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语文答案解析 第 卷 一、 1.【答案】 D 【解析】 A.埋( mn)怨; B.踉踉跄( qin)跄; C.梗( n)概 。 2.【答案】 A 【解析】 B 一张一驰 一张一弛; C.循章摘句 寻章摘句; D.蜚然 斐然。 3.【答案】 A 【解析】解答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并做出判断。届时:到时候,用于还没有发生的某项活动或某项事件。 “ 日前 ” (几天前) 一 词表明活动已经开始,故 “ 届时 ” 不合语境 。 B.熟稔:很熟悉。 C.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D.鳞
2、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 。 4.【答案】 B 【解析】 A.句式杂糅,可删去 “ 设 ” 或删去 “ 是 ” 和 “ 举行的 ” 。 C.搭配不当, “ 引导 ” 与 “ 顽疾和陋习 ”不搭配,可把 “ 和引导 ” 删去。 D.语序不当, “ 首次 ” 移至 “ 四川 ” 后。 二 、 5.【答案】 C 【解析】 “ 今文经的篇目与内容相对较丰 ” 错,原文是 “ 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 ” 。 6.【答案】 B 【解析】 A.因果倒置, “ 中央集权统一 ” 是 “ 儒家经典被汉王朝宣布为国家经典 ” 的条件。 C.“ 两者都强调发挥五经
3、历史资源的现实价值 ” 错 , 原文是今文经学 “ 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 ” ,古文经学 “ 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 ? 脱离思想和生活 ” 。 D.张冠李戴,原文是 “ 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 。 7.【答案】 C 【解析】 “ 一直未能立于学官 ” 错,原文是 “ 一时没有实现 ” 三 、 8.【答案】 B 【解析】渝:退步 。 【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9.【答案】 B 【解析】均相当于介词 “ 于 ” ,在。 A.连词,用来 /介词,在。 C.介词,比 /介词,从。 D.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 。 第 卷 四 、 10.【答案
4、】 ( 1)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羡慕骏马的马,也就能成为骏马这一类的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能成为颜渊这类的人。 ( 2)然而积聚一勺勺水而成为江河,堆集细微的尘土而使极高的山更高,不立志,不勤奋,按道理没有办法成功。 11.【答案】 答案要点: 学习目标:立业,立德; 学习态度:立志,勤奋,执着,专心 ; 学习方法:正心修行,循序渐进,积累,贯通 。 12.【答案】( 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 /乃著离骚八篇 /言己离别愁思 /申杼其心 /自明无罪 /因以讽谏 /冀君觉悟 /卒不省察 /遂赴汨罗死焉 。 13.【答案】 ( 1) “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
5、 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 ( 2)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首联从夕照美景吸引作者游兴写起,点明访问山家之由;颔联写兰径和山家槐庭美景:幽兰散发阵阵香味,落日透过庭槐洒下斑驳光影,暗示山家主人为高洁隐士;颈联写山谷幽静空旷、风声之响、月色之浓,呈现出山间特有的景致;尾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14.【答案 】 ( 1)望其旗靡 ( 2)何时可掇 ( 3)钟鸣鼎食之家 ( 4)百年多病独登台 ( 5)银瓶乍破水浆进 ( 6)花之隐逸者也 ( 7)何日
6、遣冯唐 ( 8)薄雾浓云愁永昼 五 、 15.【答案】 AD 【解析】 A.“ 作了详细的描绘,表现了太湖山水的多变与逸趣横生 ”错,原文只是在第 段一笔带过。 D.【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都运用想象的方法”错,且“ 色彩 ”“ 声音 ” 的描绘只出现在鼋头渚画面中 。 16.【答案】 文章第 段写了三方面 “ 胜概 ” :自然之美,物产之丰,劳作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 , 认识到劳动创造美和人民群众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 。 17.【答案】 “ 碎锦 ” 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太湖景色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喜爱和赞美。 具有
