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一 部 分 自 然 地 理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大气受热过程 地地 理理 内 容 索 引 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 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 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 素养导读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体系构建 课程标准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 系。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3.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 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4.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 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5.
2、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 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 1.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大气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2.说明大气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分析现实世界的大气现象、 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知识构建 必备知识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自主诊断 一、大气圈的组成 地表温度 紫外线 二、大气圈的结构垂直分层 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 、密度和 的差异。 2.垂直分层 温度 运动状况 垂直分层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状况 与人类的关系 A 随高度增加而降 低 运动 显著 天气现象复
3、杂多变,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B 随高度增加而增 加 运动 为主 有利于高空飞行,臭 氧层削弱紫外线 C高层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降 低后增加 80500千米高空有 若干 ,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 作用 对流层 对流 平流层 水平 电离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削弱 作用 参与的物质 作用特点 典 例 反射 大气中的云层和 较大颗粒的尘埃 云层越低、越厚,云量越 多,反射越强(无选择性)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 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 大气中的空气分 子或微小尘埃 蓝光、紫光的波长较短, 容易被空气分子散射(有 选择性)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 色;日出前的黎明、 日落后的黄昏,天空
4、 仍然明亮 削弱 作用 参与的物质 作用特点 典 例 吸收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 汽和二氧化碳等 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 要吸收红外线 平流层中的气温随 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地面生物免遭过多 紫外线的侵害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 氧 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 (有选择性)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数码 辐射名称 辐射类型 辐射方向 作 用 短波辐射 射向地面 地面的直接热源 地面辐射 长波 辐射 射向 和宇 宙空间 地面是 主 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 辐射 射向宇宙空间 在一定程 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 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 了保温作用 大气逆 辐射 射向地面 太阳辐射 大气 对流层大气 大气逆辐射 关键能力关键能力
5、 整合突破整合突破 考向一 考向二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 考向一考向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的垂直分层 垂直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的 关系 对 流 层 低纬度地 区:17 18千米 高纬度地 区:89 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升 高而递减 该层上部冷、下部热, 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人类生活 在对流层 的底部,与 人类活动 关系最密 切 大气的对流运动 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 变,云、雨、雾、 雪等发生在该层 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 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 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 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考向一 考向二 垂直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
6、的 关系 平 流 层 自对流层顶 部至5055 千米高空 气温随高度升 高而升高 该层臭氧吸收大量太阳 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人类生存 环境的天 然屏障;适 合航空飞 行 主要以平流运 动为主 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 冷,不易形成对流 无云雨现象, 能见度好 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 考向一 考向二 垂直 分层 高度范围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的 关系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顶 部以上的 大气 气温随高度升 高先下降再上 升 自平流层顶部开始,无臭氧, 气温下降;随后吸收更短波 长的紫外线,气温上升 能反射无 线电波, 对无线电 通信有重 要作用 有若干电离层 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 状态 空气密度
7、很小 距地面远,受到的引力小 考向一 考向二 2.逆温现象 (1)定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随高度的增加气温的垂直递 减率小于6 /千米。 考向一 考向二 (2)影响: 成 雾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逆温使能见度降 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污染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 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对航空造 成影响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 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 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1】 下图示意大
8、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考向一 考向二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层顶部 B.层底部 C.层中部 D.层 (3)2016年我国发射的“碳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700千米。“碳卫星”运行轨 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 到20 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考向一 考向二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本组题以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大气与人类活动 的关系,体现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第(1)题,根据大气垂直
9、方向上气温的变化特点判断,从地面 到高空,在对流层气温递 , 气温递增,高层大气先递减后 递增。曲线符合。第(2)题,电离层位于距地面80500千米处,故属 于 ,即层。第(3)题,“碳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700千米,位 于层(高层大气)。对照图示可知,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 加,最低气温约为-80 。 减 高层大气 平流层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B (2)D (3)C 考向一 考向二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 (2020陕西西安高三二模)在对流层大气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 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 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
10、度增加而上升 的现象,或者随高度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 0.6 /100米,这种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下图示意某地大气逆温现象。据此完成 第12题。 考向一 考向二 1.图示大气逆温层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地面辐射增强 B.暖气团在冷气团上爬升 C.下沉气流势力大 D.近地面大气运动活跃 2.图示甲、乙、丙、丁大气层中,易出现雾霾现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近地面风向为东北风,气温在0 以下,随海拔升高, 风向转为西南风,气温逐渐上升至0 以上,形成大气逆温层。结合图示为 雨雪天气判断,图示地区为冷锋过境,故
