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三历史(全国版)复习一轮试题:难点特训一 古今贯通专项训练 2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大海之歌 文档编号:1188529 上传时间:2021-03-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三历史(全国版)复习一轮试题:难点特训一 古今贯通专项训练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高三历史(全国版)复习一轮试题:难点特训一 古今贯通专项训练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高三历史(全国版)复习一轮试题:难点特训一 古今贯通专项训练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高三历史(全国版)复习一轮试题:难点特训一 古今贯通专项训练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高三历史(全国版)复习一轮试题:难点特训一 古今贯通专项训练 2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难点特训一 古今贯通专项训练 1.2020 全国卷,41,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定河属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频仍” 。康熙三十七年(1698 年),直隶巡抚主持治 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竣工后,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 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 ”清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有近 2 000 名河兵常年修守。 改名永定河后的 40 年内,下游漫溢、决口达 20 次。清中期以后,在永定河修建 17 处减水坝, 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到清末已成“墙 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 据(清)永

2、定河续志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51 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1957 年,海河流域规划 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1963 年 11 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 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 “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 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经不懈治理, 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

3、据海河志 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10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其意义。(15 分) 2.2019 天津高考,14,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 15、16 世纪的欧洲,手书新闻和单页印刷新闻已经较为流行。僧侣、贵族和 富裕起来的资产阶级,对外界事物很关切。一些人专门搜集消息,编写“通报”,抄送给有需要 的客户。消息来自一些中心城市如罗马、巴黎、伦敦,以及西班牙的马德里和葡萄牙的里斯本, 内容包括当时的欧洲战事、王室消息、贸易商情。随着贸易的广泛开展,商人们越来越需要准 确地了解远方发生的事

4、情。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新闻流行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闻流行的历史背 景。(6 分) - 2 - 材料二 美国独立战争时,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一度达到 2 000 份,相对于当地 的人口总数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以赛亚托马斯在马萨诸塞州出版的报纸上呼吁工人投 身到国家独立的事业中。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 ”英国人出版的 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 到战争结束,美国报纸数量增加到 43 家, 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摆脱了对英国产品的依赖。 摘编自法乔治维尔世界报刊史 (2)依据材

5、料二,概述报纸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4 分) 材料三 1848 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 。 新莱茵报适应当时德国爆 发的人民革命的需要,成为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政党的坚强组织中心,组织和领导了 几次大的群众斗争,在广大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尽管新莱茵报仅存在了 354 天,但却 出版了 301 期,恩格斯说它不愧是“革命年代德国最著名的报纸” 。办报期间,马克思、恩格斯 在国内外几十个城市设有固定的通讯员,形成通讯员网;发表的读者来信总数多达几千封。这 在无产阶级报刊史上是个奇迹。 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莱茵报成为“革命年代德国

6、最著名的报纸”的原因。 (4 分) (4)依据材料一、二、三,评价报纸所起到的历史作用。(4 分) 3.2018 天津高考,14,19 分2015 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 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 ”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公元前 5 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 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 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 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

7、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 惧” 。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4 分) - 3 - 材料二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 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 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 备忘录(1907 年)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 结果。(

8、6 分) 材料三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 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 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 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 年) (3)指出材料三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5 分)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 其方式有何不同?(2 分) (4)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2 分) 1.2021 吉林长春一模,25 分(呼应热点:粮食安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继承发展

9、了前代粮食问题的思想和制度,粮食价格曾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 唐前期沿用均田制并鼓励开荒,大部分皇帝都能做到“省徭赋,不夺其时”,建立太仓、常平仓 等仓廪体系,设立相应的机构和法规,同时完善灾害救济和扶助体制。755 年,全国户数由唐初 的 200 多万增至近 900 万,这扩大了兵源、劳役和税收来源。 摘编自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 材料二 清代康乾以降,政府允许并鼓励从他国输入粮食。鸦片战争前粮食进口数量较少, 粮食进口贸易的主动权在中国。近代以来,中国无力抵制洋粮进口,逐渐沦为粮食进口大国。 国内粮食没有满足自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处于病 态和衰败之中。 摘

10、编自徐畅近代中国粮食进口中的阶段和影响 材料三 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约 2.6%。中 国能比较稳定地用不到世界 10%的耕地,生产世界 1/4 的粮食,养活世界 1/5 的人口。自 1982 - 4 - 年开始,中央连续多年发布聚焦“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出台了有关粮食生产、粮食流 通、耕地制度、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涉农资金支持等多项政策。2002 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农业法对粮食安全进行了立法保障。 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的粮食 安全战略:演变路径和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粮食政策的特点及影响。(10

