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语文第6讲:全面把握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教师版).docx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1195482 上传时间:2021-03-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六语文第6讲:全面把握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六语文第6讲:全面把握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六语文第6讲:全面把握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六语文第6讲:全面把握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六语文第6讲:全面把握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6 6 讲全面把握抒情和议论讲全面把握抒情和议论 这两种表达方式这两种表达方式 1.1.抒情: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 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 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2.2.议论: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 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 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 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1.表达方式的学习重难点在于如何区分这几种, 尤其是本节所学的重点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 达方式的区分及作用。 抒情的作用抒情

2、的作用是: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开拓意境,表现和深化主题思想;渲染 气氛,显示行文格调,贯通文章意脉。 议论的作用议论的作用是:增强文章表达效果,提高战斗性;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 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2.其次要区分什么是表达方式,什么是表现方法。 表达方式的含义:表达方式的含义: 文章的表达方式是指作者在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感情或观点时所使用的语 言组合样式。表达方式的类别:文章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叙述)、描写、说明、抒情、 议论。 表现手法有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景 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

3、、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 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等。 1、下面哪个是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A.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刘成章安塞腰鼓) B.黑暗仁慈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抱里永安她的魂灵!(鲁迅阿长与 C.抒情是指用来表现与抒发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感情的表达方法。 D.“法兰西万岁!” 答案:答案:ABAB 解析:解析:抒情是指用来表现与抒发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感情的表达方法。只有 AB 两项符 合。 2.下面哪个用了议论的表达手法:() A.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 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 可缺少的。(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

4、神) B.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 1189 到 1192 年间。桥长 265 米,由 11 个半圆形的石拱 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 16 米到 21.6 米。桥宽约 8 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 联拱石桥。(茅以升中国石拱桥) C.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朱自清背影) 答案:答案:A A 解析:解析:议论即讲道理。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 对什么。 3. 指出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作用。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

5、么关系。” 答案:答案:这句话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即 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最后终能取得成功,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解析解析:在表述表达方式的作用时,要做到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说清楚某种表达方式在文章 中的具体作用,切不可过于笼统,只说空话。 4. (一)心系一处,难能可贵(一)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很多人都知道要有所作为就应该“心系一处”的道理,但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心系一 处”的人并不多。“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具有顽强的毅力。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在 40 岁时就获 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人问他成功的原因, 丁先生说

6、: “与物理无关的事我从来不参与。” 事实的确如此,几十年来他始终把精力集中在科学研究上,集中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上。他在 实验室里做实验,有时候连续四五天不睡觉,正是凭着这股韧劲,他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宁静。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人们的目光能够不 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确不易。作家苏童一直以来潜心创作,心无旁骛。作品妻妾 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他名声大噪,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 他对记者说: “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 以前很安静, 现在更安静。 ” 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

7、热闹的朋友。对 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成功后依然做到了“心系一处”。 “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而是繁华过后的觉醒;不是缺 乏思想的单纯,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心系一处”能让你学会 坚持,给你重振雄风的希望;当你处在人生的峰巅,“心系一处”能让你保持清醒,一带给 你再创辉煌的动力。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段以丁肇中先生为例证明了什么道理? 3、第段中加点的“门外的繁华”和“我的繁华”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门外的繁华: 我的繁华: 4、为什么说“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 答案:答案:1、心系一处,难能可贵。 2、做到“

8、心系一处”,需要具有顽强的毅力。 3、“门外的繁华”:世俗的功名利禄(尘世的浮华或表面的繁荣) “我的繁华”:内心(精神)世界的丰富 4、做到“心系一处”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向,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心无杂念,达到超凡的 境界,而这些都是智慧的体现,所以说“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解析:这主要是对议论这一种表达方式的详细考察。通过文章来学习内容。 A A 将兴趣进行到底将兴趣进行到底 2010 年,台湾魔术大家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掀起一阵魔 术热。 7 岁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 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 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 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

9、复琢磨,“魔技”不断提高。12 岁那年,刘谦获“台湾儿童魔术 大赛”一等奖。从此,他领悟到“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终于,在兴趣的引 领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兴趣是刘谦的成功起点, 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 巨大力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 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 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我们的教师、 家长是深谙此理的。 因此, 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可是, 在现实中,人们的着眼点却

