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三三单元单元 岩石与土壤岩石与土壤 1 1 岩石与土壤的故事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道岩石与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知道地球上到处存在着岩石,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 着,还有的直接裸露出来。 3.观察并描述我们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特点及作用。 4.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知道岩石和土壤的形成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教学重点 1.观察岩石和土壤,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特点及用途。 2.通过学习有关岩石和土壤的知识,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 观察岩石和土壤,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探究岩石和土壤的特点及用途
2、。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活动手册、各种岩石和土壤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岩石与土壤”,引导学生读一读,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岩石和土壤吗? 2.是啊,岩石和土壤在地球上是司空见惯的,不过岩石和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和我 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你想知道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的事情,那么岩石与土壤能够 给你提供重要的线索。 3.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探究岩石与土壤的有关知识。 二、聚焦 1.大家观察过岩石和土壤吗?知道人们为什么一直在对岩石和土壤进行研究吗?今天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岩石与土壤,了解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2.板书课题:1 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三、
3、探索 活动一:观察并描述我们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 1.教师引导: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一些岩石和土壤带到课堂上来,下面请大家把收集 的岩石和土壤拿出来,仔细观察采集到的岩石和土壤,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2.预设: 岩石比较坚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土壤是颗粒状的,比较松软。 活动二:了解岩石和土壤的用途 1.教师引导:大家采集到的这些岩石和土壤,分别来自于哪里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岩石和土壤是从哪里采集来的? 预设: 农田里、大路边、院墙外、小河边、山脚下、田野里 2.教师小结:其实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 海洋的底部,陆地上的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有的
4、直接裸露出来。 3.这些岩石和土壤,又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分别说一说岩石和土壤的作用。 预设: 岩石的作用主要是可以用来做建材,可以用来做装饰品,可以提炼金属,做颜料等等。 土壤的作用: 土壤具有调节的功能。 土壤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在与其他环境因素的交互过程中发挥很大的功能,包括水 分循环功能、养分循环功能、碳储存功能、缓冲过滤的功能、分解转化的功能。 土壤是动物植物栖息的场所。 土壤还具有作物生产功能。 活动三: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 1.教师引导:岩石和土壤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物质,他们的形成有的需要几百万年, 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每一块岩石和每一方土
5、壤上都留下了大自然的痕迹。 2.出示课本 43 页上面的三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三幅图片中的岩石,并读一读 相应的文字,了解这几块岩石中的故事。 图片一,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告诉我们它们的形成年代。地球的年龄约为 45.6 亿年, 就是用这种方法测出来的。 图片二,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图片三,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鹦鹉螺的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曾经是海洋。 3.除了书上这三幅岩石的图片之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故事的岩石? 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岩石的故事。 预设: 石头上有雨痕,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石头上有波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石头上有 矿物,黄的,黑的,红的
