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课件+说课稿(区级公开课).zip

相关 举报
  • 全部
    • 扬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区级公开课).docx--点击预览
    • 扬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说课稿(区级公开课).docx--点击预览
    • 扬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课件(区级公开课).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有趣的乘法计算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教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有趣的乘法计算”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安排的“探索规律”的活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发现,形成猜想、验证猜想、实践运用规律探究的过 程,进一步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分析能力和合情 推理能力。 2、在归纳、推理、建模等思想的引领下,让学生初步体悟到规律探究的一般过程,并 在实践运用中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相关规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综合并归纳出相应的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听老师说我们班的计 算能力特别厉害,大家敢不敢一起挑战一下/比一比! 二、实验探究计算规律 (1)探究两位数乘 11 积的规律 出示:5311,你能直接说出得数吗? 生口答。 师:他口算出来的结果对吗?我们一起用竖式来验证一下吧! 师:不错,算的又对又快。那换一道算式你还真的可以口能能一口报出答案吗?要不 要再考考他。 出示:2411 6211 师:哎!这位同学算的这么快!这些算式里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就来 一起探究一下!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的开始,设计了师生计算比赛,大部分学生认 为必须通过竖式计算才能算出得数时,老师或少部分学生可以直接口算,使学生对其速算 水平产生了无限的崇拜与羡慕之情,想要成为他一样的计算能手的愿望,一下子激发起他 们强烈的探究并掌握计算规律的欲望,为下面环节的探索活动做好了心理铺垫。 】 1观察 师: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两位数乘 11。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教鞭指,引导学生注意)这是 5311,接着是 2411,最后 6211,确实都是“两位数乘 11” 。 (板书:11) 师:我们通过观察找出的乘数特点。 【板书:观察】 2发现 师:那这类算式的积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第一个乘数每一 位上的数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呢?快速的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反馈:谁愿意上来指着黑板上的竖式说一说你们的发现?(积个位、百位、十位的规 律分别是什么?) 发现: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 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 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 师:同学们你们真厉害,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两位数乘 11 积的规律。 【板书:发 现】 师:但这么长的规律让你一下说出来感觉有点麻烦,有没有更简洁的表示方法呢? (停顿)我们以 2411 为例,积个位和百位上的数就是把第一乘数中 2 和 4 往两头怎么样? 给它四个字表示“两头一拉” 。积中间十位上的 6 就是把个位和十位的 2 和 4 怎么样?(相 加)给它四个字表示“中间相加” 。所以,这个规律我们可以用“两头一拉、中间相加”来 表示。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发现了规律,还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把掌声送给自己。 3验证 师:但是这个规律仅仅是我们通过 3 个例子发现的,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 11 的积都符合这样的规律呢”?(有的认为是,有的认为不是) 师:那怎么办呢? 生:再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 师:很好,举例子验证。 【板书:验证】 要求:现在请每位同学在作业本上快速地写出一道两位数11 的算式,然后运用刚才 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答案。 反馈:写好了吗,大家在写答案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的? 师:请你说一说你举的例子(2911) ,用规律算出的结果是多少?你觉得哪里不符合? 生:运用规律积百位上的数应该与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一样,但这里不一样。 师:是的,那积的百位上的数怎么会从 2 变成 3 的呢? 生:十位上 2+9 满十了,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师:这是你们的经验,这个经验到底对不对呢?还需要用竖式来验证一下。 生操作。 反馈:你用竖式算出的结果是多少?与规律写出的答案一样吗? 师:看来我们在发现规律之后还需要灵活的运用。当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满 十,就要向百位进一。 4应用 师:有了这个规律后,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应用这个规律快速计算了呢?【板书:应用】 师:下面我们就来一场两位数乘 11 的 PK 赛。老师在黑板上出题,看下面哪位同学第 一个说出答案,再来一个。下面请一位男生出题,女生答题。再请一位女生出题,男生答 题。 小结:有了规律,可以提高我们的运算速度,个个都变成了口算高手了。 