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粮食危机出现的原因。(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有利条件。(7 分) 2.2021 安徽合肥调研性检测,25 分(新角度:我国的烈、军属优抚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材料一 “新政”时期,清廷为实现更番训练、费省兵多的目标,借鉴西方兵役制度,实行 退伍、续备制度。袁世凯提出的常备、续备、后备各三年后退为平民的建议得到采纳。这一 制度虽对兵丁退伍之后的管理以及应负责任作了一些规定,对服续备、后备役的士兵给予一定 的经济补贴,但士兵退伍后的生活安置仍是“听其自谋生业” 。各地编练新军时并未真正贯彻 “兵必

12、土著”的原则,这导致外省之兵如何按定章退伍成为一大难题。一些军官还因训练士兵 成才不易而反对士兵过早退伍。退伍制度实行中的种种不顺,使清廷在征兵时允诺的种种优待 条件成了空头支票,退伍很多时候也形同具文。 摘编自赵治国浅析晚清新军退伍制度存在的问题等 材料二 1950 年,政府颁布了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优待暂行条例等,这是新中 国成立后第一批优待条例。这一时期,烈、军属除享受挂光荣匾等精神优待外,还享有物质优 先待遇,如在土地改革中分配土地、农具、耕畜及多余的粮食、房屋时,对贫苦烈、军属予以 适当照顾,对极端困难的烈、军属给予实物补助,并酌情减免医药费用等。抗美援朝时期,党和 政府强调优抚

13、工作是政治性工作,要求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经常进行。实行农业合作化以后,国 家对烈、军属实施“优待劳动日”制度,与自作劳动日一样,参加实物和现金的分配。1979 年 的通知发布,根据城市、农村情况的不同, 政府为优抚对象提供每月六元至二十元不等的现金补助。此后国家多次提升抚恤标准。90 年 代以后,一大批优抚法规、条例相继颁布,优抚制度建设逐步走上了法制化道路。 摘编自尹传政当代中国的优抚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实行退伍制度的背景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实行烈、军属优抚制度的原因并指出其特点。 - 5 - (15 分)

14、 3.2020 山东烟台重点高中期中检测,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设三十六郡(实际略多),郡下为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在这样的体制 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 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但在有 “封建”传统的中国,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容易产生所谓的“藩镇割据” 。 摘编自罗志田 地方的近世史:“郡县空虚” 时代的礼下庶人与乡里社会 材料二 传统社会,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际上无法完成其名义上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 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只能由一个双重身份的社会阶层

15、来完成,而基层社会也期待着有这样一 个阶层代表它与高高在上的国家政权打交道,这就是“乡绅”阶层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乡绅 一方面被国家利用控制基层社会,另一方面又作为乡族利益的代表或代言人与政府抗衡,并协 调、组织乡族的各项活动。 摘编自傅衣凌 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 材料三 1982 年九届人大常委会第 22 次会议通过了 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 , 正式拉开了国务院精简、合并机构的序幕。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1983 年也开始精简机构。在经济发达地区,将省辖中等城市周围的地委、行署与市委、市政府合并, 由市管县。同时,中央决定下放权力,扩大地方的自主权,主要是扩大省

16、市地方政府管理经济的 职能和权限,中央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开始由直接管理向间接控制过渡。 摘编自张明军、吴新叶等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秦朝到元朝地方政府管理机构演变的特点,并说明这 种演变的意义。(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传统乡绅阶层兴起的原因及意义。(9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地方政府管理机构进行了哪些改革探 索。(4 分) 4.2020 陕西百校联盟一模,25 分(渗透新教材: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统治者素来秉持“仁政”思想,扶助贫困人口往往是这一思想的

17、体现。 国家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包括保障社会福利,国家财政可以通过社会救济等经济补助手段扶 助那些生活贫困的民众。社仓、义庄更多地体现出宗族互助的特点,带有小农经济时代的鲜明 - 6 - 特征。明清以后商业逐渐发达起来,富有的商人大量出现,他们通过慈善捐助的形式帮助穷人, 使救助行为更加社会化,体现出超越宗族的特点。 摘编自陈忠海中国古代的“扶贫” 材料二 清末民国的思想界进一步看清了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的弊端,在批判反思的基础 上,开始构建新的社会救济制度。到了近代,人们将新的生产力与社会救济联系起来,提出“建 仓储不如推广铁路轮舟”的思想,铁路轮舟等近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创设推动了社会救济的快 速

