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政治思想政治 2022 第八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必修二 经 济 与 社 会 内 容 索 引 探究活动 落实素养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热点引路 知能训练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 落实素养落实素养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 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 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 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2.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 劳动的观念。 学习清单学习清单 1.描述与分类: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社会保障的功能和内容。 2.解释与论证:影响分配方式的因素。加强社会保障的原
2、因。 3.预测与选择: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 4.辨析与评价:不同分配方式与公平的关系。发展社会保障要量力而 为、权责统一。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增强对我国分配制度的政治认同。坚持和完善社会保障 制度。 2.科学精神:用全面的观点认识我国居民获得收入的合法途径和方式,增强 学生的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通过走访辛勤劳动、合法经营的 致富典型,弘扬劳动精神,提高守法致富的法治意识。通过积极参与有关 社会保障的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积极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建言献策。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 考点一 考点二 精梳细理精梳细理重基础重基础 考点
3、一考点一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分配制度 1.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 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想一想】所有制结构是分配制度的最终决定因素。 提示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中,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制度。 考点一 考点二 二、分配方式 1.按劳分配 (1)性质: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 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 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考点一 考点二 (3)作用 提高效率:劳动
4、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 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 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促进公平: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 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原因: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 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考点一 考点二 2.按要素分配 内容 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 入分配 意义 有利于让一
5、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 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三、收入来源 1.原因: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2.途径: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 劳动性收入 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财产性收入 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 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经营性收入 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 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 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 政策性生活补贴、救
6、灾款等 考点一 考点二 四、崇尚劳动 1.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要求: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 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 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考点一 考点二 五、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 最直接的方式。 2.要求 (1)三者关系: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2)一个制度: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3)两个同步: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
7、 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考点一 考点二 (4)三个阶段: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 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 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 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完善收入分配, 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5)四类收入: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 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 收入
8、。 考点一 考点二 (6)一个消除: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原因: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 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目的:为了消除贫困,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 会。 要求: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 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考点一 考点二 易混易错 1.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都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提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有利于提升居民收入在 居民收入中的比重。 提示。同步增长时,各自所占比重不变。 考点一
9、考点二 博闻广积博闻广积提能力提能力 1.我国的分配制度 (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原因 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考点一 考点二 (3)要求: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 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考点一 考点二 链接生产力是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因素 (1)生产力包含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其中劳动者是主 导因素,劳动工具是重要标志。 (2)
10、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中,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映、反作用于后 者。 (3)在生产关系中,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决定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考点一 考点二 2.按劳分配 存在条件 社会主义制度 适用范围 公有制经济 分配尺度 劳动数量和质量 分配对象 个人消费品 分配原则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地位作用 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考点一 考点二 特别提醒 判定按劳分配的条件 (1)范围: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 得是按劳动或管理要素分配所得。 (2)依据:按劳分配是根据付出劳动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确定收入多少,包 括工资、奖金和津贴,以及农
11、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 (3)排除:公有制经济中的管理、技术、资本要素所得是按要素分配的体现, 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属于非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 地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参与分配。 考点一 考点二 3.比较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 类别 范围 对应形式 按劳分配: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 公有制 劳动收入 按 要 素 分 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非公有制 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活动参与分配的 方式 各种经 济成分 具体 分析 非劳 动收 入 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 按资本要素分配:利息、股息、分红,私营企业
12、主税后 利润 财产 收入 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考点一 考点二 特别提醒 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个体劳动所得 (1)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也会存在非劳动收 入,属于按要素(除劳动要素外)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不能称为 按劳分配,而称为按劳动要素分配。 (2)个体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所以,个体劳动收入不包含按劳分配成分。 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来自于自身的管理和劳动、经营和投资,是综合分配所 得。 考点一 考点二 4.全面理解公平 (1)就领域而言,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领域实现公平。 (2)从实质上讲,强调机会的平等,不要求
13、结果的均等。如,贡献大、收入高, 也是一种公平。 (3)收入分配公平,强调两点,一是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二是保证人们的基本 生活需要。 考点一 考点二 5.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角度 内容 三者关系 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两个同步 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 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两种方式 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 两个方向 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一个职能 政府要履行好再分配调节职能 考点一 考点二 角度 内容 两类渠道 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 四类收入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