6、,闪光的,透明的。 石头上有树叶、贝壳、小鱼的化石,说明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茂林,地上有 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 这里又变成了高山。 4.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岩石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这些岩石中的故事。 5.教师引导:岩石中存在着很多的故事,那么土壤中存在哪些故事呢? 6.出示课本 43 页下面的土壤剖面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土壤分为哪几层?每一层 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7.师生共同观察这幅土壤剖面图,了解土壤从上到下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 基岩 4 层。 8.出示一段文字: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7、例如要形成 12 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几百到数 万年的时间。 学生读一读这段文字,懂得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9.除了书上提到的有关土壤的故事之外,大家还知道哪些有关土壤的故事,与同学们分 享一下。 活动四:整理我们知道的土壤和岩石的知识 1.刚刚我们通过交流,了解了许多有关岩石和土壤的知识,下面我们将学到的岩石和土 壤的有关知识来整理一下。 2.出示活动手册中的题目,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并且填一填。 3.全班交流,共同完成表格,预设: 有关土壤的知识: 土壤的形成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土壤是颗粒状的,比较松软。 土壤具有调节的功能
8、。 土壤是动物植物栖息的场所。 土壤还具有作物生产功能。 土壤从上到下分为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基岩 4 层。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例如要形成 12 厘米厚的土壤,可能需要几百到数 万年的时间。 有关岩石的知识: 岩石比较坚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 地球上到处存在着岩石,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岩石有的被土壤覆盖着,还 有的直接裸露出来。 岩石的形成经过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岩石是地球的重要资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岩石可以用来做建材,可以用来做装饰品,可以提炼金属,做颜料等等。 岩石的化学成分可以告诉我们它们的形成年代。 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9、。 三、研讨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岩石和土壤的基本知识,下面我们来回顾这节 课学习的知识。 出示问题: 1.你认为岩石和土壤各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从哪里发现他们? 2.我们可以从岩石和土壤中知道什么? 3.你知道岩石和土壤各有哪些用途? 全班交流。 四、拓展 课后,请各位同学调查一下,我们当地有什么岩石?土壤又是什么样子的? 2 2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教学目标 1.知道岩石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2.引导学生借助放大镜、手电筒、小刀、铜钥匙等工具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三种 岩石的标本,描述他们的特征。 3.知道我们可以从颜色、纹理、气味、颗粒、
10、软硬、光滑度、粗糙度、轻重等几个方面 去探究岩石的性质。 4.学习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岩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运用放大镜、手电筒、铜钥匙等各种工具,观察几种常见的岩 石标本,了解它们在颜色、软硬、光滑度、光泽等各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多种工具观察几种常见的岩石标本,了解他们的特点,并学会 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岩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放大镜、手电筒、小刀、铜钥匙、岩石标本等 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引导: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上到处都存在岩石,岩石的种类繁多, 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11、几种常见岩石的特点。 板书课题:2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二、探索 活动一:观察三种常见的岩石标本 1.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观察的常见的岩石有三种,分别是花岗岩、砂岩、大理岩。 2.出示这三种岩石的标本,提出要求: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描述他们的特 征。 3.学生分小组活动,用肉眼和放大镜分别观察这三种岩石,并描述他们的特征。 预设: 花岗岩通常由粉红、半透明、黑三种粗细不同的颗粒紧密结合而成。 大理岩通常是由灰色颗粒紧密结合而成,中间有亮点。 砂岩通常由土黄色和白色两种不同的颗粒紧密结合而成。 活动二:更细致的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 1.教师引导: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岩石的特征,科学家在野外观
