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 编制深度规定编制深度规定 (2020 2020 年版)年版) (含条文说明) 2020 2020 年年 6 6 月月 目录 1 总 则 . 1 2 基本规定 . 1 3 勘察纲要 . 2 4 勘察报告-文字部分 . 3 4.2 工程概况与勘察工作概述 . 3 4.3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 3 4.4 岩土指标统计 . 4 4.5 岩土工程评价 . 4 4.6 结论与建议 . 4 5 勘察报告-图表部分 . 4 5.5 统计表 . 4 6 特殊场地 . 5 6.1 一般规定 . 5 6.2 特殊性岩土 . 5 6.3 边
2、坡工程 . 6 6.4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 6 1 1 1 总总 则则 1.0.21.0.2 房屋建筑工程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包括市政、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工程包括城市 道路、桥涵、室外管线、城市堤岸、给排水厂站工程、垃圾填埋场等,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包括城市地下铁道和轻轨交通的车站、隧道、高架 线路、路基、桥涵、车辆段、停车场及附属建筑物。 勘察阶段划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 察阶段(也称施工图设计勘察阶段)、施工勘察阶段。 1.0.31.0.3 广义的工程勘察文件指勘察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包括勘 察合同、与相关单位形成的往来文件、勘察纲
3、要、现场钻探测试报告、 室内试验报告、勘察报告等。 勘察纲要是勘察单位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贯彻于勘察工作全 过程。勘察报告是勘察工作成果性文件,其内容包含了勘察过程中 形成的主要技术成果。 本规定对勘察纲要和勘察报告编制深度作了规定,其他文件如 现场钻探测试报告、室内试验报告等成果已反映在勘察报告中。 2 2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2.0.12.0.1 我国现行标准主要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社团 标准,其内容有交叉重复,有些内容差异较大,使用时需要注意以 下几个方面: 1 所依据技术标准的适用范围; 2 所依据技术标准与结构设计依据标准的协调性; 2 3 勘察合同技术标准要求; 4 有些
4、标准在对土进行分类、定名,选择液化判定公式、确定 承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使用时要进一步明确所采用的标准。 2.0.42.0.4 前期勘察资料包括勘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有必要在 进行分析评价前,对前期勘察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详细勘察阶段的勘察报告是施工图设计的重要依据。 2.0.62.0.6 本条是勘察纲要和勘察报告签章基本要求。勘察报告封面加 盖勘察单位公章是勘察单位主体责任的体现。单位技术负责人通常指 单位总工程师。本规定明确勘察报告责任页除法定代表人、单位技术 负责人需要签章外,还要求项目负责人姓名打印及签字,既容易辨认, 又可明确责任。 3 3 勘察纲要勘察纲要 3.0.23.0.
5、2 勘察纲要编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拟建工程相关资料对勘察工作布置影响较大; 2 要重视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设施等; 3 当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之间有差异时,有必要说明本次勘察 执行的原则; 4 质量控制、安全保证和环境保护措施涵盖外业勘察、室内试 验、报告编制等环节; 5 市政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不同的线路敷设方式、结构类 型、施工方法对勘察工作量的影响较大。 3.0.43.0.4 导致调整或编制补充勘察纲要的情况主要包括: 1 实际勘探揭示的岩土条件与预测情况差异较大,不能满足评 3 价要求,需调整勘察方案的; 2 勘探揭示场地岩土条件变化大,为进一步查明变化规律,需 增加勘探点的;
6、3 设计变更导致原勘察方案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 4 4 勘察报告勘察报告- -文字部分文字部分 4.2 工程概况与勘察工作概述 4.2.1 4.2.1 工程概况与勘察工作概述也称作前言、工程概况。 4.2.6 4.2.6 我国先后建立了几个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各地还有地方坐 标系统,目前施行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考虑到基准点差异,有 必要明确高程和坐标系统。特别是采用假定坐标或假定高程,容易 出现差错,有必要在勘察报告中予以明确,并且设置的基准点要具 有稳定性、可追溯性。 实践中标高多用于设计,高程多用于地质、测绘,二者均可使用。 勘探工作完成情况说明时注意以下几点: 1 当有钻具或其它
