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匆匆教学方案匆匆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教材解析 匆匆 是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是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 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 的无奈和惋惜,劝导读者要惜时奋进。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 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 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 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藏、挪”等 6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 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3.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5.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2.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2.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课前准备课前
3、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子罕 1.师: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用格言、诗文、佳作抒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你知道 哪些感慨时光流逝的名言?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2.师: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过了短暂的 50 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
4、他的这篇匆匆 , 感受时光给予他的触动。 齐读课题。 3.“匆匆”是什么意思呢?(急急忙忙的样子) ;体验“匆匆” :你们在生活中,有过追 赶时间的体验吗? 4.关于朱自清先生, 相信同学们对他有一定的了解, 同桌间交流交流你们所了解的朱自 清。 师: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 主战士。 中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 他的著作十分有特色, 影响很大。 朱自清是在 “五 四”浪潮的推动下,开始文学生涯的,直至逝世。 朱自清有著作 27 种,共约 190 万字,包括诗歌、散文、学术研究等。 背影 春 荷塘月色 ,是我们在中学时代要学习到的作品
5、。 二、二、读写学习,整体感知读写学习,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互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检查反馈,相机指导。 3.集体交流,学写“蒸”等 6 个生字。 (1)师板书演示“蒸”等生字字笔画、笔顺; (2)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同桌交换评 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 4.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匆匆 遮挽 徘徊 头涔涔 蒸融 伶伶俐俐 泪潸潸 5.了解多音字/词义。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行文
6、的,请用简单的语句试着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1)作者先提出问题; (2)回顾自己已走过的八千多日子,无限感慨; (3)然后重点 写日子是怎样稍纵即逝的,具体回答了开头的提问; (4)引发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 (5)最 后一句照应开头。 3.再次默读课文,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时间为什么一去不 复返?)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在什么位置?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知识点拨: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这句话是这篇课 文的灵魂。读书要特别关注、用心品味这些反复出现、反复强调的词语和句子,因为它们往 往和课文的主题相关,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表达的情
7、感。 4.你从哪些文字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呢?反复诵读, 在文中圈出有关时光特点的字词。 5.作者通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时间飞逝,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 你想到描写时间流逝的成语有哪些? 四、学习课文,精读感悟四、学习课文,精读感悟 1.学习体会第 1 自然段。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匆匆的感悟? 重点句子点拨: (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师引导学生交流: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把“燕子去了 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一去不复返进行比较,写出了对时间匆匆流逝 的无奈。 (2)本段最
8、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 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 2.学习体会第 2 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才理解第 1 自然段的方法,理解第 2 自然段。 对话交流: 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教师点拨:朱自清出生于 1898 年, 匆匆写于 1922 年 3 月 28 日,时年 24 岁, “八千 多个日子”大概就是 24 年。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过去的日子比喻成针 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
9、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 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情绪。 五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回顾本课学习收获,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1.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 3 遍。 2.指导背诵第 1、2 自然段。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重温课文,预习检查一、重温课文,预习检查 1.组长组织组员背诵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听写词语,订正。 一去不复返 溜 没有声音 没有影子 轻轻悄悄 挪移 匆匆 伶伶俐俐 跨过 飞走 闪过 逃去如飞 师:课文接下来是如何写出时间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我们继续走进课 文。 二、精读理解,品读体味二、精
10、读理解,品读体味 自由读第 3 自然段,思考: 1.文中用到了什么修辞? 2.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用“ 的时候,从 过去 ” 引导学生来说。 (时间浪费在洗手、吃饭、沉默、 睡觉、叹息等事情上了。 ) 囊括了哪些生活细节?这些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 人? 3.自由练写。 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 聪明的孩子们, 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 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 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一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写法点拨: (1)这段话抓住了生活中最细微平常的事例来写,容易引起
11、读者的共鸣。 (2)动词灵活多变的运用,赋予时间以人的灵性,这样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就 变得具体可感了。 例:写字的时候,时间从笔尖跳过;睡觉的时候,时间从梦中逃走;跑步的时候,时间 从脚步声中悄然离去;看书的时候,时间从字里行间溜走。 4.朗读指导。 (1)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朗诵。 (2)读出作者的惋惜、无奈之情。 5.作者面对时间的悄然流逝,只能徘徊、匆匆罢了,他真的会任凭时间就这样溜走吗? 自由读课文第 4 自然段,想想作者对“时间之流”发出了哪些感慨? 过渡:时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责之余,表达的是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 进的决心。 6.学习第 5 自然段。 (1)
12、对照第一自然段,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2)教师总结:在结构上,第 5 自然段与第 1 自然段首尾呼应,让文章由问而来,由 问结尾,结构完整,引人深思。在表达方式上,用问句结尾在情感上突出了作者对时光匆匆 的感慨。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师: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 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 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交流有 关珍惜时间的古诗词或名言警句。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1.熟练背诵第 1、2 自然段。 2.修改仿写段落。 3.继续搜集珍惜时间的诗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