12、察岩石时,还采用了一 些更为细致的观察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科学家通常采用哪些更为细致的观察方法。 2.方法一,仔细观察这三种岩石标本是否有纹理、分层,是否有斑点、小孔。 出示课本 45 页上面 4 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别认识有斑点的岩石,有小孔的 岩石,有条纹的岩石和有层次的岩石。 学生仔细观察花岗岩、 砂岩、 大理岩三种岩石标本, 看一看这三种岩石标本是否有纹理、 分层?是否有斑点、小孔? 预设: 砂岩有气孔、有层次。 花岗岩、大理岩没有气孔、没有条纹。 3.方法 2,用放大镜观察岩石标本,看看它们是否由颗粒组成,颗粒大小是否一样,是 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 出示课本
13、45 页中间的三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颗粒细密的岩石,颗粒粗疏的 岩石和颗粒粗大的岩石。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三种岩石标本,看看这三种 岩石标本的颗粒情况是怎样的。 预设: 花岗岩是粗粒,大理岩是中粒,而砂岩是粗粒。 4.方法 3,用手分别触摸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岩石标本的表面,感觉是粗糙的,还是 光滑的。 预设: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岩石标本的表面,感觉都是粗糙的。 5.方法 4,用手电筒分别照射铝箔包装纸、地板、黑板和窗户上的玻璃,再照射每一块 岩石,看看它们的光泽和谁类似。 学生分小组活动,用手电筒照射岩石,看看它们的光泽。 花岗岩、大理岩的岩石标
14、本的表面有光泽,砂岩岩石标本的表面无光泽。 6.方法 5,分别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画岩石,看看结果会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 么? 出示课本 45 页下面三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画的方法。 教师讲解:用指甲、铜钥匙和小刀分别刻画这三种岩石标本,是为了辨别矿物的硬度。 出示课本 45 页矿物硬度的说明标准: 矿物的硬度 软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小刀、指甲都不能刻画出痕迹。 学生分别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在这三种岩石标本上进行刻画,观察刻画的结果,然后 区分这
15、三种岩石的硬度。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全班交流活动结果,预设: 花岗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无痕迹,用小刀刻画无痕迹。对照矿物硬度表, 说明花岗岩很硬。 砂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有痕迹,用小刀刻画有痕迹。对照矿物硬度表,说 明砂岩较软。 大理岩用指甲刻画无痕迹,用铜钥匙刻画有痕迹,用小刀刻画有痕迹。对照矿物硬度表, 说明花岗岩较软。 活动三:填写岩石观察记录表 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通过多种感官和多种工具观察了花岗岩、大理岩和砂岩三种岩石 标本,初步了解了这三种岩石的一些特性。接下来请大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下面的岩 石观察记录表中。 2.出示活动
16、手册中的岩石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根据刚才观察到的岩石的特点填写表 格。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这张岩石观察记录表,进一步认识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 一些特性。 三、研讨 1.教师引导:我们刚刚总结了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一些特点,下面我们结合表格来 说一说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各有哪些特征? 学生对照岩石观察记录表说一说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 2.回顾我们刚才观察岩石的过程,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如何去观察一种岩石。 全班交流,预设:观察一种岩石需要调动我们的所有感官,用眼睛看,看它的颜色、纹 理、分层、颗粒的大小、光泽;用手摸,了解他的光滑程度和粗糙程度;用鼻子闻它的 气味,另外我们还需
17、要借助工具,如手电筒、放大镜、小刀、铜钥匙等等,来观察岩石 的硬度等方面的特性。 3.观察过岩石之后,我们还要学会用科学的语言去描述岩石。 (1)出示课本 45 页的 8 个科学词汇: 颜色 纹理 气味 颗粒 软硬 光滑 粗糙 轻重 (2)学生读一读,教师引导:我们在描述一种岩石的时候,一般要从这 8 个方面进行。 (3)出示描述花岗岩的例子: 花岗岩花岗岩 它是一种分布非常广泛的岩石,通常有粉红、半透明、黑三种粗细不同的颗粒紧密 结合构成,质地坚硬,声音清脆,没有气孔,吸水性不好。 下面请同学们仿照花岗岩的样子来描述大理岩或者砂岩。 (4)学生思考并仿照花岗岩的样子来描述大理岩或者砂岩。 全
18、班交流,学生描述大理岩或者砂岩,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适当的加以补充。 (5)教师小结:我们在描述一种岩石的时候,也不用面面俱到,把岩石最主要的特征 描述出来即可。 四、拓展 1.同学们,我们刚刚观察了花岗岩、大理岩、砂岩三种岩石的外部特征,那么岩石的内 部物质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 2.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分别用小钢锉在岩石的一角锉出粉末,将颜色深的粉末散落在白 纸上,颜色浅的粉末散落在黑纸上,然后仔细观察岩石的内部物质是否一样。 3.学生按要求进行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预设: 岩石的外部特征是不一样的,它的内部物质同样也存在差异。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
