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6人口和城市.doc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155699 上传时间:2021-03-0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6人口和城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6人口和城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6人口和城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6人口和城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6人口和城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六 人口和城市 构建网络整体认知 考点一 结合“综合思维”,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人口问题 考情报告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时空分布规律、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的人 口问题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以统计图表、区域图、文字材料为背景,侧重考查 人口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 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人 地协调观。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19 全国卷)下图示意 2015 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 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 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 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2

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C (2)B 1人口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人口问题的判断 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 等。 其次, 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 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 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切入,比如人口抚养比、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 对新概念的理解, 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 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 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2)人口问题产生的

3、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 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社会保险 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 度;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生育率低,人 口增长缓慢 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 战争;人口迁移;产业结构;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 育观念落后,人为的技术干预等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考向 1 人口性别结构 下图示意 2017 年甲、乙两国人口性别比(每 100 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 其中甲国为西亚某产油国,乙国为南亚某人口大国。读图,回答 12 题。 1导致甲、乙两国 2017 年全国人口

4、性别比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A教育水平 B产业结构 C宗教信仰 D生育政策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 西亚某产油国(甲国)人口性别比很高, 南亚某人口大国(乙 国)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产油国石油工业发达,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大,吸引其 他国家男性劳动力大量迁入,使其男性人口比重增大,故 B 项正确。 2为应对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乙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促进城乡人口流动 B政策鼓励少生优生 C限制国际人口迁移 D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乙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说明该国女性社会地位较低, 故应提高女性社会地位,D 项正确。 考向 2 人口年龄结构 (2020

5、 全国卷)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 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 2010 年我国西部某市 50 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 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 2129 岁。据此完成 13 题。 1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A20012005 年 B19911995 年 C19811985 年 D19711975 年 答案 D 解析 20012005 年出生的人在 2010 年是 59 岁,19911995 年出生的 人在2010年是1519岁, 1981198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2529岁, 1971 1975 年出生的人在 2010 年是 3539

6、 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中,3539 岁女性人数最多,说明 19711975 年出生率最高。 2 造成该市 2024 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 该组人口出生期 间(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 答案 C 解析 该市 2024 岁年龄组出生时间是 19861990 年, 由于该市妇女生育 峰值在 2129 岁,19861990 年处于生育峰值的妇女 2010 年年龄在 4153 岁 之间,据图可知,2010 年年龄在 40 岁以上人数较多,因此造成 2024 岁年龄 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C 项正确;1986 1

7、990 年生育政策没有放宽,A 项错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改革开放后均较快, 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B 项错误;19861990 年生育观念变化不大,D 项错误。 3推测 20102030 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 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答案 B 解析 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 2129 岁,20102030 年进入生育峰值的女性 在 2010 年是 29 岁以内女性,图中这部分人口数量少,因此推测 20102030 年 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B 项正确;20102030 年处于生育峰值的女性人数较 少,人口出生率可能下降,

8、A 项错误;20102030 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2025 年进入生育峰值的人在 2010 年是 614 岁,这部分人 2010 年数量较少, 不会在 2025 年出现生育高峰,C 项错误;20102030 年人口出生率可能下降, 但人口总量不一定减少,D 项错误。 考点二 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分析人口迁移 考情报告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 以统计图表、示意图、文字材料(人口迁移热点新闻)为背景,侧重考查迁入地与 迁出地的区域特征及其差异、 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 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

9、2016 全国卷)与 2014 年相比, 201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 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 万人,这是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 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 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 城市( ) 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

10、 态环境较好 A B C D (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A (2)C (3)D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生产力水 平差异 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生产力水平较高时: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 (2)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由落后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 因素往往是主导。 (3) 劳动力 年龄差异 青壮年人口迁移: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 老年人口迁移: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 青少年人口迁移: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4)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 重工业发达地区,往

