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第 2 单元 第 9 课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引申为划分 B亲朋无一字 字:文字,指书信 C老病 有孤舟 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戎马关山 北 关山:关口山岳,指北方边关 【答案】C(老病:年老且生病) 2下列对登岳阳楼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首联“昔”“今”对照,虚实交错,拉开时间的帷幕, 写出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B颔联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滔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 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
2、友,流落在外。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渺,更 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尾联“戎马”,采用借喻的手法,指战争。诗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 抒写了家国之痛,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答案】D(“借喻”错,应为“借代”)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登岳阳楼一诗是杜甫于大历三年(768 年)冬,自公安到达岳阳后,登岳阳楼有感而作。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丽,_。_,_。_,_,_。 但主要还是有诗人的思想感情做基础 才能与浩瀚壮阔的洞庭湖景色交融成一体 由于杜甫爱国爱民的胸襟宽广 构成宏丽阔大的意境 这与诗人一纵一收的笔法固然 有关 历来为人称道 A B C D 【答案
3、】C(通读文段可知,与横线前的句子关系紧密,是对登岳阳楼一诗意境方 面的总体评价,应为首句。由中的“固然”与中的“但”可知,这两句应连在一起,解 释这首诗意境开阔的原因。三句相连,构成完整的语意,解释句,应放在后,故 选 C) 二、文本阅读 阅读登岳阳楼 ,完成后面的题。 登岳阳楼 - 2 -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作者登楼为什么流泪?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战火长年不息,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所以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5颔联
4、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景象,颈联写的是作 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这两联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案】颔联写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衬托了诗人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颈联叙写个人不 幸遭遇的同时,心忧国家命运,更加突出了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秋 尽 唐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 ,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乾元二年(759 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 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
5、诗。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 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B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 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C用语委婉含蓄是本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 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D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 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答案】C(“全诗没有直接抒怀”错,尾联是直接抒情,表达了常年客居在
6、外,期盼开 怀的情感) 7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思念家乡的愁苦。 诗歌前四句写秋景, 暗示诗人身在家外, “未回”“寄”“老 却”等词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怀才不遇的感叹。诗人借用“袁绍杯”的典故,感叹 - 3 - 自己遇到了严武,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对亲友的怀念。“剑门犹阻北人来”一句点明 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诗人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只身漂泊的 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行,流露出漂泊 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诗人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开怀喜悦心情的 期盼。 四、语言表达 8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并将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杜甫的忧生,主要表现在生不逢时的忧患。 他所具有的诗人的认真的个性也使他难以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 杜甫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 这就使他在诗中时时流露出这种悲哀来。 这个时代未能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干实现理想的环境和机会。 比如杜甫铁堂峡 :“生涯抵弧矢,盗贼殊未灭。飘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热。”最能 说明此忧患心态。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