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事故风险分析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1.1.1.火灾事故。氧气乙炔库是公司重点防火部位。人为因素引 发的火灾事故:违反操作规程、违章安装使用电气设备、违章使用明 火作业、检修(施工)现场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第三方人为破坏等。 雷击及设备问题等因素引发的火灾事故。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将会造成 人员伤害及财产损失。 1.1.2.爆炸事故。氧气乙炔发生火灾不能及时扑灭,处置措施不 当导致瓶内燃烧或气瓶在高温下暴晒、暴露在火焰中发生爆炸事故。 1.1.3.中毒窒息事故。纯乙炔属微毒类,具有弱麻醉和阻止细胞 氧化的作用。高浓度时排挤空气中的氧,引起单纯性窒息作
2、用。乙炔 中常混有磷化氢、硫化氢等气体,故常伴有此类毒物的毒作用。人接 触 100mg/m3 能耐受 3060min,有轻度头痛、头昏。20%引起明显缺 氧, 30%时共济失调, 35%下 5min 引起意识丧失。 吸入高浓度时先兴奋、 多语、哭笑不安,继而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嗜睡。 严重者昏迷。 1.2.危险源危险源 1.3.氧气乙炔库内、气割切割使用现场等部位,防火距离不足、 周围私自动火、吸烟、泄漏遇到火源等违章操作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1.4.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 1.5.乙炔具有爆炸危险性、燃烧危险性、毒害危险性等。可能发 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情况不受季节的
3、影响。乙炔罐火灾爆炸事故,导 致人员烧伤、中毒窒息,严重时危及员工生命安全,并导致环境污染。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可能对周边的设备、设施造成不可修复的危险 程度,对厂房也有可能造成结构性损坏,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 成的经济损失较大,还可能造成大面积人员的伤亡,社会影响较大。 1.6.危险性分析危险性分析 1.6.1.乙炔的特性乙炔的特性 1.6.1.1.物理性质。乙炔为无色无味的易燃、有毒气体。而电石 制的乙炔因混有硫化氢 H2S、 磷化氢 PH3、 砷化氢, 而带有特殊的臭味。 闪点 (开杯) -17.78,自燃点 305。在空气中爆炸极限 2.3%-72.3% (vol)。 1.6.1
4、.2.危害健康。急性中毒:接触 1020浓度的乙炔时, 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等缺氧症状;接触 30%浓度时,动作不协调, 步态蹒跚;吸入高浓度时,初期兴奋、多语,后出现晕眩、头痛、恶 心、嗜睡,严重者昏迷;另外,高浓度吸入还可引起单纯窒息。 1.6.1.3.危险特性:乙炔与空气或氧气等助燃气体混合后极易燃 烧爆炸。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由 于气瓶阀门损坏、气带漏气、人员操作失误等原因,极易引起乙炔泄 漏,造成人员中毒、火灾、甚至爆炸等事故。 1.6.2.在液态和固态下或在气态和一定压力下有猛烈爆炸的危 险,受热、震动、电火花等因素都可以引发爆炸,因此不能在加压液
5、化后贮存或运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苯、丙酮等有机溶剂。在 15和 1.5MPa 时,乙炔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 237g/L,溶液是稳定 的。 1.6.3.由于乙炔具有易燃、易爆性,并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 发生异常情况下,若遇到雷击或明火、外来火种、设备故障、人员操 作不当等,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1.6.4.在烈日爆晒引发爆炸。气割割枪回火、爆带处置不当引起 火灾或爆炸。 1.6.5.乙炔瓶水平放置或倒立使用、氧气瓶瓶口擦拭不干净,油 脂进入氧气瓶内,发生爆炸事故。 1.7.事故前的征兆事故前的征兆 1.7.1.气瓶泄漏,仓库存在违章使用明火、焊接操作,特种作业 时未经审批,作业时未按照
6、相应规定制定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未加 强安全监管等 1.7.2.闻到烧焦东西的糊味:火灾发生时,烟气会向远处蔓延。 烟是最明显的火灾征兆,看见烟,同时又意味着情况可能非常危险。 1.7.3.可燃气体检测器发出警报声。 1.7.4.气割割枪、气袋、卡箍等连接不牢固或超出使用寿命未及 时更换、气压过高等。 1.7.5.工作人员着装或使用工具不当产生静电。 1.7.6.库房未按规范修建,未防爆型电气设施;消防设施不齐全 或不能良好的备用。内避雷装置、接地装置不符合规定的接地电阻等 等。 1.8.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 1.9.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会引发房屋坍塌及人员中毒、窒息等 伤亡事故。 2.2.应急
7、工作职责应急工作职责 2.1.组织机构组织机构 2.2.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归口维修部管理, 成立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分管副总经理担任小 组组长,维修部部长担任小组副组长,维修部全体、党群处、安环处、 综合办为成员。具体见附件 10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工作 小组机构图。 2.3.职责职责 2.3.1.组长的职责 2.3.1.1.随时掌握项目现场事故灾害及险情,向公司应急救援领 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 2.3.1.2.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启动并组织实施现场处置方案; 2.3.1.3.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指挥应急行动。 2.3.2.副组长的职责 2.3.2