11、往吸引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 性人口迁移吸引力较大; 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 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 达;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产业的转型 升级一般遵循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升级的规律, 在产业转型中对普通劳动力需求减少, 对高素质劳动力需求增多。 产业转型升级 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产业空间转移,同时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 人口规模的扩大, 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 城市功

12、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 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 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考向 1 人口迁移的规律、原因 (2019 海南高考)下图分别示意 1995 年、2010 年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据此完 成 13 题。 11995 年美国本土人口净流入的地区是( ) A东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 答案 B 解析 由图中数据计算,南部为人口净流入区,东北部、中西部和西部为净 流出区,A、C、D 三项错误,B 项正确。 2与 1995 年相比,2010 年美国本土人口

13、( ) A数量减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迁移规模变小 D净流入的地区减少 答案 C 解析 由于材料所显示是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故无法得知美国人口数量,A 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整体迁移规模都在变小,并没有向中西部大量回 流,B 项错误,C 项正确;净流入区仍然还是南部地区,D 项错误。 3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 A经济 B交通 C文化 D教育 答案 A 解析 美国南部由于新兴企业较多,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水 平高,故吸引人口迁移,A 项正确,B、C、D 三项错误。 考向 2 人口迁移的影响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

14、返乡 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 450 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 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 1 2 题。 1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 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 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答案 A 解析 “城归”人员返乡会带来人口红利升级, 是指其通过

15、自身的资金和技 术推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乡村经济呈现高增长的局面, 故 A 项正确; “城 归”人员年龄构成的年轻化和数量的大幅度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抚养比, 但并不是促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所以不能称其为人口红利升级, B、 C 两项错误;性别结构的均衡与人口红利升级无关,D 项错误。 2“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答案 C 解析 “城归”人员返乡不一定使生态环境好转, 其创业过程有可能增加环 境压力,A 项错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16、,完善基础设施是需要长期的建设才能完 成的,B 项错误;“城归”人员返乡会使得父母回到孩子身边,并且改善乡村的 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C 项正确;农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也需要 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实现,D 项错误。 考点三 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落实“人地协调观” 考情报告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是 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以城市规划图、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变化图为背景,侧重考查 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 类型及成因和城市的空间布局及其合理性; 侧重考查考生 的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20 天津高考)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

17、心城区交通、 金融、 医疗和 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 ) A商业和住宅 B工业和行政 C旅游和休闲 D仓储和物流 (2)影响该市中心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 B地形 C气候 D科技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A (2)B 1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主要受经济和环境因素影响,如交通、地租(由距市 中心远近和通达度决定)、河流流向(地形地势)、风向等,形成以中心商务区为核 心的城市地域结构(其他的影响因素有历史、社会、行政等)。一般而言,城市中 心是中心商务区,这里交通便捷,人流汇聚,

18、其余的商业区则位于交通干线两侧 或街道路口,有的大城市还会出现几个副中心;住宅区位于中心商务区周围,并 且有明显的分化,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高、上风处、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 接近文化区,而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连;工业区一般位于市区外缘,沿主 要交通干线分布,还需要考虑风向和河流流向,但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区,可考 虑接近高校园区。 2判断城市功能区的布局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 具体如下表所示: 判断方法 具体说明 看面积 大小 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看距市 中心远近 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

19、业区 看形态 特征 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看人口 变化 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 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看建筑 物密度 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看分布 趋势 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 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 较大 考向 1 城市空间结构及其演化 (2020 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小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 12 题。 1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结构 B人口素质 C环境质量 D交通方式

20、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明、清两代该小镇主要沿河拓展,现代该小镇主要沿交通 线拓展,因此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方式,故 D 项正确。 2“现代拓展区”的建立有利于( ) A减轻自然灾害 B提高环境容量 C保护传统地域文化 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答案 C 解析 从图文信息不能判断该小镇的自然环境特征, 因此不能判断“现代拓 展区”的建立是否能减轻自然灾害,A 项错误;一个区域的环境容量是相对稳定 的,不会因为“现代拓展区”的建立而提高,B 项错误;“现代拓展区”远离老 城区,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是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 项错 误;“现代拓展区”远离老城区,相对减少