7、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因太湖辽阔 , 作者只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处景色来描绘,并通过这些 “ 碎锦 ” 的组合,呈现太湖的全貌。 作者以 “ 碎锦 ” 表明其文只能算是对太湖美景的部分呈现,既表现了他的谦虚,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太湖美景的赞赏 。 18.【答案】 示例一 : 赞同。 近观和远眺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视角。远眺比近观更能领略自然景物的整体特征和独特风貌。如文中东山莫釐峰 “ 云气滃然如蒸 ” 的迷蒙奇幻之美,正为远眺所得。现实生活也是如此,近观事物,固然能体验到细节之美,但很难统观全局之胜。因此,只有立足高远,面向未来,才能凭高视远,达到人生更高境界 。 示例二 : 不赞同。远眺只能让
8、人获得事物的概貌,近观才能让人发现和体察细微之美。本文作者若仅远眺而不近观,就无法领略石公山 “ 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 ” 的奇景。现实生活也是如此,想要领悟到近处的美与人生的当下意趣,就要立足眼前风景和现实人生。 六 、 19.【答案】 示例:创业是青春的火炬,创新是创业的翅膀,用创业点燃创新梦想,用创新放飞人生希望。 20.【答案】 示例一: 自己 不想说的话,不强求他人说;自己不愿听的话,不强求他人听;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强求他人做。设身处地感受他人难处,推己及人避免强人所难 。 示例二:为他人生活提供方便,为和谐相处创造条件;为他人成长贡献力量 , 为共同发展奉献智慧。在成全他人中成就自
9、我,在分享快乐中创造幸福 。 七 、 21.【 提示 】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立意较为简单,考生不容易偏题,但是要想写出有深度的文章还有一定难度。材料对 “ 老实 ” 与 “ 聪明 ” 重新定义,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思考现实与未来的张力。老实是一种长远的聪明,聪明可能是一种近视的滑头。命题有效避免宿构,这要求考生平时有深入思考的习惯,并且能就某些社会现象阐发自己独立的观点。考生可以联系现实,思考人生,阐述诚信为人、恭敬为业的真谛。 文言译文 : 虞溥字允源,是高平昌邑人。父虞秘,是偏将军,镇守陇西。虞溥跟随父亲到陇西,专心研读古代典籍。被郡中推举为孝廉,任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不久迁任公
10、车司马令,任鄱阳内史。大建学校,广招学生门徒,转发文书通告属县说:“学习是用来坚定情操涵养性情而积累众多优良品质的途径。情操在心中确立了就体现在行为上,优良品质形成了名望就【 ;百万教育资源文库 】 在教化中显露,所以中等人品的人随着教化而转移,优良品质积累起来好的习性也就形成了。唐、虞的时候,家家都可以封爵,等到衰落的时候,又家家都可以诛杀,这难道不是教化用来培养习俗,用来改变人的品性吗?自从汉氏失去控制以来,天下分崩离析,江表被寇乱隔绝,王者的教化长期废弛,学校教育被荒废而无法进行。现在四海一统,万里统一,亿万民众都在 太平的环境中休养生息,应当崇尚道德,广开学业,以帮助协调社会的和谐,光
11、大发扬昌明的教化。”就具体地制定了条例规定。于是来求学者有七百多人。虞溥便作文诰勉励训诫他们说: 来读书的学生都是绅士之流,年轻志盛,刚开始涉足学业,学习研究经典,这是有大作为的事,树立道德的基础。圣人的学问淡而少味,所以初学的人不喜欢。等到满了一年以后,阅读的书籍更加广博,学习的知识更加众多,天天听到未听说过的,天天看到未见到过的,然后胸襟开朗,敬业乐群,不觉得教化忽然使自己受到熏陶,至高无上的道理使自己达到神妙的境界。所以学习对人的熏 染,超过了颜料。我见到颜料时间一长就会褪色,没有见过长时间的学习而退步的。 工匠染布时,先把要染的布准备好,然后准备染料,布和染料都准备好了,染布的工作就可
12、以完成了。学习也是这样,孝悌忠信就好像是白布。君子在内端正心志,在外修习自己的行为,如果有余力,就可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有德行。学习的人不担心才能不够,而担心不能立志。所以说向往千里马的马,就能成为千里马;仰慕颜渊的人,也就是颜渊之类的人。又说锲而舍之,朽木不可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不就是验证吗? 现在学生口中诵读圣人的典籍,亲自接受学校中的训导, 等到三年,可以小有成效。而美名流传,有新的称誉,朋友敬而乐之,朝中大夫敬而赞之。于是州府交相聘任,挑选职位去做官,这不是很美好的吗?至于包含美质抒发文藻,下笔流畅而华丽,论述世上的事情,探究深奥的道理,使得杨、班收起笔来,仲舒张口结舌,仅是有才能者的作为,而不是平常的人。然而积累一勺勺的水成为江河,积聚小土粒增高山峰,如果没有志气不勤奋刻苦,当然不能成功。学生如果断绝人间的杂务,专心学习,长年累月,日积月累,那么也就是或慢或快,或先或后罢了,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不能实现呢? 虞溥处理政务威严 而不凶暴,教化大行,有白乌停在郡府庭上。注解春秋、左传,撰写江表传以及文章诗赋几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