10、只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上,把“兴趣”当成引起孩子有意 注意的手段。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 的心理倾向。这也就是说,兴趣不仅是一种有意注意,更是一种探究事物奥秘、催人奋进的 力量。 它需要外界的刺激, 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 如果只看到兴趣的 “外在吸引” , 而忽视了其“内在需求”,那只能使孩子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持久,也无助于敦促孩子的 学习与进步,更无法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兴趣不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而是承载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 们不能只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而要注重挖掘孩子兴趣的内在需求,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要

11、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 就要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 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 细心观察、 认真分析, 帮他们点燃兴趣之火。 在这个过程中, 要反对两种倾向: 一是 “逼趣” 。 为了考试加分,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学奥数,学舞蹈把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适得 其反。二是“杀趣”。比如,无论孩子对足球多么热爱,也不论孩子有没有足球天才,只要 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 一律统统封杀, 不允许孩子涉 “足” 。 这种做法很可能就把中国的 “马 拉多纳”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 过: “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

12、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 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 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孩子的兴趣,培养 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 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兴趣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入场券,而且是承载我们事业远行的飞船。”句中加点的“入 场券”、“飞船”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 入场券:_ 飞船:_ 3、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4、文中说“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请认真探究这句话的深刻含意,结合实 际,谈谈你的体会。(50

13、字左右) 答案:答案: 1、 “将兴趣进行到到底” 或 “兴趣是成功的的起点, 将兴趣进行到底是成功的关键! ” 或“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2、(1)对学习产生兴趣,开始认真学习 (2)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动力 3、通过引用刘谦的事例引出论点 4、例:我们要不断进步,就必须有持久的学习兴趣。过去。我对语文学习忽冷忽热,影响 效果。要取得进步,就应当调动学习积极性,长期快乐。 B B 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 我曾多次被问到“人生有什么意义?”往往,“人生”之后还要加上“究竟”二字。古今中 外,解答可谓千般万种,形形色色。我也回答过这一问题,可每次的回答

14、都不尽相同,每次 的回答自己都不满意。 一般而言,儿童和少年不太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他们倒是很相信人生总归是有些 意义的,专等他们长大了去体会。老年人也不会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问谁呢?中年 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相互问一问,或自说自话一句,一切都似乎不言而明,于是相 互获得某种心理的支持和安慰。 因为他们是有压力的, 压力常常使他们对人生的意义保持格 外的清醒。人生的意义在他们那儿的解释是责任。 是的,责任即意义。责任几乎成了大多数寻常百姓的中年人之人生的最大意义。对上一辈的 责任,对儿女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单位对职业的责任。人只有到了中年时,才恍然大 悟,原来从小盼着快

15、快长大好好地追求和体会一番的人生的意义,除了种种的责任和义务, 留给自己的即纯粹属于自己的另外的人生的意义,实在是并不太多了。他们老了以后,甚至 会继续以所尽之责任和义务尽得究竟怎样,来掂量自己的人生意义。 而在一些年轻人眼中,人生的意义就是享受,他们还没有受什么苦,也没有经历大的波折磨 难,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美好的,人生要享受眼前的美好。如果他们经历了点什么困难,他 们更有理由了人活在这个世界这么苦,不好好享受对不起自己。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我有一种结论,所谓“人生的意义”,它至少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一部分是纯粹自我的感受; 一部分是爱自己和被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 还有一部分是社会和 更

16、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当一个青年听到一个他渴望娶其为妻的姑娘说“我愿意”时,当一个姑娘听到一个她渴望嫁 其为夫的青年问道“你愿意嫁给我吗”时,他或她由此顿觉人生饱满、有意义了,那么这是 纯粹自我的感受。 爱迪生之人生的意义, 体现在享受电灯、 电话等发明成果的全世界人身上; 林肯之人生的意义,体现在当时美国获得解放的黑奴们身上;而我们国家的人民,一定会将 温家宝总理之人生的意义,书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权力、财富、地位、高贵得无与伦比的生活方式,这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能单一地构成人生的 意义。而勇于担当的人,即使卑微,对于爱我们也被我们所爱的人而言,其人生意义可谓大 矣!因为他尽到了