21、了对明清遗留建筑等的破坏,使当地 的地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地保护,C 项正确。 考向 2 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和变化 (2020 浙江省诸暨中学期中)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局部地区不同功能区付租 能力变化示意图,完成 12 题。 1以下判断较合理的是( ) AAB 范围内为商业区 BAD 范围内为住宅区 CL3在甲处弯曲是因高铁站影响 DL2表示商业付租能力变化曲线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根据不同功能区付租能力变化状况,L1随距市中心距离 增加,付租水平下降最快,L2随距市中心距离增加,付租水平下降最慢,因此 可以推断 L1、L2、L3分别为商业、工业、住宅的变化曲线,AD 范围内住宅曲线 L3付租

22、能力最强,因此为住宅区,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L3在甲处弯曲可能 是因高铁站影响,也可能是其他因素,故 C 项错误;L1表示商业付租能力变化 曲线,L2表示工业付租能力变化曲线,故 D 项错误。 2近年来,当地政府在规划中引导工业部门由城区向郊区迁移,主要是因 为城区( ) A水电紧张,供应困难 B工资上涨,地租高昂 C产值低下,工业转移 D交通拥堵,用地紧张 答案 D 解析 由于是当地政府在规划中引导工业部门由城区向郊区迁移, 而不是企 业主动搬迁,因此主要原因更可能是大量工业布局在城区,造成城区交通拥堵, 用地紧张;而不是因为水电紧张、工资上涨、产值低下等原因,故 D 项正确。 考点

23、四 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城市化进程、问题及对策 考情报告 城市化过程及其特点、城市化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是高考的主要 命题点。常以示意图、统计图、文字材料(城市发展的热点新闻)为切入点,侧重 考查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题型灵活多样。 (2019 江苏高考)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 下 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1989 年到 2015 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 ) A1015 千米 B1520 千米 C2025 千米

24、D2530 千米 (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地下水位上升 地表气温升高 生物多样性增加 地表径流增多 A B C D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B (2)C 1城市化的不同阶段 (1)郊区城市化 (2)逆城市化 (3)再城市化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转变和产业构成的转 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对地理环境带来的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 分析。 (1)景观变化的影响 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使城市景观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形成最佳 人居环境。 (2)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3)空间地域利用方式带来的影响 随着城

25、镇规模的扩大, 郊区农业用地将转化为城镇用地, 将增加城镇用地和 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并带来郊区农民就业方式的转化。 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向 1 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城市常住人口不等同于户籍人口。 下图为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 城镇化率比较图(含预测)。据此完成 13 题。 1导致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 B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 C城市商品房价格的不断上涨 D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 答案 B 解析 受人口迁移的影响, 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 导致城市常住人口多 于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故 B 项正确。 2

26、 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 将有益于( ) A抑制城市房价上涨 B增加城市居民的就业机会 C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提高更多人口的公共服务待遇 答案 D 解析 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 必须让更多 的进城务工人员取得所在地户籍,这有利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服务待遇, 故 D 项正确。 3自 2014 年开始,两类城镇化率差异呈减小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 A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 B城镇内就业机会减少 C农村耕地增多 D户籍管理趋严 答案 A 解析 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缩小,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进城务工人员回乡, 二是所在城市放宽落户政策。 受回乡

27、再就业等政策实施的影响, 部分务工人员返 回家乡,造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降低,缩小了两类城镇化率差异,故 A 项正确。 考向 2 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交通拥堵指数又称交通运行指数, 是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数 值,其数值越高,表明交通拥堵状况越严重。下表为我国 2015 年和 2017 年交通 拥堵指数前十城市, 其中北京市交通拥堵成本一直高居首位。 据此完成 13 题。 1与 2015 年相比,2017 年下列城市中拥堵指数变化最大的是( ) A北京 B哈尔滨 C重庆 D杭州 答案 D 解析 据表格信息可知,杭州 2015 年城市拥堵指数位于全国第四位,为 1.98,而 201

