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一、界 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二百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 3 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就停顿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1)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 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
2、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通。在这两年半 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流水声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
3、就在此刻,那条 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着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 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记。 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二十三岁。 (2)
4、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 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 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 他真的抓住了! 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 他发现在三十米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 也飞速向岸边回
5、游。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二十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2 1赏析文
6、中两处画线句。 2小说连续出现“赤条条”“赤裸”这样的词,有何深意? 3有人认为小说结局太过残忍,不如改为以下两种情况更好:“他“最终扣动扳机,将“那边的人”射杀。双方均未开枪,各自回到自己的营地。谈谈你 的看法和理由。 答案答案 1第一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了战争状态下两军对峙的紧张氛围,也为下文双方洗澡士兵的冲突埋下第一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了战争状态下两军对峙的紧张氛围,也为下文双方洗澡士兵的冲突埋下 伏笔。伏笔。第二处运用拟人手法,既烘托人物愉悦的心情,也表现出对和平和自由的向往。第二处运用拟人手法,既烘托人物愉悦的心情,也表现出对和平和自由的向往。第一处推动情节的第一处推
7、动情节的 发展,第二处轻松的氛围与下文紧张的对峙形成强烈反差。发展,第二处轻松的氛围与下文紧张的对峙形成强烈反差。以大自然的美好,反衬战争的残酷和丑恶。以大自然的美好,反衬战争的残酷和丑恶。 2“赤裸赤裸”“”“赤条条赤条条”展现生命最本质的意义。展现生命最本质的意义。突出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平等、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突出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平等、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凸显战争对人性的扭曲,深化反战的主题。凸显战争对人性的扭曲,深化反战的主题。 3原有的结局更好。第原有的结局更好。第种结局不符合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违背了作者的创作意图。第种结局不符合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违背了作
8、者的创作意图。第种结局虽然能种结局虽然能 表现人物对战争的厌恶,但不如原作结局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原文的结局照应表现人物对战争的厌恶,但不如原作结局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原文的结局照应“噩梦噩梦”这一伏笔,这一伏笔, 更能凸显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进而深化作品控诉战争罪恶、呼唤和平的主题。更能凸显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进而深化作品控诉战争罪恶、呼唤和平的主题。 小说阅读鉴赏技巧点睛小说阅读鉴赏技巧点睛 针对小说结尾设题,要求考生探究和评价两种结尾的,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界河 “有人认 为小说结局太过残忍,不如改为以下两种情况更好:“他“最终扣动扳机,将“那边的人”射杀。双方
