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教材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1189295 上传时间:2021-03-20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4.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新教材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22年(新教材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22年(新教材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22年(新教材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22年(新教材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一 部 分 自 然 地 理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地地 理理 2022 内 容 索 引 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 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 素养导读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体系构建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核心素养 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要素组成及特点。(地理实践力) 2.结合资料,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综合思维) 3.实地考察,了解地方性分异规律的特点及原因。(地理实践力) 4.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启示作用。(人地协调 观) 知识构建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自主诊断 一、

2、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1.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 及地貌。 2.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整体性的 (1)实现途径:水循环、 循环和 物质循环等。 (2)结果:自然环境要素形成一个相互 、相互制约和相互 的整 体。 岩石 基础 生物 岩石圈 渗透 联系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1.生产功能 (1)概念: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 的功能。 (2)过程:植物提供 ,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 石圈提供水分和营养盐,通过 ,生产出有机物。 (3)特点:自然环境要素的组合不同,生产功能的 有明显差异。 有机物 叶绿素 光合作用 强弱 2.稳定功能 (

3、1)概念: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 够 、保持性质 的功能。 (2)特征:各自然环境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 能。 3.意义 (1)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 。 (2)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 的 。 自我调节 稳定 发展 差异 三、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1.特点 变化性 自然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自然环境的演化,是要 素间物质迁移的结果 统一性 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 的演化,各个 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2.意义 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 ,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 合。 各个要素 协调 四

4、、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1.响应原理 某一自然环境 要素受到外部 干扰发生变化 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 素间的 和 交换 其他要素 发生连锁 变化 整个自然 环境发生 改变 2.特点: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 的,各要素变化也 。 3.现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 ,环境变化加快,不利于人类 的 。 物质迁移 能量 快速 不同步 增强 适应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整合突破 考向一 考向二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 考向一考向一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1.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 自然环境由气候、水文、地貌、土壤、

5、生物等要素组成,各要素间相互渗 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形成有机整体。自然界中各要素间的物质迁移 和能量交换主要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过程完成。 (1)水循环过程中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该物质循环过程以水文要素为中心,水文条件以河流因素为主,对地形、土 壤、气候、生物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考向一 考向二 自然环境要素 河流多 河流少 地形 多流水侵蚀、沉积地貌 少流水侵蚀、沉积地貌 土壤 土壤水分含量大 土壤水分含量小 气候 空气湿润 空气干燥 生物 植被覆盖好 植被覆盖差 考向一 考向二 (2)生物循环过程中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该物质循环过程以生物要素为中心,其中的植被

6、状况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 大,对地形、土壤、气候、水文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环境要素 植被覆盖好 植被覆盖差 地形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土壤 有机质含量高,肥力好 有机质含量低,肥力差 气候 空气湿润 空气干燥 水文 含沙量低,径流量稳定 含沙量大,径流量变化大 考向一 考向二 (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该物质循环过程以地壳运动为中心,其中地形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地形 条件会影响河流的流向、流速和水能资源分布;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气温、 降水及气候类型方面。 考向一 考向二 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 如生

7、产功能、稳定功能等。如下表所示。 整体 功能 生产功能 稳定功能 概念 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 的功能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 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 持性质稳定的功能 考向一 考向二 整体 功能 生产功能 稳定功能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 体功能,而非单个自然环境 要素的功能 自然环境拥有的各个自然环境要素本 身不具备的功能 形成 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迁移和 能量交换,将生物、大气、 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 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 出有机物 二氧化碳的稳定:在海洋生物作用下,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 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氧气的稳定:植物光合作用释

8、放氧气, 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考向一 考向二 整体 功能 生产功能 稳定功能 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 育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大气中氧气的 稳定、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1】 (2017全国卷,79)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 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 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 平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考向一 考向二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

9、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考向一 考向二 (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考向一 考向二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试题以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图和相关材 料作为主要信息载体,推断夏季该海域浮游植物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 以及冬季该海域浮游植物的总数量、空间分布。考查了地理事物的分布 特征以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知识,体现了对

10、学生区域认知和综 合思维的考查。 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 题号 分 析 第(1) 题 结合图例分析图中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可以明显看出夏季该 海域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D正确 第(2) 题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递增。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挟带泥沙能力 ,所以流水挟带 了大量泥沙致使含沙量增大。西部海域接近河口,含沙量 ,海水透明度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差,不利于浮游植物 的生长、繁殖和呼吸作用,C正确 递增 强 大 考向一 考向二 题号 分 析 第(3) 题 与夏季相比,冬季河流径流量小,水温较 ,光照较 ,故浮 游植物总数量 ;径流量减少

11、,河流挟沙能力减弱,使营 养盐类丰富区位置 ,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 方 向移动,A正确 低 少 减少 偏西 陆地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D (2)C (3)A 考向一 考向二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 (2020浙江1月选考,34)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 完成第12题。 1.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成土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成土母质 2.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土壤的主要形成

12、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 间等。其中,气候和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比较活跃的因素,地形和成土母质 对土壤发育的影响相对稳定。第2题,陡坡的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快,有 机质、矿物养分难以保留,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缓坡水流速度慢,地表 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慢,有机质、矿物养分积累多,土壤肥力一般较高。 考向一 考向二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 考向二考向二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及意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及意义 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要素组合及对干扰的整体响应,均是自然环境整体 性的表现,具体分析见下表。 表 现 举例说明 意 义 自然环境各要 素与环境总体 特征协调一致 自然环境具有统一