28、7 年却没有出现在前十位,其指数小于 1.68,说明其城市拥堵指数 大有改观,变化最大。故 D 项正确。 2北京市交通拥堵成本一直高居首位,与其密切相关的有( ) 平均通勤距离短 网约车大量出现 机动车保有量多 实行单双 号限行政策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交通拥堵成本是指市民因拥堵造成的经济成本。 基本上, 经济越发达、 基本工资越高的城市, 因拥堵造成的损失越大。 北京市交通拥堵成本一直高居首 位的主要原因是车辆多,加之网约车大量出现,正确;实行单双号限行政策 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错误;北京平均通勤距离长,会加剧交通拥堵,错误。 32017 年青岛、广州、深圳等城市下榜,这些城市为缓

29、解交通拥堵而采取 的措施中不包括( ) A大力推广共享单车 B开通或多建高铁 C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D加强城市交通疏导 答案 B 解析 降低拥堵指数的措施就是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少开私家车, 多选乘公 共交通工具出行,实施绿色出行,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城市交通疏导等,A、 C、D 三项不符合题意;高铁不宜在城区修建,B 项符合题意。 微专题 6 人口、城市分布与地理环境 1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特点 世界 集中于中低纬度沿海地区,集中于平原地区 中国 东南多,西北少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对少数民族要求相对宽松,对农 村人

30、口实行有条件的二孩政策, 而对在职职工要求严格。 随着我国人口问题的日 益突出,2016 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读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胡焕庸线图, 完成(1)(2)题。 (1)形成胡焕庸线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 B经济 C气候 D技术 (2)二孩政策实施后,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增加幅度最大的区域是( ) A胡焕庸线以西 B胡焕庸线以东 C西北地区 D东部沿海地区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 (1)C (2)D 微专题特训 6 人口、城市分布与地理环境 一、选择题(共 11 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 (2020 浙江 1 月选考)我国某沿河城市, 在古代是区域中心

31、城市, 各城区相对 独立发展;近现代以来,该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内部联系加强;目前,该城市吸 引投资和人才,扩大城市规模。上图是该城市与河流关系示意图。完成 12 题。 1从古至今,河流在该城市发展中( ) 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上升 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下降 对内部联系的阻碍增强 对内部联系的阻碍减弱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该城市在古代是区域中心城市, 各城区相对独立发展, 各城区之间联 系少,河流对内阻碍不强;主要是发挥中心城市的对外辐射作用,通过水运功能 加强对外联系。近现代以来,该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内部联系加强,河流对内部 联系阻碍增强,水运速度慢,对外联系主要是通过陆地交通,河流对外交

32、通联系 地位下降,因此正确,错误。故选 B 项。 2目前,影响该城市扩大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 B土地 C交通 D教育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信息“目前,该城市吸引投资和人才,扩大城市规模”判断, 该城市扩大规模的途径是吸引投资和人才,应该重点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 业,通过这些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扩大城市规模,A 项正确;土地是自然 因素,目前对城市规模扩大影响不大,B 项错误;交通会影响城市扩张方向,对 城市规模扩张影响不大,C 项错误;教育对城市规模扩张促进作用较小,D 项错 误。 下图为 19892009 年陕西省人口重心、经济(GDP)重心移动分布图。读图, 完成 35

33、题。 3陕西省人口重心移动( ) A与经济(GDP)重心移动同步 B与经济(GDP)重心移动方向相反 C经度方向明显大于纬度方向 D速度滞后于经济(GDP)重心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陕西省人口重心移动方向与经济重心移动方向大致相同, 但人口重心移动速度明显滞后于经济重心移动速度; 经度方向和纬度方向变化差 别不大。 4影响陕西省人口重心、经济(GDP)重心移动的因素可能是( ) A陕北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B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C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D关中、渭河平原自然灾害多发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 陕西省人口重心移动方向与经济重心移动方向均为东北方 向,说明陕西东北部经济发展较快,