7、外来物遗留在钻孔内时,说明孔号及物体所 处的部位,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尤其重要; 2 对尚不具备现场勘察条件的勘探点说明孔号及原因; 3 对与设计孔位位置不符的钻孔,说明原因及明确移动后的位 置。 4.3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4.3.14.3.1 当工程简单且区域地质构造、气象、水文对工程无影响且设 计无要求时,区域地质构造、气象、水文情况可以简化或简略。 4.3.24.3.2 岩土描述中,涉及的岩土名称划分标准等在不同技术标准中 4 有一定的差异。 4.3.34.3.3 场地地下水和地表水变化幅度、历史高水位、近 35 年最 高地下水位、河流历史洪水位主要通过调查获得。 4.4 岩土指标统
8、计 4.4.24.4.2 本条列举了常用的统计指标,实际工作中根据工程需要、标 准和设计要求确定。 有些工程需要进行岩石抗剪、抗拉强度、泊松比,地基基床系数、 侧压力系数、电阻率、动弹性模量及热物理等试验,提供相应指标。 4.5 岩土工程评价 4.5.44.5.4 目前我国关于工程抗震方面的标准较多,对场地地震效应评 价内容也有差别,使用时注意选择。 液化判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同场地类别划分一样,各抗震标准判别深度有差异,判别公 式也不尽相同; 2 当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时,不需要进一步液化判别。 4.5.13 4.5.13 垃圾填埋工程勘察评价的重点是场地和地基稳定、库区渗漏 和环境问题。
9、 4.6 结论与建议 4.6.14.6.1 其他相关问题及处置建议指勘察中遇到的未完成勘探工作、 钻探中出现问题处理与解决建议等。 5 5 勘察报告勘察报告- -图表部分图表部分 5.5 统计表 5.5.15.5.1 有些原位测试、岩土试验统计表也可作为文字部分插表。 5 6 6 特殊场地特殊场地 6.1 一般规定 6.1.1 6.1.1 我国幅员辽阔,分布有不同的特殊性岩土,有的场地存在边 坡、不良地质作用等。通常在工程前期(如选址、可研阶段)已经 有不良地质作用的基本结论,详勘阶段勘察报告可以利用其结论。 6.2 特殊性岩土 6.2.16.2.1 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湿陷起始压力均为湿
10、陷性土黄土 场地的主要岩土参数。 湿陷性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消除湿陷性,二是 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地基处理方案需根据场地岩土条件综合考虑, 有的比较重视主体工程的湿陷性,容易忽略室外道路、管线地基的 湿陷性问题。 6.2.26.2.2 红黏土的厚度变化很大,与其形成的母岩和古地形有关,基 本工作是查明其厚度的变化、下伏基岩岩性及其是否存在岩溶,岩 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红黏土具有上硬下软、表面收缩和 裂隙发育的特点,需注意工程地质分带(或分亚层)及地基的均匀 性、水文地质条件对红黏土的影响、红黏土地区地裂发育情况。 6.2.36.2.3 软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薄层理与夹砂层
11、分布对软土的排 水固结条件、沉降速率、强度增长等起关键作用。软土的固结历史、 状态对变形影响大。需注意不均匀沉降和减少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以 及大面积地面堆载的影响。 6.2.56.2.5 除控制质量的压实填土外,填土的成分比较复杂,均匀性差、 厚度变化大,还存在生物降解问题。大部分填土无法采集到级土样, 即使通过现场原位试验方法,地基基础评价也存在困难。对填土厚度 6 不大且不做持力层时,其工作可适当简化。 6.2.66.2.6 融沉性分级是多年冻土的重要评价指标;多年冻土还要注意 试样采取、搬运、贮存、试验过程中避免融化。 6.2.76.2.7 膨胀率和收缩系数膨胀岩土的重要评价指标;膨胀岩
12、土的承 载力会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采用桩基础时,需考虑膨胀土的胀 切力。 6.2.86.2.8 盐渍土由于含盐类型及含盐量的不同,土的工程特性各异, 目前尚不具备以土工试验指标与载荷试验参数建立关系的条件,载 荷试验是获取盐渍土地基承载力的基本方法。盐渍土的岩土评价主 要包括溶陷性、盐胀性和腐蚀性。 6.2.96.2.9 风化岩和残积土地区勘察的重点是地基均匀性、压缩层范围 内有无下伏基岩和孤石、破碎带和软弱夹层分布。 6.3 边坡工程 6.3.2 6.3.2 岩土参数取值对于边坡稳定性验算与评价至关重要。通常要 室内试验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区经验确定。 6.4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6.