19、过各种方法观察了花岗岩、大理岩和砂岩这三种岩石标本,初步了 解了这三种岩石的基本特征。 课后,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运用我们观察这三种岩石的方法, 继续观察其他的岩石,进一步了解其他岩石的一些特性。 3 3 岩石的组成岩石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道所有的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有些岩石由多种矿物组成,有些岩石仅仅由一种 矿物组成。 2.知道寻找岩石中的矿物也是研究岩石的一种方法。 3.运用各种方法观察花岗岩的组成,并对花岗岩的组成进行描述。 4.初步了解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等方 面的特征。 5.了解岩石和矿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学重点 了解矿物并用各种方法
20、观察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了解这三种矿物的透明度、光 泽、颜色、条痕等方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石英、长石、云母等三种矿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课本插图、活动手册、石英、云母、长石三种矿物的标本、放大镜、花岗岩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引导:所有的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有些岩石由多种矿物组成,有些岩石仅仅 由一种矿物组成。我们研究岩石的方法之一就是寻找岩石中的矿物。那么矿物是什么样 子的?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矿物呢?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组成岩石的矿物。板书课题:3 岩石的组成 二、探索 活动一:观察花岗岩的组成 1.出示花岗岩的岩石标本,提出要求:先用肉眼
21、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对花岗岩的 组成进行描述。 预设: 花岗岩上有粉红色、半透明和黑色三种粗细不同的颗粒。 这三种粗细不同的颗粒使花岗岩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花岗岩中每种颜色的颗粒都代表一 种矿物。 2.教师小结:花岗岩是一种分布非常广泛的岩石,通常有粉红、半透明、黑三种粗细不 同的颗粒紧密结合而成。 活动二:仔细观察花岗岩的颗粒 1.教师引导:花岗岩中有三种粗细不同的颗粒,这三种颗粒分别代表三种矿物,那么这 三种矿物是什么矿物呢? 2.出示花岗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花岗岩中粉红、半透明、黑色三种不同的颗粒 分别代表哪三种矿物? 预设: 花岗岩中粉红色颗粒是长石,半透明的颗粒是石英,黑色颗
22、粒是云母。 3.出示课本 47 页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这三种矿物 的样子 下面我们就来观察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矿物,了解他们的特征。 4.探究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提出要求:观察这三种矿物的颜色,然后分别将它们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 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这三种矿物外表的颜色和条痕的颜色一样吗? 学生分小组活动,观察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预设:石英为无色,长石是粉红色,云母是黑色的。 5.探究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1)观察矿物的透明度 出示矿物透明度的观察方法 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一般分为
23、透 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种情况。 出示课本 48 页中间左边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观察矿物透明度的 方法。 学生分小组活动,分别观察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的透明度。 预设: 石英是透明的,因为常常含有少量杂质成分而变为半透明或不透明。 长石本身应该是透明的,之所以有色或者不完全透明,是因为含有一些杂质。 黑云母是透明的。 (2)观察矿物的光泽 出示矿物光泽的观察方法: 借助其他物体的反光特性,采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矿物的光泽。 出示玻璃、丝绸、金属、泥土这 4 种物体,引导学生分别用手电筒照一照,看一看这 4 种物体的反光性。 预设: 金属的反光最强,玻璃反光比金属弱比泥土强。
24、泥土反光弱,而丝绸的反光比泥土强比 玻璃弱。 教师小结:总的来说,金属、玻璃、泥土、丝绸这 4 种物体反光的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 金属、玻璃、丝绸、泥土。 教师引导:矿物的光泽通常用某种材料的光泽来描述,如金属、玻璃、丝绸等,请同学 们再用手电筒照一照石英、长石和云母,看一看这三种矿物的光泽。 预设: 云母是丝绸光泽。石英是玻璃光泽。纯净的长石也是玻璃光泽。 6.教师引导:刚刚我们通过各种方法,了解了石英、长石和云母这三种矿物的颜色、条 痕、透明度、光泽等方面的特征,下面请大家回忆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填写矿物观察 记录表。 7.出示活动手册中的题目,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矿物观察记录表。 全班交