34、可能与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有关,B 项 正确;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会导致人口外流,A 项错误;南水北调 工程不经过此地,C 项错误;自然灾害不会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D 项错 误。 5陕西省人口重心、经济(GDP)重心一直位于关中(渭河)平原地区,其主要 原因是该地区( ) A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B水力资源丰富 C矿产资源丰富 D红色旅游业蓬勃发展 答案 A 解析 关中(渭河)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早、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 平较高,使陕西省人口重心、经济重心一直位于关中(渭河)平原地区,A 项正确; 关中(渭河)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力资源贫乏,陕西矿产资源、红色旅游资源

35、主 要分布在北部,B、C、D 三项错误。 (2020 河南名校联盟高三月考)1956 年, 巴西在中部戈亚斯州海拔 1 200 米的 一片荒原上选中新都地址,定名巴西利亚。1960 年 4 月巴西首都正式由里约热 内卢迁往巴西利亚。雅加达是印度尼西亚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人口约 1 200 万。2019 年 8 月 26 日,印度尼西亚政府正式宣布迁都计划。新首都位于东加里 曼丹省,这里大部分是未经开发的森林及自然保护区,人口稀少。下图示意印度 尼西亚地理位臵。据此完成 68 题。 6与雅加达相比,印度尼西亚新首都选址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 A防地震和火山喷发 B防地面沉降 C防海水倒灌 D防

36、洪水 答案 A 解析 与雅加达相比, 印度尼西亚新首都所在位臵距板块边界远, 地震和火 山喷发较少,A 项正确;新首都建成,必然要吸引大量人口和产业集聚,同样要 面临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等问题,B、C 两项错误;新首都所在区 域邻近赤道,降水丰富,且建新首都要破坏当地植被,可能面临洪水威胁,D 项 错误。 7印度尼西亚新首都与巴西迁都前的巴西利亚的情况不同的是( ) A气候特征 B开发成本 C土地资源 D人口密度 答案 A 解析 赤道穿过东加里曼丹省,周边海域广阔,为热带雨林气候,而巴西利 亚为热带草原气候,且地处高原,气候凉爽,A 项正确;印度尼西亚的东加里曼 丹省和巴西迁都前的巴

37、西利亚一样,土地资源广,人口密度小,经济水平低,开 发成本低,B、C、D 三项错误。 8印度尼西亚此次迁都可能导致( ) A雅加达城郊农业快速发展 B东加里曼丹省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C东加里曼丹省人居环境迅速恶化 D雅加达将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答案 B 解析 印度尼西亚此次迁都可能导致东加里曼丹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东加 里曼丹省变成行政中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政策优惠会带动人口的迁移,青壮 年劳动力来此就业,改善年龄结构。 读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示意图,完成 911 题。 9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 5003 699 m 的高程最为密集 C距河 810

38、km 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 4 500 m 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 项错误; 海拔 3 5003 699 m 之间人口分布最为密集,B 项正确;距河 12 km 人口分布 最多,C 项错误;海拔 5 000 m 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D 项错误。 10该流域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 B南部非洲 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答案 C 解析 据图可知,该流域海拔较高,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区,结合 选项可知,藏南谷地符合,故 C 项正确。 11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 B地形地势

39、和坡向 C交通通达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答案 D 解析 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用水方 便,D 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 2 题,共 56 分) 12(2020 天津南开期末)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6 分) 材料一 在我国横断山区、 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交会地带, 隐藏着一个长 期被人们忽视的宜居带。 在这片海拔 1 2002 300 米的山区, 很多地方四季如春, 物产丰富,环境优良,人口稀疏。 材料二 2010 年,宜居带内的四川省攀枝花在全国率先提出“康养”(健康 养老/养生)概念,是国内最早谋划发展康养产业的城市。2019 年,攀枝花成立 康养产业发展

