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语文课堂洋溢着审美情趣让语文课堂洋溢着审美情趣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 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性情。 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价值观, 提高文化首位和审美情趣, 必须加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心理。塑造美好的 人格。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感受美的情趣。做美的传递者,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把学生引入美的殿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 审美情趣 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美的使者。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 的实践中把学生真正引入美的宫殿,感受美的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是语文 教师的一项重要的职责,也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目标。近年来,我
2、在语文教学的 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有一点点肤浅的认识。 一、 注重仪态美和板书美。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审美的主体,也是美的传递者。教师在 课堂上是表演者,但又区别于演员,因而,教师要注重仪表。衣着服饰都应该样 式得体,色调适中,整洁大方,要适合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同时教师说课要 讲究姿态和表情, 优雅的姿态和恰当的表情能使你的教学活动生动活泼, 不呆板; 使课堂气氛活跃,不沉闷。此外,语文教师的板书也是很重要的,隽秀工整的粉 笔字和清晰精美的板书设计,都能给学生带来视觉美,从中感受到美的体验。 二、 感受朗诵美和导语美。 朗读吟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朗读课文使无声和文字变成有
3、声的语言。 富有节奏和情感的朗读能引导学生进入优美的境界, 生动地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内 涵。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不同的内容和风格,读出课文的情感和韵味,或慷慨激 昂,豪迈奔放;或凄楚哀婉,低沉感伤。朗读的声情并茂,拟声绘色,能使文章 的情感像涓涓细流,融入学生的心田,拨动学生的心弦,感染学生的心灵,使学 生闻其声,入其境。如果教师能精心选择适当的音乐配合朗读,更能锦上添花。 在优美的朗诵和迷人的音乐引领下,把学生带入有声的艺术天堂里信步畅游,耳 濡目染,乐而忘返。例如,我在朗读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选用了 费翔的故乡的云音乐伴奏,与作品发生共鸣。在朗读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时选用了小提琴协奏曲化
4、蝶伴奏,那轻松舒缓的朗诵和悠远凄美的音乐早已 把学生的心境引入天堂,漫游天街,体味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精美的导语,也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到作品中,对学生理解和探究课文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上斑羚飞渡时,就用了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 作导语:“一只肥壮的藏羚羊,面对猎人的枪口,流着泪跪下。然而,猎人不为 所动。随着对藏羚羊的开膛扒皮,才真相大白。原来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 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了。显然,藏羚羊之所以弯下笨重的身子给猎人下 跪,是在求猎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条幼小的性命啊”这个悲壮的故事,一段
5、 觉悟的导入,深深地撼动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很快地融入到文章的情感当中。 三、品味教材的文质美。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学。流露出民族文化的华 光异彩,更能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对课文 有审美感知力, 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作品中的内容美, 形式美,语言美。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接受美的熏陶,体味美的情感,让美像春 风细雨渗入心田,做到“润物细无声”,从而达到培养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的目 的。 1、中学语文课文中无不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饱含着丰富的情感美。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领悟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传
6、达的思想 感情,感悟作品的艺术境界和人物形象美。文学作品中总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 言、动作、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品质以及内在的思想感情的美。人教版的 语文教材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 的文天祥这些光辉的人物形象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的 心灵中产生美的形象。同时课文中也有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我的叔叔 于勒 中的菲利普夫妇这些丑与美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提高学生辨别是非 能力,真善美、假恶丑在他们心目中有明确的认识。让学生做到“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摒弃丑恶,崇尚真善美,完善人格,完善人生。 语文教材中除了人物的形象美,还有