8、.1.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 责; 2.3.2.2.组织落实现场处置方案; 2.3.2.3.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 2.3.2.4.组织落实现场善后恢复。 2.3.3.伤员营救组职责 2.3.3.1.实施现场处置,将人员和设备迅速撤离危险地点,根据 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搜救被困人员。 2.3.3.2.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制定抢救方案; 2.3.3.3.监督应急人员执行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应急人员的安 全; 2.3.3.4.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2.3.4.消防灭火组 2.3.4.1.负责若遇到火灾事故,负责组织
9、义务消防员进行消防灭 火。 2.3.4.2.负责对灰烬清理,如果有余火派人员现场值守。 2.3.5.警戒疏散组职责 2.3.5.1.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危险区域进行 有效的隔离。 2.3.5.2.负责发生事故时,需要撤离的人员立即组织疏散撤离现 场或周边; 2.3.5.3.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保卫,维持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 和证据; 2.3.6.后勤保障组职责 2.3.6.1.负责现场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 转运工作。 2.3.6.2.负责抢救物资的储备、维护保养与供应; 2.3.6.3.保障部门应急救援人员的衣食住行。 2.3.7.清理恢复组职责 2.3.7.
10、1.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和恢复工作。 2.3.7.2.负责事故救援现场供水、供电、供气的保障,做好应急 通讯和运输等工作; 2.3.7.3.负责事故结束后维修设备,尽快恢复生产。 2.3.8.物质抢救组职责 2.3.8.1.伤员营救结束后组织抢修设备; 2.3.8.2.组织救援队伍分工抢救现场物资。 2.3.9.环境监测组职责 2.3.9.1.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大气环境、 水体环境状况监测。 2.3.9.2.检测毒物性质及其在环境或水体中的浓度,为事故现场 指挥部指挥救援、抢险提供依据。 2.3.9.3.配合上及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大气环境、水体环境状况监 测。 3.应急处置应急处置 3.1.事故
11、应急处置程序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向四周呼救 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 情况和危害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现场处置小组宣布启动 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2.发生一般火灾爆炸事故(级)的非伤亡、经济损失较小 的事故,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火灾 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进入预备状态。 3.1.3.由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救援命令,根据事故情况,分析 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存在的威胁,确定先期救援方案。 3.1.4.按照现场处置小组组长
12、下达的指令,现场抢救组进行现场 侦查,组织或协助事故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启动相应的处置措施。 3.1.5.伤员营救组针对事故现场情况, 制定详细的抢险救灾方案, 引导救护人员营救受难人员。 3.1.6.在事故抢救抢险过程中,若事态扩大,抢救力量不足,事 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处置小组组长要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 部汇报,启动公司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3.1.7.发生较大火灾爆炸事故(级)的较大伤亡、经济损失较 大的事故,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立 即启动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3.1.8.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级)的较大伤亡、经济损失较 大的事故,
