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历史学科(word版).docx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1102882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历史学科(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历史学科(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历史学科(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历史学科(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历史学科(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 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历 史 一、编写说明 安徽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纲要是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 史课程标准(实验) 和省教育厅颁布的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方案(修 订) 、 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指导意见(试行) 为依据,按照高中学 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我省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而制定。 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程度、历史思维 能力和必备的人文素养,力图体现基础性、公平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以科学的 评价引导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因此,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遵 循以下原则: 1思想性原则。命题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2、,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 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 任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加强革命传统、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2基础性原则。试题着重考查高中历史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注意体现试题的教育功 能和人文素养。 3导向性原则。充分发挥学业水平考试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命 题面向全体学生,有效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 程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

3、科核心素养, 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有 利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4科学性原则。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命题,试题内容科学、难易适 当,试卷结构合理,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不出偏题、怪题。同时充分考虑到 我省的城乡差异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能够准确达到学业水平考试的目标。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要求,全面考查普通高中 学生在人文与社会领域内历史学科的基础性学习情况的省级水平考试。考查结果 是评估普通高中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是评价普通高中学生

4、在上述领域的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毕业、升学要求的基本依据之一,也 是高校录取时的参考依据之一。 (二)考试目标 1目标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 准(实验) 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 规律,通过多种学习途径所培养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阅读、获取信息、分析、 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观点分析解决历史问 题的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理解、认同、尊重、感悟历史,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包括

5、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情感、 社会责任感、人生态度、是非判断、世界意识、民主法治意识、人文与科学精神 以及世界意识和国际视野。 由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目标中不可分割的 三个维度,因此在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的考查中,力求做到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 2水平层次要求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的要求,按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水 平层次进行考查。三个层次的内涵分别是: 识记层次(A) :考查学生对史实和规律性知

6、识的掌握能力,考查学生的再认 和再现能力,一般侧重于了解、知道、列举等记忆性内容。 理解层次(B) :考查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获取 历史信息的能力,主要是指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能 力。 运用层次(C) :考查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 的探究能力;考查学生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以上三个层次的考试水平是递进关系,每一高层次考试水平的要求同时包括 了较低层次考试水平的要求。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

7、史课程标准(实验) 规定的 3 个必修模块内容。 必修() :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 史实,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收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 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 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 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必修() :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学会收集、 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 区

8、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必修() :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 学会收集并综合分析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 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传承 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考试的具体内容 历史必修() 专 题 内 容 要 求 A B C 1 古代中国的 政治制度 宗法制 分封制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9、及其影响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 响 2 列强侵略与 中国人民的反 抗斗争 1840 年至 1901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 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侵华日军的罪行 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3 近代中国的 民主革命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4 现代中国的 政治建设与祖 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人民代表大会

10、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5 现代中国的 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 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6 古代希腊罗 马的政治制度 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 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7 欧美资产阶 级

11、代议制的确 立与发展 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美国 1787 年宪法 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8 从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到社 会主义制度的 建立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巴黎公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9 当今世界政 治格局的多极 化趋势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美苏“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中国的振兴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历史必修() 专 题 内 容 要 求 A B C 1 古代中国经

12、 济的基本结构 与特点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与特征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和特点 “重农抑商” 、 “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 2 近代中国经 济结构的变动 与资本主义的 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近代民 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 位和作用 3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的 道路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家庭联产承

13、包责任制 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的史实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意义 4 中国近现代 社会生活的变 迁 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及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 的巨大变化 5 新航路的开 辟、殖民扩张 与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的形成 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

14、场发展的 影响 6 罗斯福新政 与资本主义运 行机制的调节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 中的作用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7 苏联社会主 义建设的经验 与教训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8 当今世界经 济的全球化趋 势 “二战” 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 济体系的形成 以欧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合组织为 例,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 势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及在经 济全球化进