9、均未开 枪,各自回到自己的营地。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然后明确观点,即认可哪种结尾,接着从情节、形象、主旨以 及结尾的效果角度分析。如认可保留现有结尾更好,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情节出现撞击心 灵的高潮,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悲剧性的结尾与前面所描写的美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 艺术上强烈的感染力从主题上看,悲剧性的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 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如认可第种结局,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 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
10、的愿望。第种结局 “他最终扣动扳机,将那边的人射杀”不好,与上文展现出的“他”的特点不合,因为从上文来看, “鸟群在自 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等景物描写展现出人物对生的渴望,对美的讴歌,对爱的 珍视,这样的人不会在下一刻扣响扳机。 鉴赏语句“四角度” 角度一:从丰富内涵的角度品味。答题要点:赏析语言在描摹人物时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等方面的艺术 魅力。角度二:从个性化的角度品味。答题要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表现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 见其人。角度三:从表达的角度品味。答题要点:赏析语言使用的特点,其中词语的使用特点(如叠字叠词、动词、 形容词、量词
11、的选用等),句式特点(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等都要注意。 角度四: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品味。答题要点: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蕴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绚丽华美等。 二、施圣水的人 莫泊桑 修车匠比哀尔和他的妻子贞妮上了饭桌后,发现唯一的儿子让不在家,他们到园子里去找,没有找到 5 岁的儿子。这位父亲在路边使劲喊着: “让! ” 夜来临了,天边充满棕色的雾气,一切都隐进阴暗怕人的远处,没有一点声音回答,但空气里隐约有呻吟声。这位父亲听了很久,总觉得听到什么东西,于是昏 头昏脑地在黑夜里不断地叫着: “让!让! ”他这样一直叫到天明。他的妻子则坐在门前石头上,一直啜泣到天明。 他们卖掉了房子,动身去
12、找儿子。很快他们就没有钱了,他们白天靠别人的剩饭过日子,晚上睡在地上忍受风寒。有一天,一个听他们申诉过不幸的旅馆 老板对他们说: “我知道有个人丢失了女儿,后来在巴黎找着了。 ”他们立刻上路去巴黎。当他们走进那个大城市的时候,被它的庞大和往来行人的熙攘骇呆了。 他们不知道如何着手寻找,还有,他们怕认不出儿子来,因为已经有 15 年没有见到他了。他们访问了所有的地方,所有的街道,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他们 常常漫无目的地朝前走,互相依傍而神情那么忧郁。有几次他们相信认出让了,但总是错了。 在一个教堂门口,一个施圣水的老人成了他们的朋友,他的身世也很悲惨,他们对他的同情使他们之间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13、他们三个人一起住在一所破烂 房子里。有几次,当老人病了的时候,修车匠便去替代。冬天里,托圣水器的老人死了,教区神甫指定修车匠来顶替神甫听过他的不幸。 修车匠每天早晨坐在教堂门口的同一把凳子上,定定地看着进去的那些人。 3 他变得很老了,在拱门的潮湿下变得更虚弱。 有一天,来了两位太太。一位年老,一位年轻。她们后面出现了一个男子。男子在献过圣水后,挽了那位年老太太的胳膊。 这个修车匠一直到晚上都在从记忆里搜寻,以前在哪儿可能见过一些像这位男子的人。可是他想起的人现在应当是老人了,因为那人像是他年轻时在老家 那边认识的。这遥远而又熟悉的隐约相似,竟使这位老人烦扰不安,他找来妻子帮助恢复衰退了的记忆
