技”有失国体尊严 A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晚清文人虽然称赞林则徐的抗英活动,但对其主张学习西 方的观
30、点却是大加鞭挞,这不难看出在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思想界还尚未冲破夷夏之辨 的保守观念,这也是近代中国实现近代化的巨大障碍,A项正确;“师夷长技”是顺应时代 潮流的,B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华夷之间的鸿沟随着西学的持续传入和民族 危机的不断加深而逐渐淡化甚至近乎消失,C项错误;很明显,认为“学习夷狄长技有失 国体尊严”的观念是一种保守、落后的封建思想,是违背历史和时代发展潮流的,D项错 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2.(2019 北京东城区二模)洋务派以“西学中源”来反驳顽固派,认为“彼机器一事,亦以算 术为主,而西术
31、之借根方,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中国亦务求实用,焉 往不学?”这表明洋务派( ) A.否定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 B.忽视中西思想文化的差异 C.论证学习西方科技的合理性 D.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 【解析】“彼机器一事,亦以算术为主,而西术之借根方,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 来法中国亦务求实用,焉往不学”表明西学源自中学,这是论证学习西方科技的合 理性,故选C项;洋务派是延续了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不是否认,排除A项;“彼西土目 为东来法中国亦务求实用,焉往不学”表明认识到了中西思想文化的差异,排除B项;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不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 知
32、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3.(2018 山东临沂二模)梁启超为李鸿章作传,说:“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 下列材料体现“惜李之识”的是( ) A.“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 B.“是役也,李鸿章之事,记者不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兴盛之理” C.“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 D.“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故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 C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33、 升 【解析】由材料中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结合史 实可知“惜李之识”主要是指惋惜李鸿章对中西认识上的不足。A项是将晚清政府签订 不平等条约的责任归结于李鸿章,这应该属于“悲李之遇”,A项错误;B项是对甲午中日 战争失败原因的分析,认为在甲午战争中李鸿章失去机遇较多,如“避战保船”等,但就算 不失这些机遇,也不会取胜,这符合“悲李之遇”,B项错误;C项指责李鸿章不知世界民主 政治的大势,不了解西方民主政治及民主思想,仅学习西方技术层面,这体现李鸿章对中 西认识的不同,符合“惜李之识”,C项正确;D项意在说明因为中国落后的国力,就算才能 高于李鸿章,也不得不屈
34、辱求和,这符合“悲李之遇”,D项错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4.(2019 河南郑州三模)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 他提出的重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论,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 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该主张( ) A.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 B.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藩篱 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D.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 B 【解析】冯桂芳主张“通上下之情”和学习西方实现“君民不隔(统治者与人民要有沟通 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藩篱,
35、故选B项;这一时期冯桂芬的思想仍属于洋 务思想,排除A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为戊戌变法提供理论基础,排除C项;只是有 西方的“民权”色彩,没有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5.(2019 河南新乡三模)19051907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民报上发表了大量介 绍社会主义的译文和论文,并指出“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 可矣”。据此可知,革命党人此举旨在( ) A.汲取资本主义发展教训 B.为民主革命做思想动员 C.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D.抨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A 【解
36、析】由材料“处今日中国而言社会主义。即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可矣”,说明孙中 山等革命党人吸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训,意图用社会主义注重民生的思想来对中 国即将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补充与发展,防范大资本家的发生,故选A项;材料是关 于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及对资本主义的改造,未体现动员人民进行民主革命,因而排除 B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统是在1917年之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同,排除C项;材料是关 于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及对资本主义的改造,未涉及清政府的腐朽,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6.(2019 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
37、高三一模)西方媒体曾评论近代中国某一事件“他们的计 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 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 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这一事件(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B.借助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变革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 【解析】由材料“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 新”,可以推断材料中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联系“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 际和操之过急”及史实可知该事件为中国近代的维新变法,维新变法中借助
38、传统儒家思 想宣传变法,故选B项;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排除A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7.(2018 吉林长春二模)孙中山在天下为公的理念下,发展出自己的三民主义理论:民族、 民权、民生,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主张带有“空想”色彩。“空想” 主要是因为( ) 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B.根本维护土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A 【解析】孙中山民生思
39、想中平均地权并未涉及改变土地所有性质,因此无法根本上改 变农民的被剥削地位,也无法解决农民的根本问题,因此具有“空想”色彩,A项正确;以孙 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非地主阶级,B项错误;民生的“空想” 色彩,不是孙中山不重视民生,而是民生主义本身具有局限性,C项错误;民生主义也有具 体的措施,即平均地权,但它并没有真正满足农民要求,所以得不到农民响应,D项错误。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8.(2018 湖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题)国民党一大宣言:“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均 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
40、当由国家规定土地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 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 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B.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主张 D.与中共革命思想部分一致 D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解析】据材料“国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 其耕作”可知国民党主张“耕者有其田”,并不能满足农民的土地需求,A项错误;从材料信 息“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