25、流,师生共同完成矿物观察记录表的填写。 8.矿物除了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方面的特征之外,硬度、形状也是观察矿物的重 要线索。 9.出示介绍石英、长石和云母的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这三种矿物在硬度和形状 方面的特征。 石英是主要造岩矿物之一,无色透明,常含有少量杂质成分,而变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 晶体,质地坚硬。 长石是一种含有钙、钠、钾的铝硅酸盐矿物。它有很多种,都具有玻璃光泽,颜色多种 多样,长石本身应该是无色透明的,之所以有色或不完全透明,是因为含有其他杂质。 有些成块状、有些成板状、有些成柱状或针状等,质地坚硬。 云母是一种造岩矿物,呈现六方形的片状晶形,是主要造岩矿物之一。云母晶
26、体内部具 层状结构,特性是绝缘、耐高温,广泛的应用于涂料、油漆、电绝缘等行业。 活动三:再次观察花岗岩,将花岗岩的颗粒分别与这三种矿物一一对应 1.教师引导:之前我们说到花岗岩是由粉红、黑色和半透明的颗粒组成。刚刚我们也对 组成花岗岩的三种颗粒的矿物进行了仔细观察,下面我们再次观察花岗岩,将花岗岩的 颗粒分别与这三种矿物进行比较,辨别这些颗粒中哪些是石英,哪些是长石,哪些是云 母。 2.学生分小组活动, 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花岗岩中的颗粒, 辨别这些颗粒中哪些是石英, 哪些是长石,哪些是云母。 预设: 黑色发光的是云母颗粒,浅色的、粉红色的是长石,而半透明、透明的就是石英。 活动四:认识更多的矿
27、物 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探究了云母、长石和石英这三种矿物,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 许多多的矿物。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矿物。 2.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矿物,预设: 硫磺、石墨、岩盐、方铅矿、石膏、赤铁矿、萤石、水晶、褐铁矿等。 3.教师相机出示一些矿石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这些矿石的外部特征。 4.引导学生重点了解石墨。 出示石墨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且出示有关石墨的介绍,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 石墨这种矿物的特性。 石墨一种矿物,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石墨一种矿物,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硬度很小,熔点高,导电性能强,化学性质度很小,熔点高,导电性能强,化学性质 稳定,用来
28、制造坩埚稳定,用来制造坩埚、电极电极、铅笔芯铅笔芯、润滑润滑剂、剂、颜料颜料、防锈涂料等等。防锈涂料等等。 学生自由读一读,初步了解石墨这种矿物的一些特征。 5.教师小结:刚刚我们了解了一些矿物的特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利用我们课堂 上学到的方法,继续观察其他的矿物,了解更多的矿物的特征。 三、研讨 教师引导:上一课和这一课,我们分别研究了岩石和矿物,下面,我们对这两节课的学 习进行一个总结。 1.问题 1:对于矿物,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去观察?组成花岗岩的三种矿物具有什么特 征? 观察矿物,可以用眼睛观察颜色,借助工具观察矿物的条痕、透明度、光泽等等。 云母:黑色颗粒:透明,丝绸光泽,条痕
29、为银白色 长石:乳白色或肉红色的颗粒:半透明,玻璃或泥土光泽,条痕为白色。 石英:无色、透明的颗粒:透明,玻璃光泽,条痕为白色。 2.问题 2:对于岩石和矿物,我们有哪些新的认识? 岩石是组成地球的外壳,一些岩石裸露在地表,更多的岩石被水或者泥沙土壤覆盖着。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感官,借助各种工具观察岩石的颜色、声音、吸水性能、光滑程度、 透明度和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积木,矿物使岩石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我们同样可以利用各种工具来 观察矿物的颜色、形状、光泽、透明度、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3.问题 3:岩石和矿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矿物存在于岩石之中,岩石中含的矿物,有些岩石由多种矿
30、物组成,有些岩石仅仅由一 种矿物组成。 四、拓展 1.教师引导:关于岩石和矿物还有很多很多奥秘,课后,大家可以采集岩石和矿物,观 察它们的特征。 2.提示: 得到标本后,可先记下标本的名称等相关信息,用软纸或者毛巾包好带回家,如果得到 的是不知名的矿物和岩石,可以先记录下他们的采集地、采集时间等相关信息,并给它 们编上号。我们可以根据前面学到的知识,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自己采集 的标本,也可以请教老师或者专业人士。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矿物,并且利用各种方法仔细观察了构成花岗岩的三种矿 物长石、石英和云母,了解了这三种矿物在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等各方面的 特征
31、。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观察其他的矿物,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关于矿物 的知识。 4 4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教学目标 1.懂得收集岩石和矿物,将它们做成标本,既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能增加生活情 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2.知道制作矿物或岩石标本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并且能够利用这些方法动手制 作岩石或者矿物标本。 3.能够向同学们展示自己完成的标本,并勇于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制作岩石或矿物标本的方法并动手制作岩石或矿物标本。 教学难点 能够按照步骤动手制作岩石或者矿物标本。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手册、课本插图、制作矿物岩石标本所需的各种材料等等。 教学