15、程中的作用 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及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历史必修() 专 题 内 容 要求 A B C 1 中国传统文 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及其主张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理学的代表人物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 其主张 2 古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与文 化 古代中国科技成就 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 成就 汉字和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3 近代中国的 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寻求变革的思 想历程

16、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所起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20 世纪以 来中国重大思 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 现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与文 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 6 西方人文精 神的起源与发 展 普罗泰格拉、 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薄伽丘、但丁、达芬奇等人的主要作品和 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人文主义的含义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 家及其观点 7 近代以来世 界科学技术的 历史足迹 经

17、典力学 进化论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相对论、量子论及其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8 - 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819 世纪以 来的世界文学 艺术 19 世纪以来文学主要成就 19 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四、例证性试题 1.“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 ”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 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 A规范宗教仪式 B传承中华文化 C禁锢人们思想 D阻碍社会进步 【答案】B 【说明】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尊祖敬宗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 部分, 有助于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具有现实意义, 故选 B。属于识记层次要求。 2.下列各项史实

18、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 实 结 论 A 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 文艺复兴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来 D 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 始建立 【答案】D 【说明】本题考查历史史实与结论的逻辑关系,列举了中外历史上四件史实 与四个结论,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 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故选 D。属于识记层次要求。 3.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这 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下图中(

19、)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A B C D 【答案】B 【说明】本题考查历史时空观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途中具有生死攸关 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是遵义会议,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判断正确答 案为 B。属于识记层次要求。 4.下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实践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C巴黎公社成立 D新中国的成立 【答案】C 【说明】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以填空形式呈现。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选 C。属于识记层次 要求。 5据记载,宋代东京汴梁宣德楼南边一条“车驾出入”的御街及其两边的御 廊,也“许市人买

20、卖于其间” 。这反映了( ) A市场规划混乱 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中央集权削弱 D城市防御功能增强 【答案】B 【说明】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描绘了宋代都城东京的街景,突出 了御街、御廊允许进行商业活动这一现象,反映了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故选 B。 属于理解层次要求。 6据国民政府经济部 1942 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 3758 家,其中四川 一省即达 1654 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 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D抗战期间大量工厂内迁 【答案】D 【说明】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史。题干显示的

21、时空概念为 “1942 年” 、 “四川”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期间,随着日军全面侵华步步紧 逼,国民政府的政治中心和工业中心被迫向大西南转移,重庆一度成为战时的陪 都,此时四川成为工厂最集中的省份,故选 D。属于理解层次要求。 7根据对英国某镇十八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发现那里在 1850 年有 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 328 人,到 1910 年已降至 118 人。 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文艺复兴的兴起 B圈地运动的影响 C手工工场的发展 D工厂机械化冲击 【答案】D 【说明】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史。工业革命实现了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 转变,机器生产逐

22、渐取代手工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形式。材料中列举了手工工 匠人数的减少,正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故选 D。属于识记层次要求。 8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思想家 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他们的主张( )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答案】B 【说明】本题考查先秦儒家思想,比较孟子和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提取材料 中有效信息可知前者主张“得民心” ,后者主张“平政爱民” ,故选 B。属于理解层 次要求。 9.1866 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

23、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 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 广训 、 孝经 ,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 ) A旨在宣扬维新变法 B开中国留学教育先河 C符合中体西用思想 D使教育理念日趋成熟 【答案】C 【说明】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史。材料中学堂开设科目与西方科技密切相关, 课外要读的圣谕广训 、 孝经等为中国传统教育内容,符合洋务派的中体西 用思想。该学堂并未宣扬维新变法,学堂的创设与留学教育无必然关联,材料不 能反映教育理念的成熟,故选 C。属于识记层次要求。 10下图所示邮票,它的发行是为了纪念一位卓越的科学家,他的主要贡献 是创立( ) A. 经典力学 B.