17、自己的责任,他承担起了属于自己的义务。这样的人,尽管平凡渺小,但 值得钦佩。 1. 在作者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起什么? 2. 第 1 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 第 2 段中说只有中年人常问“人生有什么意义”,他们这样问的原因是什么? 4. 文章第 6 段列举三位名人事例所要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答案:1、答: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答: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对人生意义的探讨。 3、答:深感各种压力,经常问问,可以相互获得心理的支持和安慰。 4、答:“人生的意义”中应包含有“社会和更多有时甚至是千千万万别人的感受”。 C C 抒情, 就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 抒情文则是以情感的抒写

18、作为主要写作目的的文 章。抒情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抒情文也是重要的散文形式之一。 抒情贵在真实。初写抒情文,一定要抒写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切忌矫揉造作、感情虚假。 我国宋代的著名词人辛弃疾有过这么一句词:为赋新词强说愁。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本没 有愁, 或者说并不真正懂得愁, 但是为了写出一首好词, 却故意在那里说自己怎么怎么地愁。 对于作家、诗人来说,这是写作的需要,但对我们初学写作的人,这就是无病呻吟,是作文 中的大忌。我们在写作抒情文章时,一定要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心中有什么就写什么,只有 这样,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才会可亲、可信,真实、感人。 从情感的表达方式上讲,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

19、情之分。 “我爱你, 中国! 我爱你, 中国?” 这是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 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如“好美啊”、“真想你呀”。间接抒情则比较含蓄。它往往 借助于叙述、 描写和议论等手法来抒发感情。 如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用对草原上蓝天、白云、奔腾的骏马来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 间接抒情方法很多。有的借助于人或物,通过对人物行为的描写来表达。如一位同学在 作文中写到:“妈妈欣慰地笑了。她的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了很久很久。”通过对妈妈 笑了、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我看等行为描写,来表现妈妈因“我”的进步而高兴、“我”因

20、自己的行为使妈妈欣慰而自豪的情感。这是“借人抒情”。有的借助于物,在对事物状态的 描摩中抒发感情。如: “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引自金 色的鱼钩 ) 有的 “借事抒情” , 将主观感情隐藏在对事件的记叙之中。 有的是 “借景抒情” , 融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来达到抒情的目的。有的是通过议论抒情,把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 寄托在几句点睛式的议论之中,如“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 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引自一夜的工作)。 抒情时,应该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技巧,如拟人、比喻、对比、象征、衬托、联想、夸张 等等。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结尾?quot;

21、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 的大花园。运用比喻手法,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出 来。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抒情文中的运用又是如何呢?一般来说, 直接抒情多与写人、 记 事、写景、状物结合使用,在这些写作的基础上,画龙点睛或是点明题意。直接抒情还经常 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以精练的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和强烈的感染力。 间接抒情因其表现手法的多样和含蓄,运用和也比直接抒情要广泛。但在大多情况下,两者 是结合使用的,在间接抒情的基础上,以直接抒情点题或是升华情感,效果往往不错。 训练作文: 请把下面的一段话扩充具体,自拟题目。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

22、进行大扫除。大家干得真欢 满分例文: 一次大扫除 今天上午,郭老师一进教室门就说:“今天下午大扫除,要带盆和抹布来,最好带一些洗衣 粉和洗洁精。”“噢!噢!”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下午我拿着盆和抹布来到教室时,我们小组的同学们都已经到齐了,大家都很兴奋,有的摩 拳擦掌,有的捋胳膊挽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我这个组长马上发号司令:“黄翔去擦中间那 扇窗户,王月和郭峰去擦第一扇窗户,王芳和牛佳去擦最后那扇窗户。”这几个同学赶忙拿 脸盆接水,然后各自分工擦洗起来。有的站在椅子上擦上半部,有的踮着脚擦中间,有的蹲 下身子擦下边,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我这个组长也不能闲着,叫上雷晨光去擦柜子、讲台和