13、由部门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汇报应急救援指挥部,立 即启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请求启动股份 公司和政府部门应急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火灾爆炸事故处置措施火灾爆炸事故处置措施 3.2.1.1.事故第一发现人立即以大声呼叫方式向现场人员报警, 并马上通知部门主任,报告事故发生地点、种类、事故危害程度等。 3.2.1.2.当班人员应立即汇报部门领导并对初起火灾进行扑救, 就近原则运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3.2.1.3.安全员迅速组织事故区人员撤离,通知相邻班组停止作 业。班长及时组织在岗人员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抢险救援。落 实火灾危险区域
14、隔离措施,仓库内物品迅速转移,切断火势蔓延的途 径,控制燃烧范围。 3.2.1.4.各级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组织 指挥灭火,采用一切可行的办法阻止火势扩大的危险。 3.2.1.5.发生较大火情,难以扑灭或可能发生爆炸的,在向上级 报告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19”报告火警。 3.2.1.6.在灭火现场,必须坚持“先人后物”的原则。如果火情 可能威胁生命安全,应紧急通知相关人员撤离现场。向逆风向安全地 带转移,防止有害气体中毒 3.2.1.7.在组织人员撤离现场过程中,如火灾导致有浓烟现场出 现,指挥员应保持镇定,切不可惊慌失措,一旦发现自己被火围困、 应迅速做好必要准备(穿上
15、防护服或厚衣服或用水将身体淋湿或披上 湿棉被),判明火势,选择最安全可靠路线尽快离开危险区。或者用湿 毛巾蒙住口鼻,匍匐离开现场到空气清新且安全的环境。 3.2.1.8.气瓶爆炸事故发生后, 由于气瓶爆炸的发生具有突发性, 且破坏威力巨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指 挥部其他成员及事故抢险各专业人员应闻讯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抢险, 救援。引发继发火灾的要在采取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 (119),造成人员伤亡的,要立即报告公安机关,维持现场秩序。总 指挥应立即启动一级响应,向消防、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救援, 请求启动上一级预案。 3.2.1.9.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向消防人
16、员介绍燃烧物料名称、数 量、危险性、有无毒性等情况,积极配合消防队灭火。 3.2.1.10.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全力救助伤员。 3.2.2.氧气乙炔瓶发生泄漏着火时应急处置氧气乙炔瓶发生泄漏着火时应急处置 3.2.2.1.气瓶发生泄漏后,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减压阀,如果 减压阀损坏并在没有确定可以采取措施阻止泄漏的情况下,将气瓶移 到室外开阔地带,疏散周围人员,停止周边作业。此时遇火源会发生 火灾爆炸,从而带来更大的灾害。 3.2.2.2.非气瓶着火。如果乙炔气瓶泄漏并着火,首先应扑灭外 围被火源引燃的可燃物火势,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并 积极抢救受伤和被困人员。然后设法关闭气源阀门
17、,用灭火器、消防 水或是较厚的布淋湿捂住火苗即可灭火。 3.2.2.3.气瓶着火。如确认泄漏口很大,根本无法堵漏,只需冷 却着火容器及其周围容器和可燃物品,控制着火范围,可在确保其不 爆炸的前提下,让其自行燃烧,直至烧尽熄灭。如情况紧急可投入大 夏河河水中。 3.2.2.4.如果因瓶阀关不严,火焰沿瓶阀处向外喷射,即可用水 扑救火势,也可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但仍需用水冷却烧烫的气瓶, 防止爆炸。扑救气体火灾切忌盲目灭火。 3.2.2.5.如果乙炔库内乙炔气瓶着火,应立即用水冷却事故瓶或 周围受其烘烤的气瓶,使其降温,避免爆炸,有条件的话,把事故气 瓶转移到安全地点,以免发生连环爆炸。 3.2
18、.2.6.现场指挥应密切注意各种危险征兆,遇有火势熄灭后较 长时间未能恢复稳定燃烧或受热辐射的容器安全阀火焰变亮耀眼、尖 叫、晃动等爆裂征兆时,指挥员必须适时做出准确判断,及时下达撤 退命令,现场人员应迅速撤退至安全地带。 3.2.2.7.气瓶听见异响等爆炸征兆后,现场人员立即卧倒;气瓶 爆炸后,等待救援的同时,如果有火情,要用消火栓和灭火器灭火; 若无火情,要用消火栓冷却其他气瓶或可燃物,防止发生二次火灾。 若人员受伤:轻伤,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重伤,消毒止血后, 立即送往医院;休克,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 3.2.3.吸入中毒处置措施吸入中毒处置措施 3.2.3.1.乙炔
19、气瓶泄漏后,如果空气中乙炔的浓度大于 30%以上, 会导致人员中毒。急性毒性主要是因为高浓度时置换了空气中的氧, 引起单纯性窒息作用,缺氧是主要致死原因。 3.2.3.2.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吸氧、保温、静卧,避免 过多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3.2.3.3.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呼吸抑制时给予中枢兴奋药,必 要时建立人工气道以进行机械辅助呼吸。 3.2.3.4.护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发现和处理其他并发症 等支持治疗。 3.2.4.气割时发生回火或爆带处置措施气割时发生回火或爆带处置措施 3.2.4.1.气带漏气。首先熄灭割枪火焰,迅速关闭减压阀,并关 紧气瓶角阀。更换新气带,并上紧卡