【设计意图:在探究两位数乘 11 的规律过程,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验证、应用的 过程,对规律探究的一般方法有了感悟,初步形成探究事物规律的方法,运用此方法,发 现规律,初步建立模型。进而学生可能探究“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规律。 】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共同探究了两位数乘 11 计算规律,我们先通过观察找出了乘 数的特点;再比较第一个乘数和积,发现了积的规律,形成猜想;然后同学们通过大量的 举例验证了猜想。在验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与规律不一样的答案,这时我们还需 要再次经历观察、发现、验证来进一步完善规律。最后同学们运用规律快速的计算,使我 们原本枯燥的计算变得有趣。 (二)探索“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乘法积的规律 1发现 师:同学们有没有兴趣运用刚才发现规律的方法自己再来探究一组? 师:现在由你们先出第一个的两位数,老师来出另一个两位数,然后老师直接口算, 再请一个同学用计算器帮老师验证一下,看我算的对不对。 活动,反馈:生出,我出,得数是,我算的对吗? 师:(到第三个算式时)你们猜猜老师会出什么数?你为什么猜? 师:现在老师来出第一乘数,请你们能说出第二乘数吗?怎么想的? 小结:是的,像这样十位上的数相同,即“头同” ,个位上的数之和为 10,即“尾合 十” 。我们可以给它们取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 “头同尾合十” 。 师:找出了乘数的特点,接下来做什么呢? 生:找积的规律。 2发现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两个乘数和积,想一想,积的末两位是怎样算出来的?末两位前 面的数呢?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发现: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简单说就是“个乘个” ; 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比它大一的数。简单说就是 “十乘哥” 。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积与乘数的特点发现了“头同尾合十”计算的规律,谁愿意 再来说一说这个规律? 3验证 师:发现规律之后,下一步做什么? 生:举例子去验证。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合作共编一道符合“头同尾合十”特点的算式,左边的同学用规 律直接写出答案,右边的同学用竖式计算,看答案是否一致。 师:都验证好了吗?验证的结果都符合我们发现的规律吗?有没有不符合的? 4.应用 师:下面请你们来分享一下你们的例子。请一位同学说出你出的算式,然后其他同学 快速用规律说出它的积,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反馈:符合不符合我们的规律? 【设计意图:在探索“头同尾合十”积的规律时,让学生再次经历了自主探索并描述 规律的过程。教师充分放手,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发现,鼓励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和比 较,在明确这类算式共同特点的基础上,主动发现其中的规律,进一步积累探索规律的学 习经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探究“头同尾合十” 的计算规律时,实际上我们是按照了 观察、发现、验证、应用这么一个过程,其实这样的一个过程是我们在探究规律时常用到 的一个方法。 (三)探索“( a-1 )( a+1 ) 和 aa”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一道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关系,其实啊算式与算式之间还有联系呢? 想知道吗? 出示:2426=624 出示:4446=2024 2525=625 4545=2025 师:运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请快速的报出答案。 师:比较这两组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每组下面一题的得数比上面一题多 1 师:你能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分析一下,这上下两道算式的得数怎么都相差 1 呢? 生:个位上 55 比 46 多 1。 师:为什么不比前面的数呢? 生:因为十位都是相同的,所以末两位前面的数肯定是相同的。 师:真厉害!不仅知道了规律,还知道了原因! 【设计意图: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 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 ”通过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渗透归纳、推理、建模等 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合情推理做出猜想,智慧的去验证,增强其主动探索和获取数学知 识的能力。】 三、反思回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是从“两位数乘 11 的算式”开始研究的,共同经历了观察算 式特点、发现积的规律、举例验证、运用规律快速计算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不仅发 现了两位数乘 11 规律,还了解到探究规律的一般过程。接着我们就运用这样方法,同学们 又自主探究出“头同尾合十”的计算规律。其实像这样有趣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有兴趣可以在课后运用今天的学到的方法去探索更多的规律。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完 成。而反思就是建构活动的核心。在课尾通过带领学生回顾探索过程,来帮助学生整体建 构探究规律的模型,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趣的乘法计算有趣的乘法计算说课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们,上午好! 我今天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 本次杏坛杯的主题是“涵养基本素质,提升课堂品质” ,我对本 次活动主题的理解是我们数学课堂应该回归教育的本源,抓住数学 的本质,用数学的思想方法来引领学生用心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品味数学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本课是安排在两位数乘两位数单元之后学习的。