24、 进化论 C. 相对论 D. 量子论 【答案】C 【说明】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成就。邮票中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 他的主要贡献是创立相对论,故选 C。经典力学是牛顿提出的,进化论是达尔文提 出的,量子论是普朗克提出的,排除其他三项。属于识记层次要求。 11. 20 世纪,中国社会在变革中不断发展和进步,谱写了一部民族复兴的奋 斗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历史学者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学 者 描 述 龚书铎 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了,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是 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意愿,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金冲及 在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 以接受了,美

25、、法所代表的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翻 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正是在 1942 年抗战期间,列强取消了百年来的对华不平等条约, 中国从此可以抬头立足于世界八年的辛酸和血泪,日本人用火光和死亡,为 中国人铸造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八年间,中国奋起抵抗,有许多悲壮的事迹。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2)举出两例“八年间中国奋起抵抗”的史实。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胜利 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3)以上图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瞬间写照。写出其中一 个你熟知的事件名称及其历史影响。 【答案】 (1)事件:

26、辛亥革命。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政 府腐朽统治)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资 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等史实) 。 (2)史实: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太原会战;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共产党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等。意义:取消不平等条约,提高了国际地位;增强了民族 意识等(民族认同感) ;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图一事件: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 。影响: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图二事件: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影响:提高了国际地位;中国在国 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27、作用;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图三事件: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 。影响:洗刷了百年耻 辱;推动了民族的统一大业(一国两制成功实践) ;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 留问题提供借鉴。 【说明】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革和民族复兴的历史。第(1)问第一 小问从材料一中“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可判断该历史事件为辛亥革命;第二 小问从材料一中“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 、 “美、 法所代表的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等信息,可知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潮流、社 会矛盾激化、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等结论,再结合教材中有关辛亥革命政 治、经济和思想背景的相关知识即可

28、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教材中选择两件 中国抗战史实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取消了百年来的对华不平等条约” 、 “中国从此可以抬头立足于世界” 、 “为中国人铸造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提炼出答 案。第(3)问具有选择性,首先要熟悉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新中国成立、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香港回归,而后任选一事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作答 即可。属于识记、理解层次要求。 12法制建设关系到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问题。 材料一 在罗马,氏族社会变成了闭关自守的贵族,贵族的四周则是人数众 多的、站在这一社会之外的、没有权利只有义务的平民;平民的胜利炸毁了旧的 氏族制度

29、并在它的废墟上面建立国家,而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 中了。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五世纪中期最能体现“平民的 胜利”的法律成果,该成果有何意义? 材料二 (2)材料二所示政府结构组成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它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3)我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 在 (会议)上提出的;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为 奠定了重要基础。 【答案】 (1)成果: 十二铜表法 ;意义: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审判、 量刑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 (2)依据:美国 1

30、787 年宪法;原则: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依法治国。 【说明】本题综合考查中外政治制度史。第(1)问由材料一可知罗马平民地 位的提高,题干显示时间为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法律成果是 十二铜表法 。第(2)问从材料二的信息可知美国的政府架构体现了三权分立 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答出其法律依据是 1787 年宪法。第(3)问依据新时 期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相关史实填空。属于识记、理解层次要求。 13.清代以来,中国从自我封闭逐渐走向开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72 年,康熙帝批准: “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移海岛,盖 房居住,耕种田地

31、者,皆孥问治罪。 ” 1759 年,清政府批复两广总督的奏请: “夷船到粤销货后,令其依限回国;即 有行欠未清,亦应在澳门居住,将货物交行代售,下年顺搭回国。 ”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第一册) 材料二 近代中国面粉国内外运销数量(19131919) (单位:万担) 年份 进口 出口 出超(+)入超(- ) 1913 25968 1195 -24773 1915 1774 1966 +192 1917 6788 7980 +1192 1919 2713 26943 +24230 引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第二卷) 材料三 1991 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 “开发

32、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 只是 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 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1)材料一反映了清政府推行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该政 策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面粉的进出口量发生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 简述这一时期中国面粉业等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意义。 【答案】 (1)政策:海禁政策。内容:禁止中国人私自赴海外经商;限制外 国人到中国贸易。 (2)变化:进口量总体减少,出口量总体增加(或“由入超变为出超” ) 。 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