20、箍,仔细检查气带无漏漏气后方 可作业。 3.2.4.2.气割回火。发生回火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将乙炔气带 折拢并捏紧,同时紧急关闭气源,一般先关闭乙炔阀,再关闭氧气阀, 使回火在割炬内迅速熄灭,稍待片刻,再开启氧气阀,以吹掉割炬内 残余的燃气何微粒,然后再点火使用。回火现象严重时,割枪或气带 被爆带烧毁,乙炔带在压力的作用下摆动不停,烧伤作业人员。 3.2.4.3.气带爆带。作业人员违章操作,将气瓶压力调整过高, 导致乙炔带或氧气带爆裂,将作业人员烧伤。也有可能引起气带、气 瓶着火。立即中断使用,关闭焊、割工具的阀门和气瓶瓶阀,按火灾 处置措施进行紧急处置。 3.3.信息报告信息报告 3.3.
21、1.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迅速 召集现场处置工作小组成员,所有成员在 5 分钟内达到事故现场,做 出应急处理措施;如事故难以效控制,迅速向部门各级负责人汇报, 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并对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具体见附件 10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联系表。 3.3.2.发生氧气乙炔火灾爆炸事故,岗位工作人员应立即向班长 和生产调度汇报,同时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汇报后, 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汇报,并做好应急值班记录。 3.3.3.现场出现事故征兆时,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首先排除 事故隐患,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
22、速将情况和危害 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 3.3.4.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情 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已经采取的措施。公司 24 小时应急值班室:7231498,报警内线 8000。 3.3.5.应急值班室要有对外部联系电话,包括医疗救护队、上级 有关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电话联系方式。可采用电话、手机、传真 等方式对外联系和求援。具体见附件 10外部人员联系表。 3.4.应急保障应急保障 3.5.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其工作小组按照日常工作分工做好应急物 资和装备准备,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 于良好状态
23、,重点器材应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3.5.1.通讯设备,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近距离对讲设备等 6 部。 3.5.2.急救设备,包括急救药品、器具、设备等 2 套。 3.5.3.抢修设备,包括汽车吊、千斤顶、钢丝绳、工程车辆、登 高设备、维修工具、备用品等 2 套。 3.5.4.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沙箱、消防铲、消 防沙袋等 2 套。 3.5.5.运输设备,包括面包车、救护车等 1 辆。 3.5.6.防护用品:包括防火服、正压式呼吸器、防护眼镜、手套、 呼吸器、防毒面具等。 3.5.7.人员技能保障:广泛宣传火灾安全知识,使员工掌握基本 火灾常识,提高员工的防范能力
24、。定期进行应急队伍人员培训和应急 实战演练,提高防范和处置突发事故的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 4.1.1.选择防护用品应针对防护要求,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防护 用品。救援和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可靠的个体防护用品。 4.1.2.佩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在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 书,确认其使用范围、有效期限等内容,熟悉其使用、维护和保养方 法。 4.1.3.进入火灾现场的抢险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或隔绝式呼吸 器及各种防护器具, 不得穿着化纤内衣物, 必要防火服进入着火区。 4.1.4.空气呼吸器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的检查气密性:按下供
25、 气阀上的黑色橡胶开关,打开瓶阀,待压力表达到满压(气瓶压力必 须在 27 Mpa 以上)后关闭气瓶阀,压力表指针一分钟内下降不应超过 1 Mpa。检查报警器:开关气瓶时听是否有提示报警。检查面罩:将面 罩贴紧脸部,通过几次深呼吸检查面罩是否漏气,供气阀性能是否良 好,呼吸是否畅通。使用过程中应多检查供气阀和面罩的连接是否牢 固及压力表所指示的气瓶压力,当听到余压报警时应马上撤离到安全 区。 4.1.5.安全帽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应检查外壳是否有裂纹、碰 伤痕或磨损等,帽衬是否完整,确认完好后,方能使用。使用时要将 安全帽戴正、戴牢,不能晃动,要系紧下颚带,调节好后箍,防止安 全帽脱落。 4.