7、许多美的内涵。例如,鲁迅的社会戏 中描写的碧绿的豆田和河流,淡黑的起伏的远山,朦胧的水里的月色,散发着清 香的罗汉豆无不给人以生命的鲜活,给人以美的向往,充分显现出自然环境 美;小伙伴们那善意的嘲笑,偷豆的举动,对付六一公公的幼稚的办法,收船划 得飞快的英姿无不体现了孩子们毫无雕饰的纯净之美,显现着人的率真、自 由与活力,充满着人性美;小朋友们得到特许来伴“我”钓虾、游戏,外祖母的 气恼,伙伴们的叹息与同情,双喜的鼎力相助,母亲的再三嘱咐与深夜人候船, 佳生为“我”找豆浆,舀水,六一公公的嗔怪与送豆,无不洋溢着爱的温情,感 受到深厚的人情美。朱自清的春写出了春的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给人以希 望
8、和活力之美。醉翁亭记中的风情美,小石潭记中的景物美,岳阳楼 记中情操美,都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感受美的活力。 2、语文教材除了内容能给学生美的享受外,课文的形式结构也能给学生以 美感。精巧的结构与主题情节的和谐美,散文的形散而神聚的结构美和人文美, 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严密美,诗、词、曲、赋的错落有致, 回环对称美。通过对作品的形式结构的分析,也同样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情趣。 3、语言是思想的外衣,一篇语言优美的课文,蕴含着无穷的吸引力。语文 课要通过字、词、句、篇等教学,让学生感受领悟母语文字的无穷魅力和深刻的 表现力,尽情品味和领略那抑扬顿挫的音节美和准确传情的语意美。尤其
9、是对那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语言,进行分析品味,让学生在品词赏句中感受课文蕴含 的文采美,体会作者美感心理,从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社戏中孩子们的 对话:“阿发, 阿发, 这边是你家的, 这边是老六一公公家的, 我们偷哪一边呢?” , “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质朴的对话, 无私的举动, 映照出孩子们纯洁无瑕的心灵, 体验出平实的语言美感。 例如: 岳 阳楼记中“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吞”两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山 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气象,更赋予了洞庭湖的动态和活力。除了精确的表 情达意外,还给人无穷的审美享受。例如:朱自清背影中的描写:“蹒跚的
10、 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 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中的动词“走、探、穿、爬、 攀、缩”,字字传神,字字传情,细细品味,仔细欣赏,有无尽的韵味和无穷的 感染力。 四、活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情境,增强美感 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的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课 件。课件必须充分反映教师自己的风格,这就需要教师亲手编制。教师可根据自 己对课文的把握,在课程中设置相应的内容,用打字、插入图片、自定义动画等 方式制成一幅幅幻灯片, 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搭配结合的主体平面 交叉,有声无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以营造特殊的情境,叩
11、击学生的心灵,从而引 起强烈的审美共振。这样既保留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优点,又发挥多媒体技术长 处,二者互补,更能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 五、向课外延伸,引领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美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一个手段。语文学习的内容只有运用到实际 生活中, 才能显示它的强大运用功能。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别人交流, 获取信息, 认识生活,思考人生,都需要语言文字,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因 此,语文教学必须向课外延伸,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 正提高, 学生的审美情趣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我曾尝试着让学生走出课堂, “身” 入到大自然中去“会晤”作品的意境。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
12、,我就尽可能 留到春花春雨来临时进行,让春的无限生机和意趣,酣畅淋漓地直面而来,直扑 情怀。这样对学生的情感影响之大之深,非课堂讲述所能比拟的。另外,指导学 生课外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生活,大量地阅读课外文学作品,留心捕捉我们生活 中的信息,让学生自己谈认识和启发,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形成积极 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让学生的认知能力 得到了提升,思想情感得到了升华。将现实生活中的“活水”大量引入到语文教 学中,让语文教学焕发生机,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存在的美。 总之, 语言教材中有挖掘不尽的美感资源, 语文课堂教学要着眼于美的渗透, 以美感人,以美启智,以美储蓄,把美学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 的全过程,使学科知识教学与审美情趣培养相结,让语文课堂洋溢着审美情趣,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灵性,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情感、态度、价值 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