14、。 一天太阳落山的时候,这三个陌生人又来了。当他们走过的时候,施圣水的老人问道: “喂,你认识他吗?” 妻子心绪不宁地尽力回忆。忽然间,她用很低的声音说: “是是只是他更黑更大了,更结实了,穿着得像个先生。可是,你瞧,就是你年轻的样 子。 ” 这个老人吓了一跳。 这确实,是像他,并且像他死去了的兄弟。他们如此地激动,找不出什么话来说。这三个人下来了要出去了。那位男子用手指碰了一下圣水器。这位老人 的手抖得这么厉害,圣水洒了一地,他叫道: “让?” 那个男子站住了,看着他。 他压低了一点声音说: “让?” 那两个女人看着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于是他第三次抽噎着说: “让?” 那个男子弯下身,弯
15、得很低很低,距离老人的脸很近很近,于是一缕童年的回忆点醒了,他回答道: “爸爸比哀尔,妈妈贞妮! ” 他完全忘记了家乡的名字,但是他总是记着曾经反复叫过的这两个名字:爸爸比哀尔,妈妈贞妮! 他跪下来,脸贴在老人的膝上,哭了,一个接着一个地拥抱他的爸爸和妈妈,他因为无法衡量的欢乐而透不过气。 他们到了让的家里,让讲述他的故事。 一个杂耍班子将让拐走了。三年之间他跟他们跑了许多地方。后来那个班子散了。一个宅邸里的老太太出钱把他留下了,因为看到他可怜。那位老太太没 有孩子,给让留下了她的财产。他也找过他的双亲,但是因为只记得这两个名字:爸爸比哀尔,妈妈贞妮,没有能找到他们。 当这两位老人述说他们的痛
16、苦和疲劳时,让又拥抱了他们一次。他们这一晚一直不敢躺下,怕抛弃了他们这么久的幸运会在他们酣睡的时候悄悄逃离。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介绍事件的起因和修车匠夫妇寻找儿子的情景,突出他们丢失儿子的痛苦,为下文寻找儿子作了铺垫。 B. “这位老人的手抖得这么厉害,圣水洒了一地,他叫道: 让? ”写了老人不相信面前的男子是自己离散多年的儿子。 C. 相认情节中,老人第三次抽噎着说“让” ,写了男子一片茫然,老人因失望而痛苦,但没有放弃希望,哭泣着再试探。 D. 莫泊桑在刻画小说中的人物时采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
17、写等多种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活生动。 5. 小说中的修车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6 分) 6. 俄国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莫泊桑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 。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莫泊桑小说“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 的理解。 (6 分) 答案:答案: 4. B 4. B 解析:解析: B B 项, “写了老人不相信面前的男子是自己离散多年的儿子”说法错误,应该是老人在妻子的提醒下,项, “写了老人不相信面前的男子是自己离散多年的儿子”说法错误,应该是老人在妻子的提醒下, 认出面前的男子是已经长大的离散多年的儿子,内心激动,大声叫嚷儿子的名字。故选认出面前的
18、男子是已经长大的离散多年的儿子,内心激动,大声叫嚷儿子的名字。故选 B B。 5. 5. 修车匠是一位重亲情、爱儿子、坚忍顽强、永不言弃、身世悲惨的父亲形象。儿子不见了,他和妻子卖掉房子,修车匠是一位重亲情、爱儿子、坚忍顽强、永不言弃、身世悲惨的父亲形象。儿子不见了,他和妻子卖掉房子, 访问所有的地方,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不断寻找;没钱访问所有的地方,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不断寻找;没钱之后,他和妻子白天靠别人的剩饭过日子,晚上睡在地之后,他和妻子白天靠别人的剩饭过日子,晚上睡在地 上忍受风寒;即使身体虚弱,记忆衰退,他仍不放弃找儿子,看到可能是儿子的人,再三确认。上忍受风寒;即使身体虚弱,
19、记忆衰退,他仍不放弃找儿子,看到可能是儿子的人,再三确认。 6. 6. 形式的美感:小说以修车匠夫妇寻找失踪儿子的经历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推动情节发展,层次分明,结构清形式的美感:小说以修车匠夫妇寻找失踪儿子的经历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推动情节发展,层次分明,结构清 晰。小说以让与父母互相讲述离散后的经历收束全文,既照应前文,交代让失踪的原因,又戛然而止,留下丰富晰。小说以让与父母互相讲述离散后的经历收束全文,既照应前文,交代让失踪的原因,又戛然而止,留下丰富 4 的想象空间,使读者想象这家人团聚后的幸福生活。语言简洁,多用白描手法,在故事的高潮的想象空间,使读者想象这家人团聚后的幸福生活。语言简洁