23、讲台后面的那面墙。我先往脸盆里到 了一些洗洁精,拿起抹布蘸了点水,擦起墙来。雷晨光在我后面认真地擦着讲台,擦得满头 大汗,头上冒着热气,便擦边说:“这该死的红墨水,怎么也擦不掉。” 这时,我也碰到了麻烦,墙上有许多黄色的斑点,我擦了一遍又一遍,可怎么也擦不掉。斑 点好像对我说:“你不要白费力气了,你是擦不掉我的,哈哈哈.!”这时,我的斗志一 下子高涨起来,对它说:“你等着吧,我一定会把你擦掉,看你能得意多久。”说着,我又 往脸盆里加了点洗洁精,把抹布放进去揉了揉,然后使劲擦那些小黄点,慢慢地,小黄点一 点点地淡了,这些小黄点好像对我说:“大哥,饶了我吧,我还想在这多住一年呢。”可是 我要斩草除

24、根。 我又加了一把劲, 把它们全部消灭了。 我抬头看了看, 墙已被擦得干干净净, 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我扭头看了看雷晨光, 他也把讲台擦干净了, 我又看了看我的其他组员, 他们用洗衣粉和洗洁精把窗户擦得一尘不染。 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 看, 我们的教室变得多么干净明亮, 可是同学们的样子显然有些狼狈, 有的衣服被弄脏弄湿了,有的脸成了大花猫,有的甚至连腰都直不起来了。虽然我们很累, 可是我们很高兴,因为我们过了多么有意义的一天。 小议读书小议读书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从本质上讲,就是读者的心灵和上下古今的伟大智者的心 灵进行对话。但真正要把书读好,需搞明白三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读书。这

25、是读书“入口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天下读书人,一 般有两种读书心态:出于实用和出于兴趣。实用性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手段,以适应工作、 职务需要和追求财富等为目的。兴趣性读书则是出于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和知识世界,提 高个人素质。现在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读书。只是为了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属 于被动地学习, 这是对读书目的严重扭曲,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 “高分低能” 的原因之一。 二是读什么书。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是无法穷尽的。 庄子有言:“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增强针对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典。什么是经典?

26、经典就是有生命力的,经得起实践、历 史和人民检验, 可以穿越时空的东西。 反复读经典, 每次心得和收获都不一样。 毛主席读 红 楼梦读了 5 遍,圈点阅读资治通鉴17 遍;温家宝总理读沉思录近 100 遍,天天 都在读,这就是经典。有些东西当时看来是经典,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经典。如马克思主 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等等都具有永恒的真理价值。 三是如何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一百本书而不思考,不如思考 着读一本书。前人也不是完人,也有认识偏颇的地方,甚至错误的地方。有些观点或论断,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正确的, 用新的视角来审视, 可能是不合时宜的

27、; 也有些观点或论断, 结合新的实践或新的元素是可以创新发展的。所以,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于不疑处有疑, 善于存疑,敢于存疑,然后进行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学问。不仅要思考其中的思想内容, 最重要的是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掌握了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人就有了力量。 最后,要善于活化知识。通过读书,我们可以获取知识,但零碎的、没有系统的知识 是没有多大价值的,这就需要活化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系统。人的大脑好比电脑,脑子 里存储了大量的零碎的知识,如果不去消化、理解和运用,无非是在脑容量里多占了点空间 而已,这样的知识越多,你的内存越小,反应越慢,脑子容易僵化。知识是冰,是死的,而 智慧是水,

28、是活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才是到达了读书的真境界。 1、标题小议读书肯定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理由是什么? 2、用简洁的语言回答读书要“读什么书”和“如何读书”? 答案:答案:1、其理由是:首先,从形式上看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仅是一个短语;其次, 它仅仅是一论题,规定了作者的写作范围,没有表达作者对读书的见解和主张。 2、读书要读经典读书要边读边思边疑,掌握蕴含其中的思维方法 (二)(二) 从小,我们就拒绝骄傲,自己不能骄傲,也不能接受别人骄傲。 但实际情况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直截了当。拉长耳朵听听,睁开眼睛看看,骄傲了 还在进步,谦虚了原地踏步,也少不了。其实,骄傲的含义广得多,影响