33、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 清了一些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 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意义:促进上海、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发展;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 开放的重要标志。 【说明】本题综合考查中国古代、近现代经济史。第(1)问根据材料一确定 时间为清朝前期,从官民出海贸易及迁移海岛皆治罪、限制外国人在华经商贸易 等可知这是海禁政策,再归纳其内容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反映的近代中国 面粉进出口情况解读其变化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 展的主要原因。第(3)问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分析出浦东开发开放不仅对上

34、海,而且对全国的改革开放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属于识记、理解层次要 求。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 70 年代,南洋归侨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继昌隆缫丝厂。下 图是该厂蒸汽锅炉和缫丝机的图纸。 引自王静芳华人世界 (1)依据材料一,指出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材料二 “民国”取代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 了历 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 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导致了材料二中的“变化”?并 说

35、明“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材料三 1840 年以来,坚船利炮、声光化电、西艺西政曾依次成为中国人概 括外来之物的用语。这个次序反映了认识的逐层深化。在一片风雨之势中, 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先后历经了哪 几个阶段?并分析西方“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 (1)现象:使用大机器生产;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事件:辛亥革命。 表现: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 逐渐深入人心。

36、 (3)概括:器物(科技) 、制度、思想。 影响: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 殖民地化程度;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说明】本题综合考查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和思想史。第(1)问根据材料一 中“继昌隆缫丝厂”和“蒸汽锅炉和缫丝机” ,且是由南洋归侨陈启沅于 19 世纪 70 年代创办可知:中国在西方的冲击下已经使用大机器生产,产生了民族资本主 义工业。第(2)问根据材料二的“近代中国” 、“民国”取代“帝国”即可看出 重大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跃进的表现。 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坚船利炮、声光化电、西艺西政”这些用语,结合所学 知识可对应“器物(科技) 、制度和思想”

37、。西方“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 面”的影响要运用唯物史观进行辩证分析,它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属于识记、理解、运用层次。 1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 1750 年后的曼彻斯特 图 2 1850 年后的曼彻斯特 (1)图 2 和图 1 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18 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研究在物理学、植物学、地理学等领域内 取得 了更加显著的成就, “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欣欣向荣” 。传统的宗教信仰 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人们开始寻找支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 马执斌主编普通

38、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历史(必修) (2)18 世纪上半期,在自然科学推动下,动摇“传统的宗教信仰”的重大历 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 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3)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最能体现我国“国之利器”的科技成果是什么?综 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答案】 (1)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 ;工业革命。 (2)启蒙运动。 (3) “两弹一星” 。科学技术进步有利于推动文明演进;科学技术进步有利于 促进思想解放;科学技术进步有利于

39、提高综合国力。 【说明】本题综合考查中外科技、思想文化和经济史。第(1)问通过比较图 1 图 2,由“新开发地区”面积显著扩大可判断出城市规模扩大。再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其原因。第(2)问从材料二中 “18 世纪上半期” 、自然科学的发展、传统宗 教信仰的动摇等信息,即可判断出该历史事件是启蒙运动。第(3)问依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最能体现“国之利器”的科技成果是“两弹一星” 。再 综合三段材料分析科技进步的作用。属于识记、理解和运用层次要求。 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方式: 闭卷笔试。 (二)试卷结构: 人文与社会基础共 150 分,其中历史学科 50 分;人文与社会基础测试时间共 120 分钟。 1试题类型: 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单项选择题 30 分(共 15 小题,每小 题 2 分) ,非选择题 20 分(共 2 小题) 。 2内容比例: 必修()约占 35%、必修()约占 35%、必修()约占 30%。 3试题难度比例: 较容易题约占 70%;中等难度题约占 20%;较难题约占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中考专区 > 中考热点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8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历史学科(word版).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