13、4.1 6.4.1 查明不良地质和地质灾害是建设场地选址、可研阶段勘察的 主要工作之一。对存在活动断裂、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和 地质灾害的场地多采取避让措施。当无法避让或避让困难时,需进 一步开展勘察工作,提出防治措施。 6.4.3 6.4.3 滑坡的形成与场地地形、地貌,岩土层厚度、分布,水文、 气象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有很大关系。滑坡的类型、范围、规模 等决定着对工程的危害性大小。 6.4.56.4.5 泥石流形成区的水源情况、固体物质的来源、流通区和堆积 区环境情况,对产生泥石流影响较大。 6.4.66.4.6 采空区勘察内容主要评估采空区的现状、形成情况、地表变 7 形情况、发展
14、趋势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6.4.76.4.7 地面沉降与第四纪堆积物中地下水开采、地下水位下降有关。 6.4.86.4.8 地裂缝一般与新构造运动、地下水开采、地下水位下降、地 面不均匀沉降有关。 6.4.96.4.9 活动断裂主要根据历史上发生的断裂活动时代、规模、强度 等综合确定。 8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 编制深度规定编制深度规定 (2020 2020 年版)年版) 9 2020 2020 年年6 6 月月 1 前前 言言 为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条例, 统一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标准,保障工程勘察质量,住房 和
15、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有关单位对房屋建筑和市政 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 年版)进行了修订,形 成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 年 版)。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对深度规定(2010 年版)相同、相近内容进行合并。本 次修订对组成框架作了较大调整,由原来 9 章调整为 6 章,将原 “4 房屋建筑工程、5 市政工程、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8 场地和地 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内容合并为“4 勘察报告-文字部分”。 二、对深度规定(2010 年版)中部分模糊表述的条款进行明 确。 深度规定(2010 年版)中一些条款存在“宜”“可”“必要时
16、” 等表述,造成勘察质量监管部门在监管时难以把握,在本次修订中予 以明确。三、根据法规规章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如危险性较大的分 部分项工程 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 号)自2018 年6 月1 日 起施行,其第六条规定:“勘察单位应当根据工程实际及工程周边环 境资料, 在勘察文件中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本次 修订在4.5.1 条中予以体现。 四、根据工程勘察标准进行相应调整。如考虑到我国已实施2000 大地坐标系统,实际各地仍有采用不同坐标系统情况,为避免差错, 本规定在 4.2.6 条第 8 款增加了引测点的高程和坐标系统要求。同时根据 1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
17、范GB50307-2012 对第 4.5.14 条 城市轨道交通工 1 程的分析评价要求进行了完善。 本规定所述编制深度,是详细勘察阶段工程勘察文件编制的基本 要求, 勘察单位可以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和合同约定,增加相关勘察文 件的编制深度要求。 本深度规定由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主编并负责具体 解释。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勘察单位等单位在执行过程中 可将意见反馈到主编单位,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主编单位: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市东直门内 大街177 号,邮编:100007,邮箱:) 参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中勘三佳工程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
18、公司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 公司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 公司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 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都安工程勘察技术咨询有限 公司山东设协勘察设计审查咨询中 心 合肥工业大学 1 主要起草人员:李耀 刚 武 威 郭明田 周载阳 温 靖 孙 莉 徐张建 冯世清 吴铭炳 何 平 王笃礼 化建新 高文新 张建青 郭书泰 乔 社 刘文连 杨成斌 王 健 李海坤 苏 强 1 目录 1 总 则 . 1 2 基本规定 . 2 3 勘