40、局。 (1)据图文材料分析该地区海拔 1 2002 300 米以外区域不宜居的气候条件。 (6 分) (2)结合影响环境承载力的条件,解释西南宜居地带人口稀疏的原因。(8 分) (3)针对攀枝花近年来发展康养产业面临的问题, 对应提出具体发展措施。 (12 分) 面临突出问题 具体发展措施 多年主打以“暖冬”为主题康养计划 当地居民从事相关产业的参与率偏低 游客主要来自周边省区,沿海地区较少 答案 (1)1 200 米以下:海拔较低,获得热量较多,夏季较炎热。2 300 米 以上:海拔较高,获得热量较少,冬季较冷;含氧量较少,会造成人体不适。 (2)耕地少且破碎,可耕种土地资源(粮食)不足;地

41、质灾害多发,生态环境脆 弱;距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较远,经济欠发达;地形崎岖,交通、通信不便。 (3)挖掘特色产业,弘扬当地文化,打造多元化产业;转变居民观念,进行 相关产业服务培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建设 解析 第(1)题,气候条件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分析。1 200 米以下地区,海 拔较低,热量较多,夏季较炎热,这些地区大多在谷底,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 燥,因此居住条件较差;2 300 米以上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冬季寒冷, 且空气较稀薄,含氧量较少,会造成人体不适,因此居住条件较差。第(2)题, 西南宜居地带人口稀疏的原因应从资源、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等方

42、面 进行解释。西南宜居带多山地,耕地少且破碎,可耕种土地资源不足,导致人口 稀疏; 当地处于板块交界处, 地质灾害多发, 生态环境脆弱, 环境容纳能力较低, 导致人口稀疏;西南宜居带地形崎岖,交通、通信不便,距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较 远,经济欠发达,社会影响力和开放程度较低,导致人口稀疏。第(3)题,针对 攀枝花近年来发展康养产业面临的问题, 对应提出具体发展措施。 当地康养产业 多年主打以“暖冬”为主题康养计划, 产业结构单一, 因此要发挥当地自然和文 化优势,发展多种特色产业,打造多元化产业,适应多样市场需求;当地居民从 事相关产业的参与率偏低,因此应加强宣传和教育,转变居民观念,有针对性地

43、进行相关产业服务培训;当地游客主要来自周边省区,沿海地区较少,因此应加 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打造旅游品牌,完善对外交通体系建设,吸引更多游 客。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 分) 伊犁河谷地一直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 历史上曾建有许多城镇在这里 扼守边界,发展贸易。清代乾隆年间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这里设立伊 犁九城,使伊犁地区成为西北地区统治中心所在。清朝后期,新疆行政管辖中心 被迫迁往今乌鲁木齐。 (1)描述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8 分) (2)分析伊犁九城选址在伊犁河北岸冲积扇地势稍高的地方的原因。(8 分) (3)简析伊犁九城在边

44、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6 分) (4)清王朝统治后期,伊犁九城迅速衰退,推测其原因。(8 分) 答案 (1)地势特征: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间低;地势相对高度大。 影响:地势东高西低,向西开口,有利于大西洋湿润气流进入,降水较多; 地势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地域分异显著。 (2)伊犁河谷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城池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 北天山冰川分布广, 冰川融水量大, 水源更加充足; 冲积扇地势平坦, 利于建设; 地势较高的地方,能避免暴发性洪水的侵袭。 (3)设在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上,成为当时重要的商贾中心,商贸集散 地,陆路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的窗口。 (4)伊犁九城主要功能是