26、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 4.2.1.兼职救护队应配备齐全各种抢险救援器材、设备,平时应 加强维护,确保各种器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4.2.2.担架使用时,由 34 人合成一组,将病人移上担架,病人 头部在后, 脚在前, 抬担架的人脚步、 行动要一致, 向低处抬时(下楼), 前面的人要抬高,后面的人要放低,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状态,上台阶 时则相反,走在担架后面的人要注意观察病人情况。脊柱损伤病人要 用硬板担架,并将病人身体固定在担架上,搬运时注意保持脊柱的稳 定。 4.2.3.将干粉灭火器提到现场,站在上风向或侧风面,上下颠倒 摇晃几次,拔掉保险销或铅封,一手握住喷嘴,对准
27、火焰根部,一手 按下压把,干粉即可喷出。 4.2.4.使用消火栓灭火时,水枪至少要有两人进行操作,防止误 伤人。灭火时应注意与火焰的距离,防止被烧伤。 4.2.5.扑救火灾时,应先切断可燃物质来源,后进行彻底扑救。 若气瓶和其他可燃物一同燃烧,应迅速处理气瓶,然后再消灭可燃物 的火势。 4.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 4.3.1.救援时,应保持头脑清醒,不得盲目行动,针对事故性质、 类型、特征等进行分析,启动相应预案。 4.3.2.救援人员必须认真按救援方案和救护安全措施执行,确保 自身安全。 4.3.3.在事故救援中,现场指挥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事故抢险 方案的执行情况
28、和事故救援等情况。 4.3.4.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强化事故现场安全措施落实,防止二 次事故和次生灾害事故发生。 4.3.5.应以救人优先为原则。灭火人员不应单独行动。 4.3.6.事故现场进出口应始终保持畅通。 4.3.7.随时注意风向改变,及时调整布置。 4.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4.4.1.当人员衣物着火时应迅速脱去或用水等各种物体扑盖灭 火。切忌盲目站立或奔跑呼救,以防头面部及呼吸道灼伤。如有人员 烧伤时,快速将伤员撤离火灾现场,面积较小的烫伤可用大量冷水冲 洗至少 30 分钟,保护好烧伤创面,尽量避免污染,有利于以后的院内 治疗; 面积较大或程度较深的烫伤应
29、以干净的纱布敷盖患部简单包扎, 尽快转送医院或拨打 120。 4.4.2.如有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的人员,立即将伤者撤 离到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带,给予氧气吸入;如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 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或人工呼吸,直到病人清醒或医院、医疗组接手为 止。 4.4.3.不要往伤口上涂抹任何药物或粘贴胶布。用干净无绒毛织 覆盖伤面,手足部位可套上干净塑料袋。口腔、喉部烧伤,神志清醒 者可断续饮冷水。肢体严重烧伤时要固定。分轻重缓急将伤员及时送 往医院。 4.5.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急救援结束后 4.5.1.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 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素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由应急 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障碍消除等工作。 4.5.2.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疏散组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 人员进入现场发生意外。 4.5.3.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 4.5.4.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程序。 4.5.5.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4.5.6.事故波及范围区域划定,警戒线设置,安排人员现场值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