14、收入,调 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一个消除 坚持消除贫困 两大措施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坚 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设体现效率、 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考点一 考点二 特别提醒 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 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企业上交和国家收取税费、企业进 行各项经营支出等),再次分配主要是国家(收取个人所得税、进行财政支 出等)。 考点一 考点二 6.思维聚焦 考点一 考点二 微研深究微研深究明方法明方法 命题点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
15、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例题】 (2020 全国卷)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首次将数据与劳动、资本、土地等并列,将其列为生产要素。 数据被列为生产要素是因为( ) 数据广泛融入生产过程,具有独特创造力 数据是最具流动性的基础 性资源 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 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 作用日益凸显 A.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分配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推理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数据 被列为生产要素是因为它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大作用,在产品的生产过 程中可发挥其独特创造力,符合题
16、意;人才资源是最具流动性的基础性 资源,错误;许多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可以分离,所以数据的所 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不能成为数据被列为生产要素的原因,排除。故 选B项。 解题指导 【素养点】通过分析数据被列为生产要素的原因,提升对国家 政策的高度认同。 考点一 考点二 对点金题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 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 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
17、位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B 解析 实施股权激励方式,是贯彻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并没有 改变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A项说法错 误,B项说法正确;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公有制经济,材料强调的是各类企业,C 项不符合题意;劳动者在企业发展中处于主体地位,D项夸大了科研人员在 企业中的作用,说法错误。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点二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例题】 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某市发放了普惠型和红利型两种消费 券。普惠型消费券人人有份;红利型消费券只对低保、特困等四类救助对 象发放。发放红利型消费券( ) A.是完善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举措 B.是政府运用货币政策刺激消费的
18、手段 C.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稳定人民生活 D.有利于实现消费升级,刺激经济增长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C 解析 红利型消费券只对低保、特困等四类救助对象发放,有利于促进社 会公平,稳定人民生活,C项符合题意;发放红利型消费券和我国的分配制度、 消费升级没有关系,A、D两项不符合题意;发放红利型消费券是政府运用 财政政策的表现,B项不选。 解题指导 【素养点】通过分析发放红利型消费券的作用,提升科学精神 和政治认同。 考点一 考点二 对点金题2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
19、收官战,需要( ) 坚持以经济发展促进同步富裕 坚定不移地贯彻共享发展理念 把脱贫与经济发展统一起来 将提高消费质量作为国家中心工作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错误;国家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错误。 考点一 考点二 精梳细理精梳细理重基础重基础 考点二考点二 我国的社会保障我国的社会保障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1.原因 (1)必要性: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 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 障“安全网”。 考点一 考点二 (2)重要性: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式日益多样的社会保障发挥着 越
20、来越广泛的作用。 手段 作用 社会保障作为精巧的“社会减 震器”,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 的生存危机 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 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 配 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 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 任共担 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 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想一想】社会保障是通过初次分配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提示 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 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考点一 考点二 2.体系 (1)全部内容:社会保障
21、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2)主要内容 社会保险 地位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筹资 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 功能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 获得物质帮助 类型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考点一 考点二 社会救助 特点 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方式 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 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 目的 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作用 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
22、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考点一 考点二 社会福利 实质 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 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 目的 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特点 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社会优抚: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 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 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考点一 考点二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角度 原则 要求 全覆盖 要公平对待每 个公民并确保 其享受相应的 社会保障权益 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 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
2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 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两力为 既要尽力而为, 又要量力而行, 要坚持社会保 障水平与经济 社会发展相适 应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 越高,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 的社会保障需求。同时,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 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 来也无法维持下去。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考点一 考点二 角度 原则 要求 权责清 要做 到权 责清 晰 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 进步的重要
24、标志。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 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完善社 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多层次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 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 平,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 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考点一 考点二 易混易错 1.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的全部内容。 提示。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 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 2.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提示。
25、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3.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 提示。社会保障,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 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考点一 考点二 博闻广积博闻广积提能力提能力 1.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项目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地位 特点 我国社会保障 体系的核心 最先形成的、历史最 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 安全和生存权利的 “最后一道防线” 满足社会成员的生 活需要并促使其生 活质量不断得到改 善和提高,是最高层 次的社会保障 褒扬性、补偿 性、优待性、 综合性的特殊 社会保障 资金 来源 政府、单位、 个人三方共同 筹集资金
