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规范练课时规范练 9 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选择题 1.(2020 山东日照三模)以下是两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断: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鸦片战争根本问题在于愿不愿意和英国建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张馨保(林钦差与鸦片战争):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 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指鸦片战争) 上述两种观点( ) A.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目的是为殖民侵略者辩护 B.都没有揭示战争的实质,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 C.在对“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后者的解释相对合理 D.二者都认为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导致了鸦片战争爆发
2、2.(2020 四川绵阳三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驻浙江舟山部队发生瘟疫。林则徐说英军因“定海阴 湿”“病死甚多”,主张乘势攻击;而另一官员琦善则上奏说:病死者多系兵丁舵手,头目较少,现已安然无 恙。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天朝上国”观念决定政治决策 B.林则徐的奏报较为客观 C.政治立场不同影响事实判断 D.英军刻意掩盖瘟疫真相 3.(2020 山东日照一模)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清政府仍不承认这场冲突是一场“战争”,而更倾向于是 一场“边衅”,官方文书中也把英国人看作是“丑类”“匪类”“强盗”“贼寇”“叛贼”。这表明清政府( ) A.认识不到近代战争的残酷 B.对殖民者的本质认识不清 C
3、.观念严重滞后于世界发展 D.无力应对国家安全的危机 4.(2020 福建莆田二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视南京条约为“万年和约”,重新沉睡于“天朝上国” 的美梦中。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遭到西方列强的沉重打击,才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这表明 鸦片战争( ) A.惊醒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B.未能对清廷造成实质性的震动 C.使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 D.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5.(2020 黑龙江哈六中二模)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和约一经议定,两国各宜遵守,不得轻 有更改;至各口情形不一,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俟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 办。这一史料可以说明
4、( ) A.中英两国可以平等贸易 B.清政府力图维护国家权益 C.中国关税自主权遭破坏 D.清政府拒绝修约有合理性 6.额尔金对法国公使葛罗说:“我们能带走的只是一些宝贝,这座美丽的园子我们带不走。我们英国有 的东西,别的国家可以没有;但是英国没有的东西,别的国家也不能有。”额尔金的话最能体现英国的 ( ) A.战争目的 B.战争经过 C.战争结果 D.战争性质 7.1895 年 8月,日军以强大兵力进攻台湾彰化城北的八卦山,黑旗军和义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击毙日 本号称最精锐的近卫师团一千余人,此役日军死亡人数超过甲午中日战争。这体现出( ) A.清政府出卖人民抗日活动 B.甲午战争中日军伤亡
5、很大 C.台湾军民英勇的抗日精神 D.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 8.天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又派人到上海与列强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列强放弃公使进京。 清朝官员认为,“进京一节,万不能允”。这说明清政府( ) A.主张与外国人平等相待 B.竭力维护国家主权完整 C.拒绝与外国的直接交往 D.仍然固守“天朝上国”尊严 9.(2020 山西吕梁一模)西方军事理论家约米尼说:一支军队假使采取绝对守势,则无论它的形势是如 何有利,实力是如何坚强,终究还是给敌人赶出阵地以外去。下列最符合此言论的战争是( )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2020
6、山西运城二模)1894 年黄海大战开战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 名称 火炮/门 鱼雷发射管/架 总排水量/吨 总兵力/人 平均航速/节 北洋水师 195 556 32 100 2 126 10.2 日本联合舰队 268 568 40 840 3 916 14.5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日本综合国力的强大 B.清朝政治制度的腐败 C.中日经济水平的差异 D.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 11.1820年,中国的 GDP 约为英国的 7 倍,却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击败。1860年,中国的 GDP 大于英 法的总和,却没能阻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0年,中国的 GDP 约为日本的 5倍,但中国军
7、队却在 甲午中日战争中一败涂地。据此推知( ) A.经济总量对一国来说没有意义 B.GDP 排名准确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 C.中国国际地位与 GDP 排名背离 D.经济结构优劣是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12.(2020 山东青岛二模)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变中有一幅漫画,这反映了 当时( ) 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 A.帝国主义列强合谋门户开放 B.列强既合谋出兵又各谋私利 C.帝国主义列强合谋征服中国 D.列强扶植清政府作为代理人 13.(2020 山西阳泉一模)慈禧太后曾降旨:“已革端郡王载漪,倡率诸王贝勒轻信拳匪,妄言主战,致肇衅 端,罪实难辞。降调辅国公载澜