19、察纲要 . 4 4 勘察报告-文字部分 . 6 4.1 一般规定 . 6 4.2 工程概况与勘察工作概述 . 6 4.3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 9 4.4 岩土指标统计 . 10 4.5 岩土工程评价 . 10 4.6 结论与建议 . 19 5 勘察报告-图表部分 . 21 5.1 一般规定 . 21 5.2 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 . 21 5.3 原位测试图表 . 23 5.4 室内试验图表 . 27 5.5 统计表 . 29 6 特殊场地 . 30 1 6.1 一般规定 . 30 6.2 特殊性岩土 . 30 6.3 边坡工程 . 35 6.4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 36 条
20、文说明 . 42 1 1 1 总总 则则 1.0.11.0.1 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 例,为适应工程建设需要,统一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 察文件编制深度,保障工程勘察质量和工程安全,编制本规定。 1.0.21.0.2 本规定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工 程勘察文件编制,其他勘察阶段的工程勘察文件编制可参照执行。 1.0.31.0.3 本规定所指工程勘察文件,主要包括勘察纲要、勘察报告等 文件。 1.0.41.0.4 工程勘察文件的编制,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工 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2 2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2.0.12.0.1
21、 工程勘察文件编制应根据工程与场地情况、设计要求选择所 依据的现行技术标准,同一部分内容涉及多个技术标准时,应在相 应部分进一步明确所依据的技术标准。 2.0.22.0.2 工程勘察文件的术语、代号、符号和计量单位均应符合有关 标准的规定。 2.0.32.0.3 勘察纲要是用于指导勘察工作实施的文件,应在工程勘察实 施前编制。勘察纲要的内容应符合第 3 章的规定。 2.0.42.0.4 勘察报告应通过对前期勘察资料的整理、检查和分析,根据 工程特点和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编写,应有明确的针对性,能正确反 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做到资料真实完整、 评价合理、建议可行。详细勘察阶
22、段的勘察报告应满足施工图设计的 要求。 2.0.52.0.5 勘察报告提交成果应包括封面、责任页、勘察报告文字部分、 勘察报告图表部分。其中,责任页应包括勘察报告名称、勘察阶段、 勘察单位名称、单位资质等级及编号、工程编号、提交日期等内容; 勘察报告文字部分内容应符合第 4 章的规定;勘察报告图表部分内 容应符合第 5 章的规定。当存在特殊性岩土、边坡工程、不良地质 作用和地质灾害时,勘察报告内容应同时符合第 6 章的规定。 2.0.62.0.6 勘察纲要、勘察报告签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勘察纲要封面应有项目负责人签字; 2 勘察报告封面应有勘察单位公章; 3 勘察报告责任页应有法定代表人和
23、单位技术负责人签章;应 有项目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姓名打印及签字,并根据注册执业 规 3 定加盖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印章; 4 图表应有完成人和检查人(或审核人)签字; 5 各种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其成果应有试验人和检查人(或 审核人)签字; 6 当测试、试验项目委托其他单位完成时,受委托单位提交的 成果应有该单位公章及责任人签章。 4 3 3 勘察纲要勘察纲要 3.0.13.0.1 勘察纲要应在搜集、分析已有资料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依 据勘察目的、任务委托要求和相应技术标准,针对拟建工程的特点 编制。 3.0.23.0.2 勘察纲要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 2 概述拟建场地环境、
24、工程地质条件、附近参考地质资料(如 有); 3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及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4 执行的技术标准; 5 选用的勘探方法; 6 勘察工作布置; 7 勘探完成后的现场处理; 8 拟采取的质量控制、安全保证和环境保护措施; 9 拟投入的仪器设备、人员安排、勘察进度计划等; 10 勘察安全、技术交底及验槽等后期服务; 11 拟建工程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3.0.33.0.3 勘察工作布置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钻探(井探、槽探、探洞)布置原则; 2 地球物理勘探、原位测试、现场试验的方法和布置原则; 3 勘探点测量要求; 4 取样方法和取样器选择,取岩、土样和水试样取样及其保护 5 运输要求
25、; 5 室内岩、土(水)试验内容、方法、数量; 6 6 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时,应明确测绘范围和成果要 求。 3.0.43.0.4 当勘察纲要中拟定的勘察工作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及时调整 勘察纲要或编制补充勘察纲要。 7 4 4 勘察报告勘察报告- -文字部分文字部分 4.1 一般规定 4.1.14.1.1 勘察报告文字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与勘察工作概述; 2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 岩土指标统计; 4 岩土工程评价; 5 结论与建议。 4.1.24.1.2 市政桥梁、隧道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要求分册编写,城市轨 道交通工程勘察报告应按车站、区间等划分工点分册编写。 4.