45、驻军,工、农、商业发展落后,清朝统治结束后, 驻军撤离, 城市衰落; 随着行政中心的变动, 伊犁九城远离行政中心, 发展滞后, 以致衰落。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该区域地势东、南、北三面高,逐 渐向西降低;以山地为主;整体海拔较高,地势相对高度大。地形地势对气候的 影响主要影响降水和气温。据图可知,伊犁河谷为向西开敞的喇叭形谷地,对西 风有一定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山地高大,气温的垂直差异明显。第(2)题, 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应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科技、旅 游、宗教等社会经济因素角度分析。第(3)题,据材料可知,伊犁河谷地一直是 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

46、 伊犁九城设在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上, 成为当时 重要的商贾中心,商贸集散地,陆路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的窗口,使伊犁地区成 为西北地区统治中心所在。第(4)题,清王朝统治后期,伊犁九城迅速衰退的原 因应从城市职能和城市政治中心的变革方面分析。 专题检测六 人口和城市 一、选择题(共 11 题,每题 4 分,共 44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 (2020 安徽十校高三联考)人口年龄结构是指某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 人口抚养比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下图 示意我国汉族和彝族人口年龄结构及人口抚养比。据此完成 12 题。 1与汉族相比,彝族( ) A

47、步入人口老龄化 B儿童人口数量多 C老年抚养比更高 D劳动力总负担重 答案 D 解析 彝族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 5.89%,未超过 7%,没有步入人口老龄 化,A 项错误;彝族儿童占比(27.24%)高于汉族(16.07%),但是由于总人口数量 少于汉族,故儿童数量少,B 项错误;彝族老年抚养比为 8.8%,低于汉族的 12.16%,C 项错误;彝族的总抚养比为 49.54%,远高于汉族的 33.64%,劳动力 总负担重,D 项正确。 2彝族少儿抚养比远高于汉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政策 B气候 C地形 D经济 答案 A 解析 国家对少数民族实行较宽松的人口政策, 彝族平均生育的子女

48、数多于 汉族,所以少儿抚养比高于汉族,A 项正确。 (2020 西藏拉萨高三二模)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 人口在城市 之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下表是 2020 年 1 月 2 日当天北京人口流入部分城市的 大数据信息统计表。据此完成 34 题。 3相对于天津,上海成为流入地排名第一的原因是( ) A距北京更近 B经贸更发达 C交通更便捷 D文化更接近 答案 B 解析 天津距离北京比上海近,故 A 项错误;上海经济比天津发达,人口 流入多是因为其经贸更发达,故 B 项正确;京津之间距离近,有城际高铁沟通, 比北京到上海交通更便捷,故 C 项错误;京津距离近,都是北方城市,文化接 近,上

49、海是南方城市,京沪间文化差异较大,D 项错误。 4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地之间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 试推测北京人口流入廊坊市主要是( ) A从事第二产业 B从事旅游业 C返回居住地 D返乡探亲 答案 C 解析 廊坊市位于河北省,距离北京较近,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廊坊的人口 较多,人口出现钟摆式流动,故 C 项正确;北京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北 京人口不需要大量流入河北的第二产业,故 A 项错误;从事旅游业和返乡探亲 人数较少,频次较低,不是最主要的流动原因,B、D 两项错误。 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反映省级行政区内的城市发展要素(如生产总值或人口等) 在省会城市的集中程度。下图示

50、意我国各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与人口首位度。 据此回答 56 题。 5据图判断( ) A各省会城市中,成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B各省会城市中,济南人均收入低 C各省(区)中,福建省经济发展相对较均衡 D各省(区)中,江苏经济发展速度慢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 首位度是省会城市的发展要素与除省会外最大城市的发展 要素的比值, 故首位度越大, 省内差异越显著。 读图可知, 成都经济首位度最大, 说明四川省内经济发展差异显著,A 项错误;该图不能反映人均收入,也不能反 映经济发展速度,排除 B、D 两项;福州经济首位度接近 1,说明福建省内城市 经济发展相对较均衡,C 项正确。 6以下城市面临较大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6人口和城市.doc)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