8、,随同载勋妄出违约告示,咎亦应得,著革去爵职。”这可以用来说明 ( ) A.汉人督抚开始掌握清政府实权 B.立宪派愿望落空转入革命阵营 C.清朝中央集权统治受到了冲击 D.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14.(2020 福建莆田质检)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地督抚接连致电军机处,商讨中央能否对地方筹款予 以折扣,减轻地方负担。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 现减免诉求。这反映出 ( ) A.地方势力依然受中央掌控 B.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 C.清末新政未取得明显效果 D.财政危机困扰地方政府 15.(2020 山东潍坊一模)1903 年出版的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中有
9、:“群蜂结巢,既成,会议曰:如有伐 我巢而残我同种者,共刺之。人之有国,犹蜂之有巢。尔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此文( ) A.宣传优胜劣汰理论 B.蕴含着民主革命的思想 C.体现民族危机深重 D.表达对平等自由的追求 二、非选择题 16.(2020 吉林四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同周边的大多数国家一直维持着一种特殊的政治关系,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宗藩关 系,或称藩属关系。对属国来说,尊奉中国为上国,“奉正朔,求册封,定名分”,取得中国的承认和保护,名 正言顺地进了统治;而对中国来说,则以属国为屏藩,维护天朝的安宁。在理论上,且一般地实在;在实 践上,中国并不设法通过这些方式来
10、直接干预这些属国的内政,只要照儒家的模式一道生活,并履行他 们的义务,遵行有关的礼仪制度,这些国家大部分是自主的。 摘编自谢俊美宗藩政治的瓦解及其对 远东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宗藩体制作为封建的不平等国际关系,它早在汉朝就已产生。中间虽然由于中国国内政情 的变化或因藩邦变化而呈现时断时续的状态,但就此体制而言,却一直延续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尚维 持了近 50 年之久。鸦片战争前,清朝帝国虽早已衰弱,但由于没有列强入侵,东亚封建宗藩体制这一 国际系统结构没有新因素介入去打破它内部的平衡,因而宗藩体制得以暂时维系。鸦片战争后,列强 扩张的中心是中国,而对朝鲜等藩邦的侵入较少,因此,晚清宗藩体制能
11、维持到 19世纪 70年代以后才 逐渐解体。 摘编自高士华简论 19 世纪 7090 年代的宗藩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藩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世纪宗藩体制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17.(2020 山东邹城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材料 1577年,丰臣秀吉声称要亲自“率军进入朝鲜,席卷明朝四百余州,以为皇国之版图”。佐藤信渊还主张日本天皇“取 南京应天府,定为假皇宫” 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夕,日本海军拥有军舰 32艘、鱼雷艇 24艘,总排水量 72 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日本海陆军频 繁进行以中国为
12、假想敌的军事演习。1890年,在爱知县举行规模空前的陆海军联合大演习,天皇亲自担任统监,从此 日军将野外军事演习制度化和全方位化,而且演习次数增加,针对性、实战性更为加强 1887年,小川又次制订出清国征讨方略,提出“以五年为准备之期,然后待可乘之机而攻击之”。1890年 6月,日 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抛出所谓“利益线”理论:“国家独立自卫之道,其途有二,第一是守卫主权线;第二是保护利 益线。何谓主权线?国家之疆域是也。何谓利益线?即与我主权线的安全紧密相关之区域是也” 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使得日本的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国际地位得到发展,为其在 20世纪 30年代发动的再次侵华 做了最初的铺垫。
13、经济是日本发动再次侵华的基础,但也必须看到“态度在解决行为方面是根本性的” 据林伟功主编日藏甲午战争秘录等整理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个论点,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说明。(要求:论点 明确;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答案与解析 课时规范练 9 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1.B 根据费正清的表述可知,他认为英国之所以发动鸦片战争,是因为中国不愿意和英 国“建立平等国家关系”,根据张馨保的表述可知,他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文明的冲突”, 二者都是以英国为中心来看待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都没有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实质, 即英国通过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
14、市场,故选 B 项。 2.C 面对英军入侵,林则徐主张坚决抵抗,琦善主张停战和谈,两人的政治立场直接影响 其对英军瘟疫的奏报,故选 C 项;“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政治决策,“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 除 A项;林则徐与琦善的奏报都有一定的主观性,无法判断谁的奏报更为客观,排除 B项; 林则徐与琦善都是清政府官员,无法得出英军是否掩盖瘟疫的真实伤亡状况,排除 D 项。 3.C 根据材料“边衅”“丑类”“匪类”“强盗”“贼寇”“叛贼”等关键词可知清政府仍然存在 “天朝上国”的观念,以传统华夷观念对待近代外交关系,这一观念严重滞后于世界发展, 故选 C 项。 4.B 从材料中可知鸦片战争的爆发并没有改变