20、,多用白描手法,在故事的高潮家人相认时,家人相认时, 多用短句,一句一段,句式短促,语言精炼,能帮助营造紧张的气氛。鲜明的多用短句,一句一段,句式短促,语言精炼,能帮助营造紧张的气氛。鲜明的爱憎:赞美真挚、纯朴的亲情之美。爱憎:赞美真挚、纯朴的亲情之美。 赞美父母对子女无私而深沉的爱。赞美对受苦受难的人们的同情以及无私帮助的义举。谴责拐骗儿童、拆散赞美父母对子女无私而深沉的爱。赞美对受苦受难的人们的同情以及无私帮助的义举。谴责拐骗儿童、拆散 骨肉的罪恶行径。骨肉的罪恶行径。 三、小儿子 契科夫 “真是岂有此理!”警察局长温特狠狠地将当天的报纸扔在桌上。 “三个星期以来,这已是第六起药房被盗案了
21、,所有麻醉品又被偷了个精光!”他让人通知刑侦 科科长埃默尔来见他。 “什么,还是一点儿线索也没有,如果你认为你没法破这个案子,干脆就跟我直说,我会找人接替你的工作!”温特的脾气是有名的,他对着埃默尔大发雷霆。 下班后,垂头丧气的埃默尔回到家。 这段时间,埃默尔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小儿子大学毕业一年了,来城里找工作,学的是金融管理专业,却酷爱推理侦探,研读过 很多专业的侦探著作,好几次闹腾着要进埃默尔的警察局。 “臭小子,又不见人影!”看着空空的家,埃默尔更多了几分烦恼。 坐到桌旁,埃默尔沉下心来,把六起盗窃案的情况又从头至尾细细地回忆了一番。忽然,他想起,在第六家被盗药房的现场,曾发现一截超级帝
22、国香烟的烟蒂,这 种牌子的烟现在很少人抽了,而他的小儿子维尔讷,抽的就是这种 想到这,他不由得一哆嗦,目光落在桌上的那张全家福上。 那上面有他的大儿子,一名优秀的警察,可惜年仅二十五岁就被犯罪分子杀害了。 为此,他坚决反对热 衷于侦探的小儿子再当警察,可现在 他不敢再往下想。一个儿子被罪犯杀害了,另一个儿子本身是一名罪犯,这会是真的吗? 吃过晚饭,维尔讷进房间去了。埃默尔悄悄地把维尔讷用过的杯子收了起来,第二天,他把杯子拿到警察局去化验。结果令他几乎站立不住了:杯子上的指纹和 现场找到的烟蒂上的指纹,是同一个人的。 晚上,维尔讷吃过饭就匆匆出去了。满面愁容的埃默尔窜进了儿子的房间,意外地发现一
23、张本市地图,上面用各色圆圈做满了记号,其中六个红圈被一条蓝线连 起来。 埃默尔仔细一看,这六个红圈代表的正是那六家被盗的药店! 对于埃默尔来说,这真是一个痛苦的时刻,他不得不相信,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维尔讷竟是 一名罪犯。这真是他所遇到的最棘手的案子。埃默尔是一名正直而又有原则的警官,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他拨通了刑侦科的号码接着,他带上装好子弹的手 枪,却发现手铐不翼而飞,一定是维尔讷! 但他顾不了这许多,出了门直奔阿德勒药房。 天色阴沉沉的,在昏黄的街灯下,城里的建筑象一个个狰狞的大怪物。 阿德勒药房的四周此刻已埋伏了好多警察,将这里团团围住,看着这一切,埃默尔心里一阵 难过。 “报告警官大人,
24、刚才有人从后门翻进去,现在还没有出来,估计正在作案”一名警察小声说。 “跟我来!”埃默尔挥了挥手,几名警察在他的带领下,悄悄地进入了药房。药房里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埃默尔等人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着。忽 然前面发出一阵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似是有人在走动,埃默尔大吼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 不然我开枪了!”几乎在同时,一名警察摸到了电灯开关,顿时一片通 明。 “不要开枪,爸爸,是我!”一名年轻的男子叫道,正是维尔讷。 “你们怎么才来呀,我好不容易逮住了这家伙! 真对不起,爸爸,我拿了你的手铐。 ” 埃默尔这才注意到,维尔讷身边蜷缩着一个沮丧的男子,双手被手铐铐着。这时,天色似乎清朗了很
25、多,在路灯光的映照下,埃默尔忽然发现,自已的小儿子长高 了,长帅了。 “好了,我亲爱的埃默尔,”一小时后,警察局长温特亲切地对埃默尔说:“你难道还不同意维尔讷当警察吗? 让他来吧,我们正需要这样的年轻人,他会和你一 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警官的。 ”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常有推动情节发展、 渲染气氛、 暗示人物心情等作用,本文中,前面的天色阴沉和后面的天色清朗属于自然环境, 主要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向下发展。 B 小说的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能把人物、事件串联起来,使作品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本文采用的是双线
26、结构,明线是埃默尔的经历, 暗线是维尔讷的行动。 C 埃默尔在重重压力下理智地分析思考,找到破案的线索,在发现罪犯很可能是自己的小儿子时,果断地“带上装好子弹的手枪”奔赴现场,他高大的形象 和光辉的人性在这一系列举动中展露无遗。 D 本文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直接表现了埃默尔的尽忠职守,同时在开头两段还通过温特的暴躁,对比突出埃默尔的沉着冷静。 5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本文的结尾也有这些特点,那么请结合全文,对这一特点作简要分析。 (6分) 5 6 本文的主人公是埃默尔还是维尔讷? 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6分) 答案:答案:
