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1088650 上传时间:2021-02-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 1 课:社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梳理写作思路。 2.赏析精彩片断,体会人物形象。 3.总结写作特色,感悟乡思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1918 年 5 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 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文选自呐喊。呐喊收录了鲁迅 1

2、9181922 年间所作的 14 篇短篇小说。小说集真 实地描绘了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 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2.关于“社戏”:“社”,原指土地神,后指土地庙,而后发展演变为以演戏的方式来酬神祈 福的活动,活动中演的戏就叫“社戏”。后来“社”成为了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绍兴的社 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3.背景介绍:社戏是鲁迅 1922 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 用第一人称写“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

3、,一次是少年时代在 浙江绍兴农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 鲁迅母亲的娘家在绍兴附近的平桥村,童年的鲁迅因此有机会与农民的孩子交朋友,并了解农 民的生活。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 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阅读 1-3 段,思考各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 1-3 段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 1 段:讲述了平桥村的情况,设置故事的背景,为后文看戏做铺垫;“乐土”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表达我的热爱与怀念和对城里读书生活的厌倦。 第 2 段:主要写了平桥村

4、的小朋友和“我”所受到的优待。 作用:表现这里的人们是非常热情好客的,大人的好客直接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表现写一 群孩子,实则揭示民风淳朴。 他们除了热情好客,更难得可贵的是没有封建礼教中的“辈分”的忌惮,人与人之间是平等而 自在。他们不会因为我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就敬让我,仍然会以玩伴的角色“嘲笑”“我”被水牛欺 生,这实则是一种没有距离的体现。他们优待我,陪我玩耍钓虾,并且“照例”归我吃。 第 3 段:简略地写了“我”与小朋友游玩的情景:钓虾和放牛。 【小结】第一部分(【小结】第一部分(1 1- -3 3 段):盼看社戏。(铺垫内容)段):盼看社戏。(铺垫内容) 阅读 4-30 段,这一部分主

5、要写什么?【明确】看社戏。 【提问】第 4 段有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由前文一般的乐事,引出第一盼望的乐事看社戏。 【提问】阅读 5-30 段,这部分可以分为四层,请分别概括出来。 【明确】戏前波折夏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或完成思考探究题一) 【小结】第二部分(【小结】第二部分(4 4- -3030 段):去看社戏。(主体情节)段):去看社戏。(主体情节) 请同学分角色朗读 31-40 段。思考这部分的写了什么。 【明确】1.再谈吃豆;2.怀念社戏。 【小结】第三部分(【小结】第三部分(3131- -4040 段):怀念社戏(点明主旨)段):怀念社戏(点明主旨) 【总结分析】【总结分析

6、】 1.1.小说以“社戏”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小说以“社戏”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 2.2.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对于从未看过戏的“我”,看戏是一件十分新奇的事,也是“我”当时的心愿,终于盼 到了看戏的那天,可是一波三折: 波折一:早上就叫不到船。 波折二:母亲不准和别人一同去。 三次转机:八叔的航船回来了,解决了船的问题;少年愿意同去;双喜写包票。 “我”的心情变化:“日期到了(盼望)没船(沮丧)八叔的船回来了(高 兴)(外祖母与母亲不放心)失望(外祖母与母亲同意了)轻松”的心理变化过程, 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三、重点赏析,理解特色 【提问】朗读:真的,直到现

7、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 那夜似的好戏了。”同学们从诵读中听出了鲁迅先生什么情感?【明确】怀念! 【提问】是一种浓浓的怀念之情!那么,鲁迅先生笔下所说的“豆”和“戏”到底好在什么地 方,以至于让作者成年后仍然那夜的“豆”和“戏”念念不忘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深入地思考和 探究,来品一品“豆”、赏一赏“戏”、悟一悟“情”。 1.1.品“豆”品“豆” 请大家找到描写“豆”的内容,思考一下原因。阅读第 24-27 段。【明确如下】 因为豆子本身长得好。( “旺相”、“乌油油”、“结实”) 因为这是偷来的豆。 偷来的为什么就是好豆呢?因为偷豆过程,会有一种刺激感。 阿发摘自家的豆怎

8、么能叫偷呢?因为阿发怕他妈妈知道,他妈妈肯定不同意。(那 要是知道的话,会怎么办呢?原文中怎么说的? “哭骂”。阿发明知道被妈妈知道了 会哭骂,还要主动提议偷自家的豆,可见阿发是什么样的孩子?大方、善良、淳朴) 因为在我们最饿的时候吃的。(第 24 段: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功,而且许久 没有东西吃)古人讲“饥者易为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吃的过程充满了童趣童真。大家一起摘的,一起煮的,一起围起来撮着吃的。 【小结】豆好吃,不仅仅好似因为豆本来就长得旺相,更是因为吃豆的过程中饱含了童 真童趣,还有伙伴们的淳朴大方品质。 (提示:探究“豆”好吃的原因时不仅要关注“豆”本身, 还要关注与