18、发展,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人们出行的速度和救荒的效率。薛福成认为,兴建铁路, 除了可以方便、快捷地将物资运送到目的地,从而在救灾过程中赢得时间外,还需要“有修路 之工,有驾驶之人,有巡瞭之丁,有路旁短送之车马,有上下货物伺候旅客之夫役”,因此可以大 大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扩大人民生计。 摘编自蔡勤禹、李元峰试论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 材料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 现我们必须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到 2020 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 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 质要求,是

19、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2015 年 11 月 27 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社会救助行为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发生变化的 原因。(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社会救济思想变化的历史背景。(9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扶贫工作的意义。(4 分) 答 案 1.【解析】 本题以海河流域的治理为切入点,要求考生以发展的眼光分析古代中国与现代中 国河流治理的不同。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直隶巡抚主持治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 堤防系统” “永定河工,照黄河岁修、抢修之

20、例办理” “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 “修建 - 7 - 17 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等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40 年内, 下游漫溢、决口达 20 次” “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 海河流域 规划编制工业城市给水” “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 “每年用在水利建设 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 “各省市的团结协作”等信息,从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群众参与、 政府统筹、地区合作、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可从河流治理的综合 效果出发,从

21、有效治理水患、推动经济发展、发挥制度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措施:设立专门机构;建立岁修、抢修制度;改修河道,筑堤束水;修减水坝和减 水引河。(8 分)效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未根治水患。(2 分) (2)特点: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群众广泛支持、参与;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地区 间的团结合作;水利工程功能更广泛;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9 分)意义:有效治理了水患; 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体现了制度优势。(6 分) 2.【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报纸流行的原因与影响。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可得出特 定人群的需要、出现专门的从业人员、欧

22、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和传播中心。第二小问则需 要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航路开辟,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 了人们思想等方面分析。第(2)问,依据材料二“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 “英 国人出版的报纸则鼓吹服从英国,宣传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的和解”可得出报纸成为交战双方的 宣传工具;依据材料二“自主的造纸厂、铅字厂等也相继建立起来”可得出独立战争推动美国 报业的自主发展。第(3)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革命指的是 1848 年革命,新莱 茵报是其机关报,适应了这次革命的需要,由材料还可得出新莱茵报的主要功绩,即组织 领导群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

23、者来信。第(4)问,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原因和 结果等角度分析。 【答案】 (1)社会条件:特定人群的需要;出现专门的从业人员;欧洲大城市成为新闻汇集和 传播中心。(3 分)历史背景: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3 分,任答三点 即可) (2)关系:报纸成为交战双方的宣传工具;独立战争推动美国报业的自主发展。(4 分) (3)原因:1848 年革命爆发,新莱茵报成为革命的机关报,适应了德国人民革命的需要;组织 领导群众斗争,建立通讯员网,发表大量读者来信。(4 分) (4)历史作用:适应了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发挥了传递信息、传播思想的作用;成为人民的喉 舌,推动了历史进步。

24、(4 分) - 8 - 3.【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国关系等内容。第(1)问,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一直接概括出“修 昔底德陷阱”的含义: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了原有霸主的敌视。第二小问可从政治、经济、文 化、军事等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崛起,要 求重新瓜分世界等方面分析。第二、三小问联系一战的史实进行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根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谋求称霸世界,对苏联充满了敌视,其原因是二战后美国 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美苏两国利益和意识形态对抗加剧,美苏同盟关系逐渐破裂。第二小问,材 料二体现的是军事对抗,材料三体现的是冷战。第(4)问,合作共

25、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 型大国关系,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 【答案】 (1)含义:新兴大国的崛起,引起原有霸主的恐惧,双方矛盾加剧,引发战争。(2 分) 原因: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希波战争使雅典国力进一步强盛。(2 分) (2)原因:德国完成统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来居上,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大力发展军力,组 建三国同盟。(2 分)举措:英国扩军备战,调整大国关系,形成三国协约。(2 分)结果:第一次世 界大战爆发。(2 分) (3)心态:视苏联为对手,谋求领导世界。(2 分)原因:二战后美苏同盟基础消失;社会制度和意 识形态对立,国家利益冲突;

26、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3 分)不同:英德竞争最终走向 战争,美苏对抗选择冷战。(2 分) (4)示例:“修昔底德陷阱”是后人的引申,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除了对抗,还可合作;构建 新型大国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 分) 1.【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的粮食问题。第(1)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唐朝继承发展了 前代粮食问题的思想和制度” “沿用均田制并鼓励开荒完善灾害救济和扶助体制”等信息 加以概括;“影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粮食政策对农业、人口、民众生活、 政府财政收入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和近代中国的基本 国情从政治(列强入侵、政