27、4 4 A(A(本文中本文中, ,前面的天色阴沉和后面的天色清朗属于自然环境前面的天色阴沉和后面的天色清朗属于自然环境, ,主要作用不是推动情节发展主要作用不是推动情节发展, ,而是分别渲染了压抑和而是分别渲染了压抑和 轻快的气氛轻快的气氛, ,同时也暗合了埃默尔当时同时也暗合了埃默尔当时的心境。的心境。) ) 5 5 意料之外意料之外: :六起被盗案六起被盗案, ,没有其他一点线索没有其他一点线索, ,只有一个有维尔讷指纹的烟蒂。维尔讷房间里的地图和标注只有一个有维尔讷指纹的烟蒂。维尔讷房间里的地图和标注, , 和案件完全吻合。维尔讷晚饭后匆匆出去了和案件完全吻合。维尔讷晚饭后匆匆出去了,
28、,而埃默尔的手铐也不见了。这一切而埃默尔的手铐也不见了。这一切, ,都把疑点指向维尔讷都把疑点指向维尔讷, ,然而然而, , 结尾揭示真相结尾揭示真相, ,维尔讷不是罪犯维尔讷不是罪犯, ,而是很聪明的侦探者而是很聪明的侦探者, ,实在大大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啊。实在大大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啊。( (前前 3 3 点中答对点中答对 2 2 点点, ,第第 4 4 点的解说答对点的解说答对, ,得得 3 3 分分) )情理之中情理之中: :维尔讷虽然学的是金融管理专业维尔讷虽然学的是金融管理专业, ,却酷爱推理侦探却酷爱推理侦探, ,还研读过很多专业的侦探著还研读过很多专业的侦探著 作。 维尔讷好几
29、次闹腾着要进埃默尔的警察局作。 维尔讷好几次闹腾着要进埃默尔的警察局, ,而埃默尔因考虑到这个工作的危险性坚决反对小而埃默尔因考虑到这个工作的危险性坚决反对小儿子投身作警察。儿子投身作警察。 维尔讷拿走的是用于缉捕的手铐维尔讷拿走的是用于缉捕的手铐, ,而不是用于攻击的手枪。当结局出来时而不是用于攻击的手枪。当结局出来时, ,对照以上这三个伏笔对照以上这三个伏笔, ,读者便有恍然读者便有恍然 大悟之感大悟之感, ,原来原来, ,维尔讷的那一系列疑点都是表相维尔讷的那一系列疑点都是表相, ,真相是维尔讷在积极地参与破案真相是维尔讷在积极地参与破案, ,那么那么, ,他最终逮到罪犯就合情合他最终逮
30、到罪犯就合情合 理了。理了。( (前前 3 3 点中答对点中答对 2 2 点点, ,第第 4 4 点的解说答对点的解说答对, ,得得 3 3 分分, ,结合“意料之外”的答对结合“意料之外”的答对, ,最高分得满分最高分得满分 5 5 分。分。) ) 6 6埃默尔是主人公埃默尔是主人公: :从视角上来说从视角上来说, ,全文是通过埃默尔的视角全文是通过埃默尔的视角, ,来看到故事一步步展开的。从主题来看来看到故事一步步展开的。从主题来看, ,本文主本文主 要是通过描写埃默尔的尽忠职守要是通过描写埃默尔的尽忠职守, ,不徇私枉法来展现人性的光辉。 从情节来看不徇私枉法来展现人性的光辉。 从情节来
31、看, ,埃默尔的举动是串埃默尔的举动是串起全文情节的明起全文情节的明 线线, ,他的行动直接牵引着读者更多的视野。从主体内容来看他的行动直接牵引着读者更多的视野。从主体内容来看, ,描写埃默尔的内容占据着绝大部分的篇幅描写埃默尔的内容占据着绝大部分的篇幅, ,即使标题即使标题 是“小儿子”是“小儿子”, ,而小儿子既指人物而小儿子既指人物, ,也指身份也指身份, ,标题中也有埃默尔的影子。标题中也有埃默尔的影子。 维尔讷是主人公维尔讷是主人公: :从整体构思来看从整体构思来看, ,全文多处打下埋伏全文多处打下埋伏, ,设置悬念设置悬念, ,直至结尾才揭示真相直至结尾才揭示真相, ,照应前文照应
32、前文, ,技法可谓非常技法可谓非常 高明高明,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突显维尔讷的形象来设置的。从主题来看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突显维尔讷的形象来设置的。从主题来看,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维尔讷是一个积极行动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维尔讷是一个积极行动, , 聪明睿智聪明睿智, ,不畏危险的年轻人不畏危险的年轻人, ,他的身上同样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从情节来看他的身上同样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从情节来看, ,维尔讷的举动错落地穿插在全文维尔讷的举动错落地穿插在全文 中中, ,构成故事发展的暗构成故事发展的暗线线, ,多处能引起读者疑惑并进一步思考多处能引起读者疑惑并进一步思考, ,同时还决定着情节的走向。 从内