9、“豆”相关的人和事。) 2.2.赏“戏”赏“戏” 诶同学们结合课文 10-21 段,交流思考:为什么是“好戏”? 【提问】其实对于小伙伴和“我”来说,戏是并不好看的戏。文中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来。(学 生自由回答) 【明确】没看到什么,远远地看,而且想看的没看到;最想看的戏没有出现,又没 有豆浆喝:想看铁头老生翻筋斗,结果没翻;想看蛇精和跳老虎,也没看到;不想看老旦 坐着唱歌,结果老旦最终还是坐着唱了;后来大家都熬不住了。 【提问】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觉得是“好戏”显然,原因不在于戏本身,那么原 因在哪里呢? 【明确】从前文可以看出,因为这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戏。因为看戏的过程中有小伙 伴们

10、的陪伴。因为来的路上我们换着划船,欣赏到了美丽的景色。回去的时候经历了难 忘的偷豆经历,体会到了小伙伴们的热情淳朴。 【小结】看来原因都跟戏本身没有关系。可见好戏之所以是“好戏”根本因素在哪里? 戏中情,并不是戏本身。 3.3.悟“情”悟“情” 诶下面的句式来说说你对鲁迅先生寄寓在“豆”和“戏”中的情感。 示例:其实,“好豆”和“好戏”并不是好在“豆”和“戏”,而是好在蕴藏在豆和戏中的童真童 趣。 其实,“好豆”和“好戏”并不是好在“豆”和“戏”,而是好在吃豆和看戏过程中体 会到的伙伴们的大方、善良和淳朴。 其实,“好豆”和“好戏”并不是好在“豆”和“戏”,而是好在吃豆看戏路上的自由 畅快和美

11、丽风景。 【小结】那普普通通的“豆”和并不好看的“戏”之所以在作者眼中是“好豆”和“好戏”,那是 因为他以童年的视角看到了“吃豆”和“看戏”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童真”、 “童趣”、 “人情的温暖”、 “伙伴的淳朴善良”还有“自然美丽的风景”,这才是鲁迅觉得那夜的豆是再也没有吃到的“好 豆”,那夜的戏是不再看到的“好戏”的根本原因。 四、拓展延伸,总结特点四、拓展延伸,总结特点 1.人物形象生动:刻画了一群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人。 双喜:聪明灵俐、考虑周全。(劝说我母亲和指挥偷豆) 双喜能辨识出两户人家的豆子,并且当着人家“小主人”的面问偷哪一家。而这个叫“阿 发”的孩子也果真经过辨识,以“偷”自

12、家豆为荣,“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 是何等的憨厚呢。同时双喜又提醒大家不能只偷一家,顾及阿发娘的心理。这聪明孩子在这 前前后后所发出的指令和影响,使得整个“偷豆”情节趣味盎然。 商量如何应对八公公的责骂:众人智慧就是反击,以“责问归还去年的树枝以及当面骂 八癞子”来进行应对, 对答六一公公的话:偷豆是“请客”的,你又如何能责备,“当初还不要你的呢”立足 高点评判,“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巧妙转移话题,体现乡间儿童的朴质灵动。 阿发:慷慨大方。他不仅愿意给,他还愿意把自己最好的给出来,尤其是在可以不给 的情况下给,主动地给,心甘情愿地给。 八公公:“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

13、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 会骂的。”可是却没有听到他的责骂,作者正是以这样“先入为主”的结论来扭转大家没有 受到“责骂”的意外。 六一公公:非但不责怪偷豆,只是责怪不好好“摘”,甚至“竟非常感激”,感激“我” 的认可和赞许。 【小结】人和人之间纯真、亲密、友好写得这般淋漓尽致的,鲁迅的文章中的确不多。 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善良、无私、淳朴的品质,让鲁迅感受到内心存在的温情与温暖,这份 温暖让他回味和怀念,更促使他去检视这个世界的丑陋与不足。 2.情景交融:描绘了一种宁静详和的乡土环境。 平桥村是一个临河的小村庄,有水乡特色和风味,尤其是在乡村的月夜。对于一个久 居城镇的孩子而言,用孩童的眼光来感受这一切,这个月夜就仿佛仙境一般。还有那宛转悠 扬的声音令“我”沉静且陶醉。鲁迅用抒情的手法对水乡的月景进行细腻描写。 月下出航、月下看戏、月下归航三个唯美场景。不管是来时还是去时,一切都是如同 仙境。 “船”也是道具之一。船上孩子们展现了独特的摇船本领。 “我”虽为客,身在其中, 有欢快的心情,有欣赏精彩的心态。 3.乡土思绪:抒发了一份乡愁一种情。 鲁迅写社戏,实则是回首岁月。鲁迅便是以童年视角和成人视角叠加的叙事手法抒 写记忆中的乡村生活,淡淡的乡愁潜藏在字里行间。社戏在这里是其中的选段,另一部 分写对现实生活中看京戏的厌烦与倦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