26、 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 分配来实现 政府和社会 国家和社会 考点一 考点二 项目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保障 对象 因年老、疾病、工伤、失 业、生育等因素暂时或永 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 劳动收入来源的劳动者 因自然灾害或 其他经济社会 原因而无法维 持最低生活水 平的公民 老年人、残疾 人、妇女、儿 童和其他社会 成员 现役军人、复 员退伍军人以 及军烈属 保障 方式 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 质帮助 给予无偿帮助, 以保障其最低 生活水平 提供社会化的 服务、实物供 给、福利津贴 物质照顾、生 活和工作安置、 精神抚慰 构成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 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
27、险、生育保险等 灾害救助、最 低生活保障 考点一 考点二 2.社会保障的作用 (1)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社会保障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劳动力 再生产遇到障碍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家属以基本生活、生命的必要保障,以 维系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2)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通过社会保障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 适当缩小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避免贫富悬殊,使社会成员的基 本生活得到保障,能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考点一 考点二 (3)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主要体 现在对社会总需求的自动调节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期,一方面由于
28、失业增 加、收入减少,用于社会保障的货币积累相应减少;另一方面,因失业或收 入减少而需要社会救济的人数增加,社会用于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 面的社会保障支出也相应增加。这使社会保障的同期支出大于收入,从而 刺激了消费需求和社会总需求。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则正好相反。 (4)社会保障具有促进发展、互助、防控风险、资本积累等功能。 考点一 考点二 3.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建设的关系 (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通 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 (2)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 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
29、法维持下去。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3)因此,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 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考点一 考点二 4.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运行效率 (1)作为重要的民生“安全网”,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织密织牢,多层次社保 体系构建加快推进。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运营加快,人社部和财政部会同 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政策文件进展顺利。医保领域改革 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 (2)2020年,在经济承压、老龄化程度加深的情况下,社会保障也面临巨大 挑战,需要进一步提质增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30、,这是坚持和完善统 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的重大原则,找到两者的结合点,需要提高整个社会保 障体系运行效率。 考点一 考点二 特别提醒 全球的社会保障模式 大致可分为国家福利、国家保险、社会共济和积累储蓄四种,分别以英国、 前苏联、德国、新加坡为代表。目前我国在建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 共济模式,即由国家、单位(企业)、个人三方共同为社会保障计划融资,而 且这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改革趋势。 考点一 考点二 5.思维聚焦 考点一 考点二 微研深究微研深究明方法明方法 命题点一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例题】 从2020年5月1日起,浙江省湖州市调整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标准。本次全市城乡居民最
31、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按不低于上年度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30%确定,从每人每月810元调整至每人 每月873元。低保属于( ) A.社会救济 B.社会福利 C.社会优抚 D.社会互助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A 解析 湖州市调整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这里的低保属于社会 救济,不属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 与题意不符。 解题指导 【素养点】通过分析低保所属社会保障类型,提升科学精神。 考点一 考点二 对点金题12020年杭州市着力精准施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因为社 会保障制度( ) 是实现社会安定的重要措施 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是为
32、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说明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应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 展社会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符合题意;社会 保障制度不仅是为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排除。 考点一 考点二 命题点二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例题】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落实退役军人优抚政策。做 好因公殉职人员抚恤。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 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 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对因灾因病 因残遭遇暂时困难
33、的人员,都要实施救助。要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属于社会救济的内容 失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A. B. C. D. 考点一 考点二 答案 B 解析 正确说明了社会保障的意义与要求;混淆了社会保险与社会 救济;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失业保险只是社会保险的组成 部分之一,排除。 解题指导 【素养点】通过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和要求,提升科学精 神和政治认同。 考点一 考点二 对点金题2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造成政府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生产发 展;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则会损害劳动
34、者的积极性。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 必须( ) 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 建立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与经济 发展水平相适应 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上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过高或过低的社会保障水平都不好。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必须与 我国的国情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正确;与设问要求不符; 社会保障是保障基本生活的,排除。 热点引路热点引路 知能训练知能训练 背景材料背景材料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优势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国社会保障不仅较好地发挥 了抵御、防范、化解风险的传统功能,而且为复工复 产、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中国特 色社会保障体系优势在疫情防控
35、中得到充分彰显。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按照中央统 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社会保障在支持复工复 产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降低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帮助企业渡 过难关。二是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功能。 对此,相关部门出台规定,明确要求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受疫情影响失业的 参保人员,可通过失业保险基金,按照不高于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发放失业 补助金;对于疫情防控期间不裁员和少裁员的中小企业,按照一定比例返还 失业保险金。三是大力推广线上业务经办,既提高了服务效率,又降低了疫 情传播风险。在抗击疫情中,各类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积极推广网上经办、 掌上经办业务,此前需要到现场
36、“面对面”经办的业务可以实现线上办理,既 减少了聚集感染风险,又提升了服务效率。 思维解码思维解码 (1)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 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 “安全网”。 (2)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式日益多样的社会保障发挥着越来越广 泛的作用。 (3)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 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 备考猜练备考猜练 1.补短板、兜底线、出实招,中央出台一系列举措,为老百姓织密民生福祉 的保障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补短板”要弥补市场调节的弊端,消除经济波动起伏 “补短
37、板”要加 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兜底线”要缩小城乡发展的差 距,实现经济同步发展 “兜底线”要增加特困群体的救助,提高最低保障 标准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由于价值规律发生作用,无法消除经济波动起伏,错误;“兜底线”主 要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实现经济同步发展,错误; 正确。 2.“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下列做法能够体 现上述观点的是( ) 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清除收 入分配差距 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发挥政府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分配个人收入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需要全面构建覆盖城乡居民 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符合题意;错误,应该是缩小收入差距;错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