33、容侧重点来看同时还决定着情节的走向。 从内容侧重点来看, ,文章文章 以“小儿子”为标题以“小儿子”为标题, ,标题统领全文标题统领全文, ,意蕴深远意蕴深远, ,而小儿子即是维尔讷而小儿子即是维尔讷, ,从中可见维尔讷在文中的重要地位。从中可见维尔讷在文中的重要地位。 四、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 法莫泊桑 普鲁士大兵瓦尔特施那夫斯觉得自己处处背时不顺。自从随军入侵法国以来,因身体肥胖,他走起路来很费劲,老是喘气,他那双又肥又厚的平脚板, 痛得他苦不堪言。何况,他这个人生性爱好和平,心地厚道,他有四个孩子,对他们甚为钟爱,每当夜幕降临,他裹着大衣躺在地上睡觉时,总要久久地思念着 留在家乡的妻子儿
34、女,想着想着,有时禁不住就哭了。碰到好吃的东西,他总是细嚼慢咽,仔细品尝。他常想,人一死,世上一切良辰美景、欢快幸福岂不立即 就化为乌有。因此,他打心眼里对大炮、步枪、手枪与军刀,怀着一种强烈的憎恨。 他所属的那个兵团向诺曼底进发。田野里一切似乎都毫无动静,这些普鲁士人放心大胆走进一个沟壑纵横的小山谷。突然,枪声大作,猛烈的火力阻挡了 他们的去路,他们队伍中立即有二十来人被撂倒。 施那夫斯起初愣在那里没动,他一时不知所措,竟忘了赶快逃命。随后他拔腿就逃,但立即又意识到自己慢得像一只乌龟。这时他看见,在他前方六步开 外有一道宽宽的地沟,上面长满荆棘并有枝叶掩盖,他猛然双脚一并,纵身往沟里一跳,正
35、如从桥上往河里一跳那样。 有一段时间,枪声、叫喊声与呻吟声仍清晰可闻。后来,一切归于平静,寂寥无声。 这个普鲁士大兵开始盘算起来:我该怎么办呢?如果回部队的话,那又要去过开战以来那种苦不堪言的生活,每天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疲劳难耐! 可是,到底怎么办呢?总不能老待在这条沟里到战争结束吧?一个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呀! 他突发奇想: “如果我当上俘虏就好了。 ”关在看管严密的牢狱里,有吃有住,枪弹打不着,刺刀碰不上,什么都不用害怕了。此一奇想既出,他的心就兴 奋地跳动起来。他站起身来,决定刻不容缓去实施这个计划。但刚一站起来,他又呆立着不动了,心里又突然冒出令人烦恼的念头与新的顾虑。 他上哪儿才能当
36、上俘虏呢?怎么去当呢?奔哪个方向去?一瞬间,一幅幅可怕的画面,一幕幕死亡的情景,全涌入了他的脑海。 如果碰到当地的农民呢, 他们看见他这么一个掉队的没有自卫能力普鲁士大兵, 肯定会把他弄死。 如果碰到法国的游击队呢?那批家伙可都是些无法无天、 胡作非为的疯子。如果碰到法国正规军呢?他们的先头部队会把他当做对方一个胆大包天、狡诈非常的老油子侦察兵,肯定要把他射杀掉。 这么想着想着,他感到绝望极了,处境险恶,毫无出路,他无可奈何,又一屁股坐在地上。 夜幕突然降临,一片晦暗,万籁无声。他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夜色中只要有一点轻微的陌生的声响,他都要吓得打哆嗦。正好有只兔子屁股擦到窝边发 出了响声,险些
37、吓得施那夫斯拔腿就逃。猫头鹰的叫声,更是把他的心撕碎了,使他感到一阵阵突如其来的恐惧。 晨光又重新照临他头上。他又开始进行守望。 一直又到了夜幕降临大地的时候,他不失时机悄悄地爬出地沟,猫着腰,胆战心惊地朝远处的城堡走去。 6 城堡底层的窗户都透出灯光,其中有一扇窗还大大地敞开着;一阵浓浓的烧肉香从里面冲出来,钻进了他的五脏六腑,使得他呼吸急促,勇气骤增。于是, 他不假思索,戴着尖顶盔就冒冒失失出现在那个窗口。 屋里的人正围着一张大桌子吃晚饭。突然,他们瞧见了敌人!老天爷啊!普鲁士大兵攻进城堡了!在场的人争先恐后站起来,转眼间,人就跑空了,只剩 下那张堆满了食物的桌子。施那夫斯则对眼前的这一幕
38、感到莫名其妙。他迟疑了一会儿,就爬过窗台,朝那一桌食物走去。 当一群武装到头发的士兵迅速抢占了整幢房子的时候,施那夫斯正在那里呼呼大睡。五十枝上膛待发的枪一齐对准了他的胸,接着,把他从头到脚捆个结 结实实。一位军服上镶着金线的胖军官,大喝一声: “你被俘虏了!投降吧! ” 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现在的确是面带微笑,因为他确认自己终于当上了俘虏! (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普鲁士侵略法国为创作背景,独具匠心地塑造了一个想当俘虏的德国士兵的形象,以喜剧的外壳包裹严肃的讽刺。 B. 施那夫斯想当俘虏却犹豫
39、不决,不敢行动;后来饥寒交迫的他潜入城堡饱餐一顿,却意外地成为俘虏。小说情节体现了“摇摆”的特点。 C. 小说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了主人公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特征。作者对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D. 施那夫斯的奇遇故事,将生活的真实与遭遇的怪诞交织起来,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一种滑稽可笑却又无比真切的悲凉感。 2. 小说三次写到夜幕降临的场景,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6 分) 3. 小说结尾划线句说“施那夫斯脸上露出了微笑” ,联系小说情节与人物形象,分析他“微笑”的原因。 (6 分) 答案:答案: 1. C 1. C 解析:解析: C C 项,