29、进步与落后的要素 也多得多,谦虚教育过于单一了。 骄傲是一种心理和心情的反映。可以是傲慢和狂放,也可以是自信和喜悦;可以在一 时一事,也可以沉浸其间;可以成为一个终点,也可以是一个新的起点;骄傲也是千姿百态 的。显而易见,把骄傲等同于自满、昏头、止步不前,是有失偏颇的。 所以,中国人骄傲地说 60 年中国进步了,世界都鼓掌。这个骄傲是事实,也是自豪。 舍我其谁,骄傲还可以成为鼓励剂、推动力。 谦虚也同样是一种心理和心情的反映。虚怀若谷,博采众长,谦虚可以通向成功,但 成功的因素并非只是一种态度, 谦虚代替不了知识代替不了技术代替不了规则。 谦虚可以成 为谦谦君子,但成为英豪的还是狂放的曹操。

30、过度的谦虚教育,之于个人,可以有二害。一害,丧失自我,有他无我,只有我之短 而无我之长,久而久之,畏缩不前,无进取之心。二害,拒绝他人张扬,只取其态度,而不 看人张扬的依据骄傲的理由,自我封闭,最终还是落后于人。以谦虚之态度论成败定功过, 虚假之风伪饰之风必起。 接受骄傲并不容易。之于己,既要对自己有信心,骄傲的资本经得起实际和历史的检 验,又不怕人说三道四,神经要有刚性韧性,又要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陶醉不止步;之于 人,要容得了人,容得了人张扬,看得到他人之长而取人之长。 允许骄傲,接受骄傲,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骄傲。让骄傲成为一种自信。别老低着头过 日子。 1下列对文章各段落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1、() A第段是树靶子,准备批驳旧观点的偏激和教育方式的单一。 B段,全面阐述“骄傲”的含义,突出其积极意义。 C段,就“谦虚”展开论述。阐明谦虚并不永远是美德,谦虚可以造就谦谦君子,但 却难以造就绝代英豪,意在突出过分谦虚的消极影响。 D段,明确写作目的,强调清醒头脑,把握好“谦虚”和“骄傲”的分寸。作者把“骄 傲”的几个常用含义混杂在一起,但并没有犯概念不清的错误。 2下列对文章内容、特色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驳论性质的议论文,行文简洁,视野开阔,逻辑严密。 B文章第段列举了人们的一些思维盲点,为下文说理拓展了空间。 C通篇采用举例论证法,选例典型,描述准确,第、段就值得我们揣摩

32、借鉴。 D本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引导读者看到“骄傲”的积极意义,主张让骄傲成为一种自信。 答案:答案:1D(“把握好谦虚和骄傲的分寸”错,78 段紧扣“骄傲”总结全文,明 确主旨。“骄傲的几个常用含义混杂在一起”错,相关辨析是前文的内容) 2C(“通篇采用举例论证法”错,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都可以找到。“描述准 确”错) 科学不怕挑战科学不怕挑战 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 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 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 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 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

33、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u)子。”他还多次提 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 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 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 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 “爱因斯坦, 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 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 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

34、至采用 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 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 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3第段中两个句子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4第段中科学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答案:答案:1、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2、第段:量

35、子力学曾受到爱因斯坦理想实验的挑战;第段:进化论曾受到创世说者的 频频发难。 3、不能颠倒。这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 4、为了表示讽刺和否定。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 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 偏微分方程和数学 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 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 生启示我们, 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 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 创新的快乐, 否则就缺少了动力。 可是, 在很多人眼里,

36、 科研创新是艰深、 枯燥、 乏味的 “苦 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 结果。 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 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 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 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 兴味盎然, 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 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 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

37、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 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 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 种种乐趣。 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 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 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 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 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 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科 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 也因为这样的快乐, 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

38、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 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 【注】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 技术专家。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高锟,华裔物 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 1. 文章第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什么?(不超过 25 个字) 2. 阅读第-段, 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来源于 “对科研的热爱”、 “创新的过程” 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 3. 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 更快乐)。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 而是一种快乐。” 【甲】处应填:【乙】处应填:【丙】处应填: 答案:答案:1、答案: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2、答案示例:对科研的热爱可以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创新的过 程可以使人享受到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创新成果的分享为大 众创造了美好生活,这正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3、答案:【甲】【乙】【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小升初复习 > 小升初复习资料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六语文第6讲:全面把握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教师版).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