32、过程 一、聚焦 1.展示各种各样的岩石或者矿物标本,激发学生制作岩石标本的兴趣和欲望。 2.教师引导:看到如此美丽的岩石或者矿物标本,大家想不想动手制作岩石标本呢? 其实啊,收集岩石和矿物,将它们做成标本保存起来,既能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还能 增加生活情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有趣味的事情。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制作岩石矿物标本。 板书课题:4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二、探索 1.教师引导:我们如何才能完美的制作出岩石和矿物标本呢?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按 照一定的步骤。 第 1 步,准备所需要的材料 要想制作岩石矿物标本,我们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呢? 预设:盒子、收集的岩石和矿物、放大
33、镜、标签等等。 学生检查自己准备的材料,看看材料是不是准备充分。 教师提示:我们采集来的岩石和矿物一定要事先擦拭干净,这样既能保证制作出来的标 本整洁、美观、卫生,也能便于我们制作标本。 第 2 步,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 教师引导:我们制作的岩石或者矿物标本有时会有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为了避免 混乱和方便今后的观赏,我们需要给岩石和矿物标本编号。 第 3 步,观察每一块已编号的岩石,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教师引导:我们采集的岩石和矿物,究竟是什么岩石?什么矿物呢?它又具有哪些基本 的特征呢?我们需要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这样才能准确记 录下
34、岩石和矿物名称和特征。 第 4 步,为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 教师强调,在标签上要写好矿物和岩石的名称,同时写上岩石和矿物的采集地、采集人 和采集的时间等等信息。也可以用一张纸写出矿物和岩石的特点,放在标本盒内。 第 5 步,将岩石和矿物按照编号顺序放置在小盒子的方格内,标签要对应放好。 2.教师引导:按照以上 5 步我们就可以完成矿物和岩石标本的制作了,大家明白了吗? 下面,我们分小组活动,按照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的 5 个步骤,动手制作岩石和矿物标 本。 3.学生分小组活动,动手制作岩石矿物标本。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标本制作情况并加以 适当的指导和提示。 4.全班交流,展示制作完成的标本,评选出
35、最优标本和最佳标本制作者。 三、研讨 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学习并制作了岩石矿物标本,下面请大家来总结一下,我们制作 岩石和矿物标本的方法是怎样的? 预设: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一般分为 5 个步骤: 第 1 步,准备材料; 第 2 步,给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编号; 第 3 步,观察每一块已经编号的岩石,对照岩石和矿物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第 4 步,为岩石和矿物添加标签; 第 5 步,将岩石和矿物标本按照编号顺序放在小盒子的方格内标签对应放好。 2.通过制作标本,大家对研究岩石和矿物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岩石和矿物新的认识。 3.要想制作一盒精美的岩石和矿物标本,你认
36、为应该怎么做? 首先我们要按照步骤制作精美的岩石矿物标本; 其次,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收集更多的岩石和矿 物,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不断充实我们的标本盒。 四、拓展 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够采集更多的岩石和矿物,不断充实自己的标本盒,同时了解更多 的有关矿物和岩石的知识。 5 5 岩石岩石、沙、沙和和黏黏土土 教学目标 1.知道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 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2.知道我们可以在什么地方找到岩石、沙和黏土。 3.引导学生运用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握一握、画一画等方式比较岩、石沙和黏土, 探究岩石、
37、沙和黏土的特征。 4.学会通过观察,推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握一握、画一画等方式比较岩、石沙和黏土, 了解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探索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并且学会推测大自然中岩石的变化趋 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岩石、沙子、黏土、放大镜、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大自然中岩石风化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这幅图中比较大的岩石和比 较细碎的沙,以及更为细碎的黏土。 2.大家知道为什么一块大的岩石会形成较小的岩石颗粒、沙和更为细碎的黏土吗? 由于太阳、风、水、地