40、“表现了主人公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对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表述错项, “表现了主人公贪恋安逸、胸无大志的性格品质,作者对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表述错 误,小说表现的是人民爱好和平、厌恶战争的主题,作者没有批判主人公。故选误,小说表现的是人民爱好和平、厌恶战争的主题,作者没有批判主人公。故选 C C。 2. 2. 前后三次写夜幕降临时的情形,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后两次还体现了时间的推移。第一次写夜幕前后三次写夜幕降临时的情形,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后两次还体现了时间的推移。第一次写夜幕 降临时,施那夫斯和衣而睡,眼前的寒冷与他所向往的温馨家庭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表现
41、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降临时,施那夫斯和衣而睡,眼前的寒冷与他所向往的温馨家庭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 第二次夜幕降临时,施那夫斯当了逃兵,夜晚晦暗的环境、动物的响声,渲染了紧张气氛,衬托他内心的恐惧担第二次夜幕降临时,施那夫斯当了逃兵,夜晚晦暗的环境、动物的响声,渲染了紧张气氛,衬托他内心的恐惧担 心。第三次夜幕降临时,饥饿难耐的施那夫斯终于心。第三次夜幕降临时,饥饿难耐的施那夫斯终于鼓起勇气走向了城堡,这个场景推动情节的发展。鼓起勇气走向了城堡,这个场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3. 3. 施那夫斯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他当上俘虏就不必担心自己生命的安全,战后也能够回家,与家人团
42、聚;施那夫斯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他当上俘虏就不必担心自己生命的安全,战后也能够回家,与家人团聚; 施那夫斯厌恶战争,主张和平;他当上俘虏就不必再去经历战争的苦难了;施那夫斯逃跑后一直想做俘虏,却又施那夫斯厌恶战争,主张和平;他当上俘虏就不必再去经历战争的苦难了;施那夫斯逃跑后一直想做俘虏,却又 犹豫不决,陷入绝望和恐惧;当他饱餐一顿后当了俘虏,再也不用担惊受怕,终于梦想成真。犹豫不决,陷入绝望和恐惧;当他饱餐一顿后当了俘虏,再也不用担惊受怕,终于梦想成真。 五、一天的等待 美国厄内斯特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
43、起疼痛。 “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时,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 ”我说, “你病了。 ”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 就没有危险。 7 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 “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 “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 ”孩子
44、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 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故事 ,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读书。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 ”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 “我宁愿醒着。 ”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 “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 “不嫌麻烦。 ”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 ”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