26、2 工程概况与勘察工作概述 4.2.14.2.1 工程概况与勘察工作概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拟建工程概况; 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 3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4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5 其他说明。 4.2.24.2.2 房屋建筑工程拟建工程概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名称、勘察阶段、工程位置; 2 拟定的层数(地上和地下)或高度,拟采用的结构类型、基础 形式、埋置深度; 8 3 当设计条件已经明确时,应包括设计室内外地面标高、荷载 条件、可能采用的地基和基础方案、大面积地面荷载、沉降及差异 沉降的限制、振动荷载及振幅的限制等。 9 4.2.34.2.
27、3 市政工程拟建工程概况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名称、勘察阶段、工程位置; 2 工程类别、特点、地面条件、基础形式、埋深、与其他管网 的连接关系、初步拟定的施工方法等; 3 城市道路工程道路的起止位置(坐标、里程)、道路长度 与路幅宽度、道路类别、路基类型、路面设计标高、沿线与其他线 路的交叉位置、交叉形式和主要支挡构筑物位置等; 4 桥涵工程拟定的桥梁长度、宽度、等级、跨径、荷载情况、 结构形式以及墩台拟采取的基础形式、埋深等; 5 隧道工程起止位置(坐标、里程)、长度、洞跨、洞高、 洞距、设计高程、埋深、覆土厚度等; 6 室外管线起止位置(坐标、里程)、设计长度、管道类型、
28、管材、管径以及穿越铁道、公路、河谷的位置、埋设深度和方式等; 7 地下管廊起止位置(坐标、里程)、设计长度、宽度、埋 设深度和方式等; 8 堤岸工程堤岸起止位置(坐标、里程)顶面设计标高、各 段堤岸的结构类型、采取的基础形式、埋置深度等; 9 垃圾填埋工程垃圾类型、主要成分、处理方式、处理总量及 日处理量,填埋场库区结构、坝型及坝高,渗沥液集排系统、污水池、 管道等建(构)筑物结构、荷载、基础形式及埋深、防渗及结构变形 要求、使用年限等。 4.2.44.2.4 城市轨道交通拟建工程概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名称、勘察阶段、工程位置; 2 总体工程及勘察区段概况、起止里程、车站
29、和线路区间敷设 1 类型、结构类型、尺寸、基础底面埋深(或标高)、地下结构顶板 埋深(或标高)及覆盖土层厚度、初步拟定的施工方法等; 3 涉及车站的内容,包括车站中心里程、设计荷载、长度、宽 度、基础埋深、主体结构类型; 4 涉及区间线路的内容,包括线路类型、线间距,地下区间线 路联络通道、竖井、盾构始发(接收)井的位置及结构设计尺寸; 5 涉及高架车站、线路的内容,包括跨距、墩柱或桩设计荷载, 高架区间跨越的铁路线、公路线、河流等; 6 涉及地面线路的内容,包括路基(路堤、路堑)及支挡结构 物的设计条件。 4.2.54.2.5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应以现行技术标准和 勘察合同要
30、求为依据。 4.2.64.2.6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范围、面积、比例尺以及测绘、调查 的方法; 2 勘探工作布置、勘探设备和方法,完成工作量和完成时间; 3 原位测试的种类、数量、方法; 4 采用的取样器和取样方法,取样(土样、岩样和水样)数量; 5 室内试验完成情况; 6 勘探孔封孔及探井、探槽、探洞回填情况; 7 引用已有资料情况; 8 勘探点测放依据,引测点高程和坐标系统; 9 协作项目的说明; 10 其他问题说明。 1 4.3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4.3.14.3.1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根据工程需要描述区
31、域地质构造、气象、水文情况; 2 工程周边环境条件; 3 场地地形、地貌; 4 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发育程度; 5 岩土描述应包括场地地层的岩土名称、年代、成因、分布、 工程特性,岩体结构、岩石风化程度以及出露岩层的产状、构造等; 6 埋藏的河道、浜沟、池塘、墓穴、防空洞、孤石及溶洞等对 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的特征、分布; 7 场地的地下水和地表水。 4.3.24.3.2 场地地层描述应在现场记录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 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并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3.34.3.3 场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描述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勘察时的地下水位、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动态变化
32、幅度; 2 对工程有影响的地表水情况,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 件,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水力联系; 3 完成的水文地质成果和水文地质参数; 4 对工程有影响的多层地下水应分层描述,并描述含水层之间 水力联系等; 5 历史高水位,近 35 年最高地下水位调查资料; 6 当任务要求时,应提供河谷地区、河流的历史洪水位、冲刷 特征等。 1 4.3.44.3.4 沉井基础、顶管法施工的管道工程和盾构工程,碎石土应描 10 述最大粒径及其含量,提供颗粒分析曲线、特征粒径、碎石的破碎 强度,盾构工程应描述土层的黏粒含量等。 4.4 岩土指标统计 4.4.14.4.1 应根据钻探(井探、槽探、洞探)记录、工