11、大气逆温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西南 风(暖气团)爬升到东北风(冷气团)之上所致。故选B。第2题,甲大气层气 温随海拔上升而上升,形成逆温层,抑制气流的上升运动,不利于近地面的 大气污染物扩散,从而形成雾霾天气。故选A。 考向一 考向二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 考向二考向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向一 考向二 2.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应用 (1)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丰歉。如:高海拔地区 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多,阴雨天 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2)分析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
12、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 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 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 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考向一 考向二 (3)分析雾霾天气 考向一 考向二 (4)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西瓜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西瓜的产量、 质量显著提高。砂砾层对西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减少水分的蒸发; 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土壤日温差,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有效减少 (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 考向一 考向二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
13、2】 (2020全国卷,68)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 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 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考向一 考向二 (1)图示观测时段内( )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白天温度低 蒸发(腾)多 空气湿度大 大气逆辐射强 A. B. C. D. (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考向一 考
14、向二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本组题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了对图中信息的解读与判断能 力,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考查。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 第(1)题 15 大 快 平行 考向一 考向二 第(2)题 第(3)题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C (2)A (3)C 考向一 考向二 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 角度1 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0北京卷,56)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 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题。 考向一 考向二 1.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2.该地最可能位于( ) A.珠江三角洲 B.河西走廊 C.松嫩平原 D.钓
15、鱼岛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立秋至处暑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昼长夜短。在日出前 和日落后,太阳辐射量应为0,而不是大于0或小于0,随着太阳高度变大,太阳 辐射逐渐增大,到正午时刻达到最大,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太阳辐射也 随之减小。读图可知,曲线中,只有曲线满足该条件,故选C。第 2题,太阳辐射应在当地12时前后达到最大值,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表示太 阳辐射的变化曲线,该曲线达到最大值时,北京时间为1314时,所以当地 的经度为90E105E,A、C、D错,故选B。 考向一 考向二 角度2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2020福建厦门高三期中)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
16、 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 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 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据此 完成第34题。 3.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4.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考向一 考向二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简易阳光房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穿过简易阳光 房使房内增温,但是,简易阳光房对增温后产生的长波辐射有阻隔作用,从 而达到增温的作用。所以,简易阳光房改造
17、的自然条件主要是热量,A正确。 故选A。第4题,海拔4 900米的地方地温比较低,用简易阳光房可以使房内 气温提高,但是地温还是不能适应作物的生长,而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盆栽, 使其不直接与地面接触,从而解决了地温低的问题,C正确。故选C。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专项提升 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 图形突破等温线图的判读 1.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是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等温线图是表示同一时间等温线 水平分布状况的地图。以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为例分析如下。 判读内容 等温线特征 判读示例 数值大小 及变化 可判断区域所在半球:向北递减 北半球,向南递减南半 球。可判断不同区域温差
18、大小 由南向北气温递减,说明位 于北半球;从气温高低可以 判读上图所示为北半球夏季 等温线 延伸方向 与纬线平行(受太阳辐射影响); 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位置影 响);与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地 势影响) 图示区域等温线的走向与地 形起伏、地势高低大体一致。 100E附近受山地地形影 响,等温线大致呈南北走向 判读内容 等温线特征 判读示例 疏密程度 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冬季 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 密,海洋疏;平原、高原面疏,山 地和高原边缘密 图示区域东部以高原、盆地 为主,地势起伏较小,等温线 稀疏;西部地区以山地为主, 地势起伏大,因此等温线密集 弯曲状况 向高纬凸:陆地夏
19、季、海洋冬 季、暖流流经、地势低;向低 纬凸:陆地冬季、海洋夏季、 寒流流经、地势高。凸高则 低,凸低则高等温线向高 值方向凸,气温低;反之,气温高 图中处等温线向高值方 向凸,气温比两侧低,大致呈 南北走向,为山脉所在地; 处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凸,气温 比两侧高,为河谷位置 判读内容 等温线特征 判读示例 局部闭合 等温线 表示局部区域内气 温出现特殊值,如山 峰(低温)、盆地(高 温)、城市(“热岛效 应”),判读原则:大于 大的、小于小的 图中处位于20 闭合等温线内,闭合 等温线两侧等温线分别为20 、24 , 由此可判断气温值16 20 ,处 应位于云贵高原。图中处位于28 闭合等温线
20、内,闭合等温线两侧等温线 分别为24 、28 ,由此可判断气温值 28 32 ,处可能地处四川盆地 内部 2.影响气温的因素 影响因素 气温高的原因 气温低的原因 太阳辐射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晴天多,日 照时间长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阴天 多,日照时间短 气压带 副热带高压气带控制,盛行下 沉气流,降水少,光照强 低压带控制,阴天多,云层 厚,削弱作用强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夏季的陆地、冬季的海洋 冬季的陆地、夏季的海洋 地形 谷地、低地、盆地,热量不易 散失 山地、高原海拔高,空气稀 薄,保温作用弱 坡向 阳坡、冷空气的背风坡 阴坡、冷空气的迎风坡 影响因素 气温高的原因 气温低的原因 反
21、射率 反射率低,吸收热量多 反射率高,吸收热量少(新 雪最高) 风向 受低纬吹向高纬的暖空气 影响(北半球的偏南风,南半 球的偏北风),夏季风 受高纬吹向低纬的冷空气 影响(北半球的偏北风,南 半球的偏南风),冬季风 洋流 沿岸有暖流经过 沿岸有寒流经过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 【典例】 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2)图示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 A.地 B.地 C.地 D.地 【素养解读】【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某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影响气 温
22、分布的因素及地形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体现了 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考查。 地形 【思路导引】【思路导引】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地为台湾岛部分地区,图 中区域东部地区等温线分布较密且呈环状由四周向中心递减,说明气温变 化较明显,应位于台湾山脉,西部等温线较稀疏,气温变化幅度小,说明地势 较为平坦,所以影响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第 (2)题,地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的影响,夏季降水较多。地位 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地地势低平,冬季抬升冷却不够,降水少 于两地。故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应是 。 地 答案 (1)C (2)A 迁移迁移对应训练对应训练 (2020湖南长沙高三期末)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冬夏季等 值距相同),完成第12题。 1.对该区域1月份等温线走向影响最大 的是( ) A.地形 B.纬度 C.海陆 D.洋流 2.A地7月气温可能是( ) A.29 B.27 C.25 D.23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1月等温线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其 形成的最大影响因素是纬度,B正确。第2题,根据河流流向可知,A地地势 较高,所以夏季气温较低,结合图中信息可知,A地气温为2628 ,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