45、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 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 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重重摔了两跤。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我击落了两只。 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 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 ”他说, “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
46、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 ”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 ”他说。 “谁说的?” “医生。 ” “你的体温没问题, ”我说“用不着担心。 ” “我不担心, ”他说, “但是我不能不想。 ” “不要想, ”我说, “放心好了。 ” “我很放心。 ”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 8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 ,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
47、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 “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时,同学告诉我说,发烧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 ”我说, “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 “你肯定?” “绝对没错, ”我说, “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
48、成多少公里一样。 ” “噢。 ”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 4下列对这部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男孩的反常动作、神态暗示了他等待的是死亡,如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不肯吃药,不肯让人接近等等。 B九岁男孩因为不懂得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一天,备受精神折磨。小说借此说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C男孩在等待死亡的一天中没有哭泣,可当他知道自己不会死去以后却“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 “动辄哭起来” 。这样写男孩的性格显得不够统一。 D尽管
49、 9 岁的小男孩面对死亡表现得异常镇静,但仍掩盖不了消极等待、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贯穿全篇的是一种忧郁痛苦的基调,使人读后感到压抑无奈。 5小说的标题“一天的等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6小说中的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答案: 5 5、 C C 解析:解析: A A 项“小说借此说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错;项“小说借此说明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错;B B 项“这样写男孩的性格显得不够统一”只是一种观点,项“这样写男孩的性格显得不够统一”只是一种观点,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样写男孩的性格才真实可信”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样写男孩的性格才真实可信” ;D D
50、项对文章“基调”的理解有误。项对文章“基调”的理解有误。 5 5、标题没有明确等待的究竟是什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标题没有明确等待的究竟是什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小说情节围绕“一天的等待”展开,标题贯穿全小说情节围绕“一天的等待”展开,标题贯穿全 文,是小说的行文线索。文,是小说的行文线索。 “一天的等待”中,男孩直面死亡、坚强勇敢的精神得以彰显,突出了人物性格,揭“一天的等待”中,男孩直面死亡、坚强勇敢的精神得以彰显,突出了人物性格,揭 示了小说主旨。示了小说主旨。 6 6、善良、体谅他人。不想让父母被冻病,在已经浑身发抖、面色苍白、走路困难的情况下还要为父母关窗;不、善良、体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