33、程地质测绘和调 查资料、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成果,对不同工程地质单元进行工程 地质分区及岩土分层,并进行岩土指标统计。 4.4.24.4.2 岩土指标统计应根据实际试验项目和岩土工程评价需要进行, 下列项目应进行统计: 1 岩土的天然密度、天然含水率; 2 粉土、黏性土的孔隙比; 3 黏性土的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和塑性指数; 4 土的压缩性、抗剪强度等力学特征指标; 5 岩石的密度、软化系数、吸水率、单轴抗压强度; 6 特殊性岩土的特征指标; 7 原位测试指标; 8 其他岩土指标。 4.4.34.4.3 岩土指标统计应提供统计个数,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等。 4.5 岩土工程评价 4.5.14.
34、5.1 岩土工程评价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勘探、测试及搜集 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特点和要求进行。应对拟建场地和地 基基础进行评价,评价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提出防治措 施的建议,提供设计和施工所需岩土参数。 4.5.24.5.2 岩土工程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1 1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 12 2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3 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 4 地基基础评价; 5 地下工程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评价。 4.5.34.5.3 场地稳定性、适宜性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评价场地稳定性; 2 通过综合分析评价场地适宜性; 3 对存在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35、 4.5.44.5.4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应在搜集场地地震历史资料和地质资料的 基础上结合工程情况进行。地震效应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明确评价依据; 2 提供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 地震分组; 3 确定场地类别,进行岩土地震稳定性(如滑坡、崩塌、液化 和震陷特性等)评价; 4 划分对建筑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5 存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的场地,当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及 7 度以上时应进行液化判别; 6 场地液化判别应先进行初步判别,当初步判别后认为需要进 行进一步判别时,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方法进一步判别; 7 对可液化场地应评价液化等级和危害程度,提出
36、抗液化措施 的建议; 8 当场地类别、液化程度差异较大时,应进行分区,分别评价; 13 9 位于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石和强风化岩 14 石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等不利地段的工程,应阐述边坡形态、 相对高差、地层岩性、拟建工程至边坡的距离; 10 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的工程,应根据设计要求提 供土层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和有关动力参数。 4.5.54.5.5 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分析评价地下水(土)和地表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2 当需要进行地下水控制时,应提出控制措施的建议,提供相 关水文地质参数; 3 存在抗浮问题时进行抗浮评价,提出抗浮设防水位、抗
37、浮措 施建议,提供抗浮设计所需参数; 4 评价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产生 的变化及其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提出地下水监测的建议。 4.5.64.5.6 地基基础评价应在充分了解拟建工程的设计条件基础上,根 据建设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和周边环境因素,结合工程经 验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提出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的地基基础方案建议,提供设计、 施工所需岩土参数; 2 分析施工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及工程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 提出防治措施和监测的建议。 4.5.74.5.7 天然地基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行性; 2 地基均匀性评价; 3 提出天然地基持