38、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的这些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慢慢 的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 3.那么岩石、沙和黏土又各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 板书课题:5 岩石、沙和黏土 二、探索 活动一:说一说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 学生分小组活动,说一说自己是从什么地方找到岩石、沙和黏土的,并记录在活动手册 上。 活动二:比较岩石、沙和黏土 1.教师分别出示岩石、 沙和黏土引导学生看一看, 初步了解岩石、 沙和黏土的外形特点。 2.引导:岩石、沙和黏土是不同的物质,他们各有什么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比 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呢? 3.出示课本 53 页的 5 幅图片,
39、学生仔细观察这五幅图片,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初步 了解区分岩石、沙和黏土的方法。 预设: 方法 1:看一看,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方法 2:闻一闻,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方法 3:摸一摸,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方法 4:握一握,试着抓一把潮湿的沙子、黏土,用手握一握,将它们团成小球,看一 看,经过多长时间,他们能平摊在纸上。 方法 5:画一画,用手指分别蘸取少量潮湿的沙子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比较涂痕颜 色的深浅和涂痕的长度。 4.同学们,除了书上提到的这 5 种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来比较岩石、沙
40、和黏土? 预设: 用手捻一捻。分别用手指捻一捻岩石、沙和黏土,看看有什么不同。 用水泡一泡。在三个杯子中分别放上岩石、沙和黏土,然后倒上半杯水,用木棒搅一搅, 看看三个杯子里的现象。 5.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以上方法比较岩石、沙和黏土,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并完成对岩石、沙和黏土的认识记录表。 6.出示记录表,师生共同完成记录表的填写。 对岩石对岩石、沙和黏土的认识记录表沙和黏土的认识记录表 岩石 沙子 黏土 看一看 是一块一块的 颗粒比较大 颗粒非常小 闻一闻 没有味道 没有味道 有泥土的气息 摸一摸 比较坚硬、粗糙 很坚硬、粗糙 比较柔软、细腻 握一握 没有办法团成小球 能团成小球,
41、一会儿就平摊在 纸上 能团成小球,要很长时间才 能平摊在纸上 画一画 无法在白纸上涂痕 在白纸上有图痕,颜色淡,长 度短 在白纸上有涂痕,颜色深, 长度长 捻一捻 无法捻 没有变化,仍然是小颗粒 会碾成粉末 泡一泡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 会泡开,变成细腻的沉淀 三、研讨 1.教师引导:刚才大家通过各种方法比较了岩石、沙子和黏土,初步了解了它们的不同 特征。下面我们总结一下,岩石、沙子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呢? 预设: 岩石比较坚硬,一块一块的,没有味道,无法溶解,表面粗糙。 沙子是颗粒状的,也比较坚硬,没有味道,无法溶解。 黏土是由细小的颗粒组成,比较柔软细腻,在水中会形成沉淀。 2.经过这节课的学
42、习和大家仔细的观察,我们了解了一些有关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 谁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来推测一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 预设: 大自然中的岩石,在太阳、风、水、地震、火山等自然力量的作用下,会慢慢的风化, 由大块岩石碎裂成小块,再由小块岩石碎裂成颗粒,慢慢的形成颗粒越来越小的沙子和 黏土。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岩石、沙子和黏土通过比较,分别了解了他们的特征。课后,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我们身边的岩石、沙子和黏土,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6 6 观察土壤观察土壤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我们吃的许多食物都来自于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2.通过采集和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组
43、成部分。 3.知道土壤中有些什么,了解土壤的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中有些什么,了解土壤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方法观察土壤,了解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探究土壤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采集的土壤、放大镜、烧杯、水、土壤观察记录表、学生活动 手册等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同学们,在我们周围,随处都可以见到土壤。土壤对我们人类非常重要,我们吃的许 多食物,都是来自于土壤中生长的植物。请大家来说一说,我们吃的哪些食物是从土壤 中生长出来的? 学生回答,预设: 稻子、小麦、大豆、玉米、蔬菜、水果等等。 2.教师引导:大家知道,司空见惯的
44、土壤中又有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土 壤,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点。 板书课题:6 观察土壤 二、探索 活动一:说一说我们对土壤组成的猜测 1.教师引导: 土壤里究竟有哪些东西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先 做一个猜测。 2.全班交流,学生作出自己的猜测,预设: 土壤中有草根和小虫子。 土壤中有小石子和沙子。 土壤中有水。 土壤中有空气。 3.那么土壤中究竟有些什么呢?下面我们进一步观察。 活动二:采集并观察土壤,描述土壤 1.教师引导:课前,老师让大家在校园里或田野里挖一块土壤,用塑料袋装好,带到教 室来。下面,请同学们把挖来的土壤拿出来。 学生展示自己挖来的土壤。 2.谁