这部分内 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笔算等知识的 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先安排两位数与 11 相乘,再安排 “同头尾合 十”的两位数相乘,最后是回顾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让学生经历 观察、比较、发现,形成猜想、验证猜想、实践运用规律探究的过 程,培养学生初步分析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在归纳、推理、建模 等思想的引领下,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初步体悟到规律探究的一 般过程,并在实践运用中提升数学素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以下的思考和定位。 1、经历探究过程,感受基本方法 俗话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引 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探究两位数乘 11 的规律时,我先引导学生通过 观察找出乘数的特点;然后,带领学生比较积和原来的两位数,发 现两位数乘 11 积的规律;再让学生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最后学生运 用规律快速计算,感悟计算的有趣。这里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 验证、应用的过程,对规律探究的一般方式有了感悟,初步形成探 究事物规律的基本方法。当学生第一次尝试运用规律不能完全适用 时,会产生困惑。此时,我通过让学生再次经历观察、发现、验证 的过程进一步完善规律,初步建立模型。进而为学生自主探究“头 同尾合十”的计算规律提供了方法指导。 2、引领自主探究,渗透基本思想 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 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 ”在本课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 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渗透归纳、推理、建模等思想方法,让学 生通过合情推理做出猜想,智慧的去验证,增强其主动探索和获取 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探究“头同尾合十”的计算规律时,我给予学 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空间,让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发现。并且,让 学生再次经历了观察、发现、验证、运用的过程。在这个探索过程 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团结协作,在思维的碰撞中出新的 火花,进一步积累探索规律的学习经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总结提升,在反思中建立模型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 动才能完成。而反思就是建构活动的核心。在课尾通过带领学生回 顾探索过程,来帮助学生整体建构探究规律的模型,为学生后续的 学习提供方法指导,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三年级下册 有趣的乘法计算 53 1124 1162 11111111 两位数乘11 53 1124 1162 11 两位数乘11 2 4 1 1 6 2 1 1 5 3 1 1 6 2 6 2 6 8 2 5 3 5 3 5 8 3 2 4 2 4 2 6 4 两位数乘11 2 4 1 1 6 2 1 1 5 3 1 1 6 2 6 2 6 8 2 5 3 5 3 5 8 3 2 4 2 4 2 6 4 百位 十位 个位 个位 个位 十位 十位 百位 百位 3 3 4 4 2 2 5 5 2 26 6 根据你的发现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 两位数乘11 52311=2 3 6411= 45911= 9 10 根据你的发现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 两位数乘11 5042311=2 3 6411= 4 1 1 5 9 5 9 6 4 9 5 9 1 1 6 4 6 4 7 0 4 1 1 6 4 1 1 2 3 2 3 2 5 3 2 3 7 10 65911= 9 两位数乘11 观察 发现 验证 2 2 2 8 3 5 3 5 5 6 5 4223355285564 头同尾合十 2 2 2 8 3 5 3 5 5 6 5 4 头同尾合十 2 2 2 8 5 6 5 4 3 5 3 5 1 7 6 4 4 6 1 6 2 2 4 2 8 0 3 0 2 4 1 7 5 1 0 5 1 2 2 5 积的末两位是怎样算出来的?末两位前面的数呢? 头同尾合十 积的末两位是怎样算出来的?末两位前面的数呢? 2 2 2 8 5 6 5 4 3 5 3 5 1 7 6 4 4 6 1 6 2 2 4 2 8 0 3 0 2 4 1 7 5 1 0 5 1 2 2 5 头同尾合十 积的末两位是怎样算出来的?末两位前面的数呢? 2 2 2 8 5 6 5 4 3 5 3 5 1 7 6 4 4 6 1 6 2 2 4 2 8 0 3 0 2 4 1 7 5 1 0 5 1 2 2 5 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 等于乘数十位上的数 乘比它大1的数。 头同尾合十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515=4347=6961= 1 5 1 5 7 5 1 5 2 2 5 4 3 3 0 1 1 7 2 2 0 2 1 4 7 6 9 6 1 6 9 4 1 4 4 2 0 9 01124420552537219196642 观察 发现 验证 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扬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课件+说课稿(区级公开课).zip)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苏教版(2024) > 三年级下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