38、力层的建议; 4 提供地基承载力,挡土墙应提供基底摩擦系数; 15 5 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提供验算软弱下卧层计算参数; 6 需进行地基变形计算时,提供变形计算参数。 4.5.84.5.8 桩基础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分析桩基必要性; 2 提出可选的桩基类型和施工方法、建议桩端持力层; 3 提供桩基设计及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4 对存在欠固结土及有大面积堆载、回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 的项目,分析桩侧产生负摩阻力的可能性及其影响; 5 对挡土墙下等承受水平力的桩基础,应提供地基土水平抗力 系数的比例系数; 6 评价成桩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桩基施工对环境影响,提出设 计、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7 提
39、出桩基础检测建议。 4.5.94.5.9 地基处理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地基处理的必要性、处理方法的适宜性; 2 提出地基处理方法、范围建议,提供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所 需的岩土参数; 3 评价桩土复合地基成桩可能产生的风险; 4 评价地基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5 提出地基处理设计施工应注意的问题和检测的建议。 4.5.104.5.10 基坑工程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说明基坑周围岩土条件、周围环境概况,分析基坑施工与周 16 围环境的相互影响; 2 提供岩土的重度和抗剪强度指标,并说明抗剪强度的试验方 17 法,提供锚固体与地层摩阻力等岩土参数; 3 提出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法的建议; 4 当
40、基坑开挖需进行地下水控制时,应提出地下水控制所需水 文地质参数及防治措施建议; 5 评价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和基坑安全等级; 6 提出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建议。 4.5.114.5.11 室外管线和地下管廊工程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存在不良地质作用的地段,应评价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 分析管线产生沉陷、不均匀变形或整体失稳的可能性,提出防治措 施建议,提供防治所需设计和施工岩土参数; 2 明挖直埋管线应根据埋置深度、沿线地面建筑或地下埋设物 位置、岩土性质及地下水位等条件,分析明挖直埋的可行性和基槽边 坡的稳定性,对可能产生潜蚀、流砂、管涌和坍塌的边坡提出降排水、 支护或放坡
41、措施建议; 3 顶管工程应分析顶管段地层岩性变化、富水特征及其影响, 提供顶管设计所需参数及工作井与接收井地下水控制、支护措施建 议,对顶管实施可行性做出评价; 4 判定环境水和土对管道和管基材料的腐蚀性,并提出防治措 施建议。 4.5.124.5.12 城市堤岸工程的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分析堤岸沿线各地段的地形、地貌、地质、地层特征,分段 分析与评价地基土工程性质和均匀性,提供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和 变形参数、土压力计算和岸坡稳定性验算等设计和治理所需的岩土 参数; 18 2 根据河流水文条件评价沿线岸坡稳定性和侵蚀程度,对堤岸 结构类型和构筑物基础埋置深度和防腐措施提出建议; 3 根据
42、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排补关系,分析施工和使用期间地下 水的变化趋势; 4 分析产生流土、管涌的可能性,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5 对存在采砂活动或不良地质作用的地段,应评价河槽形态发 展趋势及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提出整治措施建议和防治设计施工 所需岩土参数; 6 对各类堤岸结构宜采用的基础形式以及地基处理措施提出建 议; 7 提出工程施工监测建议。 4.5.134.5.13 垃圾填埋工程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分析场地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等,评价场地 和边坡的稳定性,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2 根据场地岩土分布及物理力学性质,评价地基土的强度与变 形特征和地基土的均匀性,提供地基承载力;
43、3 分析拟建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供地基土的渗透系数等水 文地质参数,分析评价渗漏可能影响的范围及危害程度,评价水和 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 分析垃圾处理场(厂)类型、填埋场库区结构、容量、坝型和 坝高、不同建(构)筑物的性质,建议适宜的基础形式、地基处理、 防渗及边坡治理措施; 5 评价坝的稳定性,提供稳定性计算所需岩土参数; 6 对地下水位高的垃圾填埋场,应对施工期、空载候填期和下 19 潜设施(如集水井、调节池)等不利条件进行抗浮、突涌分析,并 提出相关建议;当需要进行地下水控制时,应提出相应建议并评价 地下水控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7 根据工程及地基特点提出工程监测的建议; 8 当
44、任务要求时,应根据垃圾渗沥液的化学成分,分析污染物 的迁移规律,开展预测填埋场运营过程中出现渗沥液垂直和侧向渗 漏、引起污染可能性专项评估的建议。 4.5.144.5.14 城市道路和轨道交通路基工程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分析拟建道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包括湿陷性黄土、软土、 填土、膨胀土、冻土、地震液化土层等特殊路基的分布厚度和工程性 质,评价路基基底的稳定性,提供治理所需岩土参数和处理措施建议; 2 分析沿线各段的地表水来源和排水条件,地下水类型与水位 变化幅度,评价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3 划分市政道路土基干湿类型; 4 滨河道路或穿越河流、沟谷的道路,应分析评价浸泡冲刷