27、局动荡)、经济(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生 态(人地矛盾尖锐)等角度进行分析。第(3)问,由材料信息“一号文件” “多项政策” “ 中华人 民共和国农业法 ”可以得出党和政府的重视与立法保障。此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 立后,国家统一,国力逐渐强盛,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利环境;政府调整农业政策,调动了农民 生产的积极性;重视科技投入等。 【答案】 (1)特点:继承发展前代思想和制度;措施比较全面。(4 分)影响:推动了农业和经济 - 9 - 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改善了民众生活;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6 分) (2)原因:人地矛盾尖锐;列强侵略,政局动荡;小农

28、经济具有局限性;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加快。(8 分) (3)有利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国力逐渐强盛,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利环境;党和政府 的重视与立法保障;重视科技投入,生产力水平提高;政府调整农业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 极性。(任答三点 7 分) 2.【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将关键信息“新政”作为解题的切入点,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面临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暴力革命和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为了 实现自救,清王朝效仿西方的兵役制度,实行军事改革,考生可以从内、外两个角度对该问题进 行阐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当时存在退伍军人生计困难、退伍政策有名无实等

29、问题。 第(2)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军队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这一发展历程的经 济、法律、思想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可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实施的退伍军人优抚 保障政策与清末对待退伍军人的做法对比,从而得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退伍军人在物质和精神 等方面享有优厚待遇、国家与社会共同负担、制度化和法制化、因时因地调整完善等特点。 【答案】 (1)背景:内忧外患;受西方兵役制度的影响;清末“新政”,改革军事制度。(6 分) 问题:无法为退伍军人提供再就业岗位;退伍政策难以落实。(4 分) (3)原因: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拥军爱国意识的提高。 (8 分)特

30、点:精神优待与物质优待相结合;社会与国家共同参与;逐步走上制度化、 法制化;因时 因地调整完善。(7 分) 3.【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 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得出县以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在不断调整;根据“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 机构,常容易产生所谓的藩镇割据 ”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县是最稳定的地方行政机构。第 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广大地区的管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等角 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高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际上无法完成其名义上承担 的各种社会责任期待着有这样一个阶层代表它与高高在上的国家政权打交

31、道”得出封建 政权难以真正深入基层、基层社会和地方政府缺少联系的通道;结合所学知识从封建政府管理 范围过大等角度补充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乡绅一方面被国家利用控制基层社会 协调、组织乡族的各项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弥补传统社会地方政府管理的不足、维护基 层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与政府之间的交流等方面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地方 政府1983 年也开始精简机构”得出精简机构;根据“将省辖中等城市周围的地委、行署与 - 10 - 市委、市政府合并,由市管县”得出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根据“中央决定下放权力, 扩大地方的自主权”得出扩大地方自主权。 【答案】 (1)特点:县是

32、最稳定的地方行政机构;县以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在不断调整。(6 分)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管理: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6 分) (2)原因:封建政权难以真正深入基层;封建政府管理范围过大;基层社会和地方政府缺少联系 的通道。(3 分)意义:弥补了传统社会地方政府管理的不足;维护了基层社会的秩序;加强了基 层社会与政府之间的交流。(6 分) (3)探索:精简机构;实行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扩大地方自主权。(4 分) 4.【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今中国社会救济和扶贫工作的有关知识。第(1)问,第一小问可 结合材料一的内容概括明清时期社会救助的范围、对象和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第二

33、小问可结合 材料中“秉持仁政思想” “明清以后商业逐渐发达起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 (2)问,可结合材料二以及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变化进行分析。第 (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变化:由宗族互助到超越宗族的社会救助;救助对象的范围由窄变宽;救助方式 上由行政性向社会化方向转变。(每点 3 分,任答两点得 6 分)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宗法观念 不断延伸和传承;商品经济发展繁荣;市民社会意识增强;小农经济和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社会矛盾激化。(每点 2 分,任答三点得 6 分) (2)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西方社会救济福利思 想传入中国;中国知识界思想解放;原有社会救济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每点 2 分,任 答四点得 9 分) (3)意义:有利于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巩固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世界消除贫困工作提供经验。(每点 2 分,任答两点 得 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第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高三历史(全国版)复习一轮试题:难点特训一 古今贯通专项训练 2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大海之歌)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