41、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可知,这 一主张并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B项错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平均地权”并没 有实现,C项错误;据材料“国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 土地,资其耕作”和中共的土地政策,即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有相同的部分,D项正确。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9.(2019 安徽安庆示范中学高三4月联考)从兴中会、同盟会开始,国民党始终是一个以 少数知识精英为主的集合体,不是会党,就是海外华侨;直到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 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
42、代型政党。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 ) A.中国政党政治的成熟 B.军阀割据政治环境较为宽松 C.“三大政策”的推动 D.孙中山加强了革命领导核心 C 【解析】根据材料“1924年以后,国民党才发展为一个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 的现代型政”,受到了1924年“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影响,故选C项;二十世 纪初,中国的政党政治尚处于起步阶段,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逐渐走向反 动、割据,排除B项;材料强调国民党“开放的、具有广泛政治动员能力的现代型政党”, 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0.(2
43、019 江苏盐城三模)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 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 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的。”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 ) A.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治地位 B.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C.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 D.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 B 【解析】“驼背”反映了批判,不赞成的是“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反映了理性,理性批判 与材料中“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相符,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中 “驼背”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材料中针对“废孔学、废汉文、 灭道教”
44、,并未涉及西方文明,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1.(2019 辽宁沈阳三模)梁启超在1921年出版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对“时代思潮”这 样阐释:“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价值,而又适合其时代之要求者 也。”由此可知,1921年方兴未艾的时代思潮是( ) A.实业救国思潮 B.民主科学思潮 C.三民主义思潮 D.科学社会主义思潮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选D项;辛 亥革命前后实业救国思潮盛行,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前期民主科学思潮盛行,排除B项; 辛亥
45、革命前后三民主义盛行,排除C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2.(2019 河南洛阳三模)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 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成变法时维新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 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 ) 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 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 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B 【解析】中国近代不同时期对待孔子的态度反映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主要原因 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故选B项;西方文
46、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是由于近代中国 社会的剧烈变动,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说明儒家思想没有与时俱 进,不适应时代发展,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还没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排除D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3.(2018 天津和平区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 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孙中山和戴季陶的一次谈话 材
47、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土地问题上,孙 先生主张“耕者有其田”。按照孙先生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经验,在现阶段上,中国 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 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 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
48、和借鉴人 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 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材料二表明论联合政府与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关 系是什么? (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 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 (4)分析上述材料中三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答案】(1)观点
49、: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力图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社会。 特点: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 (2)主张:多种性质的经济形式并存;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关系:论联合政府充分 汲取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思想精华。 (3)变化: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宗旨:追求社会平等, 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 (4)都是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而提出的;都具有开创性;都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都在实 践中不断成熟;都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都有利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14.(2019 四川南充三模)阅读
50、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 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根据材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化特点”这个中心,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 题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知 识 梳 理 易 错 辨 析 典 例 变 式 基 础 训 练 能 力 提 升 能 力 提 升 【答案】示例 论题:中国近代化发展畸形 论证:西方近代化首先从精神层面变革,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迅速实现了工业 化。中国近代化是受西方列强侵略而被动开始的,随着民族危机加深和对西学认识的 深化,地主阶级开明派领导了自强求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