45、作 用对路堤的影响和路基稳定性,提供路堤边坡稳定性验算参数,并 提出处理措施建议; 5 斜坡路基及深挖路堑地段,应提供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评 价边坡稳定性并提出支挡方式或开挖放坡、排水措施建议; 6 软土地区的高路堤应提供变形计算参数,提出地基处理方法 建议。 4.5.154.5.15 支挡结构工程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分析支挡工程位置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提供支挡结构设 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20 2 评价支挡结构及地基稳定性和均匀性; 3 提出地基处理方法和支挡工程类型建议; 4 分析支挡地段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支挡建筑物的影 响,提出施工时地下水控制所需参数及措施建议; 5
46、 提出工程施工监测建议。 4.5.164.5.16 桥涵工程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分析桥位的周边建筑物分布、地形地貌、水文与地质条件及 岸坡的不良地质作用,评价桥址的适宜性和桥台、岸坡的稳定性; 2 根据任务要求提供跨河桥水文资料、河床冲刷情况及河床物 质组成; 3 分析地层岩性分布、河床冲淤变化趋势、地下水埋藏条件以 及地基岩土的工程性质,并根据地基土冻胀深度,提出基础埋置深 度和持力层选择建议,提供地基承载力及沉降验算参数; 4 当存在具有水头压力差的砂层、粉土地层时,应评价产生潜 蚀、流土、管涌的可能性; 5 桥梁墩台明挖基础及地下箱涵通道等地下工程,应提供边坡 稳定性验算参数,提出
47、施工时地下水控制、岩土体支护与对相邻建 筑物、管线监测建议; 6 当采用桩基础时,应符合本规定 4.5.8 条要求; 7 当采用沉井基础时,应包括下列内容: 1)提供沉井外壁与周围岩土的摩阻力; 2) 在河床、岸边施工时,评价人工开挖边坡对岸坡稳定性的影 响; 3) 阐明影响施工的块石、漂石和其他障碍物,分析沉井施工对 21 邻近建筑的影响; 4) 评价沉井地基承载力; 5) 提供相关处理岩土参数,提出沉井施工问题防治措施的建议。 4.5.174.5.17 涵洞工程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分析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天然沟床稳定状态、隐 伏基岩的倾斜状态、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地质条件,提出
48、防治措施 的建议,提供设计施工所需岩土参数; 2 分析涵洞地基水文地质条件,提供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等参数; 3 地基为人工填土时,应评价其适宜性,提供承载力值,对施 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相应措施的建议。 4.5.184.5.18 隧道工程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分析断裂构造和破碎带的位置、规模、产状和力学属性,划 分岩体结构类型,任务要求时预测隧道的涌水量; 2 划分隧道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及围岩分级,评价地基及围岩的 稳定性、均匀性; 3 分析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和监测建议。 4.5.194.5.19 高架线路工程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提供桩基承载力和变
49、形计算所需的参数,评价桩基稳定性, 提出桩的类型、入土深度建议; 2 任务要求时提供跨河桥河流的流速、流量、抗洪设防水位、 河流冲刷线等资料; 3 跨线桥应满足所跨线路(道路、公路、铁路)的相关要求。 4.5.204.5.20 车辆段和停车场工程评价应根据不同结构类型、场地平整的 要求进行,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22 1 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 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提出地基方案建议; 2 对需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 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3 评价填方对工程的影响,提出填方工程对填料和施工控制要 求。 4.5.214.5.21
50、 矿山法施工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分析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地质条件,指出可能出现的坍塌、 冒顶、边墙失稳、洞底隆起、涌水突泥等现象及其区段; 2 在围岩分级的基础上,指出影响围岩稳定的薄弱部位,提出 围岩加固的措施及建议; 3 对可能出现高地应力地段,进行地应力对工程影响的分析, 提出进行地应力观测建议; 4 对需爆破的地段,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及范围,提出防治 措施的建议。 4.5.224.5.22 盾构法施工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根据岩土层的特点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对盾构法施工适宜 性进行评价; 2 指出复杂地层及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对盾构施工的影响; 3 分析盾构施工可能造成的沉降