15、清政府的政策和观念,没有给清朝统治 者造成实质性的震动,故选 B项;材料没有体现鸦片战争“惊醒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排除 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 来的影响,与材料中统治者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表现无关,排除 C 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 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一致,都是西方列强企图把中国变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 产地,排除 D项。 5.D 6.D 7.C 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出卖人民抗日活动,故 A项错误;甲午战争中日军伤亡很大与 材料中“此役日军死亡人数超过甲午中日战争”不符,故 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台湾黑旗 军和义军反抗日军侵略台湾,给予日
16、军沉重打击,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台湾人民抗 击日军,没有体现全国人民反对割地议和,故 D项错误。 8.D 材料“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列强放弃公使进京。清朝官员认为,进京一节,万 不能允”表明清政府为了所谓的“脸面”不惜进一步放弃关税主权,反映清王朝仍然以 “天朝上国”自居,盲目自大,故选 D项;清朝统治者多次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排除 A项;清 朝统治者放弃了关税主权,排除 B项;鸦片战争以后已经开放多处通商口岸,排除 C 项。 9.C 材料反映出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战役,李鸿章“避战自保”,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 港,不准巡海迎敌,最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选 C 项;两次鸦片战争和八
17、国联军侵华 战争期间,清政府都是主动迎敌,而不是“采取绝对守势”,排除 A、B、D三项。 10.D 图中表格展示了中日海军力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双方的军事实力的对比,故选 D 项;材料仅反映了日本海军的军事力量,没有反映出日本的综合国力情况,排除 A项;材料 反映了中国的海军军事力量,不能反映清朝政治制度是否腐败,排除 B项;表格仅体现了 黄海大战前中日双方海军实力对比,无法体现中日经济水平的差异,排除 C 项。 11.D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中国在 GDP 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之下,却在屡次战争中失败,是 因为在 19 世纪,中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一样,中国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而西方是以工业 经济为
18、主,这反映出经济结构的优劣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故选 D项;经济总量对 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非常重要,排除 A项;GDP 的排名不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水平,它仅是一个具体的指标,更重要的要看其工业发展的质量如何,排除 B项;题干仅是 述及中国在 GDP 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之下,却在屡次战争中失败,而没有论及其国际地位, 排除 C 项。 12.B 根据漫画“注意,伙计们,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知其反映了各国决定武 力征服清政府,但又各怀鬼胎,各谋私利,故选 B项;1899 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 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并非“列强合谋”,
19、排除 A 项; 材料除了反映列强合谋征服中国,还体现出列强之间各怀异心,C 项不能准确体现材料的 意思,排除;根据漫画“一起拉,但是不要比其他人用力”可知列强合谋征服清政府,并非“扶 植清政府”,排除 D项。 13.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已经成 为“洋人的朝廷”,故选 D 项;材料没有涉及汉人督抚,排除 A项;“皇族内阁”组建后,立宪派 愿望落空,转入革命阵营,排除 B项;中央集权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 除 C 项。 14.A 据材料“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 能实现减免诉求”,可知督抚仍然
20、受制于中央,故选 A项;据材料“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 可知中央权力大于地方,排除 B项;材料没有涉及清末新政的内容,排除 C 项;财政危机困 扰地方没有将材料内容完全反映出来,排除 D项。 15.C 1901 年,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与材料中“1903 年出版”“学生当知爱国,当知爱同种”相符, 故选 C 项。 16.参考答案 (1)特点:是与周边国家的一种政治关系;是儒家思想应用于对外关系;是一种 封建的政治联盟;是儒家化的国家关系的体现;体现了周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敬慕。 (2)趋势:逐渐解体。原因:近代中国社会的不堪一击
21、;清政府的实力相对衰落;清政府 对藩属国实行让步等错误政策;瓦解宗藩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藩属国意欲摆脱这种不平 等的国际关系;西方列强的入侵;藩邦弱小、愚昧、顽固守旧。 17.参考答案 论点: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均是长期预谋的和有计划性的。 说明:日本早在 16世纪就已经形成了侵略中国的观念,如 1577 年,丰臣秀吉声称要 亲自“率军进入朝鲜,席卷明朝四百余州”。明治维新促使日本实力增强,具备了侵略中国 的实力,在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进行军备扩张、军事演习来加紧备战,相关人员制 定了详细的侵华计划,为侵略炮制了冠冕堂皇的殖民理论。20世纪 30年代的日本侵华 虽然以经济危机为理由,但日本自甲午中日战争后妄想吞并中国,一直致力于经济、军事 和政治准备,也制定了详细计划;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增强了日本的实力和野心,也使得 日本侵略的欲望更加膨胀,故“态度在解决行为方面是根本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