45、能告诉我你们是从哪里采集的土壤?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土壤从哪里采集而来的。 预设:从菜园里采集,从校园里采集,从大路边采集,从小河边采集。 3.下面请同学们把采集来的土壤倒在一张白纸上,先用肉眼看一看,土壤里有什么,再 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 学生分小组活动,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土壤,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察情况。 4.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从土壤中观察到了什么? 预设: 土壤中有小草和小虫子。 土壤中有许多小石子和沙子。 土壤中还有田螺的壳。 土壤闻起来有一种味道。 土壤摸起来是潮湿的。 土壤是团成一团的。 教师小结:大家刚才观察的很仔细,从不同地方取来的土壤里面所含有的东西是不一样 的。比如从草
46、丛里取来的土壤,里面就会有小草的根,从菜园里取来的土壤里面可能会 有菜叶子, 从河边取来的泥土可能会有田螺的壳。 因此, 我们要仔细观察采集来的土壤, 一定会有不同的发现。下面我们继续观察土壤。 5.出示要求:把土壤晾干、碾碎,然后用牙签把土壤颗粒分开,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颗 粒的大小,并描述。 学生按照要求仔细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并且描述这些颗粒。 6.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预设: 土壤中的颗粒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粗,有的细。 7.出示一段文字: 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对土壤的微粒进行分类根据颗粒大小,可以对土壤的微粒进行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砾(小石子小石
47、子), 其次是沙, 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其次是沙, 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沙, 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以上这些称为岩石的微粒以上这些称为岩石的微粒。 沙沙砾砾直径大于直径大于 2 2 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毫米,黏土的微粒很小,甚至用肉眼都没有办法看清楚。 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有关土壤颗粒的知识。 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这段文字, 了解土壤中的颗粒从大到小依次可分为 4 类, 沙砾、 沙、 粉沙、黏土。 8.学生再次观察土壤,借助放大镜从土壤中找出沙砾、沙、粉沙、黏土。 教师依次出示沙砾、沙、粉沙、黏土四种颗粒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对这 4
48、种颗粒 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教师小结:一般来讲,在土壤中同时存在沙砾、沙、粉沙、黏土大小不一的 4 种颗粒。 9.出示要求: 把水倒进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 用小棒搅拌后静置几分钟, 观察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并记录下来。 学生分小组活动, 按照要求把水倒进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 并用小棒搅拌后静置几分钟, 仔细观察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且记录下来。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做相应的指导。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 10 出示课本 55 页中间两个杯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预设: 搅拌时会有气泡产生,把搅拌后的杯子静置几分钟之后,杯子中的土壤会出现分层。 三、
49、研讨 1.刚刚我们通过各种方法观察了泥土,下面请大家回顾我们刚才的活动,探讨以下几个 问题。 2.问题 1:把水倒进盛有土壤的玻璃杯里,用小棒搅拌时,为什么会有气泡产生呢? 那是因为泥土中有空气,因此在搅拌时,就会产生气泡。 3.问题 2:我们仔细观察小棒搅拌后静置几分钟的杯子,看一看杯子中土壤的分层,想 一想,会分为几层?分别是哪几层? 会分为 4 层。最下面一层是沙砾层,第 3 层是沙子层,第 2 层为粉砂层,最上面一层为 黏土层。这是因为沙砾最大,重量最重,搅拌后最容易沉淀下来,而黏土最小,重量最 轻,搅拌后最后才沉淀下来。 4.问题 3:根据观察和实验,你认为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 土壤
50、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沙砾、沙、粉沙、黏、土壤 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中的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 的空气。 5.问题 4: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土壤有哪些新的认识? 预设: 土壤中有树叶、草根、虫子、小石子等许许多多的东西,闻起来有气味,土壤中的颗粒 有大有小,土壤中还有空气,在土壤中倒入水,搅拌时会有气泡产生,搅拌之后静置几 分钟,杯子中的土壤会出现分层现象。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观察了土壤,初步了解了土壤的组成,知道土壤中有很多东西,同时 我们还了解了土壤的特点。课后,请大家继续观察一处植物生长繁茂的地方的土壤,看 一看这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