13、 的演化过程,保证了 自然环境要素之间 的协调 考向一 考向二 表 现 举例说明 意 义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 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 自然环境的改变,即 “牵一发而动全身”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规律,并 以此指导人们的生 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 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 域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 人类 共同的家园地 球 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2】 2019全国卷,37(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 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 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

14、幅消退 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 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 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 的自然地理环境。 考向一 考向二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 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试题以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变化的图文材料作为主要 信息载体,考查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等知识,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和 综合思维的考查。 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第(1)题,板块运动导致山脉隆起,使得里海逐渐与地中海分 离,形成内陆湖盆。山脉隆起,注入湖泊的河流 ,导

15、致汇水面积缩 小,来水减少,湖泊面积 。山脉隆起,影响大气环流和水汽的输送, 导致气候更加 ,湖泊水量减小,水位下降,湖泊水不能外流,会逐 渐形成 。 减少 缩小 干旱 内陆湖 非洲 印度洋 北移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 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 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考向一 考向二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 (2020江苏南通模拟)在课堂上学生分组做了一个简易的地理实验:每组在 两块木板上覆土,倾斜放置,其

16、中一块土上覆盖人造草皮。各小组用等量的 土壤和等大的草皮,用喷壶从正上方分别喷洒等量的水,收集流到杯中的水 (右图),并作观察记录。据此完成第12题。 考向一 考向二 1.该实验可简单说明( ) 土壤对植被的影响 地形对土壤的影响 植被可以保持水土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A. B. C. D. 2.实验结束,对比各组号杯发现第二小组号杯泥沙较多,其主要原因可 能是( ) 喷洒水流较大 草皮位置偏下 覆盖土层较薄 木板倾角较大 A. B. C. D.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分析可知,该实验可简单说明植被对土壤的影响,植被 可以保持水土,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2

17、题,实验结束,对比各组号 杯发现第二小组号杯泥沙较多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喷洒水流较大, 增加了对土壤的冲刷力,另一方面可能是木板倾角较大,加剧了泥沙的下滑。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专项提升 规范答题自然环境整体性题目的答题思路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 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 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 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 曲,根基不稳,枝

18、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试题以区域水土流失的案例和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的地 理环境特征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和综 合思维的考查。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 小于 大 植树 种草 减少 强 多 答案 (1)降水量少(小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 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

19、(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 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 (“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 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 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思维建模思维建模 1.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1)自然环境各要素与区域环境整体性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特别是气候具有决定性作用) 决定的。如我国西北地区整体性特征为干旱,青藏地区则表现为高寒的整 体性特征。 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

20、确定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第二步:根据气候特征,依据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 推测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特点。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即 “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一步:明确发生变化的自然环境要素(“一发”),以及其所发生的变化特点。 第二步:根据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渗透、制约的关系,分析其他自然环 境要素的发展变化方向。 下图为滥伐森林对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关系图。 (3)不同区域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 域。首先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 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

21、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 下图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关系图。 2.答题思路 答题角度 答题思路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特征 该地区地形以为主,地势;属于气候 类型,具有特征;形成典型的植被类型;河 流(湖泊)等特征突出;在这些自然要素的共同 作用下,形成具有特征的土壤 自然环境的变化 由于的变化,导致(气候)发生(变化);引起 了(的改变) 规范规范对应训练对应训练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基伍湖位于卢旺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两国交界处,该湖坐落在东非大裂谷 内,周围群山环抱。基伍湖从下而上分成明显而稳定不变的层次,越是往下, 湖水密度越大,水深250米以下的湖水 完全处

22、于静止状态,湖底聚集了大量 的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目前, 卢旺达与邻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合作 开发湖中的甲烷气体。下图为基伍 湖位置图。 (1)简述基伍湖的形成过程。 (2)与世界其他深湖相比,基伍湖深水区被称为“生物荒漠”,试分析其原因。 (3)科学家认为基伍湖看似平静,却杀机重重,如同一个可怕的恶魔,给在周 边生活的数百万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试说明原因。 解析 第(1)题,由材料“该湖坐落在东非大裂谷内”可知,该地板块张裂运动 强烈,岩层断裂下陷形成谷地,地势低洼,积水成湖。第(2)题,由材料“基伍湖 从下而上分成明显而稳定不变的层次,越是往下,湖水密度越大,水深250米 以下的湖水完全处于

23、静止状态,湖底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硫化 氢”可知,该湖湖水密度上小下大,不利于水体的垂直运动,底层水体相对静 止,不利于湖水的更新;水体流动缓慢,水体含氧少,且大量的二氧化碳、甲 烷、硫化氢等气体和盐类物质集聚湖底,破坏湖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 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第(3)题,由材料可知,大量的硫化氢等有毒气体集聚 湖底;地处板块张裂带,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频繁,可能引起湖底甲烷爆炸; 甲烷爆炸时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威胁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 答案 (1)地处东非大裂谷,板块张裂运动强烈;岩层断裂下陷形成谷地,地 势低洼,积水成湖。 (2)基伍湖湖水密度上小下大,阻碍表层水体与底层水体之间的交换,底层 水体相对静止,不利于湖水的更新;水体流动性差,水体含氧少,大量的二氧 化碳、甲烷、硫化氢等气体和盐类物质集聚湖底,破坏湖底生物的生存环 境,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3)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气体聚集在湖底;湖区附近火山活动频繁, 喷发的熔岩流可能造成湖底甲烷爆炸,导致湖水水位猛涨,淹没湖区周边的 低地和城市;甲烷爆炸的同时将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威胁周边居民的生命 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新教材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六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